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刘雪峰;孙玉梅;于金梅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测定术后24小时2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24小时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均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开腹手术对机体免疫抑制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赵岩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护理文件记录是护理人员根据医疗护理措施和病人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真实记录.是与护理活动紧密相关、病人可复印的客观病历资料之一,护理文件记录不仅反映了护理人员对疾病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经验,还可以反映护士的责任心和书写水平.护理文件记录在解决医疗事故中有不容置疑的举证责任和严肃的法律效力,因此写好护理文件记录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护理人员书写护理文件记录存在很多问题,这反映了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也存在着法律问题.
作者:武坤莎;梁丽萍;刘蓓蓓;吴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后服用孕激素治疗的随访研究,探讨孕激素辅助治疗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04年1月~2009年1月诊断为Ⅰ期子宫内膜癌手术病人84例,随机将病人分为孕激素治疗组42例和未用孕激素对照组42例,治疗组病人除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外每天口服甲羟孕酮250毫克,连续服用12个月.2组患者随访观察3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激素治疗组与对照组3年内复发率分别为7.14%和1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治疗组与对照组3年存活率分别为95.2%和8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后服用孕激素治疗的随访观察,认为术后孕激素辅助治疗可以改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妍;谷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1 无痛人流术前的健康教育:(1)无痛人工流产术前1周内避免性生活.(2)无痛人工流产术前禁食4~6小时,禁水2小时.(3)无痛人工流产前一晚需要洗澡,换干净的内衣.(4)在做无痛人流术前,必须经过医生检查,以确定是宫内怀孕;并要做好如下各项检查,如心电图、B 型超声波、白带常规检查.(5)好由亲属陪伴,并由麻醉师向亲属讲明可能发生的事情,巡回护士同流产病人说明无痛人流手术的特点:①无痛苦,无恐惧感,在安全睡眠中做完手术,是目前流产方式中佳选择.②出血天数短,总量少.③手术时间短,创伤轻,身体恢复快,不耽误工作和学习.④无药物残留和副作用.
作者:于建英;胡善美;赵存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0例,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镇咳化痰治疗,给予退热、吸氧及雾化吸入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每天0.5g,每天1次,静脉滴注,连续应用3天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每天0.125g,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用法同对照组,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每天0.5g,每天1次.2组患者疗程为7~14天.记录2组患者发热消退时间、肺罗音消退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肺部X线恢复时间.结果: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肺罗音消退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肺部X线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张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是指子宫下段剖宫产,子宫复旧后,子宫峡部妊娠.是子宫体腔外的异位妊娠.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加,达到1/1800~1/2216,占所有异位妊娠的61%,可以引起子宫破裂,大出血等并发症,因此被视为一种特殊而严重的异位妊娠.
作者:梁磊;张雪梅;张丽;王薇;马晓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尿酸、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自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患者6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的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UA、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斑块分级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血尿酸和血脂水平异常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可作为2型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检测指标,积极降低血尿酸水平,有利于减缓2型糖尿病并发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曹清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缺血对小肠形态学的影响,为临床脑血管病患者防止小肠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脑梗塞模型,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脑缺血4小时后小肠的病理形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大鼠胃出现小肠绒毛变短变粗、杯状细胞增多及大量炎细胞浸润等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可引起小肠的相应病理学改变.
作者:高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0月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其中48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32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结果: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组,致残率、死亡率、脑积水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单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可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GOS评定效果,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及脑积水发生率.
作者:袁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救治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20例创伤患者的抢救与治疗,分析麻醉在手术过程中的治疗处理.结果:手术中死亡5例,术后死亡8例,总病死率10.8%.结论:在创伤患者的抢救中,积极使用麻醉技术可以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术前等待及准备时间,对死亡率的降低起到积极地作用.
