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春;董春玲;崔秀娴;杨柳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臀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病人臀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先行清创后行VSD治疗,游离植皮、直接缝合或组织瓣移植.结果:6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结论:臀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使用VSD能够促进创面的新鲜组织生长,加快感染创面愈合,减轻医护工作量及患者的痛苦,为2期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作者:彭伟;刘洪军;王栋;任晖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方法:采用抽样抽取大庆市第二医院结核内科病房、门诊部65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问卷.结果:患者整体护理行为总均分为87.4,属于中等水平;两维度护理行为总分分别为43.8分和42.36分,3个因素解释总体变异的28.1%.结论:大部分患者的护理行为水平属于中等水平,满足健康偏离性自理需求的自理行为较差.建议医务工作者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提高他们的疾病知识水平.
作者:王玉霞;杨桂霞;刘淑娟;宋桂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内科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退化以及疾病的多发性、复杂性、突发性、猝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其安全,所以说老年住院患者是医院风险管理的高危人群.
作者:金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高校历来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才,推动文化创新、传承先进文化的阵地,高校应充分发挥其科技文化研究优势及人才培养的优势,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尤其是作为我省培养医学人才的重点院校,更应担负起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传播防病治病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为社会公益文化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作者:孟雪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外科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9月~2009年11月47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对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综合分析,选择佳治疗方案,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结果:47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中行保肝治疗5例,非手术胆道引流术6例,手术胆道引流术8例,姑息性切除13例,根治性切除15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8、12、16、27个月.结论:影响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决定性因素是早期诊断和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能给患者提供长的生存期和好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军;李红伟;罗威;李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与风、湿、热邪有关,多由感受风邪,湿热毒邪相互蕴结,瘀滞肌肤而成.针刺放血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疗效显著.
作者:赵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海绵状血管瘤,亦称静脉畸形,是软组织中常见良性病变之一.以儿童多发.其治疗方法多样,有激光、冷冻、手术、介入、局部注射治疗等.局部注射治疗的药物可有平阳霉素、32-磷胶体、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硬化剂等.本文就几种常见的局部注射治疗的具体方法、适应症、毒副作用等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邵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诱导高危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促进高危新生儿生命健康的保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100例高危新生儿病例资料,对其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窒息是诱导高危新生儿脑损伤并发症的首要因素,出现窒息现象的观察组与未出现窒息现象的对照组在脑损伤的患病比例上差异显著(61.29%与26.67%),P<0.05.而早产儿与足月儿在并发症的患病比例上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氧是导致高危新生儿并发症的主要因素,而胎龄则对高危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不大.
作者:张云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使用1次性真空采血针连接静脉留置针和负压采血管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采血患儿出生后至2岁的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5ml或10ml无菌空针连接静脉留置针采血;实验组则采用1次性真空采血针连接静脉留置针和负压采血管,观察2种不同采血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采用的方法对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抽血质量,抽血时间都效果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1次性真空采血针连接静脉留置针和负压采血管在小儿静脉采血中应用效果好,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钧芹;王增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异位妊娠患者共8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异位妊娠具体情况,分别行输卵管切口取胚术、输卵管伞端挤取胚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的输卵管切口取胚术及输卵管伞端挤取胚术.2组患者均在术后给予抗生素抗感染.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2组患者术后首次月经干净后7天内测试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输卵管通畅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能够有效的满足患者生育要求,效果显著.
作者:郭松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对兔光镜结果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的方法,将3种不同配方的复合液分别注入兔的硬膜外腔,然后用光镜及丹迪CantataTM型肌电图仪进行检测,观察给药前后脊髓及神经根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电生理学的变化.结果:硬膜外腔给药后,3组动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电生理的各项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硬膜外腔给药后4周、8周,3组动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组织病理有改变.结论: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后,硬膜外腔、脊髓、神经根周围的组织病理学产生了变化,但脊髓和神经根未发生器质性改变,对兔脊髓和神经根的电生理方面不会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作者:王锡三;刘赫;刘诚;胡广询;杨大志;曾娘华;王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后引起的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它发病凶险,是严重的分娩并发症,是孕产妇病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于足月分娩者死亡率可高达70%~80%.现将2008年1月~2012年4月我院发生的4例羊水栓塞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抢救处理等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林春燕;张丽英;李显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脊舒汤联合柳氮磺吡啶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脊舒汤联合柳氮磺吡啶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对照组40例用美洛昔康分散片加柳氮磺吡啶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指标[包括晨僵时间、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表BASDAI、血沉、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均比治疗前改善(P<0.01),2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脊舒汤联合柳氮磺吡啶片和甲氨蝶呤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而轻.
作者:邹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手指末节残损有多种手术治疗方法,如残端包埋术,腹壁皮瓣转移等.总结研究1994年以来采用鱼际皮瓣转移术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鱼际转移性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共120例.结果:全部优良.结论:鱼际转移性皮瓣在修复手指末节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可保指、疗程较短,感觉、外形及功能恢复好.
作者:买买提江、库尔班;王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大量出血是指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临床以呕血和黑粪为主,多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1].我科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初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诊时的需求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不仅仅要求就诊时得到疾病的治疗,更希望得到相关知识的指导,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作者:杨敏琴;罗艳;李梅;高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缺血对小肠形态学的影响,为临床脑血管病患者防止小肠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线栓法栓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制备局灶脑梗塞模型,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脑缺血4小时后小肠的病理形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大鼠胃出现小肠绒毛变短变粗、杯状细胞增多及大量炎细胞浸润等病理形态学改变.结论: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可引起小肠的相应病理学改变.
作者:高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自2007年起我科行脊柱肿瘤椎体切除稳定性重建23例,其中我科自行研究设计的脊柱肿瘤椎体切除骨水泥浇铸重建技术在临床应用共计18例,我们通过生物力学实验将该技术与钛网、人工椎体的脊柱稳定重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骨水泥浇铸在椎体稳定重建稳定性与钛网、人工椎体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2)人工椎体也是椎体重建的良好方法,但此种方法价格昂贵.(3)钛网嵌入上下椎体内,椎体高度减低,稳定性欠佳.结论:骨水泥浇铸技术是椎体稳定性重建的可行性方法.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是值得推广的脊柱肿瘤椎体稳定性重建方法.
作者:张克非;孙远新;崔明宇;沈建辉;李刚;张龙;史峰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干预及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0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IPF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汀治疗组(n=16)和激素对照组(n=14),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后第7、14、21天抽取外周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h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肺功能测定,比较2组TNF-α.的变化,观察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外周血TNF-α均高于正常,经乌司他汀治疗后治疗组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乌司他汀治疗后患者肺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乌司他汀能有效降低IPF患者TNF-α水平,改善IPF患者的预后,乌斯他汀为临床治疗IPF的提供了新途径.
作者:武士杰;苏传芝;刘长波;郑东庆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测定术后24小时2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24小时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均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开腹手术对机体免疫抑制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赵岩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