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中隔矫正术中对中、下鼻甲的处理

周勇森;张显飞;蔡兴文

关键词:鼻中隔矫正术, 下鼻甲, 手术适应证, 症状, 筛前神经, 交替性, 鼻窦炎, 弯曲, 气化, 代偿, 鼻阻, 鼻塞
摘要:鼻中隔偏曲症状中常见的症状为鼻阻,呈持续性或交替性鼻塞,常可出现弯曲对侧中甲或下甲的代偿,重者可引起鼻窦炎、筛前神经综合征等征状。鼻中隔偏曲手术适应证,需根据相应情况解决中、下甲肥大或中甲反张、气化问题,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社区门诊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高血压患者缺乏知识与主动健康自我管理的意识,导致我中心管辖社区居民的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本社区主要慢性病之一。健康教育不仅是护理工作而且是整个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未来医院中有无卓有成效的健康教育系统,将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1]。我中心数年前已开展高血压免费服药,2011年起通过对预检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2012年1月~2012年6月,开展对门诊36例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促使其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引发高血压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丁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无痛银质针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无痛银质针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无痛银质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按摩、中频、红外线治疗,观察2组疗效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显效7例,有效1例,无效0例,治愈率73%,总有效率100%,平均治疗次数2次;对照组治愈15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3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90%,平均治疗次数21次。结论:无痛银质针治疗腰肌劳损疗效显著,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宇;苏少华;公续霏;韩惠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56层ICT探测冠状动脉钙化在不稳定心绞痛与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对比

    目的:探讨256层ICT在探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中的意义。方法:采用256层ICT对2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钙化积分由工作站软件自动获得,132例患者分为2组,55例稳定心绞痛,77不例稳定心绞痛。结果: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钙化积分要显著大于稳定心绞痛患者(p<0.05),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血管钙化数目要明显多于稳定心绞痛组。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钙化更明显,因此预测冠状动脉情况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可以作为重要指标。

    作者:朱大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50例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150例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150例,在治疗的同时采取临床护理,了解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体会及满意度。结果:150例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治疗与精心的护理后,91.33%患者有好转,患者及患者家属非常满意91例,满意47例,不满意12例,总满意度达92%。结论:在为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同时采取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让患者更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人工真皮在治疗皮肤撕脱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人工真皮治疗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48例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4例,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和换药治疗后,待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行植皮或皮瓣修复术。观察组24例,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早期清创、换药,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外敷人工真皮(皮耐克),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满意后行植皮术。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38.2±1.3天,有11例由于面积较大,用刃厚皮或中厚皮修复的创面愈合后,疤痕增生明显。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28.4±1.1天,创面愈合,疤痕增生不明显或较轻。结论:应用人工真皮治疗皮肤撕脱伤能有效缩短住院天数,手术操作简单,减少手术风险承担,创面愈合,疤痕增生不明显或较轻。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陈柏秋(通讯作者);彭文要;邱加崇;余继超;刘冰峰;招伟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常乐康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常乐康(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按随机原则将1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成2组,对照组70例予常规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预防组80例在常规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常乐康,观察治疗3~8天内2组继发腹泻病例数。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9例,发病率为11.2%,对照组继发腹泻22例,发病率为3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常乐康能降低肺炎患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

    作者:冯淑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即刻床旁血气分析仪与实验室血气分析仪测定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即刻床旁血气分析仪与实验室血气分析仪在测定结果方面是否存在巨大差异。方法:对1周内需要进行血气分析的患者送检标本分为4份,2份送实验室血气分析仪分析,2份送即刻床旁血气分析仪分析,主要比较pH、PO2、PCO2结果。结果:所选的472例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中,pH出现巨大差异7例(1.48%),PO2出现巨大差异4例(0.85%),PCO2出现巨大差异4例(0.85%),均处于极低的水平。 pH、PO2、PCO2的统计结果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刻床旁血气分析仪检验的临床结果,与传统的实验室检验结果差异不大,只有极少数出现巨大差异,临床检验结果可靠。由于标本的暴露时间短,对结果的影响更小,因此在血气分析方面,拥有更大的实验前途。

    作者:沈文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对我院10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回顾2010~2012年收治的急性脑出血病103例,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对103例急性脑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回顾脑出血患者护理的过程,总结性脑出血的护理经验。结果:基本痊愈30例、好转62例,死亡8例、自动出院4例。均未发生褥疮和护理不当。结论: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护理是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的根本保证。

    作者:王宏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某院妇产科进行阴道分娩的5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0例,干预组在进行一般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产前、产时及产后护理干预,对照组则仅给予一般产科常规护理,以2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及尿潴留发生率差异评估护理干预效果。结果:(1)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阴道分娩产妇首次排尿时间分布频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822,P<0.01);首次排尿时间在≤4小时与4~6小时的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产妇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x2=7.682,P<0.0125);首次排尿时间在≤4小时与≥6小时的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产妇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x2=12.174,P<0.0125);首次排尿时间在4~6小时与≥6小时的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产妇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x2=2.858,P>0.0125);(2)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4.62%(12/260)和11.92%(31/260),2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52,P<0.01)。结论:产前、产时及产后护理干预可有助于产妇及早排尿,对减少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胡金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绞痛的影响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1月7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绞痛患者,平均分成2组,一组常规治疗,另外一组加用曲美他嗪口服治疗,比较2组对心绞痛的影响性。结果:2组患者在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的应用、心绞痛CCS分级和MACE等情况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可降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绞痛发作情况。

