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焱;李飞霞;郭会卿(通讯作者);周子朋;张依山
目的:探讨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全面系统护理干预的试验组50例和常规护理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合理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用药指导、自我监测血糖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和自我管理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正确有效的自我管理能正确面对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李传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高血压是社区内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目前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仅为25%,合理治疗率为12.5%,有效控制率仅为3%,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已成为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社区居民及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探索实际有效的高血压社区防治模式,我对本辖区内300例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发现给予健康教育对于预防社区老年慢性病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书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全面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依据临床特点行急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20例中,好转18例,占90.0%,死亡2例,占10.0%。对照组20例中,好转16例,占80%,死亡3例,占15%,观察组临床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急诊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好转率,降低死亡发生率。
作者:闫凤杰;张桂珍;任重贤;郭玉红;李冬;于大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外渗后的正确早期预防和正确处理。方法:结本中心8例外渗患者处理经验。结果:用50%硫酸镁+地塞米松10mg和鲜海带间歇性外敷,效果明显。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预防可减少外渗现象,50%硫酸镁+地塞米松10mg与鲜海带间歇性外敷应用于造影剂外渗是一种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在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由护士进行,针对病人或健康教育人群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1]。在发展中国家,高血压患病率,并发症居高不下[2]。根据流行病学资料80%的脑血管意外,患者有高血压史,而脑血管的死亡率占死因的第2位。
作者:薛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儿科常用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治疗的94例儿童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2组,每组47例。一组研究对象使用三联疗法治疗,为对照组;一组研究对象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为观察组。连续治疗1个月后,对2组研究对象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进行比较。对所有研究对象随访1年,统计溃疡的复发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按上述分组进行治疗,并对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研究对象的HP根除率为94.6%,愈合率95.2%及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溃疡的复发率5.5%,较对照组20.6%的复发率有明显优势,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儿科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在传统三联疗法的基础上使用中药方剂能够提高溃疡愈合率,对溃疡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武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显著优于开腹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光成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现代化手术室的建设与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对近年来我院现代化手术室的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结果:2011年~2012年期间,我院现代化手术室共开展手术2万余例,其中Ⅰ类切口手术5047例,有5034例(占99.74%)患者伤口为甲级愈合,无1例患者因手术造成切口感染。结论:现代化手术室的建设能够保证手术环境处于洁净状态,避免手术操作感染发生;加强现代化手术室日常管理与维护,是保证系统运行于正常状态的基础。
作者:尼玛永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检测在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对自2009年10月~2013年2月我院接生的218例疑似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血型鉴定,并进行“溶血3项试验”,即:(1)直接抗人球蛋试验;(2)血清游离抗体试验;(3)抗体放散试验。结果:出生10天内的患儿为A型或B型,母亲为0型,采用微柱凝胶检测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2组患者的溶血病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含义( P>0.05)。结论:微柱凝胶检测技术在检测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的试验时间缩短,结果判定直观,灵敏度高,且检验的特异性显著,为诊断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习慧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亚硝酸盐属强氧化剂,是工业原料,也可用于食品加工[1]。亚硝酸盐中毒-是指机体摄入大量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食物而引起的以组织缺氧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中毒,一般在食后0.5~3小时可突然感到头晕、气短、无力、恶心、呕吐、末梢紫绀血压下降等。病情危急;1~2g可致人死亡。及时诊断,恰当处理是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菊霞;郝鑫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中风患者护理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治的中风患者共123例,其中2011年1月~2012年2月救治患者61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2012年3月~2013年1月救治患者62例为观察组,在常规药护理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训练、日常生活训练以及心理辅导等优质护理方式。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对中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作者:宋建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心静脉置管是目前临床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首选的给药方法。而PICC留置期间,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在PICC并发症中,尤以静脉血栓为严重。文献显示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发生概率在20%左右[1]。
作者:罗义琼;石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使用无痛银质针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无痛银质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按摩、中频、红外线治疗,观察2组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0例,治愈率73%,总有效率100%,平均治疗次数2次;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3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90%,平均治疗次数21次。结论:无痛银质针治疗腰肌劳损疗效显著,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宇;苏少华;公续霏;韩惠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参考组采用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采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8%,2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应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效果显著,耐受性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韩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4~5天)和晚期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9~10天)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和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在ICU行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48小时,且插管前无肺部感染,均预期行气管切开,入ICU即行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将这些病人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予早期气管切开,对照组予晚期气管切开,观察2组病人:建立人工气道3天、7天、14天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差异;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和28天病死率的差异。结果:2组病人建立人工气道3天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建立人工气道7天、14天观察组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8天病死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予早期气管切开可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住ICU时间,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但不能降低病死率,对远期预后无明显改善。
作者:张鸿;崔汝相;殷应勇;赵杨;黄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在常规降糖、降压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治疗;以8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有明显改善,血压、空腹(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明显改善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应用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经由Fole和Smith于1997年首次报道以来[1],它是利用一套特殊设计的设备,通过椎间孔“安全三角区”(即神经根、上关节突及椎体上缘之间的区域),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以达到马尾神经和神经松解、减压的方法,为微创可视化手术。我国自1999年引进该技术后,已有数百家医院开展这一技术,其创伤小、出血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尤其是其满意的疗效已为广大脊柱外科医师所认同。
作者:兰家平;汤逊(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150例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150例,在治疗的同时采取临床护理,了解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体会及满意度。结果:150例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治疗与精心的护理后,91.33%患者有好转,患者及患者家属非常满意91例,满意47例,不满意12例,总满意度达92%。结论:在为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同时采取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让患者更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40例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同时选取同期甲状腺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观察患者甲状腺大小及血流分布情况,测量血流量及流速。结果:甲亢组PSV值左侧为1.12±0.15,右侧为1.17±0.17,高于对照组0.38±0.07、0.39±0.08,差异显著(P<0.05);甲亢组动脉内径左侧为1.91±0.21,右侧为1.90±0.33,高于对照组2.17±0.39、2.20±0.45,差异显著(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快速无创,可用来鉴别甲状腺类疾病,并能准确测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上动脉管径和收缩期大流速Vmax,利于定性及定量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希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性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栓塞术对急性动脉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25例急性动脉出血的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靶动脉进行介入性动脉造影和介入灌注栓塞术,其中颅底骨折伴鼻出血2例,肺癌大咯血1例,消化道出血5例,肝癌破裂出血4例,脾挫裂伤出血4例,肾脏出血6例,产后大出血2例,骨盆骨折出血1例。结果:25例经选择性动脉造影获得明确诊断21例,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未能找到出血动脉,22例经介入灌注栓塞治疗,出血均止住,1例产后出血未完全止血。结论:介入性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栓塞术对急性动脉大出血不仅可确定出血部位,而且可达到止血的目的,是1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
作者:龚辉;缪玉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