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目的: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溶栓治疗后的疗效和溶栓后再梗塞造成病人再残疾的重要问题,我们探讨巴曲酶(东菱迪夫)预防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梗塞及临床症状加重的相关研究,方法:在排出出血、检测凝血全项、血分析、血糖正常的情况下,高血压者血压≤ 160/90mmHg-17 0/100mmHg,6小时内入院立即给予尿激酶溶栓,观察30例病人,溶栓后24小时或48小时应用给予巴曲酶(东菱迪芙)治疗,尿激酶应用100~150万单位,半小时内滴注完,依据凝血全项指标给予巴曲酶(东菱迪芙)5~20单位,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30例病人均与观察1个月内恢复良好.结论:巴曲酶预防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后再梗塞的临床研究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一步显著下降,自身对照和与对照组对照均有显著差异,结果为临床治愈,较文献报告的单纯溶栓或降纤疗法的疗效亦有提高,值得进一步观察使用.
作者:张宗杰;王凯旋;邱蓓蓉;高文彤;都少萍;包蕾;姜涛;陈忠;陈宣宇;吕金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应用单侧小剂量骨水泥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技巧,方法:对31例8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计39个椎体,运用单侧椎弓根入路小剂量骨水泥灌注,行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前后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来评价患者疼痛缓解和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结果:31例计39椎,经对术前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折,2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无疼痛复发,无神经压迫症状.结论:对于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运用单侧小剂量骨水泥PVP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沈光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与手术后下地不负重活动时间的关系,为手术后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 39例股骨颈骨折行内固定治疗的病例进行5~10年的随访.根据患者术后下地时间分为3个月内下地组(41例)、3~6个月下地组(50例)以及6个月后下地组(48例),分析比较各组间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生股骨头坏死43例,发生率31%.其中3个月内下地组17例,3~6个月下地组1 3例,6个月后下地组13例.根据统计学分析,手术后3个月内下地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而3~6个月和6个月后下地组之间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随手术后下地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其中术后3~6个月之间下地不负重活动,更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
作者:韦晨晖;罗世东;甘秀天;邓振中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前,祖国传统中药在肿瘤的治疗方而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不断挖掘和更深入研究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潜力,大力开展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是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也将是今后抗肿瘤治疗领域的重点.现就中药抗肿瘤作用综述如下.1 祛邪抑瘤作用1.1 抑制肿瘤细胞分裂与增殖: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可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C2期)、有丝分裂期(M期)4个期.细胞分裂后在进入G1期前存在相对静止期(GO期),G0期是决定细胞继续进行分裂或发生其他分化的重要阶段.研究表明: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能够作用与细胞周期的某一环节,而使细胞增殖周期受阻,诱导其发生凋亡.
作者:陈亚鑫;李小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 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化学诱导的低氧状态下培养的原代鼠胚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讨在低氧条件下HIF-1α对成骨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妊娠19天左右的KM胎鼠颅骨,进行原代鼠胚成骨细胞的培养,并对细胞进行纯化及鉴定.将终浓度为125umol/L的氯化钴加入成骨细胞培养液中模拟缺氧状态,并设培养不同时间(0,3,6,9,12小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低氧培养不同时间的成骨细胞中HIF-1 α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成骨细胞在低氧培养后,其HIF-lα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在9小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但仍高于低氧处理前水平.结论:HIF-1α可能通过调节VEGF表达水平而促进血管生成,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可能和缺氧程度有关.
作者:杨峰;汤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增生性关节炎又名骨关节炎,是发生在骨与关节的增生性退行性病变,膝关节发病率较高,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殊的治疗手段.我院骨伤科自1986年开始试用重要外敷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1)本组共88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6例,以男性居多,年龄小41岁,大66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短2个月,长4年.(2)症状与体征:①病初无明显自觉症状,病程进展较缓慢,往往因劳累,受寒,轻微外伤才诱发疼痛.②早期症状为受累关节疼痛,活动不便,晨起或负重后起立时明显,活动片刻后痛感消失,但过度劳累则又感不适或疼痛.
作者:钱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颈椎外伤后合并颈椎骨折脱位或无骨折脱位型的颈脊髓损伤,经前路颈椎间盘摘除,髂骨植骨、钛板固定,椎体融合术后,仍然逐渐出现上肢麻木,疼痛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首先经查体确立感觉异常的范围与颈椎外伤所累及的神经根的范围是否一致.经上肢疼痛侧颈丛封闭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完全消失后,确诊为前中斜角肌综合症后,将前,中斜角肌完全切断.结果:3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两例完全消失,1例明显缓解.结论:很多颈椎外伤,颈脊髓损伤前路手术后逐渐出现上肢疼痛,麻木的患者很多是因为前中斜角肌损伤,变性,逐渐压迫臂丛神经所致,而非椎管内因素.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肿瘤的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而细胞外基质(ext racell mat rix,ECM)的降解是肿瘤侵蚀正常组织和开始转移的信号及重要途径.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主要依靠蛋白水解酶,蛋白水解酶分为6类:脯肽酶、丝氨酸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天冬氨酸蛋白酶、糖苷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简称MMPs).(MMPs),MMPs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类,现已发现26余种金属蛋白酶,其中金属蛋白酶-2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中起了关键作用.
