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髋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的临床分析

齐晓军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强直
摘要: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方法以及疗效。方法:2010年1月以来,在我院骨科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屈曲畸形患者40例,主要的手术方式采用髋关节Watson-Jones外侧切口,生物型假体25例(22髋),骨水泥型假体15例(7髋)。采用Harris评分对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40例患者术后随访5~6年,双侧髋关节的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22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5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高度屈曲强直畸形一种有效的方法。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试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两组分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验证,以确保应用该方法测试的结果准确、可靠。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TC-C18柱(4.6×150 mm,5μm,Agilent,美国),流动相: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内含0.2%三乙胺)(20:80)(后用磷酸调至PH4.8),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分别在100mg·L-1-500mg·L-1和20mg·L-1-10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1(n=5);两组分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均为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4%和98.76%;供试品溶液室温放置8h,两组分均为稳定。结论:本研究所得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专属性高、重现性好,可准确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两组分含量,用于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秦黎明;刘连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护理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例,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结果:5例患者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殷红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50例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单纯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足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2组均使用维生素治疗,局部伤口均隔日1次换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气、活血化瘀药物-黄芪、丹红治疗,疗程10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观察组有效率80%。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糖尿病足需综合治疗。

    作者:杜红霞;耿化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冠状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冠状动脉窦瘤破裂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9例冠状动脉窦瘤的病变部位、血流状态,并与心血管造影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9例中患者右冠状动脉窦瘤7例,无冠状动脉窦瘤2例,右冠状动脉窦瘤破入右室流入道5例,破入右室流出道2例,无冠状动脉窦瘤均破入右房。1个破口6例,2个破口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右室流出道狭窄及肺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与造影及手术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冠状动脉窦瘤破裂的有效方法,在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评价中均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黄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胃溃疡的治疗及保健分析

    目的:探讨对比了不同西药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方法:胃溃疡患者10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雷尼替丁胶囊治疗,2组都给予克拉霉素胶囊与甲硝唑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90.0%,对照组的显效率为80.0%,组间显效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2组治疗后并发症都比较少,组间治疗后感染与出血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奥美拉唑,雷尼替丁胶囊治疗胃溃疡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玉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54例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老年人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54例,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54例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在54例患者中,通过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全部病人都治愈出院,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有7例,占11%,无1例死亡病例,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结论:通过采用有效的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整体病情,在手术之前、之中和之后急性全盘的护理,并给予病人的整体评估、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并在手术之后加强病情的观察,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加强家庭护理的健康指导,可以大大提高老年人患者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都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侯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期降低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通过查阅病案资料、调查及随访的方法。结果:7428例输卵管结扎术,共发生手术并发症139例,发生率为1.87%。结论:输卵管结扎术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有医务人员因素及受术者自身因素,应采取各种积极的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输卵管结扎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德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足月妊娠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寻找佳分娩方式。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10月间入院分娩的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的产妇176例,并随机选取同期入院生产的羊水正常产妇180例,2组患者年龄、孕产次、孕周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羊水过少组剖宫产148例(84.09%),羊水正常组剖宫产62例(34.44%),羊水过少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羊水正常组;羊水过少组在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方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羊水正常组。结论:在孕晚期加强B超检查,重视产妇羊水过少的异常表现,在产程中密切监护,适时剖宫产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杨春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抢救重症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从2008年1月~2011年10月间因各种原因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收入呼吸内科病房的患者25例作为序贯通气组,开始本研究前即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因各种原因所致严重呼吸衰竭收入呼吸内科病房的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以上所有患者均因严重呼吸衰竭、呼吸困难、气道分泌物多、意识障碍等符合插管上机标准。结果:序贯通气组VAP发生率、死亡例数、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缩短。结论:序贯性机械通气作为一种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策略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王旭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方法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2种气道给药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3月在本科住院的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1~12个月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2种气道给药治疗方法。结果:2组的咳、喘及啰音消失时间,呼吸、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P<0.05,治疗组短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6.06,P<0.05),有效率治疗组97.8%优于对照组88.4%。治疗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t=2.20, 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作者:任玮;王春花;高淑贞;杜镇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012年收治的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60例,对发病在6小时疗,对发病在6小时外的患者给予抗凝和降纤的治疗,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60例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总有效率达96.7%,且对6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小于治疗前,且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在积极预防和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臧琦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清NT-ProBNP检测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测定心衰患者的血清氮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探讨血清NT-ProBNP水平与心衰患者的相关性及对心衰的诊断、心功能评估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患者524例分心衰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NT-ProBNP浓度及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测值( LVEF)%,并分组比较分析。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血浆NT-ProBNP水平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血清BNP水平与NYHA分级之间呈正相关,左室射血分数水平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T-ProB-NP测定对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糖尿病低血糖内科治疗分析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研究糖尿病并伴有低血糖的临床内科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低血糖病患60例,观察这些病患的临床表现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方法。结果:糖尿病伴低血糖病患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交感神经兴奋与低糖神经系统。结论:对病患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的治愈率。

