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丽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125例鼻窦炎患者在入院、术前、术后、出院时进行健康教育.结果: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增加,平均住院日缩短.结论:健康教育使患者增加了健康知识,对疾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严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症状,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事物缺乏兴趣、健忘、心情不平静、时常哭泣和流泪、依赖、焦虑、恐惧、疲倦、伤心、易怒暴躁、无法忍受挫折、负向思维,对自己和新生儿健康过度担忧,常常失去生活自理和照料新生儿的能力.造成产后郁抑症的可能因素很多,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本例患者因生第二胎又是女孩,使其心情不快,加之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又住在农村,重男轻女,家人对此病不了解,使病人出现严重症状走失.
作者:盖俊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肝癌患者往往食欲不振,不思饮食,一方面是由于化疗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乏力、疼痛等严重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与患者对癌症的恐惧焦虑、忧郁悲观的心理有关,做好肝癌患者的饮食及健康指导对提高其生存期质量尤显重要.
作者:汤桂荣;齐德艳;李金英;于连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50例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通过总结50例髋关节置换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过,根据此类病人的疾病特征和病人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结果:50例患者顺利通过手术,没有出现并发症,全部预期出院.结论:实施髋关节置换术不但可使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立娟;杨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方法:对1997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年龄在45岁以下住院的77例脑梗死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别为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颅脑外伤、非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等.结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检查,大多数是可以明确的.
作者:温战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在急诊患者中,由于病情较急,往往只重视对患者的抢救,而忽视了心理护理.临床实践证明,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服务态度和责任心及掌握的医疗护理知识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关系到心理护理的成败.
作者:王明哲;邵新凤;王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新时期临床护理带教方法和体会,以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方法: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严格言传身教,规范护理操作;根据实习护士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正确处理教学的双评关系,注重信息反馈.结论与结果: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促进了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吴东波;高海燕;王萍萍;王舒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计量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容量复苏应用中疗效.方法:对40例早期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使用(霍姆)及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心率、血压、呼吸、血钠、血氯、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运用(霍姆)后心率、血压、呼吸明显改善,而血钠、血氯、凝血酶原时间无明差异.结论:小剂量(霍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快速恢复上有良好的效果,能够迅速改善机体生命体征,提高器官血流灌注,有明显抗休克作用,且安全良好.
作者:许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已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主要手段,但有时易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症(TURS)等并发症,后果严重,就该综合征做如下分析.
作者:谭志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是广谱第4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达到杀菌作用.不良反应轻微,多为短暂,终止治疗少见.常见不良反应腹泻、皮疹和注射局部反应,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过敏、瘙痒、发热、偶有肠炎,念珠菌感染、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等,多为一过性,停药即可恢复.2008年3月我科收治1例老年男性泌尿系感染患者,在入院当天静点达力能后出现喉部紧缩感,继而出现眼睑水肿,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等过敏反应,经积极抢救,精心护理后患者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门诊手术室和换药室是全天侯对病人开放的窗口,是配合医生抢救外伤病人,以及手术后病人换药,拆线的场所.因此,在该科工作的护士不仅仅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强烈的责任心,还要具备熟练的业务技术能力,才能确保病人在门诊手术室短时间内得到抢救和治疗.所以手术室护士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作者:李笑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癔症,是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等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临床急性起病,可表现多种多样,不易做出诊断,极易误诊.2004年以来,我科共收治部队战士发生癔症2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韩涛;王本涛;白月辉;赵志刚;曲国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减轻患儿家长术前不稳定的情绪.方法:应用个别化的心理护理.结果:使其家长心理上得到切实的安慰与支持.结论:针对小儿家长心理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骆延秀;张洁雯;张宝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采取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高危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96例妇科手术后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危险因素的患者,使用LMWH预防后,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栓相关指标及血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应用LMWH预防后,抗凝血酶-Ⅲ(AT-Ⅲ)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LMWH使术后血小板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LMWH可以改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
作者:张伟;苗丽辉;车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例60多岁的男性患者,2月前因1次腰部扭伤后发生腰痛伴右下肢放射性疼痛,影响日常生活.特别是腰部活动时,疼痛难忍,不能久坐和行走,休息有所减轻,劳累、打喷嚏、咳嗽时症状加重,右下肢疼痛、麻木、无力.逐渐难以下床行走,在当地医院诊断为L4-5右侧椎间盘突出,经牵引、理疗、药物等对症治疗无好转,且逐渐出现右小腿肌肉萎缩.该患者由家属抬入我院住院治疗.
作者:张功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问题倍受关注,保健意识的增强使预防性健康体检在全社会逐渐推开.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各类健康体检的人数增多,门诊健康体检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定期健康体检是预防保健的主要方式,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医院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卫生资源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宝萍;赵长存;梁晓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仅次于宫颈癌.是一个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实施乳腺癌根治术后对患者预后良好,然而由于患者术前对癌症的恐惧和术后担心复发及患侧乳房切除后的外形改变等,给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直接影响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
作者:傅慧;陈荣;张艳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方法,越来越多的幼儿先心病患者选择了介入治疗.在对幼儿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中存在着许多护理难点,根据幼儿的心理及生理特征,针对这些护理难点进行逐一分析,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应用到整体护理当中,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作者:刘涤;董毓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Cervical Disc Calcification In Children,CDC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自限性疾病.1932年Lyon首次报道了CDCC病例,迄今为止文献上报道很少,原因主要是:由于本病症少见,临床往往对此缺乏正确认识而致漏诊;约10%的患者无症状;钙化灶小或病变轻,影像学检查无法发现.Girodias等[1]对国外文献中近400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CDCC平均发病年龄为7岁,70%在5~12岁之间;男女比例为54:46,无明显性别差异;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中白种人多见,黑人和亚洲人罕见.1982年张之虎首先报道第1例CDCC至今约200例报道,年龄为2~13岁,男女比例1.8:1 [2].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发生于髓核,呈单发盘状、团块或多发碎块样钙化.CDCC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拟就CDCC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太邦;汤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超高热是指体温在41℃以上者,是某些疾病伴随的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高热持续过久,可使体内调节功能失常,影响小儿的健康.
作者:郭固芬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