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霞
1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1)患者血压持续高于正常血压的疾病。通常都是动脉血压升高,用血压计来测量血压,如果是收缩压在139mmHg以上,舒张压在89mmHg以上就是高血压。(2)高血脂:高血脂是血浆中的脂类含量高于正常水平,这种疾病无法根治,一生都会伴随患者,属于血脂代谢性疾病。患者一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很高。临床中主要划分为2类:①原发性,这类事遗传所导致的疾病;②继发性,这种是后天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及其他病症所引发的疾病。(3)心力衰竭: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中,心脏再将血液排除输送到全身,可是如果心力衰竭,则会使得心肌无法正常的将血量输送到全身,这种因为供血不足无法为身体代谢需要提供排血量的心肌功能障碍就叫做心力衰竭。患者的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哮喘,如果病情严重会因为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休克。(4)脑卒中: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以动脉疾病多见。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都较高,因此应该加强防治。(5)冠心病:即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指因为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机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过度肥胖和不良生活习惯等。目前,冠心病是全球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中国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已经列世界第2位。
作者:鲁宁;赵伟华;李海霞;左怀蕾;牟颖杰;林海青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建立Rh(D)阴性血型库,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应用,减少稀有血液资源的浪费,合理开发利用稀有血液资源,保证临床Rh稀有血液的有效及时供给,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方法:从2008年起对该地区所有无偿献血者的Rh血型分布状况进行筛选调查,给经筛检为Rh阴性的无偿献血者建立个人信息档案资料。结果:建立起宿迁地区173人的Rh(D)阴性稀有血型库,形成了一支Rh(D)阴性稀有血型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结论:Rh(D)阴性血型库建立,确保稀有血液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解决了稀有血液供需矛盾,2008年~2012年共向临床发放Rh(D)阴性血液1339.5U,为稀有血型患者的临床用血提供了可靠保证。并为今后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稀有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特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金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康复护理措施对于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40例观察组和40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及疗效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来看,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预后,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彭桂芸;张秀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摸清某化工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超标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化工公司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制糖车间谷物制粉岗位、乳酸钙粉碎车间粉碎岗位、精制车间乳酸钙粉碎岗位、钙粉房加钙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总尘浓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要求;对30个岗位或工种进行噪声检测,其中16个岗位或工种不合格,合格率46.7%。结论:某化工公司作业岗位或工种接触粉尘和噪声危害因素合格率较低,应该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作者:杨卫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住的60例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青壮年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亢彩霞;刘莹;王秀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 PU)的临床特征与内镜下特点。方法:将191例PU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老年组56例,非老年组135例,对照分析2组的临床特征和内镜特点。结果:老年组消化不良、不规律性上腹痛、无症状、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心脑血管症状就诊及并发症的比例为42.86%、33.93%、14.29%、19.64%、30.36%和48.21%,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28.15%、9.63%、4.44%、7.41%、6.67%和19.26%(P<0.05),老年组胃溃疡及较大溃疡(直径>2cm)的比例为46.43%和30.36%,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28.89%和17.04%(P<0.05),而十二指肠溃疡的比例明显低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熟悉这些特征可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田巍巍;韩晓梅;王昌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敏C一反应蛋白及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8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通心络;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安慰剂。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高敏C一反应蛋白和斑块指数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高敏C一反应蛋白较前下降(2.20mg/L ±1.9mg/L VS1.83mg/L士1.69mg/L,P<0.05)、斑块指数较前减少(2.93±1.68V S2.65±1.29,P<0.05),且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可以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具有抗炎作用,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王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造成患者伤残或死亡。其护理风险对策是指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伤害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预防及管理措施,有效规避风险,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的过程,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作者:吴鸿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发生院内感染患者142例,对其院内感染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其中106例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在20天以上;89例患者进行放、化疗治疗;其中94例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97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02例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95例患者进行2种以上抗生素联合应用用药。结论: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为:长时间住院治疗、放、化疗治疗、年龄、手术感染、侵入性操作、滥用抗生素等,可针对患者的高发因素进行预防和应对措施,可有效的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飞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比较脑卒中病人早期肠内营养( EN)支持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9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观察组采用早期EN支持,对照组采用完全肠外营养( PN)支持。