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乐康预防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观察

冯淑芬

关键词:常乐康, 小儿肺炎, 继发腹泻, 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常乐康(口服酪酸梭菌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散)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按随机原则将1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成2组,对照组70例予常规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预防组80例在常规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同时应用微生态制剂常乐康,观察治疗3~8天内2组继发腹泻病例数。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9例,发病率为11.2%,对照组继发腹泻22例,发病率为3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常乐康能降低肺炎患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40例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同时选取同期甲状腺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观察患者甲状腺大小及血流分布情况,测量血流量及流速。结果:甲亢组PSV值左侧为1.12±0.15,右侧为1.17±0.17,高于对照组0.38±0.07、0.39±0.08,差异显著(P<0.05);甲亢组动脉内径左侧为1.91±0.21,右侧为1.90±0.33,高于对照组2.17±0.39、2.20±0.45,差异显著(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快速无创,可用来鉴别甲状腺类疾病,并能准确测量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上动脉管径和收缩期大流速Vmax,利于定性及定量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希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冠状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冠状动脉窦瘤破裂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9例冠状动脉窦瘤的病变部位、血流状态,并与心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9例中患者右冠状动脉窦瘤7例,无冠状动脉窦瘤2例,右冠状动脉窦瘤破入右室流入道5例,破入右室流出道2例,无冠状动脉窦瘤均破入右房。1个破口6例,2个破口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右室流出道狭窄及肺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造影及手术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冠状动脉窦瘤破裂的有效方法,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评价中均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微创经皮肾(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对微创经皮肾与经皮肾镜在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对比,总结微创经皮肾的优点及不足。方法:总结36例微创经皮肾的临床资料,对微创经皮肾在术中及术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微创经皮肾碎石、清石效果较好,适应证广,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微创经皮肾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但它的优越性还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李东旭;肖忠慧;袁文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米氮平合并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氮平合并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7月治疗的8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睡前口服艾司唑仑1~2m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米氮平15~30mg,2组均治疗4周。结果:观察组治愈22例,治愈率为55.0%,显效12例,显效率为30.0%,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愈10例,治愈率为25.0%,显效3例,显效率为7.5%,有效1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5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A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氮平合并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马晓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相继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治疗弥漫性脑肿胀

    目的:对相继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治疗弥漫性脑肿胀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弥漫性脑肿胀患者1200例,随机分为2组,甲组患者600例,采用传统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治疗;乙组患者600例,采用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病死率、致残率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为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后果发生。结论:采用相继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治疗弥漫性脑肿胀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病死率、致残率,安全性较高,可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应用治疗。

    作者:罗建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2013年间我院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经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3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开放式手术切除甲状腺的患者36例为对照组。通过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患者满意程度,评价经乳晕入路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满意程度高,与对照组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疗效确切的同时,具有出血少、美观大方的优势。

    作者:赵金锴;赵玉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庞庄社区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健康宣教效果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健康宣教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社区确诊的糖尿病患者53例,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控制饮食、运动治疗、心理干预、合理用药、血糖监测等。结果:护理健康宣教后患者的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社区护理健康宣教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健意识,促进病情稳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史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总结静脉外渗的发生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安抚患者恐惧的情绪,使损伤降到低,痛苦降到小。结果:3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变化,根据不同患者皮肤损伤程度,采取不同处理措施,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分析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的原因,选择合理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做好解释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阴道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疗效观察

    目的:对经阴道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患者,甲组患者62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乙组患者64例,采用经阴道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乙组患者临床住院治疗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对比2组患者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结论:采用阴道途径进行老年女性前盆腔器官脱垂的手术治疗,可有效的缩短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安全性较高,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减轻经济负担,适宜依据患者情况应用和治疗。

    作者:哈丽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及对策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造成患者伤残或死亡。其护理风险对策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伤害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预防及管理措施,有效规避风险,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的过程,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作者:吴鸿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同期与分期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同期与分期双侧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134例因原发性双膝关节炎行双膝表面置换手术的患者。根据双侧膝关节置换手术分期与否,将134例患者划分为分期手术组与同期手术组,对2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治疗因素和术前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分别进行比较。术前因素主要包括病程、年龄、术前合并症和体质指数;治疗因素主要包括总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总输血量、伤口总引流量;治疗效果的判断采取术前及术后1年时患者的改善程度及HS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同时对并发症的例数及种类加以统计。结果:44例分期手术患者,90例同期手术患者。同期手术组的术前合并症发生率远远的低于分期手术组,但2组病程、年龄和体质指数方面的差异并非具备显著性;同期手术组的总住院时间明显比分期手术组要长,但是分期手术组的总输血量明显比同期手术组要少,但2组总引流量及总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并非显著,并且术前及术后1年的HSS评分差异并非具备显著性。2组患者都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但是在发病率方面2组差异不显著,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对患者合理选择且完善术前准备的基础上,分期双侧人工膝关节与同期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有着相同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

