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凤;刘菲;田红;黎国英;陈亚凤
目的 进一步认识脑梗死患者的TCD与CT的表现.方法 本组病例采用德国EME公司生产的Tc-2020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MZz,所得参数均由本机计算机系统自动处理显示出来.结果 55例患者CT均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脑梗死.TCD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异常40例(72.7%),血流频谱异常21例(38.3%).结论 笔者认为CT可以诊断脑梗死的部位和范围,TCD可以明确的诊断病变的血管,根据TCD波形和血流速度又可以做出脑梗死的病因诊断.二者结合为脑梗死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作者:符颖;张玲;陈晓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或烈日暴晒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出现障碍,突然发生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等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疾病.依据临床症状轻重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几种类型[1].重度中暑往往由于病人出现了前驱症状或中暑症状未加以保护或采取措施发展而致,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此病起病急,预后较差,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伤甚至衰竭,导致死亡或残疾.
作者:徐进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哮喘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护理指导,减少儿童哮喘发作次数.方法 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入院宣教,日常生活护理,讲解哮喘相关知识,做好哮喘日记等方面进行指导.结果 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对哮喘患儿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护理指导,能够减少哮喘发病次数,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郭玉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方法 总结6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通过密切观察、急救、常规、心理等方面护理,64例患者治愈出院36例,好转出院23例,转外科治疗3例,死亡2例.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迅速准确地配合抢救治疗,做好临床护理,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作者:刘研;夏士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命质量和生命安全成为人们必须解决的基本课题.人们对生命的价值越来越重视.对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健康成为人们追求的高目标.因此做好健康体检工作、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就成了体检中心工作的重点.我院白2003年底,正式成立体检中心以来,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建立方便快捷的流程,保障可靠的体检质量,这一宗旨贯穿于我们体检工作的始终,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章丽华;杨晶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三维单侧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钉一骨复合体的刚度和强度承受轴向负荷,提供控制骨折自由度的空间三维约束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6年3月~2011年3月对87例胫腓骨中下段各类型骨折采用三维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结合小切口骨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均获得来诊访医骨折愈合100%,临床平均愈合时间为21周.结论 三维外固定架结合小切口骨钉内固定可较好地稳定骨折,创口内又无异物存留,以较小的手术创伤,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操作“简、便、验、廉”.拆架无需2次手术,患者容易接受,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适合贵州贫穷群体.不足是佩戴时间长,不美观,针口易感染,对农家不便.
作者:石学金;杨再隆;谢伟军;李佑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创后路椎间盘镜经椎板间隙入路行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技术改进及处理要点.方法 采用MED对老年性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侧隐窝减压、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术.结果 本组13例,随访3~12个月,疗效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8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2.3%.结论 合理选择患者,配合应用改良工具,MED技术可用于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精准、微创,疗效满意.
作者:李开华;陈刚;夏建龙;杨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肝癌患者治疗过程的影响.方法 在对60例肝癌住院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状况调查,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实施心理干预后病人的心理状况改善,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 良好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认知能力.
作者:刘艳辉;王秀丽;刘淑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创伤性截瘫病人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护理方法,从而使其早日康复.方法 对42位截瘫病人采取整体护理模式,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及健康教育,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42例截瘫病人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创伤性截瘫病人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护理可促进病人的顺利康复.
作者:赵琴;赵玉兰;吴新军;何清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7 3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胰酶分泌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药内服.结果 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78%;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61%,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作者:王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书写痉挛患者皮质异常功能活动,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其病因.方法 分别对10名书写痉挛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手指写、执笔写任务期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数据经过分析处理,获得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2个任务的平均脑激活图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患者组初级感觉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表现为与书写任务相关的明显激活(P<0.05),而双侧的后顶叶皮质激活在2个不同任务期间均较正常减弱.结论 书写痉挛患者存在运动和感觉皮质的异常活动,反应了其运动皮质的去抑制和感觉处理过程的障碍,并且感觉处理过程的异常可能在其病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戴艳萍;李军;靳美;曹利;张春媛;齐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5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使病人增加手术的耐受性,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牵引护理及合并内科疾病的护理;术后重视病情观察、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57例骨折愈合时间3.0-7.5个月,优3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81.2%.结论 随着我国老年社会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手术治疗已成为大势所趋,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和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方法 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开放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罗从风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1]:其中有4例单纯压缩骨折,11例单柱骨折,5例双柱骨折和3例三柱骨折.根据三柱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分别使用前外侧入路、改良正中入路和倒L形人路,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术后随访评价临床效果.单纯压缩骨折3例,单柱骨折8例,双柱骨折3例,三柱骨折2例.结果 23例中16例得到随诊,经6~22个月的随诊,根据马元璋的评价标准[3`:优1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结论 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需选择好的术前分型,良好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积极早期处理合并伤,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作者:胡士琪;唐校光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4步自我疗法对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37髋),对照组24例(35髋);6个月为1疗程,随后进行功能评定,并追踪观察2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3%,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4步自我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确切[1][2].
作者:曹卫众;王晓丽;叶翔尔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 在X线监测下,对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导管腔内溶栓治疗.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结果 42例患者痊愈(80.77%),显效9例(1 7.31%),症状未有减轻者1例(1.92%).结论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溶栓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可使阻塞段血管通畅,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欣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好发于亚热带及热带等温热潮湿地区,属外耳道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腹部复杂手术等患者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真菌易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长和繁殖,传统治疗方法采用全身和局部治疗方法相结合,局部外用霜剂、糊剂无法作用于耳道深部,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较大,需行肝、肾及心脏功能监测,多有不便,医生颇感棘手.我科采用氟康唑注射液灌洗方法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简单易行,疗效确切.笔者总结了2009年4月~2011年2月间我科治疗的真菌性外耳道炎7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舒畅;吴庆莲;吴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为了进一步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减少穿刺疼痛,避免拔针时对静脉的损伤,减少局部出血、淤斑,静脉注射时防止空气进入静脉[1],我科2007~2008年通过对住院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解除恐惧心理,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改善了护患关系.现总结经验如下.
作者:戴淼;张静波;王丽丽;刘娜;娄玉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及时有效的护理在控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方法 总结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对策.结果 45例患者经合理治疗及护理全部平稳渡过急性期.结论 加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减轻患者痛苦、挽救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忠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现在计算机体层摄影和核磁共振成像等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增强时静脉注入水溶液有机碘剂在进行扫描,增加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密度的对比度,有利于发现病变和鉴别诊断.在临床检查及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但即使是非离子型造影剂也非绝对安全,时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因过敏性休克危及病人的生命.要正确认识和预防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尤为重要.笔者亲历造影剂严重不良反应1例,并参与诊断与抢救.
作者:刘晓岩;马颂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