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鱼际皮瓣转移术修复手指末节残损120例体会

买买提江、库尔班;王金

关键词:手指末节残损, 鱼际皮瓣, 治疗方法, 效果
摘要:目的:手指末节残损有多种手术治疗方法,如残端包埋术,腹壁皮瓣转移等.总结研究1994年以来采用鱼际皮瓣转移术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鱼际转移性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共120例.结果:全部优良.结论:鱼际转移性皮瓣在修复手指末节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可保指、疗程较短,感觉、外形及功能恢复好.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幼年系统性硬化症1例并文献综述

    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一种以小动脉或微血管及广泛结缔组织硬化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主要累及20~50岁的成年人,而儿童罕见.近期曾诊治1例年仅14岁的幼年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14岁,主因双手遇冷变色11个月于2011年9月16日就诊.患者从2010年11月开始遇冷后双手远端指间关节以远皮肤变白和麻木感,得暖后变紫、潮红,数分钟后恢复正常肤色,麻木感消失.此后皮肤变色的范围逐渐扩大,已发展到双手掌指关节以下.

    作者:邹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VR成像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利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VR成像技术和DSA成像技术对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4例经病理学检验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7例.A组患者在治疗前采用DSA成像技术进行诊断;B组患者在治疗前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VR成像技术进行诊断.结果:B组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诊断检查所需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及家属对诊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2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反应.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VR成像技术对患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非常高,且检查所需时间更短.

    作者:鲁春鹤;赵江;唐海涛;陈刚;肖玉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尘肺病人的护理要点

    尘肺是由于长期在生产活动中因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发生的肺部进行性纤维化组织增生的全身性疾病,是我国危害大的职业病.尘肺以并发结核、气胸、呼吸系统感染、肺源性心脏病及呼吸衰竭等为常见,再加上北方特殊的气候条件,病人更易合并感染,合并感染后,常使病情加重,护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缓解病人的不适.

    作者:杨秀兰;张淑红;张丽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截肢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现今社会由于交通、工伤、打斗等原因引起的创伤病例越来越多,因创伤的程度重而无法再保存患肢必须截肢的病例也随之多起来.这对病人及家属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使他们在短时期无法接受现实,心理承受很大压力,这会影响病人的康复.我院自2000年~2003年对10例截肢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秀英;田甜;李丽;侯丽杰;杨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给予非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非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值得医院推广.

    作者:张宗船;李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探讨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护理

    1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3月~2011年9月在我科诊断为吸入性肺炎的住院患者共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9~83岁,平均年龄69岁.本组合并反流性食道炎(GER)5例占,食道裂孔疝(THT)2例,食道癌1例占,因醉酒后昏睡呕吐物误吸入气道3例占.合并肺脓肿1例.症状表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咳嗽咳痰,发热.全部病例均经胸片或肺部CT等影像学诊断.吸入性肺炎的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的标准[1].

    作者:张朝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老年性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

    目的:观察手术对于老年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患者88例,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患者进行随机回访,记录治疗效果.结果:8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疗效为优共56例,良21例,可7例,差4例,总有效率为92%.治疗术中,有2例患者并发硬模破裂,但未发生神经损伤,4例患者在术中改使用开创切除手术,2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结论:对于老年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手术是一种高效安全、应用广泛、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清;向文东;彭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脊舒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脊舒汤联合柳氮磺吡啶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脊舒汤联合柳氮磺吡啶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对照组40例用美洛昔康分散片加柳氮磺吡啶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指标[包括晨僵时间、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表BASDAI、血沉、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均比治疗前改善(P<0.01),2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脊舒汤联合柳氮磺吡啶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而轻.