观察2组病人的营养监测指标、胃肠道等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前清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 T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 P<0.05)。血清白蛋白( ALB)和胃肠道并发症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脑卒中病人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病人营养状况的恢复,对患者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乾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将2008年3月~2012年6月间我科收治的需呼吸机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 n=122),以2005年4月~2008年2月间收治需呼吸机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 n=10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VAP集束化管理方案,比较2组患者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病死率及ICU住院费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VAP发生率明显降低26.1%比41.7%,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6.39±3.12天比9.41±4.90天,住ICU时间明显减少10.02±3.71天比16.34±4.97天,病死率明显降低17.9%比29.3%,ICU住院费用明显降低6.49±2.43比8.90±2.91万元。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进行干预,可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住ICU时间,降低病死率,节约住ICU费用。
作者:秦文波;黄寨;黎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难治性癫痫患儿行胼胝体切开术,确定胼胝体切开术对难治性癫痫患儿癫痫发作的控制程度和疗效,并评价此术式在控制儿童难治性癫痫全面性发作方面的安全性。方法:入选患者是我科自2008年~2012年收入院的4例癫痫患儿,4例均行胼胝体切开术,评价其术后癫痫控制情况和并发症。结果:4例患儿癫痫发作频率均减少50%以上,达到100%有效;其中3例癫痫患儿癫痫发作减少80%以上,占总数的75%。4例癫痫患儿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胼胝体切开术对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癫痫发作次数的控制有显著的疗效,且对小儿进行外科治疗不会严重损害其认知功能。
作者:赵程峰;王菊莉(通讯作者);刘晓东;陶英娴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小儿脑瘫,一旦确诊,目前是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2005年~2012年12月,采用中药预防和治疗小儿脑瘫116例,口服或保留灌肠,1天2次,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曹智会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问题-讨论-指导( PDG)教学方法在皮肤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皮肤科进行临床实习的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名,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1组为对照组( C组),采用传统单纯理论授课的教学法;另1组采用PDG教学法( P组)。2组学生在1个月见习结束时进行出科考试(包括操作和理论考)进行对比,通过教学效果评价表评价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P组的操作、理论考试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授课教学法组,学生反映的教学效果评价表优良率明显好于传统授课教学法组。结论:PDG教学方法在皮肤科教学中优于传统授课教学法,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黄伟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总结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于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脑瘫患儿50例,总结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疗效。结果:经过3个月的积极治疗、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后,本组50例脑瘫患儿共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45/50)。结论: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能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与生存质量,有必要继续探讨脑瘫患儿的康复与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李小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青少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8例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临床常规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青少年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石瑞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 CRP)在妇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妇科炎症性疾病和非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用Qurk Read CRP分析仪采取免疫投射比浊法对150例妇科病患者测定CRP值同时用Sysmex1000 i采取核酸染色法测定WBC计数,并对盆腔炎患者其中5例进行CRP连续监测。结果:通过对150例妇科患者全血中CRP监测表明炎症性疾病与非炎症性疾病CRPD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盆腔炎患者血清中CRP的含量明显高于卵巢良性囊肿及子宫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变化较之WBC变化更符合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全血CRP的检测有助于妇科炎症性疾病和非炎症性疾病的鉴别,并可作为临床鉴别炎症性疾病与良性肿瘤依据之一,动态监测CRP有助于疗效判断,CRP更能反应炎性细胞的转归过程。
作者:董素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自1996年以来,我科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多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定坤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高血压是社区内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目前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仅为25%,合理治疗率为12.5%,有效控制率仅为3%,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已成为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社区居民及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探索实际有效的高血压社区防治模式,我对本辖区内300例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发现给予健康教育对于预防社区老年慢性病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书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结合西医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2012年我科50例心衰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参附针静滴,连用10天,观察心率、血压、肺部啰音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2组观察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治疗急性左心衰收到很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春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