学术投稿

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康丽华

关键词:神经外科, 手术护理, 风险管理, 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期间未实行风险管理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实行风险管理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风险管理实施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论是护理质量评分还是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进一步提升院内的护理质量,从而提升了安全保障。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治疗进展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训练方法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将4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西医手术治疗的23例为对照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的23例为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时按照文中疗效标准进行统计并比较差异性。结果:观察组23例治疗后1个月时cobb角平均值13.3±2.7°,患者疼痛状态平均得分为1.77±0.13分,生活功能平均得分为1.28±0.11分,数据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训练方法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曾永军;赵智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冠心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冠心病伴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39例住院冠心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给予为期2个月的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以PSQI评分为效应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冠心病伴睡眠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章王媛;张友琴;吕兴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Ivor-Lewis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013年我院收治入院的186例食管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资料,其中使用Ivor-Lewis手术的患者98例,称为观察组,采用其他手术方法的是88例,称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内的死亡率、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术后康复时间。结果:采用Ivor-Lewis手术的病人术中出血量相对其他手术相差无几,其他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Ivor-Lewis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治疗食管癌的佳方式。

    作者:潘忠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留置导管、并发生感染的1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未发生感染的123例ICU置管患者作对照组,分析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原因。结果: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包括严重创伤、重症肺炎、严重脑损伤、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置管类型以人工气道、保留导尿、留置胃管为主,置管时间过长是导致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分析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置管操作,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可有效提高ICU患者救治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孙文雅;王娟;雷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阴道彩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阴道彩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站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阴道彩超诊断图像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阴道彩超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共查出68例异位妊娠患者,查出率为90.7%(68/75);误诊4例,误诊率为5.3%(4/75);漏诊3例,漏诊率为4%(3/75)。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阴道彩超诊断,具有图像简单清晰、诊断快捷、定位准确等多种优点,能够用作异位妊娠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来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白内障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术,对照组常规进行小切口超声乳化方法并人工晶体术。结果:治疗组的视力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治疗组的躯体功能、生命活力、社交功能、心理健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好,对于预后生活质量有很大促进改善作用。

    作者:孙朝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诊治的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模式,试验组采用清肺饮加减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疹严重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皮疹严重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仅有1名患者出现局部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对照组中有4名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1例光敏感、2例局部瘙痒和1例局部刺激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肺饮加减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皮疹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利尿药的药物分析

    利尿药是直接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及水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临床应用范围日益广泛,既能治疗心、肾、肝疾病引起的水肿、腹水,也对高血压、尿崩症等非水肿性疾病有疗效。高效能利尿药包括呋塞米(呋喃苯胺酸)、依他尼酸、布美他尼(丁苯氧酸)。现对利尿药物对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及高效能利尿药进行分析。

    作者:潘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用于创伤性骨科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治疗的84例创伤性骨科患者平均分为2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钢板或髓内针固定法,实验组则用外固定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而分析外固定架对创伤性骨科患者的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用外固定架治疗后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固定效果好,且方法简单、易操作、损伤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宋立贤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鼻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实施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果:全部病人顺利拔除胃管并经口正常进食,无1例发生误吸引起的肺部感染,患者体重增加。结论:系统性的吞咽功能训练及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尽早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翟景芬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胸(全)腔镜食管癌手术与开胸手术对照分析

    目的:对比胸腔镜食管癌手术与开胸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组采用胸腔镜食管癌手术。结果: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后感染与吻合口瘘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开胸手术,胸腔镜食管癌手术属于微创型手术,术后恢复快,安全性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苗国强;钮乐;葛晓松;王宏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对102例小儿门诊发热患者处理及治疗展望

    目的:分析小儿发热原因,总结小儿门诊发热患者的相关处理措施。方法:对2011年8月~2014年2月道真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102例患者门诊处理及收入住院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明确用药注意事项。结果:小儿发热患者经过合理的护理和处理后,能取得相对理想的效果。结论:小儿发热性疾病作为小儿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作者:龚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肺癌的X线检查与CT扫描表现的比较分析

    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仍然很高,是危害人类健康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主要原因与吸烟、职业因素以及大气污染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肺癌的诊断多采取综合性的诊断,随着CT增强扫描的普遍应用,对肺癌的诊断符合率大大提高。我院是治疗肿瘤的专科医院,就2009年~2013年间治疗的185例原发性肺癌从X线表现与CT征象上做详细的比较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景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评估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胸腔镜手汗症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

    目的:评估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胸腔镜手汗症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单肺通气,而治疗组的40例患者利用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进行治疗。临床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和麻醉药的用量。结果:治疗组患者的麻醉时间和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麻醉药的用量,比如异丙酚、舒芬太尼等药物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胸腔镜手汗症手术麻醉中应用非常广泛,对于降低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邱平洋;李晓辉;陈宗;王勇;徐靖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NICU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

    NICU收治的多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及重症患儿,其免疫功能尚未健全,抵抗力差,容易发生感染,是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部门,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4.5~11.4%【1】。而医院内感染又是构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多起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的案例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预防与控制,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及防控感染的措施,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魏春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期间未实行风险管理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实行风险管理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风险管理实施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论是护理质量评分还是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外科手术护理常见风险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同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进一步提升院内的护理质量,从而提升了安全保障。

    作者:康丽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儿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全部治愈,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7天内,有2例发生肛周糜烂,持续性便秘2例,经常性污粪3例,经常性腹泻1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消失。术后持续扩肛6个月,未发生肛门狭窄,患儿的大便控制能力恢复良好。随访1年显示,所有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对于新生儿巨结肠,临床应早期诊断,并根据结肠类型,合理选用经肛巨结肠切除根治术、腹会阴巨结肠根治术、结肠造瘘术等术式,以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刘铁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影响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干眼症的因素

    目的:探究影响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干眼症的因素。方法:对1328名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眼科检查,将1328名人员分为2组,每组664人,其中观察组人员全部是从事6年以上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对照组人员则是非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结果:观察组人员的患病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工作时间、眼镜种类、屏幕位置等因素都是引起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患干眼症的主要因素。结论: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的屏幕位置不当,佩戴眼镜不合适会使患干眼症的机率增大,且工作时间越长越会增加患病几率。

    作者:吕建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LCP )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4例患者采取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 LCP内固定,具有出血量少、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廖春明;江毓玲;廖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护理方法与体会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2个月以上,平均13.6±3.5个月,其中48例在术后1~2年骨折愈合,骨折延期愈合1例,感染1例,均为行双钛板固定的Ⅴ型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24例、良17例、可9例,优良率82.0%。结论:在围术期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术后加强康复训练,对于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孙文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