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对一”全程陪护分娩助产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王合丽

关键词:“一对一”全程陪护, 妊娠结局, 新生儿Apgar评分, 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一对一”全程陪护分娩助产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足月待产妇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在产妇宫口大于2cm后送入产房行助产护理,全程陪护组自入院至分娩后2小时末行“一对一”全程陪护分娩助产模式,观察2组分娩结局、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全程陪护组阴道分娩率63.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40%, P<0.01;全程陪护组平均出血量146.8±37.5ml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215.6±41.9ml,P<0.01;全程陪护组Apgar评分正常率91.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9.00%,P<0.01。结论:“一对一”全程陪护分娩助产模式能够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降低产后出血和改善新生儿预后,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保障母婴方面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试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两组分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验证,以确保应用该方法测试的结果准确、可靠。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TC-C18柱(4.6×150 mm,5μm,Agilent,美国),流动相: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内含0.2%三乙胺)(20:80)(后用磷酸调至PH4.8),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分别在100mg·L-1-500mg·L-1和20mg·L-1-10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1(n=5);两组分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均为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4%和98.76%;供试品溶液室温放置8h,两组分均为稳定。结论:本研究所得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专属性高、重现性好,可准确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两组分含量,用于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秦黎明;刘连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康复综合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病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康复综合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病的短期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老年·风湿病科患者30例,经康复综合治疗后,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10m步行速度、5次起坐时间、Barthel指数( B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数据显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VAS( mm)、10m步速、5次起坐时间、BI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康复综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步行能力、起坐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均提高,短期疗效显著。

    作者:荆晓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2128例孕妇唐氏筛查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孕中期妇女产前唐氏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影响其风险值的主要因素。方法:检测2128例孕中期(14周~21周)孕妇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游离雌三醇( uE3)的浓度。 AFP、β-HCG、uE3均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使用唐氏筛查软件(上海天臣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设计评估风险。建议唐氏综合征或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行胎儿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神经管缺陷高风险者接受高分辨超声检查。结果:唐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高风险发生率分别为5.16%、0.42%、0.98%。高风险孕妇经产前诊断确诊唐氏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1例,神经管缺陷1例。结论:对孕中期孕妇进行产前唐氏筛查是减少患染色体疾病和神经管缺陷及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陆伟;段胜昔;何丽丹;黄修振;窦智;于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观察经导管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中远期疗效

    目的:进一步研究经导管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中远期疗效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供血动脉栓塞治疗的54例肝血管肿瘤患者,在6~28个月的随访中,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对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威胁中远期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54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2%,其中肿瘤数量、直径、供血动脉支数和肿瘤在动脉期的染色情况以及插管的选择均是威胁中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肝血管瘤采用经导管栓塞术治疗在中远期的效果更加显著,但各种危险因素会威胁治疗效果,可以考虑在介入治疗达不到指定效果时使用其他方法代替。

    作者:努尔买买提·努尔克热木;买买提吾买尔·巴克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应用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雌激素在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预防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92例泌尿系感染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雌三醇软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3%,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P>0.05;停药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治疗彻底,值得推广。

    作者:刘领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确诊流行性腮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热毒宁治疗组40例,给予热毒宁0.5 ml/k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7天;病毒唑对照组40例,给予病毒唑10mg/kg,每天1次,疗程7天;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减轻情况,2组病程及住院时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病程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胡敬华;张丰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一对一”全程陪护分娩助产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一对一”全程陪护分娩助产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足月待产妇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在产妇宫口大于2cm后送入产房行助产护理,全程陪护组自入院至分娩后2小时末行“一对一”全程陪护分娩助产模式,观察2组分娩结局、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全程陪护组阴道分娩率63.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40%, P<0.01;全程陪护组平均出血量146.8±37.5ml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215.6±41.9ml,P<0.01;全程陪护组Apgar评分正常率91.0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9.00%,P<0.01。结论:“一对一”全程陪护分娩助产模式能够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降低产后出血和改善新生儿预后,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保障母婴方面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作者:王合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70名护理人员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安全使用认知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护理人员对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安全使用知识了解程度,发现护理人员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为规范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我院使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科室中,随机抽取临床一线的70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护理人员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安全用药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我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安全用药知识的知晓率相对较好;不同学历、工作年限及职称的护理人员对知识的掌握有差异(P<0.01)。结论:需加强对护理人员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等方面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培训。

