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科腹部手术切口疼痛的分析与护理

张玉花

关键词:妇科腹部手术, 切口疼痛,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并发症, 早期活动, 有效咳嗽, 损伤刺激, 术后疼痛, 术后恢复, 手术病人, 患者, 共同问题, 深呼吸, 尿潴留, 肺不张, 发生率, 肠粘连, 睡眠, 焦虑, 肺炎
摘要:疼痛是指损伤刺激的反应,是一种主观的,十分不愉快的感觉.术后疼痛是手术病人存在的共同问题,患者往往因疼痛折磨而变得焦虑、恐惧不安,不能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早期活动,疼痛影响患者的睡眠与术后恢复,使术后并发症如肺炎,肺不张、肠粘连,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率增高.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腔注射药物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近年来硬膜外腔注射药物镇痛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 .我院在2006年1月~12月对150例剖宫产术后病人采用硬膜外腔注射药物镇痛,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深受患者及医务人员的青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世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中药清胰汤治疗重症胰腺炎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因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和尿淀粉酶增高,白细胞计数上升,重症伴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又称重症胰腺炎(SAP),其死亡率高达50%[1],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我科除采取西医治疗外,辅以中药清胰汤治疗SAP.

    作者:范元琼;杨达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护理美学在现代护理中的体现

    护理学是以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少痛苦、促进健康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而美学是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精神等为一体的科学.

    作者:高恒;张梅莲;柯锦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门诊导医与护理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门诊导医已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是门诊接待病人、分流病人、防止交叉感染、处理急诊的第一线,笔者结合几年的工作体会,谈淡怎样做好导医服务,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与同道商榷.

    作者:朱希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检疫期新兵84例长跑后尿液检验资料分析

    目的:观察长跑的检疫期新兵尿液内异常值改变.方法:对84名检疫期新兵在进行了3公里长跑以后留取中、后段尿液作优利特-30尿液分析仪(干化学十项)检查,对阳性及可疑者再进行显微镜观察确定.结果:检疫期新兵长跑后尿液作优利特-30尿液分析仪(干化学十项)检查尿液里异常值改变,高达70%,主要表现尿潜血:70/84例,占83%;尿蛋白70/84例,占83%;白细胞14/84例,占17%;尿酮2/84例,占2.4%.结论:检疫期新兵长跑后尿液有异常值改变,是新兵身体功能性表现.

    作者:李全岳;方玉美;赵东海;罗仕云;刘铁牛;黄志成;农江;张志文;余亚军;李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保鲜袋在男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对男性尿失禁的患者,我科自2006年3月份以来采用了保鲜袋,并结合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颜玉梅;杨雁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2例腹部闭合性器官损伤的部位、程度、早期诊断方法及手术措施.结果:7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分别施行脏器修补,全部或部分切除.治愈69例,死亡3例.结论:腹部闭合伤常引起实质性或空腔性脏器的损伤,伤势险恶,死亡率高.全面仔细检查、及早腹腔穿刺、B超、X线、CT等检查对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抢救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治疗原则.

    作者:李宝贵;陈祥权;王元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预防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川崎病患儿分别采用单次和分次的方法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比较急性期症状缓解的差异.结果单次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在急性期症状的缓解明显优于分次的方法,冠状动脉的损害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分次的方法.结论:单次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可以明显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强调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专科护理及出院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杨亚玲;邓淑珍;姜琳;陈慧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6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多量的Langerhans 细胞增生和大量嗜酸性粒细胞.预后好,无复发.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 外科手术治疗对本病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

    作者:蔡奋忠;李玉茂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手术方法的选择与探讨

    目的:探讨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手术方法的选择与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995年以来68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其中位于下咽者27例,颈段食管者41例. 结果: 下咽癌切除26例,切除率为96.3%,手术中重建食管包括口底-食管吻合2例;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用颈阔肌皮瓣重建11例、游离空肠代食管3例,全咽、全喉、全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10例;颈段食管癌切除38例,切除率92.7%,除1例外均采用非开胸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食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用胃重建的47例为27.7%(包括1例术后死于心力衰竭),游离空肠者33.3%,颈阔肌皮瓣重建者为9.1%.随访2~96个月(平均45.5个月),下咽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3%、60%和31.6%,颈段食管分别为68.3%、9.5%和0. 结论: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手术切除率高,下咽癌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颈段食管癌.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采用颈阔肌皮瓣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远期效果优良.