作者:吴永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3种血液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尿毒症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3月~2011年6月维持性透析患者合并尿毒症脑病病例共48例,其中21例行血液透析滤过(HDF)(A组),16例行血液灌流+透析(HD+HF)(B组),11例行血液灌流串联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HP+CVVH)(C组).比较分析3组治疗缓解率,达到病情缓解的治疗次数,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Bun、Scr、K+、Na+、β2-MG、iPTH、HCO3-等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A组治愈17例,缓解1例,缓解率为85.7%,达到治愈或缓解的平均治疗次数:3.78次,B组中治愈12例,缓解2例,缓解率为87.5%,达到治愈或缓解的平均治疗次数:4.15次.C组治愈10例,缓解1例,缓解率为100%,达到治愈或缓解的平均治疗次数:2.36次,A、B2组缓解率及治疗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B2组缓解率及治疗次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尿毒症脑病,但C组疗效优于前2组.
作者:杨庆春;董春玲;崔秀娴;杨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大量出血是指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临床以呕血和黑粪为主,多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1].我科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初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标本不合格原因和正确采集方法,对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方法:对2010年7~11月所收到我院住院病人的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标本31557份,不合格标本886份,占2.81%;尿液标本770份,不合格标本36份,占4.68%;粪便标本755份,不合格标本41份,占5.43%;胸腹水、脑脊液标本279份,不合格标本7份,占2.51%.结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标本的采集至关重要.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就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
作者:郭辉;苏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交替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交替灌注,对照组仅给予丝裂霉素灌注,比较2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6%、10%;对照组1、2、3年复发率分别为、10%、16%、23%;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20%,2组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交替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疗效显著,比单用吡柔比星更容易耐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尹永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取双边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老年肱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双边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优良率.结果:经过1年的随访发现,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7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边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大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干预及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0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IPF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汀治疗组(n=16)和激素对照组(n=14),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后第7、14、21天抽取外周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h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肺功能测定,比较2组TNF-α.的变化,观察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外周血TNF-α均高于正常,经乌司他汀治疗后治疗组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乌司他汀治疗后患者肺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乌司他汀能有效降低IPF患者TNF-α水平,改善IPF患者的预后,乌斯他汀为临床治疗IPF的提供了新途径.
作者:武士杰;苏传芝;刘长波;郑东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位点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运用PCR-RFLP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者60例(DN+组)、2型糖尿病不伴糖尿病肾病者60例(DN-组)、60例健康对照组(NC组)的MTHFR、eNOS基因型,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1)MTHFR基因C677T位点DN+组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DN-组及NC组(P<0.05);(2)eNOS基因G894T位点DN+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DN-组及NC组(P<0.05);(3)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TT基因型与eNOS基因G894T位点的TG基因型在2型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位点和eNOS基因G894T位点变异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发生肾病的危险性,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作者:戴红双;张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是苯丙咪唑家族中第1个应用于临床的药物,通过作用于H+/K+-ATP酶而发挥其强大的抑制胃酸的作用,以抑酸作用显著持久而著称.服用奥美拉唑以后1~2.5小时可到达其血药浓度的高峰,主要经肝脏代谢,大概有78%的代谢物以尿液为途径排出,可以增加胃粘膜细胞的K+,起到保护胃粘膜屏障的作用.在临床中,奥美拉唑可用于食管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胃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泌素瘤等的治疗,疗效肯定.部分患者服用奥美拉唑后可出现不适,但不严重,可以自行缓解,随着医药研究的发展,将会不断出现新的药物,以其更强的临床疗效,更少的药物不良反应,为胃肠道溃疡性疾病的治疗开拓一片新的前景.
作者:徐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阑尾炎手术患者82例,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常规消毒铺巾等准备后,行阑尾切除术.在围手术期,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阑尾炎手术护理,观察组实施术前和术后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肛门初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情况、住院时间等;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定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即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肛门术后初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手术期阑尾炎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付连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指在腹腔及其临近组织无感染源(如腹腔脓肿、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肠穿孔等)情况下发生的腹水感染,是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常见及严重的合并症,这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特别是肝内网状内皮系统严重受损,巨嗜细胞吞噬功能以及有细胞粘附趋化与吞噬功能降低等原因有关,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对我院2004年1月~2005年9月收治的76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莹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