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韩瑜

关键词:表阿霉素, 紫杉醇, 局部晚期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摘要:目的:探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参考组采用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采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8%,2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应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效果显著,耐受性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头晕、恶心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及其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以头晕、恶心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治疗体会。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收治以头晕、恶心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对其临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例患者经积极的治疗,症状明显缓解,3个月内回访,未见复发,平均住院时间20天。结论:以头晕、恶心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容易误诊漏诊,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积极观察,仔细询问,才能为下一步的治疗奠定基础,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创造条件。

    作者:来丽萍;夏文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清电解质紊乱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电解质紊乱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将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区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2例)的血清钠、钾水平分为高钠/钾血症组、正常钠/钾血症组、低钠/钾血症组,分别分析不同电解质水平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高、低血钠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血钠组(P<0.05);低血钾组病死率与正常血钾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高血钾组病死率与正常血钾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常出现血清电解质紊乱,低钠、高钾可以作为判断重型颅脑损伤病情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赵峻波;姬馨彤;赵伟;马小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术患者安全核查标准作业程序的建立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而推行“以病人安全为优先考虑的病人安全文化对于保障病人安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各级专业人员必须精密合作和协调,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核查程序,大程度的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忽视了标准的安全核查作业程序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手术不良事件。

    作者:胡宁;顾晞;李艳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尼莫同联用血塞通治疗26例脑外伤手术后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尼莫通与血塞通用治疗脑外伤手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52例脑外伤手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进行比较,对照组用维脑路通注射液40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疗程。治疗组用尼莫通注射液10 mg+生理盐水500 m静脉滴注,6小时滴注完毕,每天1次;血塞通注射液400 mg加入2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明显高于对照组57.6%(P<0.01)。结论:尼莫通与血塞通联用治疗脑外伤手术后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疗效好,能明显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死亡率。

    作者:占双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肿瘤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护理临床分析

    目的:针对我国肿瘤科中心静脉导管出现的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预防以及护理的措施。方法:将我院接受并诊治的60例肿瘤科的病人按照是否出现感染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为已经未感染的患者。对照组30例,为已感染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低密度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指标。结果:对照组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为11.3±1.4天,总胆固醇5.6±0.8mmol/L,低密度蛋白胆固醇3.7±2.4mmol/L,观察组患者的指标为6.2±1.1天,4.5±0.4mmol/L,5.3±3.0mmol/L。2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肿瘤科中心静脉导管的滞留时间以及多管腔有非常关键的联系,在临床护理中,要严格注意这些因素,尽量避免并发症。

    作者:万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儿童斯蒂尔病1例临床报告

    斯蒂尔病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它表现为咽痛,不明原因的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以上,发热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伴有躯干、四肢皮疹,随热退而消失,且多数患儿有肝、脾、淋巴结肿大,血象白细胞数升高,也可呈类白血病反应,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阴性。关节症状开始不突出,一般只有少数关节受累,多为膝、踝、腕等大关节,部分病人只有关节疼痛而无红肿,可随发热消退而减轻。但大部分患者在发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后发展为典型类风湿关节炎。儿童多发于2~10岁,而本患儿16岁发病,临床更是少见,现通过对这例患儿的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陈小灯;朱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富马酸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影响

    目的:观察富马酸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心率、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影响,评估其疗效。方法:选择34例确诊为高血压1级且未曾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给予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5~10mg/d,每天1次口服,随访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空腹血糖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心率、血压下降,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变化。结论:富马酸比索洛尔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血糖影响较小。

    作者:刘东霞;谷国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00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为高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的患者,观察组为高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查。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的患者易出现颈动脉斑块、颈动脉狭窄、不稳定斑块。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张春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及护理的疗效观察

    胸腰椎骨折在骨科临床中是较常见的骨科损伤,临床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非手术疗法及手术治疗[1],无论采用哪种治疗都面临长期卧床这一现实,围卧床期的治疗及护理是当前医护面临的关键的问题。