    作者:符红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玻切手术护理研究

    玻璃体切割手术(简称玻切)是治疗玻璃体出血或外伤、炎症所致的玻璃体混浊,机化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1]。随着手术器械和仪器的不断改善以及各种眼内填充物的使用,此项治疗技术已经非常成功,已成为眼后段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2002年7月~2011年6月,共施行了1204例手术。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Ponseti方法治疗小婴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Ponseti方法治疗0~3个月和3~6个月小婴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2年9月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6个月以内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9足,其中0~3个月21足,3~6个月18足。对所有患足进行Pirani评分,将0~0.5分判为优良,比较2组的优良率、应用石膏次数及跟腱切断手术率。结果:2组患儿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0~3个月组应用石膏次数及跟腱切断手术率比3~6个月组少,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onseti方法治疗小婴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效果满意,3个月以内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佳年龄。

    作者:康映泉;邱宏;陈锦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眼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眼病的护理方法。方法:30例缺血性眼病患者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行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每天1次,10~14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40例40眼,显效2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占86%。结论:采用正确的注射方法和护理指导可以发挥药物大作用,使患者更快康复。

    作者:方珂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手法复位、中药外敷治疗小儿桡骨头半脱位189例临床报告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是骨伤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发生在幼儿中,本病是幼儿特有的损伤之一,因幼儿的桡骨头发育尚不完全。发病均因穿衣不慎牵拉、外伤或摔伤时被成年人牵拉腕部所引起桡骨小头脱位,中医又称脱臼、脱骱。因在透视下无特异性症状,往往以无病而漏诊,导致得不到及时治疗造成脱出之桡骨头附着、粘连于尺骨头,甚至形成假关节,严重影响患侧前臂正常的旋前旋后功能,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残疾和痛苦。笔者自1992年3月以来运用手法复位,配合中药外敷“消肿止痛活化散”经验方治疗小儿绕骨头半脱位189例,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雄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即将我院收治的5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并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通过分析得出,2组的秋季发病率和过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病因、诱因以及春夏2季的哮喘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基础疾病多、并发症多,诱发的原因主要是以气候变化和感染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气喘、胸闷等,治疗时针对个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杨世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导乐陪伴分娩产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产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13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75例,观察组产妇经导乐陪伴分娩,对照组产妇分娩中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8%,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68%,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乐陪伴分娩能够显著提高自然分娩率,有助于缩短产程,改善妊娠结局,可推广使用。

    作者:陈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治分析(附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7例成人肾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33岁,肿瘤平均直径9 cm。结果:7例患者按照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1例,Ⅳ期1例。7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母细胞瘤,辅以放疗及化疗。随访时间3~7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其中1例患者失访,3例患者已经死亡,1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并带瘤生存,2例患者无瘤生存,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结论:成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术前确诊困难,病理检查是诊断成人肾母细胞瘤的金标准。早期诊断、手术治疗、辅以放疗和化疗等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并改善预后。

    作者:彭昌伟;卢炳新;马振;赵鹏;白铁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严密观察,对麻醉苏醒期实行整体护理。方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因创伤小,术后并疼痛轻,并发症少及恢复健康时间短,因而被广泛接受。但腹腔镜手术时麻醉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人工气腹和特殊体质对病人的病理生理造成的干扰,常使麻醉处理复杂化[1],也给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带来困难,因LC行人工气腹会引起患者不适[2],所以选择全身麻醉。对该手术麻醉苏醒期实行了整体护理。结果:395例无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了解掌握手术腹腔镜下手术处理方法,术后应严密的对麻醉苏醒期实行整体护理更利于病人尽早康复。

    作者:喻明慧;陈帆;魏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定期检查并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褥期妇女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仅给予产后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妇女则给予产后随访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妇女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组初产妇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中各维度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妇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访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产褥期妇女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丽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改良后外侧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Harris评分及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切口THA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8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统计及随访,来评估改良切口行THA手术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分别对比2组患者之间的年龄(p>0.05)BMI(p>0.05),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以及体重指数上无统计学意义;对比2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出血量(p<0.05)、术后引流量(p<0.05)、手术切口长度(p<0.05),显示2组患者术中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切口及术后引流量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比2组患者术后在疼痛(p>0.05)、畸形(p>0.05)、生活能力(p>0.05)、行走能力(p>0.05)以及总分(p>0.05),显示2组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髋关节活动度(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后外侧切口THA的应用能够减少手术损伤,有利于髋关切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楠;刘金煜;周永焘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