    作者:邹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大量出血是指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临床以呕血和黑粪为主,多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1].我科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初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

    开腹手术目前仍然为妇产科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为了大程度地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医疗纠纷,对腹部切口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现将本院近年来针对妇产科腹部切口患者实施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喜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小儿外周浅静脉使用1次性真空采血针在静脉采血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1次性真空采血针连接静脉留置针和负压采血管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采血患儿出生后至2岁的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5ml或10ml无菌空针连接静脉留置针采血;实验组则采用1次性真空采血针连接静脉留置针和负压采血管,观察2种不同采血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的方法对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抽血质量,抽血时间都效果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1次性真空采血针连接静脉留置针和负压采血管在小儿静脉采血中应用效果好,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钧芹;王增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临床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错误分析

    目的:了解标本不合格原因和正确采集方法,对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方法:对2010年7~11月所收到我院住院病人的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标本31557份,不合格标本886份,占2.81%;尿液标本770份,不合格标本36份,占4.68%;粪便标本755份,不合格标本41份,占5.43%;胸腹水、脑脊液标本279份,不合格标本7份,占2.51%.结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标本的采集至关重要.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就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

    作者:郭辉;苏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在头位难产中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用于识别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420例足月分娩初产妇应用改良头位分娩评分法进行适时评分,采取相应措施,选择正确分娩方式进行分娩.结果:420例孕妇中经阴道分娩为313例(74.5%),剖宫产的为107例(25.5%);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5.2%(22/420);其中改良评分在80分以上的产妇经阴道分娩率为95.7%(267/279),剖宫产率为4.3%(12/279),评分在80分以下的产妇经阴道分娩率为67.4%(95/141),剖宫产率为32.6%(46/141),两者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头位分娩评分可及时地、准确地判断头位难产,便于医生作出正确选择,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陈小琼;刘艳;阮珍;刘敏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耳鼻咽喉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对于耳鼻咽喉科来说,手术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因此,对于耳鼻喉科进行手术的病人要在护理上做一更多的关注.1 心理护理:耳鼻喉科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决不应向病人交待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

    作者:王霞;刘雪峰;孙玉梅;于金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孕激素辅助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42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后服用孕激素治疗的随访研究,探讨孕激素辅助治疗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04年1月~2009年1月诊断为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病人84例,随机将病人分为孕激素治疗组42例和未用孕激素对照组42例,治疗组病人除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外每天口服甲羟孕酮250毫克,连续服用12个月.2组患者随访观察3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激素治疗组与对照组3年内复发率分别为7.14%和1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治疗组与对照组3年存活率分别为95.2%和8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后服用孕激素治疗的随访观察,认为术后孕激素辅助治疗可以改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妍;谷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乌司他丁治疗创伤性湿肺1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创伤性湿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创伤性湿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乌司他丁辅助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1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乌司他丁1次10万U溶于500ml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8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治愈3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69.23%.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χ2=16.32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创伤性湿肺效果理想,临床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江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症状[1]多数患儿起病较急,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小儿科患病首位[2],这与小儿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小儿患者机体发育不够成熟,机体抵抗力差,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往往起病较急,病情复杂多变,故在治疗期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可以有效的控制肺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加快患儿康复.下面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2月收治93例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乌司他汀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肿瘤坏死因子变化影响及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干预及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0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IPF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汀治疗组(n=16)和激素对照组(n=14),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后第7、14、21天抽取外周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h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肺功能测定,比较2组TNF-α.的变化,观察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外周血TNF-α均高于正常,经乌司他汀治疗后治疗组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乌司他汀治疗后患者肺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乌司他汀能有效降低IPF患者TNF-α水平,改善IPF患者的预后,乌斯他汀为临床治疗IPF的提供了新途径.

    作者:武士杰;苏传芝;刘长波;郑东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心外科护理的护理体会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多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呼吸衰竭是AOPP的主要死亡原因,而机械通气则是抢救AOPP所致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现结合我院采用机械通气抢救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将护理体会做如下总结.1 临床资料:患者均为急性重度中毒,全血胆碱酯酶活力(试纸法测定)均<30%,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作者:姜淑芝;顾连芬;赵南;王秀丽;宋玉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大鼠脑缺血模型的建立与脑缺血致小肠损伤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脑缺血对小肠形态学的影响,为临床脑血管病患者防止小肠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脑梗塞模型,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脑缺血4小时后小肠的病理形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大鼠胃出现小肠绒毛变短变粗、杯状细胞增多及大量炎细胞浸润等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可引起小肠的相应病理学改变.

    作者:高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