作者:宋晶淼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检查病重(病危)患者(以下简称重危患者)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缺陷,探讨有效的管理措施,防范和减少护理隐患,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方法:对我院2009年58份死亡病案中的重危患者护理记录单进行终末质量检查并统计,分析缺陷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再用同样的方法对2010年58份死亡病案中重危患者护理记录单进行终末质量检查比较.结果:经过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后,重危患者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加大重危患者护理记录的环节质控与管理力度,是保证重危患者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持续提高的有效措施.
作者:姜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阴腹联合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1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图像分析.结果:14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多无形态改变.35例子宫弥漫性均匀性增大,47例肌层增厚以后壁型较多见,其次为前壁型,侧壁型较少见22例合并子宫肌瘤,27例合并子宫腺肌瘤,14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132例,诊断符合率为91%.结论:经腹与经阴道超声检查的联合应用在诊断子宫腺肌病上具有重要价值,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直接指导作用.
作者:张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5例COPD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帮助有效戒烟、合理氧疗、呼吸道护理、呼吸训练等.结果:80例经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出院,有效率94.1%.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及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研;夏士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护理纠纷是指在护理工作中,病人与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不满时产生的纠纷.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权力和护士的义务,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日益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护患纠纷也随之上升,严重干扰和影响了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如何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正确履行职责和义务、维护医患双方权力、有效避免护理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成为当前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护理纠纷的原因错综复杂,多发生在临床第一线,一旦发生矛盾,要及时沟通、及时处理,化解矛盾.充分发挥护理工作在医患沟通和防范医疗护理纠纷中的积极作用,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医患纠纷,达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作者:华永萍;刘英兰;杜晓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米氮平、马普替林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6人,分别使用米氮平、马普替林治疗2个月,用汉密顿抑郁量(HAMD)表观察患者的抑郁情绪,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作用的严重程度,用生活质量综合量表(GQOLI-74)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米氮平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方面与马普替林相当,而米氮平副作用少且轻.2个月末,治疗前后相比,米氮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除物质生活纬度外,均明显改善(p<0.01).马普替林组除对心理功能有提高外,对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均无改善(p>0.05).结论:米氮平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优于马普替林.
作者:杨淑红;李聪慧;徐国银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组织皮瓣修复四肢严重创伤后皮肤缺损的意义.方法:根据肢体皮肤缺损情况设计、切取复合组织皮瓣,移植(同侧供区血管吻合或桥式血管吻合)于组织缺损部.结果:全部病例随访8~60个月,平均15个月,组织瓣全部成活,患肢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结论:组织瓣移植是修复四肢组织缺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范洪源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不同护龄段护士对护理安全隐患的认知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保障护理安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50名临床护士分为5年以内;5~10年;10年以上3个护龄组,每组50例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护龄段护士对护理安全隐患的认知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10年以上护龄组认识程度高,其次是5~10年护龄组,5年以内护龄组低.结论:不同护龄段护士对护理安全隐患的认知程度不同.对不同护龄段护士存在的相应薄弱环节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以不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保证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刘明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西药组30例,中西医组30例;中药组单纯中药外敷,西药组单纯抗炎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同时采用中药外敷与抗炎治疗.结果:中药组治愈率23.3%,总有效率83.3%;西药组治愈率16.7%,总有效率70%;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70%,总有效率96.7%.中西医结合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疗效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比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作者:李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治疗跟腱断裂,特别是跟腱断裂并感染,临床上经常遇到,治疗较为棘手,需创面感染控制后,2期手术,术后外固定4~6周,不但跟腱挛缩,手术困难,病程长,并发症多,而且术后再断裂发生高.笔者自1996年到今,用自配中药掺散-水蛭生肌散治愈30例跟腱断裂并感染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文刚;尹品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常用的临床手段之一,它可提供有效的通气,并改善换气功能,从而纠正患儿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NICU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69.5%.死亡率较高.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使患儿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及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重.如何进行预防是NICU医护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为降低VAP的发生,预防措施如下:1危险因素及预防中存在的问题:VAP是常见的医院感染,也是NICU感染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VAP的影响因素较多.
作者:薛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一少部分合并有马尾神经的损伤,即较大的中央型突出间盘使相应阶段的神经根及马尾同时受压,出现鞍区麻木、小腿肌肉瘫痪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伴有马尾神经损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也是一经确诊,就应尽早手术治疗的一种特殊类型.因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正确及时的诊治,尽可能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医疗中是至关重要的.我院自2001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本病2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刘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天疱疮( pemphigus)是一组慢性、复发性、严重的表皮内棘层松解性大疱性皮肤病[1].典型皮损特征为正常皮肤或皮肤红斑基础上发生水泡或大疱,疱壁较厚紧张,疱糜烂后上面覆盖血痂或痂皮,好发于四肢伸侧、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多数可合并黏膜损害及并发2型糖尿病,严重者可泛发全身或导致死亡,因此要加强护理,有效保护创面.现1例如下.
作者:洪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