    作者:姜星明;王红建;李灏;李卫国;宋晓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帕金森病患者COMT基因多态性与运动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第4号外显子G→A点突变所致的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并发症有关。方法:分析5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有运动并发症组和无运动并发症组)与5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 COMT基因多态性。结果:3组COMT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有显著差异(P=0.003)。有运动并发症组与无运动并发症组比较,G/G的基因型显著增高;A/A基因型明显降低(P=0.035)。结论:COMT基因第4号外显子G→A点突变所致的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患者的运动并发症有关。

    作者:张春媛;戴艳萍;靳美;齐丹;李军;曹利;唐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倍他司汀联合川芎嗪治疗眩晕50例疗效观察

    眩晕[1]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反映失真,产生旋转、倾倒及起伏等感觉,临床上按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将眩晕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前者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临床上多以急性眩晕发病,多合并耳鸣、听力障碍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后者主要由前庭神经系统以外的病变引起,临床上多表现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而无外界或自身旋转或摇摆感很少伴恶心、呕吐。本文所提及的均为系统性眩晕。近年来,我院内科应用倍他司汀联合川芎嗪治疗眩晕50例,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问题-讨论-指导(PDG)教学方法在皮肤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问题-讨论-指导( PDG)教学方法在皮肤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皮肤科进行临床实习的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名,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1组为对照组( C组),采用传统单纯理论授课的教学法;另1组采用PDG教学法( P组)。2组学生在1个月见习结束时进行出科考试(包括操作和理论考)进行对比,通过教学效果评价表评价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P组的操作、理论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授课教学法组,学生反映的教学效果评价表优良率明显好于传统授课教学法组。结论:PDG教学方法在皮肤科教学中优于传统授课教学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黄伟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自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妇产科手术患者500例,妇科手术患者124例,产科手术患者376例,患者术前均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腰硬联合麻醉操作简单易行,麻醉诱导时间较短,麻醉效果明显。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妇产科手术应用中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全、简单、快捷等优势,在产科手术麻药用量小且效果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运祥;高艺炜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奇正消痛贴用于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治疗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分别给予奇正消痛贴和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进行HSS评分。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2组治疗后HSS评分比较, 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5%和67.44%,两者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奇正消痛贴用于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强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骨科80后护士的性格特点与管理体会

    80后是指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中国有史以来第1次用法治限制人类生育,后来被广泛作为1980年1月1日~1989年12月31日出生人群的代名词。因此,80后护士性格特点具有鲜明的群体性。

    作者:郑路敏;乔志刚;马春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电子病例的应用与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医学和医疗界当中,而且大量证据表明正呈上升发展趋势。对临床医学而言,如何做好资料的存档、护理记录、医学检查、图像等管理尤为重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用药、电子病历书写情况,监控、检测科室工作质量。

    作者:孟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成分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服务已在医疗机构实施3年多,各级医疗机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全面开展和推进,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医疗服务满意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采供血机构,自2011年4月起也尝试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选择在成分献血者护理服务中应用,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岗位不仅满足了献血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随着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献血护理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将优质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落到献血服务全过程。面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成分献血服务中应用,我们在实践中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操作水准,强化献血服务中的基础护理,更需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想献血者所想,急献血者所急,全心全意为每位献血者服务,切实把血站的人文主义精神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点上,把我们的感激送到每位献血者的心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血站人的优质服务,这也是我们采供血机构提升献血护理服务质量的主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需求。经过2年来的运行优质护理服务岗位得到成分献血者一致好评,献血者服务满意率也由2011年一季度的93.3%,提高到2013年一季度的97.4%,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升献血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也提升了献血服务满意率,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现将我们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4204例自愿无偿成分献血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施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采用Mi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MipO技术在胫骨远端骨折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MipO技术进行治疗,再通过锁定钢板固定。按照AO将骨折进行分型,包括A2型35例,A3型40例,B2型27例,C1型18例。结果:经过5~16个月的随访观察,再按照相关评分标准评定后,优105例,良10例,中5例,差0例。优良率达到95.8%。治疗后未发现伤口感染和皮肤坏死病例。结论:对于治疗胫骨远端骨折采用MipO技术治疗后使用锁定钢板固定既可以提高骨折愈合率,同时也减少创伤且美观,现阶段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和军;颜鹏;江共涛;乐海浪;张文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