    作者:仝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相关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是1984年由法国Galibert等首先运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后经证实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治疗方面也取得显著疗效。我科2011年~2012年经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1例共25个椎体,取得显著疗效,现探讨其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确诊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热毒宁治疗组40例,给予热毒宁0.5 ml/k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天;病毒唑对照组40例,给予病毒唑10mg/kg,每天1次,疗程7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减轻情况,2组病程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病程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胡敬华;张丰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六味地黄丸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60例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在常规降糖、降压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治疗;以8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有明显改善,血压、空腹(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六味地黄丸能明显改善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9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1期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92例明确诊断腰椎结核者术前正规抗痨治疗至少2周,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1期后路行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正规抗痨9~24个月。结果: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2.2个月,全部患者植骨融合,腰背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复查血沉正常。结论:保守治疗效果差的腰椎结核患者采用1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孔维军;廖文波;俞海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弹性髓内钉、经皮克氏针联合撬拨复位治疗儿童桡骨颈O,BrienⅢ型骨折

    目的:分析使用弹性髓内钉经皮克氏针联合撬拨复位治疗儿童桡骨颈O,Brien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O, Brien骨折移位分型原则:Ⅰ型≤30°,30°<Ⅱ型≤60°,Ⅲ型>60°。选取2004年3月~2012年8月本科收治的6例儿童桡骨颈O,BrienⅢ型骨折。男4例,女2例;年龄5~13岁,平均8.25岁;右侧4例,左侧2例;摔伤3例,车祸3例;均不伴神经损伤;伴尺骨鹰嘴骨折1例,1例合并肱骨内上髁骨折。均采用弹性髓内钉、经皮2枚克氏针3点联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术后屈肘石膏托固定3周,拆除石膏后功能锻炼。随访6个月~1年,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1例患儿骨折延迟愈合,给予保守治疗后于11个月愈合。无桡骨头过度生长,无桡骨头骨骺早闭,功能活动良好。1例出现钉尾刺激皮肤引起疼痛,骨折愈合取出后缓解。根据Metaizeau标准评定,优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83%。结论:弹性髓内钉、经皮克氏针联合撬拨复位治疗儿童桡骨颈O,BrienⅢ型骨折是一种微创,疗效良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潘洪阁;牛会彬;回栋梁;刘中国;邓岗西;王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在妇科手术中腹腔镜的应用

    随着科技飞速的发展,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腹腔镜手术以逐渐得到了广大医生的广泛应用,并且获得了患者的追捧和好评。腹腔镜手术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其优势有非常明显,腹腔镜可对病情进行诊断,还可以治疗,主要的是微创,对人体的损伤较小。而传统的开腹手术就不具备这些优势。现将腹腔镜手术方式按不同病情类别分析如下。

    作者:邱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453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规律,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改善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增强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方法:对2008~2011年吉林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报告的453例接种一类疫苗后发生异常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3例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病例中一般反应378例,异常反应53例,无疫苗事故;百白破无细胞疫苗报告例数多为213例,占47.0%;≤l岁组异常反应例数为216例,占总例数的82%,2~6岁组72例,占15.9%;就医后痊愈者136例,占30.0%;好转者312例,占68.9%。结论: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08年使用AEFI监测系统以来,AEFI检测的敏感性明显提高,异常反应的防治效果显著。由于异常反应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还应从加强疫苗质量的监管、提高接种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入手,进一步降低异常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冯磊;王艳玲;范学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