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恒;张梅莲;柯锦绣
目的:讨论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7例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随诊结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5年,无复发或腰椎不稳者,手术疗效优70.6%,良23.5%,一般5.9%,优良率为94.1%.结论: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手术效果与成年病人有不同;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应积极采取手术方法治疗.
作者:余斌;梁显球;黄绍贤;陈志军;杨耿华;伍志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临床上在行硬膜外麻醉剖腹产的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是血压急性下降.2004年7月我们采取了急性高容稀释的方法用于剖腹产前输液,降低此并发症的发生.现已实施723例.
作者:贾继梅;虞焰;梁明清;郭忠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0-2岁婴幼儿静脉输液的主要部位.以往给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首先将患儿放置于病床上,头部枕在小枕头上,需要家属跪在或趴在床上将患儿的头部、四肢固定住,护士则要弯着腰或是跪在地上给患儿进行静脉输液.
作者:管秀红;韩丽梅;刘子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MDM2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DM2的表达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中MDM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分期、生存期的关系.结果:MDM2在生存期≥5年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生存期<5年的表达率,在Ⅰ~Ⅱ期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在Ⅲ~Ⅳ期的表达率,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DM2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成负相关.
作者:高峥嵘;王玉学;郝克强;刘贵秋;李正民;郝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现代医学从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骨折既是一种严重的生理创伤,又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创伤,正确的心理干预对住院骨折患者的康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连丽钦;吴素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于2006年10月9日成功抢救1例眼镜王蛇咬伤致昏迷、呼吸停止患者,现将急救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罗阳;黄建红;陈丽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自2002年~2006年,我科收治78例骨折并糖尿病(DM)的患者.考虑到DM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易引起感染及多种并发症的慢性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在治疗骨折时加强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现总结经验并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陈碧琴;杨雁峰;蔡素钦;宋毓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伤口换药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治疗和护理手段,换药过程中伤口有无感染直接影响到后期伤口的愈合.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简称洁悠神)是新型的分子及隐形抗菌敷料,具有隔离创面、长效抗菌、防止继发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1].通过我科应用洁悠神对60例小腿摩托车排气管Ⅱ度烫伤创面的治疗,并与使用0.5%碘伏换药的伤口进行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巧郁;黄建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72例腹部闭合性器官损伤的部位、程度、早期诊断方法及手术措施.结果:7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分别施行脏器修补,全部或部分切除.治愈69例,死亡3例.结论:腹部闭合伤常引起实质性或空腔性脏器的损伤,伤势险恶,死亡率高.全面仔细检查、及早腹腔穿刺、B超、X线、CT等检查对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抢救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治疗原则.
作者:李宝贵;陈祥权;王元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地高辛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抑制传导,具有吸收快,但作用消失也快的特点.维持量地高辛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维持量地高辛是降低洋地黄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但在一些诱因下仍可发生中毒,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洋地黄中毒原因,不仅能降低中毒发生率,还可以有效控制心衰.现将笔者近几年遇到的68例报告如下.
作者:康晓波;杜彩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孤立性纤维瘤(FST)足来源于软组织的梭形细胞肿瘤,多发生于胸膜,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可发生,但极为少见,因其形态各异,易误诊、漏诊,近几年本科仅收治2例,现就2例颌面部FST的病因、临床症状、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相关文献进行探讨.
作者:周长友;万克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女婴先天性无肛舟状窝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畸形.我院2000年~2006年收治的23例患儿,均采用瘘管原位游离后移肛门重建治疗无肛舟状窝瘘的手术方法.此术式维持和修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大限度地保留了与排便功能相关的肌肉和神经,患儿可获得满意的控制排便功能,手术损伤小且能提高患儿远期生活质量等优点,本组23例患儿术后效果满意均获随访,无瘘管复发,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陈翔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异地临床检出的90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宁波、温州、绍兴三地2004年1月~2005年10月分离培养获得的903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试验作统计分析,将三地区的药敏情况做地域间的差异分析.结果:庆大霉素、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宁波地区与温州地区临床检出的药敏结果具有显著差异,而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在宁波地区与温州地区临床检出的药敏结果无显著差异,其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宁波地区与绍兴地区临床检出的药敏结果具有显著差异,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在宁波地区与绍兴地区临床检出的药敏结果无显著差异;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温州地区与绍兴地区临床检出的药敏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在温州地区与绍兴地区临床检出的药敏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三地区间的药敏结果存在着差异,我们在临床用药时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该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的发生机率.
