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1月初次为手术治疗的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预后生存情况与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随访至今生存30例,死亡6例,生存率为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手术病理分期与手术方式为影响子宫内膜癌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轻女性子宫内膜癌预后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式密切相关,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寇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中风患者护理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治的中风患者共123例,其中2011年1月~2012年2月救治患者61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2012年3月~2013年1月救治患者62例为观察组,在常规药护理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训练、日常生活训练以及心理辅导等优质护理方式。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对中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宋建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中疾病谱的构成特点。方法:对我院近五年急诊外科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就诊病例在性别、就诊时间、疾病类别还有疾病原因上的发病特点。结果:在这5年中我院急诊外科共接诊42356名患者,男性患者居多,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2:1,且患者的就诊例数成逐年递增的趋势;每天的8点~12点是患者集中就诊的时间,在对发病月份的分析中,5~10月就诊患者多;在对疾病类别的分析中,消化系统疾病较多,在这类疾病中,急性阑尾炎,胆囊结石伴急性阑尾炎,还有肠梗阻排在前3位;在对疾病病因的分析中创伤性疾病多,其中意外伤害、交通事故还有工伤位于创伤中的前3位。结论:根据上述总结的急诊外科疾病谱的特点,能够帮助我院制定科学的就医流程,为医院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张广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康复护理措施对于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及疗效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来看,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预后,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彭桂芸;张秀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慢性宫颈炎患者201例,随即分为2组,甲组患者100例,采用微波进行治疗;乙组患者101例,采用利普刀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痊愈时间、有效率均显著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采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好、术后恢复时间短,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应用和治疗。
作者:陈忠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脑活素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7月份~2013年1月份我院收治的13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常规治疗63例(对照组),其余74例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应用脑活素(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6%;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活素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较好,是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用药。
作者:董会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的日常护理中的运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6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5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临床护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系统的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自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围术期给予患者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梁玉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自1996年以来,我科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多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定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自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妇产科手术患者500例,妇科手术患者124例,产科手术患者376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腰硬联合麻醉操作简单易行,麻醉诱导时间较短,麻醉效果明显。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妇产科手术应用中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全、简单、快捷等优势,在产科手术麻药用量小且效果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运祥;高艺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造成患者伤残或死亡。其护理风险对策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伤害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预防及管理措施,有效规避风险,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的过程,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作者:吴鸿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单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07~2012年,我院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45例垂体瘤术后的护理。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无感染,5例术后出现尿崩,均恢复。1例脑脊液漏,15例视力明显好转,视野好转21例。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通过对病人的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采取措施,促进康复。
作者:黄金丽;高瑞英;邹冬梅;周方红;孙志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使用及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确保围产期用药的安全。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手术治疗的75例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剂量、给予时机、疗程及疗效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在不同的时期给予不同剂量的抗生素,其临床疗效也表现的不尽相同,手术前使用抗生素的频率和药量对术后伤口的愈合无显著影响。结论:在妇产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摸清某化工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超标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化工公司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制糖车间谷物制粉岗位、乳酸钙粉碎车间粉碎岗位、精制车间乳酸钙粉碎岗位、钙粉房加钙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要求;对30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其中16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46.7%。结论:某化工公司作业岗位或工种接触粉尘和噪声危害因素合格率较低,应该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作者:杨卫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康复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为其临床的防治工作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120例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脑梗死且处于康复期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史及相关信息。同时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2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有2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6.7%;感染组患者患糖尿病14例,占70.0%,患冠心病15例,占75.0%,患COPD病10例,占50.0%, NIHSS评分(10.1±2.2),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患糖尿病45例,占45.0%,患冠心病50例,占50.0%,患COPD病25例,占25.0%, NIHSS评分(6.8±1.3),2组间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存在糖尿病史、COPD病史及NIHSS评分高为脑梗死康复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康复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与既往存在糖尿病史、COPD病史及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脑梗死患者,即使康复期亦应该注意肺部感染的预防。
作者:刘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肩臂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0例颈肩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银质针导热治疗和常规药物及物理治疗,观察治疗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变化、主观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结果:银质针导热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主观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肩臂疼痛疗效优于常规保守治疗。
作者:余四海;黄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雌激素在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预防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92例泌尿系感染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雌三醇软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3%,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P>0.05;停药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治疗彻底,值得推广。
作者:刘领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苍山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s)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1500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询问有关病史;进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明确诊断。全部资料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苍山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孕前生殖道感染率高,其中宫颈炎371例,占34.9%;念珠菌性阴道炎例,占24.7%;细菌性阴道炎159例,占10.6%;盆腔炎102例,占6.8%;滴虫性阴道炎132例,占8.8%;霉菌性阴道炎66例,占4.4%;衣原体感染32例,占2.1%。不同年龄人群妇科疾病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我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很高,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加强普查普治及生殖保健咨询,加大生殖道感染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宋晓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为评价针灸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在疼痛和活动功能方面的疗效,寻找帮助急性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日康复的治疗手段。方法:于2010年1月~2012年10月,将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在相同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刺、艾灸治疗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对疼痛强度进行量化,应用胸廓扩展度、Schorber试验、晨僵时间、ESR(血沉)、CRP(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来评价患者的在疼痛和活动功能方面的改善程度。依据患者疼痛和活动功能改善程度及需要的时间长短,评价患者康复情况。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的检测,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胸廓扩展度、Schorber 试验、晨僵时间均明显改善,ESR、CRP指标显著下降,康复周期显著缩短。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药物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患者,不仅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度、降低其实验室炎症指标,并且能使其康复周期明显缩短。为患者尽早摆脱病痛提了可行性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高焱;李飞霞;郭会卿(通讯作者);周子朋;张依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检测在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对自2009年10月~2013年2月我院接生的218例疑似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血型鉴定,并进行“溶血3项试验”,即:(1)直接抗人球蛋试验;(2)血清游离抗体试验;(3)抗体放散试验。结果:出生10天内的患儿为A型或B型,母亲为0型,采用微柱凝胶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2组患者的溶血病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含义( P>0.05)。结论: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在检测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的试验时间缩短,结果判定直观,灵敏度高,且检验的特异性显著,为诊断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习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外渗后的正确早期预防和正确处理。方法:结本中心8例外渗患者处理经验。结果:用50%硫酸镁+地塞米松10mg和鲜海带间歇性外敷,效果明显。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可减少外渗现象,50%硫酸镁+地塞米松10mg与鲜海带间歇性外敷应用于造影剂外渗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