    作者:张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相关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是1984年由法国Galibert等首先运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后经证实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治疗方面也取得显著疗效。我科2011年~2012年经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例共25个椎体,取得显著疗效,现探讨其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3例,参考组采用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联合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采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9.8%,2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中应用表阿霉素联合紫杉醇效果显著,耐受性较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韩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梧州市2009~2011年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梧州市托幼机构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儿童保健工作情况,评价近3年集体儿童保健工作质量及效果,为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梧州市8间托幼机构集体儿童进行健康检查,采用WHO推荐的儿童体格生长参数进行评价。结果:梧州市集体儿童2009年体重、身高达均值及均值以上标准分别是40.50%、49.40%;2010年为42.87%、52.20%;2011年为45.53%。54.16%;集体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2009年分别为1.6%、1.2%、1.2%;2010年分别为1.5%、1.0%、1.0%;2011年分别为1.1%、0.7%、0.7%;肥胖发生率3年间分别为1.0%、1.3%、1.4%。龋齿发生率3年间分别为25.8%、24.7%、21.8%。结论:广西梧州市集体儿童生长发育符合自然生长规律。集体儿童体重、身高达均值及以上标准逐年提高。营养不良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体重达标率未达50%以上。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距离。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的膳食营养管理,指导家长养成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

    作者:陈爱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外伤性截瘫病人术后常见护理风险及护理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因素。[1]外伤性截瘫,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多因外伤使脊髓受压,损伤或供血障碍而造成,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大小便及反射功能障碍,病人丧失自理能力,需要多方面、长期的照顾和护理。

    作者:张丽;宋明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例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

    亚硝酸盐属强氧化剂,是工业原料,也可用于食品加工[1]。亚硝酸盐中毒-是指机体摄入大量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食物而引起的以组织缺氧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中毒,一般在食后0.5~3小时可突然感到头晕、气短、无力、恶心、呕吐、末梢紫绀血压下降等。病情危急;1~2g可致人死亡。及时诊断,恰当处理是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菊霞;郝鑫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NF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32髋)ANF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32例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骨水泥型组与生物型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Harris评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ANFH的有效手段,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近期疗效相当,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假体。

    作者:王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性胃炎临证心得

    慢性胃炎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多见纳差、撑胀、嘈杂、烧心、嗳气、早饱、上腹痛等症状,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往往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散见于中医学的“胃脘痛”“痞证”“嗳气”等门类文献中。以下是本人临证的一点心得体会。

    作者:杨莹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肿瘤患者,在知道自己患上肿瘤时,就会产生愤怒、悲观、抑郁、恐惧、绝望等负性心理,外科肿瘤的患者,加上要做手术,如乳腺癌,无论何种术式,都会造成乳房残缺;骨肉瘤患者,有可能面临截肢,留下伤残。患者不仅要承受肿瘤疾病对人体带来的痛苦,还要承受手术的疼痛、术后可能造成器官残缺。所以,做好肿瘤外科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尤其重要。

    作者:范兰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股部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

    1临床资料:一男性患者37岁,右股部外伤后肿胀剧痛,皮肤张力明显增高。超声检查右股部软组织明显增厚,肌束显示清晰,肌间隙探及不均质偏强回声,范围约5.7×1.8×3.8cm,探头压有流动性,无彩色血流信号显示(见图1)。

    作者:李光军;梁凤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心供应站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

    医院中心供应站是一个特殊科室,该科室承担着医院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室,更是一个高危区域。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由于其工作性质的原因,长期处于高温、高压、噪声的环境,经常接触细菌、病毒、各类消毒因子、洗涤剂等有害物质及高压蒸汽灭菌器等设备,工作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若不注意加强自身的防护会造成感染、中毒、烫伤,给身心带来严重的威胁[1]。因此,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各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地进行防护,尽可能的避免因自身的操作不当而遭受疾病的袭击,同时避免未消毒干净的器具感染给患者。我院消毒供应室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和以质量为核心的思想,针对各种有害因素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将风险管理的意识贯穿到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储存、发放、回收等环节,保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以利工作的正常进行,效果显著。现将具体实施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赵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宫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60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在宫腔镜下给予肌瘤电切术治疗,并给予规范化护理。结果:患者术后恢复好,无感染、大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结合规范化的护理,安全可靠且行之有效,不仅能控制出血,又可保留患者子宫,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史彩芳;卢美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