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喜魁;褚艳丽;张福春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形态上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除菌滤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898年由法国人NOcard和Roux首先从患有胸膜炎的牛胸腔积液中分离,当时因末鉴定其种属,故称之为牛脚膜肺炎微生物.直到1967年正式命名,由于它们能形成有分支的长丝,故称之为支原体.对人致病的生殖道支原体有人型支原体(MH),生殖器支原体(MG)和解脲支原体(1m).它们寄居在人体泌尿生殖道粘膜,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成为致病菌.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人型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
作者:赵红艳;曲春红;杨全玉;王英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003~2006年,我科对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弛者采用局部肿胀麻醉,切除部分皮肤以及眼轮匝肌,使上睑松弛以及肿胀明显减轻,效果满意.该术式双睑成型自然美观,术式简单,术后肿胀轻微,易于患者接受,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00例,女165例,男35例.年龄45~75岁.其中上睑松弛96例上睑肥厚48例,上睑倒睫9例,轻度;下垂8例,单睑12例.
作者:车艳辉;刘忠霞;王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评价4种不同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8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47例,分别用自血疗法(1组)、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2组)、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3组)及口服氯雷他定(4组),每组均治疗1个月,疗程结束时用症状评分法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组有效率为59.6%;2组有效率为61.7%;3组有效率为37.8%;4组有效率为38.1%.临床观察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自血疗法、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两种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且停药2周后症状控制明显优于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组及口服氯雷他定组.
作者:于艳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科在带教实习中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制订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及实施方法:根据近几年护生出校的总体素质,心内科工作的性质,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难点及易出现的护理缺陷,经全科护理人员认真总结、讨论,将实习计划修订为5点.具体实施如下.
作者:武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幼年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和X线平片的表现.方法:收集57例14岁以下的强直性脊柱炎病例,对其双侧骶髂关节X线平片和CT片进行分析.结果:在57例114个骶髂关节中,无异常改变者31个关节,有异常改变者83个关节,表现为:骶髂关节间隙增宽,髂骨侧关节面毛糙、不规则,骨皮质不连续、变薄或增厚,关节面下囊状透光区,骨质硬化,骨质缺损.骶骨侧关节面改变较轻.结论:骶髂关节炎是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主要的影像学改变.
作者:孟淑春;姚辉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死亡是人生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死亡的不可逆性,人们对待死亡是非常重视的.但临床上护士所进行的死后护理上没引起重视.特别是死后护理中的伦理要求还注意不够,各种护理书刊杂志很少提及.笔者认为,死后护理是对人的整体护理的继续和后完成,是临终关怀的一部分,能体现护理工作的道德准则.
作者:卢巍;卜凡叶;李雪梅;刘艳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对2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月,前或后入路完全融合,神经恢复均有1~3级提高.结论:前或后入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优秀方法,应注意根据术前检查决定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李常文;赵桂琴;王燕江;潘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前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的主要问题之一,占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常常出乎意料,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合并产褥感染的发病率大大增加.为尽量避免其发生,现将6年间,我院治疗31例产后出血病例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杨晶凤;曾令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庆地区两高校2008级新生人格健康状况.方法:按照分层整群原则抽样,利用UPI问卷进行测验.结果:Ⅰ类检出率较高;农村生源学生较城市与城镇学生适应困难显著;两校新生主要心理症状集中在负面情绪体验上;求助需求强烈.结论:两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需及时适当干预.
作者:王钰莉;杨金伟;李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几年来,Vitapex糊剂在成人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对其治疗效果也得到一定的证实,并能进一步促进根尖周组织的愈合.是目前治疗牙髓感染、根尖感染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是2005年1月~2006年3月间对143例乳牙慢性根尖感染的儿童,采用Vitapex糊剂作根管治疗术,并以氧化锌碘仿糊剂作为对照,经过1年临床跟踪观察,来探讨其在乳牙慢性根尖感染治疗上的效果.