    作者:耿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腰大池引流在颅脑外伤疾病中的应用(附106例临床分析)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是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一项较为成熟的临床技术。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治疗106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MedtronicEDM 系统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技术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中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采用Mi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MipO技术在胫骨远端骨折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MipO技术进行治疗,再通过锁定钢板固定。按照AO将骨折进行分型,包括A2型35例,A3型40例,B2型27例,C1型18例。结果:经过5~16个月的随访观察,再按照相关评分标准评定后,优105例,良10例,中5例,差0例。优良率达到95.8%。治疗后未发现伤口感染和皮肤坏死病例。结论:对于治疗胫骨远端骨折采用MipO技术治疗后使用锁定钢板固定既可以提高骨折愈合率,同时也减少创伤且美观,现阶段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胡和军;颜鹏;江共涛;乐海浪;张文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苍山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苍山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s)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1500名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询问有关病史;进行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明确诊断。全部资料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苍山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孕前生殖道感染率高,其中宫颈炎371例,占34.9%;念珠菌性阴道炎例,占24.7%;细菌性阴道炎159例,占10.6%;盆腔炎102例,占6.8%;滴虫性阴道炎132例,占8.8%;霉菌性阴道炎66例,占4.4%;衣原体感染32例,占2.1%。不同年龄人群妇科疾病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我县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很高,育龄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加强普查普治及生殖保健咨询,加大生殖道感染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殖健康水平。

    作者:宋晓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门静脉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

    研究显示,肝动脉-门静脉短路存在,肝动脉栓塞术(TAE)、化疗等方法难以使肿瘤完全坏死。因此,门静脉介入治疗便应运而生。临床实践表明,经门静脉介入放射性核素治疗肝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肝癌卫星病灶、肝内转移灶及门静脉癌栓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和经肝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相结合,疗效更佳。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结合西医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2012年我科50例心衰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参附针静滴,连用10天,观察心率、血压、肺部啰音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2组观察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治疗急性左心衰收到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春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全面系统护理干预的试验组50例和常规护理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合理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用药指导、自我监测血糖等。结果:试验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和自我管理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正确有效的自我管理能正确面对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李传苓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儿童斯蒂尔病1例临床报告

    斯蒂尔病是一种少见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它表现为咽痛,不明原因的突然高热,体温达39~40℃以上,发热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伴有躯干、四肢皮疹,随热退而消失,且多数患儿有肝、脾、淋巴结肿大,血象白细胞数升高,也可呈类白血病反应,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阴性。关节症状开始不突出,一般只有少数关节受累,多为膝、踝、腕等大关节,部分病人只有关节疼痛而无红肿,可随发热消退而减轻。但大部分患者在发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后发展为典型类风湿关节炎。儿童多发于2~10岁,而本患儿16岁发病,临床更是少见,现通过对这例患儿的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陈小灯;朱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CPT微创术治疗肛瘘40例

    目的:探讨多功能肛肠治疗仪( HCPT )治疗肛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需要手术的肛瘘患者40例采用HCPT微创术进行治疗,观察其手术时间、大便出血情况、及恢复时间,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本组全部患者手术时间为10~20分钟,平均16分钟。术中无出血,术后无疼痛,术后24小时排便,排便后无出血、无疼痛。恢复时间7~11天,平均9天,治愈率100%。全部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无并发症,无感染病例,肛门功能正常。术后随访1年,无1例复发,达到根治目的。结论:多功能肛肠治疗仪治疗肛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不出血、无痛苦,患者不需住院,费用低廉,恢复快,且恢复后无明显瘢痕,无后遗症及并发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宏波;闫树勋;薄超刚;周秀芳;谢桂珍;王艳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胃癌患者手术后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选自我们胃癌手术后患者58例,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及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优质护理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经4周的护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观察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经过4周的护理,优质护理组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优质护理能显著提高胃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降低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高友玲;李英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改良后外侧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Harris评分及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切口THA术后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8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统计及随访,来评估改良切口行THA手术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分别对比2组患者之间的年龄(p>0.05)BMI(p>0.05),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以及体重指数上无统计学意义;对比2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出血量(p<0.05)、术后引流量(p<0.05)、手术切口长度(p<0.05),显示2组患者术中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切口及术后引流量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2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比2组患者术后在疼痛(p>0.05)、畸形(p>0.05)、生活能力(p>0.05)、行走能力(p>0.05)以及总分(p>0.05),显示2组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髋关节活动度(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后外侧切口THA的应用能够减少手术损伤,有利于髋关切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楠;刘金煜;周永焘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1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9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1期后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对92例明确诊断腰椎结核者术前正规抗痨治疗至少2周,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1期后路行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正规抗痨9~24个月。结果: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2.2个月,全部患者植骨融合,腰背痛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恢复,复查血沉正常。结论:保守治疗效果差的腰椎结核患者采用1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孔维军;廖文波;俞海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肝性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前中国已成为糖尿病第1大国,2011年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主席指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为6.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4%,而且,中国糖尿病高危人群在扩大。其中由于肝脏疾患而引起的糖尿病亦引起人们的重视,肝脏是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一些患有肝病如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患者,其肝脏对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能力下降,以及胰岛素分泌不足,糖耐量降低,部分病人终发展成糖尿病,称肝性糖尿病。肝炎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为5~10%,肝硬化引起的糖尿病的发病率可达30~40%。肝性糖尿病的三多(多饮,多食,多尿)症状一般不明显,容易被慢性肝病症状所掩盖,它是在肝脏疾病基础之上合并糖尿病,故明确先后及重点,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