    作者:严国荣;厉运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两种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下颌骨骨折治疗中加压内固定和非加压内固定的疗效差异,对两种固定形式的临床应用作出评价.方法:下颌骨骨折57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加压内固定和非加压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研究两组病例术后愈合情况,功能恢复,X片检查结果等差异.结果:两组病例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共有7例术后有咬合干扰,调磨后恢复正常;2例术后感染;术后8周X片显示加压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改建基本完成,优于非加压内固定组.结论:加压内固定和非加压内固定都完全能达到AO关于内固定的要求,均是下颌骨骨折良好的固定方式,加压内固定技术要求高,但固定理想,骨折愈合更快,临床应用表明加压内固定的骨折愈合早期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秦涛;缪爱林;朱小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总结近几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570例,术前全面评估病情,并做相应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及调控措施.结果:570例患者中,450例术毕拔除气管导管,2例术中死亡,其余带气管导管入ICU,术后死亡率为5%.结论: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加强麻醉的监测和管理控制颅内高压,减轻脑水肿是降低手术麻醉风险的重要措施.

    作者:赵淑香;苗淑珍;张亚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妇科腹部手术切口疼痛的分析与护理

    疼痛是指损伤刺激的反应,是一种主观的,十分不愉快的感觉.术后疼痛是手术病人存在的共同问题,患者往往因疼痛折磨而变得焦虑、恐惧不安,不能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及早期活动,疼痛影响患者的睡眠与术后恢复,使术后并发症如肺炎,肺不张、肠粘连,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率增高.

    作者:张玉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放置元宫型宫内节育器336例临床分析

    宫内节育器(IUD)在我国避孕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可逆节育方法.由于以往采用的惰性IUD具有种种不足,新型的活性IUD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自愿采用活性元宫型220IUD患者336例进行随机调查.

    作者:郑金花;贾桂英;王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晚期白血病患者姑息护理

    姑息护理是随着临终关怀运动而产生发展起来的.1990年WHO提出姑息护理是对患病后无法治愈的一种积极的功能整体的护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为无法治愈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符合人生的科学护理,主要是控制疼痛和其他症状处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问题,达到姑息护理的目的.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1月对60例白血病患者施行的姑息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同间隙再突出

    目的:为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探讨同间隙再突出的原因.方法:对32例术后同间隙复发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同间隙复发的主要原因是髓核未摘干净,加以脊柱退变,脊柱不稳,导致残存的髓核再突出或脱出.结论:要防止腰椎间盘术后同间隙再突出,术中髓核应尽力摘净.应首选开窗手术,术中尽力保留小关节,对有脊柱不稳,小关节切除过多,全椎板切除者应脊柱内固定融合术.

    作者:万年宇;徐青镭;宫岩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牛磺酸对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和移行的影响

    目的:观察牛磺酸(taurine)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和移行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传至2代~3代用于实验,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牛磺酸,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检测牛磺酸对角膜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缺损闭合法观察牛磺酸对角膜基质细胞移行的影响.结果:细胞计数法和MTT法均显示牛磺酸浓度≥100 mmol/L时对兔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缺损闭合法显示牛磺酸对角膜基质细胞移行具有抑制作用.牛磺酸浓度低于100 mmol/L时对兔角膜基质细胞抑制作用不明显. 结论牛磺酸具有抑制兔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和移行的作用,对于防治角膜创伤修复后瘢痕形成,特别是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文艳;胡琦;张月桂;雷晓龙;张桂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人骨折术后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人骨折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老年人骨折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病人38例;结果 38例病人中34例痊愈,3例出现老年人痴呆,1例死亡;结论:老年人骨折术后并发精神障碍与年龄、病情成正相关,其治疗重在术前预防,术后有效镇痛及心理治疗.

    作者:谢晓勇;李平生;李玉茂;黄银兴;杨雁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导管注气法在腹部开放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明确腹部开放伤是否为穿透伤.方法:用无菌导管顺腹部创口插入至有阻力止,向导管内注气60ml~80ml.结果:腹壁气肿20例,经治疗为腹部非穿透伤,腹透见膈下游离气体30例,经手术证实为腹部穿透伤.结论:这种方法对腹部开放伤是否为穿透伤诊断率为100%.

    作者:杨成龙;王洲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颈静脉球高位的CT分析

    目的:对颈静脉球高位发生率进行CT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77例(954侧)颞骨CT片的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并对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477例中颈静脉球高位的人组出现率为31.03%,右侧为40.67%,左侧为21.38%;女性出现率为35.37%,男性28.75%;成人组出现率为27.69%,儿童组出现率42.93%,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静脉球高位的发生率为31.03﹪,在两侧及性别和年龄间存在差异.

    作者:田洪梓;周建收;王继存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