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立光;胡玉文;陈国富;李鑫磊
目的:探讨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手术方法的选择与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995年以来68例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其中位于下咽者27例,颈段食管者41例. 结果: 下咽癌切除26例,切除率为96.3%,手术中重建食管包括口底-食管吻合2例;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用颈阔肌皮瓣重建11例、游离空肠代食管3例,全咽、全喉、全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10例;颈段食管癌切除38例,切除率92.7%,除1例外均采用非开胸食管切除后用胃重建食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用胃重建的47例为27.7%(包括1例术后死于心力衰竭),游离空肠者33.3%,颈阔肌皮瓣重建者为9.1%.随访2~96个月(平均45.5个月),下咽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3%、60%和31.6%,颈段食管分别为68.3%、9.5%和0. 结论: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手术切除率高,下咽癌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颈段食管癌.咽、喉及颈段食管切除后采用颈阔肌皮瓣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远期效果优良.
作者:严国荣;厉运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明确腹部开放伤是否为穿透伤.方法:用无菌导管顺腹部创口插入至有阻力止,向导管内注气60ml~80ml.结果:腹壁气肿20例,经治疗为腹部非穿透伤,腹透见膈下游离气体30例,经手术证实为腹部穿透伤.结论:这种方法对腹部开放伤是否为穿透伤诊断率为100%.
作者:杨成龙;王洲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科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209例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进行体液平衡监测及静脉营养治疗.此方法置管时间长,是抢救危重病人建立静脉通道较理想的方法.熟练的操作及精心护理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冯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急性胰腺炎是因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血和尿淀粉酶增高,白细胞计数上升,重症伴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又称重症胰腺炎(SAP),其死亡率高达50%[1],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我科除采取西医治疗外,辅以中药清胰汤治疗SAP.
作者:范元琼;杨达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二十几年来腰椎间盘脱出症手术治疗方法很多,进展很快,现综述如下.1979年有些学者认为:经非手术疗法无效或效果不满意者,治愈后反复发作者,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合并有明显的腰椎畸形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对个别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严重马尾神经受压者,应考虑紧急手术治疗.
作者:吴可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多为突发的意外事件所致,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创伤性疾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并发症多且较严重,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1].2004年3月-2006年9月我科共收治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32例,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林瑞美;杨雁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丹参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分别测定了0.1mg/ml、0.5mg/ml、1mg/ml浓度丹参液对体外培养72h后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测定晶状体中SOD、MDA含量.结果:各浓度丹参培养组相对于H2O2培养组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均有不同程度减轻,1mg/ml丹参剂量组的保护作用更为明显,其尾长、彗星细胞百分率及SOD、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及各处理组与H2O2培养组相比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的晶状体氧化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
作者:崔璟琳;高维奇;刘平;张红;于莉;关立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宫内节育器(IUD)在我国避孕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可逆节育方法.由于以往采用的惰性IUD具有种种不足,新型的活性IUD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自愿采用活性元宫型220IUD患者336例进行随机调查.
作者:郑金花;贾桂英;王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方法:全部手术患者289例,均在全麻支撑喉镜下手术切除息肉,并对患者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声带息肉237例,其中治愈110例,显效82例,有效25例,无效15例,术后声嘶加重5例.结论: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可以部分治愈患者.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包括术前与患者沟通不够,患者不良的发声习惯和生活习惯,术者术中操作的经验和技巧,息肉的部位和形态,病程的长短等相关.
作者:张丹;冉德军;刘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总结了小婴儿颅内出血手术配合经验.方法:选取确诊为颅内出血的64例患儿,行开颅清除血肿手术.结果:在术中,通过与术者的密切配合,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手术的成功与术中护理的密切配合有关.
作者:朱晓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管性痴呆(VD)在欧洲和北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
作者:王立军;李倜;鲁国强;张雅丽;刘金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探讨心理护理的必要性.方法:自2002年~2006年对89例老年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心理护理消除了老年骨折患者的消极情绪,使他们处于接受治疗的佳身心状态,从而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沈红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在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8月~2005年7月应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来治疗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病例22例.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80个月,平均31个月.X线片显示骨愈合良好,无肿瘤复发,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未见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可形成优势互补,修复骨缺损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修复材料,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卢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致死性交通事故的交通方式分布情况.方法:对深圳市2002~2004年致死性交通事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重点整理和分析死亡人员的交通方式分布情况.结果两年共发生2049起致死性交通事故造成2279人死亡,男性1578人,女性669人,年龄1岁~75岁,平均年龄29.2岁;死亡人员的交通方式的前三位为步行、摩托车、自行车;致死性交通事故的交通方式中步行事故第一,死亡895人;其次为肇事车司机死亡677人,主要是摩托车驾驶员死亡458人,客车司机死亡92人,货车司机死亡89人乘车,再次为乘客,死亡358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以自行车为主,死亡309人;弱势群体是交通伤害的主要受害者.结论深圳市创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应加以重视和干预,减少创伤的发生.
作者:江捍平;张清平;陈建良;肖德明;赵成之;许东平;曹普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牛磺酸(taurine)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和移行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传至2代~3代用于实验,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牛磺酸,用细胞计数法和MTT法检测牛磺酸对角膜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缺损闭合法观察牛磺酸对角膜基质细胞移行的影响.结果:细胞计数法和MTT法均显示牛磺酸浓度≥100 mmol/L时对兔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缺损闭合法显示牛磺酸对角膜基质细胞移行具有抑制作用.牛磺酸浓度低于100 mmol/L时对兔角膜基质细胞抑制作用不明显. 结论牛磺酸具有抑制兔角膜基质细胞增殖和移行的作用,对于防治角膜创伤修复后瘢痕形成,特别是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文艳;胡琦;张月桂;雷晓龙;张桂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老年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病程长而缓慢,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减缓并发症的进展,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龚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996年~2006年,对1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局麻及局麻加术中神经根封闭行腰椎间盘摘除术,随机分组对比,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白玉江;郭金成;李小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时压力,是评价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有创血压监测为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不受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窄及松紧度的影响,准确直观,随时可取值,有创动脉测压可用于监测动脉血压,抽取动脉血气和采集其他化验标本,必要时可通过动脉内插管直接进行动脉输血[1],从而省去反复动脉穿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我院于2006年共行心内直视术268例,术后均行有创血压监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明霞;郭满;李爱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自2002年~2006年,我科收治78例骨折并糖尿病(DM)的患者.考虑到DM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易引起感染及多种并发症的慢性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在治疗骨折时加强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现总结经验并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陈碧琴;杨雁峰;蔡素钦;宋毓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护理学是以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少痛苦、促进健康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而美学是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精神等为一体的科学.
作者:高恒;张梅莲;柯锦绣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