作者:马丹颖;黄志刚;陈旭;郭铃;孔朽苗;林小瓯;周才青;范燕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自2003年4月中国维和医疗分队在刚果(金)维和任务区建立中国第一所维和医院以来,赢得了上至联合国,下至当地百姓的赞誉[1].但随着维和保障对象对医疗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护理人员面临的工作环境趋向复杂化,其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担任维和任务的护士长更应不断学习,除了管理方面的知识外,还要注重自己的情商,从而有效的处理各种问题,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使我国的护理工作更好地走向世界.
作者:徐西宁;王静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下颌骨骨折治疗中加压内固定和非加压内固定的疗效差异,对两种固定形式的临床应用作出评价.方法:下颌骨骨折57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加压内固定和非加压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研究两组病例术后愈合情况,功能恢复,X片检查结果等差异.结果:两组病例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共有7例术后有咬合干扰,调磨后恢复正常;2例术后感染;术后8周X片显示加压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改建基本完成,优于非加压内固定组.结论:加压内固定和非加压内固定都完全能达到AO关于内固定的要求,均是下颌骨骨折良好的固定方式,加压内固定技术要求高,但固定理想,骨折愈合更快,临床应用表明加压内固定的骨折愈合早期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秦涛;缪爱林;朱小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医疗工作对检验科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检验科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是当前和今后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关系到检验科为临床科室提供准确检验结果,科室正常运行的必备制度.因此,我们依据国家法规和我院现有的实验条件,提出一些管理方案.
作者:陆伟;窦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实行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可帮助孕妇在良好的状态下安全度过分娩期,科学地度过产褥期,使更多的母亲们经历健康而愉快的分娩历程,母婴更加安全、健康、快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秀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非技术性护理工作细节缺陷的原因.方法:将我科本年度内发生的护理工作细节缺陷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年度发生护理工作细节缺陷17起,其发生与责任心不强、语言表达不妥、服务意识薄弱、护理经验缺乏有关.结论:加强护士岗前培训、规范护理服务、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平常护理经验的积累、加强护理管理,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作者:李小京;黄荔红;李妹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总结12年口腔科急诊收治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治疗体会,提出急救方法与处理原则.方法:选用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急救的口腔颌面部损伤182例,男108例,女74例.根据就诊时间早晚、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及骨折部位,是否合并其他损伤,总结急救措施和处理方法的治疗体会.结果:治疗有效率98.45%.行紧急气管切开或者抗休克治疗12例,手术切开骨折复位坚强内固定140例,头颅固定或者颌间固定10例,术后感染骨延迟愈合3例,合并颅脑损伤死亡1例.结论:⑴急救处理要准确判断伤情、排除颅脑及内脏损伤,止血、抗休克和防止窒息发生是抢救的首要任务.⑵早期处理要使用皮片或者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移位的骨折片要尽早复位并坚强内固定,恢复伤前的咬合关系.异物要力争请除.⑶陈旧性损伤的处理是要保证陈旧性骨折在三维方向解剖复位,恢复面型和咬合关系.切除不理想的瘢痕后重新缝合.
作者:赵继军;史益河;王伟;吴衍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β-连环蛋白(β-cat)在胃癌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10例正常胃组织、20例胃腺瘤标本中细胞周期素D1和β-连环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胃癌β-cat的异常表达率(78.0%)高于胃腺瘤(60.0%),β-cat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无相关性.胃癌Cyclin D1的异常表达率(72.0%)高于胃腺瘤(60.0%), Cyclin D1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而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无相关性.结论:β-cat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分化和转移密切相关, β-cat异常表达导致Cyclin D1的激活而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β-cat 和Cyclin D1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尤立光;胡玉文;陈国富;李鑫磊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