作者:孙仲楠;孙海萍;李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73岁.因反复出现心悸、气短、乏力入院,眩晕3天,自觉心率慢.临床诊断:心肌病.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为60mm,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均为1.3cm.
作者:罗景慧;马秀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青少年近视亦称学校性近视,.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据调查表明青少年视力减退十分普通.已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防治,目前方法不一.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药双星明,润沽眼药水点眼对青少年近视25例,50例屈光度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金风;姜庆珠;张淑贤;杨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接受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的患者逐渐多了起来.如果能1次完成双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可避免2次手术的痛苦,缩短了治疗期限,同时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双髋关节置换术除有较高的手术技术外,对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护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院23例双侧TKR手术的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王洪智;宋科官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前颅凹底脑膜瘤约占全部颅内脑膜瘤的40%,其中约25%为鞍结节脑膜瘤.由于肿瘤位置深在,且与视交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垂体柄、下丘脑、三脑室底等重要结构毗邻关系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故手术切除难度大.自2000年4月~2008年5月.我院应用翼点人路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广宁;赵军;于广久;王艳华;关宇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微创手术治疗腋臭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治疗100例腋臭患者的资料和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100例,90例切口1愈合,切口疲痕轻微,10例出现皮下血肿,切口H期愈合,无皮办坏死、感染等,随访6个月,臭味完全消除,腋毛稀少,有效率100%.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腋臭有效去除腋臭.疗效确切,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效率、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丽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正常分娩时,保护好产妇会阴,是助产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它有利于减少产妇分娩后的痛苦,减少感染机会,促进健康,也有利于增加床位周转率,临床上产妇分娩时常因助产士操作技术不过关或产妇配合不好,给产妇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减少会阴撕裂有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作者:李文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果糖二磷酸钠(FDP)与胞磷胆碱(CDPC)对中、重度老年人缺血性脑病的价值.将60例中、重度老年人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两组,FDP与CDPC联合应用作为观察组及单独应用CDPC作为对照组,各30例.通过对临床异常神经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神经行为评分(Fugl-Meyer评分法)作为疗效及预后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及入院后第7天、第14天神经行为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DP与CDPC联合应用治疗老年人缺血性脑病较传统单一用药临床疗效更满意.
作者:董枫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对1200例角膜异物进行临床分析并介绍取出异物经验,探讨治疗角膜异物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在门诊就诊的1200例角膜异物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1200例角膜异物患者中,男958例占79.83%,女242例占20.17%;铁质异物1104例占92%,植物、砂石、胶水等其他异物96例(占8%);电焊工人(包括私企工人)984例(占82%),其他人员216例(占18%).角膜畀物发生后,术者在裂隙灯下,用一次性针头自制90°小钩取出异物,该方法简单安全,适用于基层医院.结论:角膜异物多发生于男性,以电焊工人为主,预防非常重要,应该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增强防护措施,提高防范意识,角膜异物发生后,应尽快取出,以减少对角膜的损伤.
作者:刘英豪;徐瑶;刘文波;宋长春;江酬荣;贾向平;王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正确运用冷热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护理.方法:运用冷疗的浸泡、冰袋、冰按摩、冷喷雾等方法来减轻疼痛减轻局部肿胀、限制炎症扩张来达到镇痛、止血、退热、防止肿胀.热疗的热敷、熏蒸、红外线、火疗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能使损伤部住消肿、散瘀、镇痛、减少粘连损伤愈合的作用.结论:软组织损伤早期应用冷疗,72小时之后运用热疗.大大缩短了损伤的修复时间,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孙晓霞;车艳辉;杨福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讨论脑出血继续出血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32例脑出血继续出血病例的临床特点、头部CT检查所见.结果:对脑出血24小时内,有长期饮酒史,肝肾疾患,血肿形态不规则的病人应警惕继续出血的发生.结论:继续出血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早期病情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救治提供可靠保证,以减少脑出血的病死率.
作者:梁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