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继军;史益河;王伟;吴衍昌
目的:评价超声根管冲洗在根管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92例根尖周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超声冲洗组(U组)与注射器冲洗组(S组)两组,比较两组根管充填情况及术中、术后疼痛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主根管充填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U组侧支根管充填率高于S组(P<0.01),疼痛反应率U组低于S组(P>0.05).结论:超声根管冲洗可以有效地清洁根管,提高根管充填质量,使术中及术后疼痛反应趋于减少.
作者:孙玉荣;张春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自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先后抢救了2例萘甲唑啉中毒,报告如下.例1:患儿,女,4个月,因鼻塞家长自行购买萘甲唑啉(又名鼻眼净)滴鼻,每次1滴,2~3小时1次,共滴4次后,患儿出现频繁呕吐、焦虑、兴奋、口周发绀、冷汗,体温下降,终出现循环衰竭,呼吸抑制.
作者:付桂芳;白秀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及国家各项法律制度不断地完善,患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近年来,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在医疗纠纷中,护理病历是其主要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因此,如何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成为当前护理人员探讨的重要课题.
作者:郭雅娇;林艳;谢凌青;卢晓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护理学是以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少痛苦、促进健康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而美学是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精神等为一体的科学.
作者:高恒;张梅莲;柯锦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5-羟甲基糠醛为葡萄糖输液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脱水生成的糠醛衍生物,对人体有害,故90版中国药典规定了葡萄糖输液必须检查5-羟甲基糠醛,吸收度不得超过0.32.
作者:阎海;刘艳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男性尿失禁的患者,我科自2006年3月份以来采用了保鲜袋,并结合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颜玉梅;杨雁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在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8月~2005年7月应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来治疗四肢长骨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病例22例.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80个月,平均31个月.X线片显示骨愈合良好,无肿瘤复发,患肢功能恢复满意,未见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可形成优势互补,修复骨缺损效果确切、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修复材料,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卢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门诊导医已成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是门诊接待病人、分流病人、防止交叉感染、处理急诊的第一线,笔者结合几年的工作体会,谈淡怎样做好导医服务,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与同道商榷.
作者:朱希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多为突发的意外事件所致,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创伤性疾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并发症多且较严重,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1].2004年3月-2006年9月我科共收治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32例,经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林瑞美;杨雁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67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对115例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改进术后护理,仅2例并发DVT,发生率1.73%.结论:认为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观察预防治疗后的效果,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丽容;吴素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宫内节育器(IUD)在我国避孕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可逆节育方法.由于以往采用的惰性IUD具有种种不足,新型的活性IUD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我院自2000年以来,对自愿采用活性元宫型220IUD患者336例进行随机调查.
作者:郑金花;贾桂英;王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医疗工作对检验科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检验科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是当前和今后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关系到检验科为临床科室提供准确检验结果,科室正常运行的必备制度.因此,我们依据国家法规和我院现有的实验条件,提出一些管理方案.
作者:陆伟;窦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静脉输液是常见的护理工作之一,也是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现将我科静脉输液引发患者心理不安的原因分析如下,并提出对策.
作者:魏春英;杨雁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骨折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老年人骨折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病人38例;结果 38例病人中34例痊愈,3例出现老年人痴呆,1例死亡;结论:老年人骨折术后并发精神障碍与年龄、病情成正相关,其治疗重在术前预防,术后有效镇痛及心理治疗.
作者:谢晓勇;李平生;李玉茂;黄银兴;杨雁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方法:将324例单胎头位待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62例和观察组162例,干预组实行分娩前健康教育、产前监护、产时监护、导乐陪伴分娩的干预方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新生儿I度、II度窒息率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分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陈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β-连环蛋白(β-cat)在胃癌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10例正常胃组织、20例胃腺瘤标本中细胞周期素D1和β-连环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胃癌β-cat的异常表达率(78.0%)高于胃腺瘤(60.0%),β-cat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无相关性.胃癌Cyclin D1的异常表达率(72.0%)高于胃腺瘤(60.0%), Cyclin D1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相关,而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无相关性.结论:β-cat的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分化和转移密切相关, β-cat异常表达导致Cyclin D1的激活而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β-cat 和Cyclin D1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作者:尤立光;胡玉文;陈国富;李鑫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MDM2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DM2的表达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中MDM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分期、生存期的关系.结果:MDM2在生存期≥5年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生存期<5年的表达率,在Ⅰ~Ⅱ期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在Ⅲ~Ⅳ期的表达率,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DM2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成负相关.
作者:高峥嵘;王玉学;郝克强;刘贵秋;李正民;郝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腹部闭合性损伤,失血性休克,是临床急诊中常见的严重病理状态,其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往往瞬间就导致周围循环急性衰竭而致死亡.所以,在判断处理上要求争分夺秒,争取快速有效的抢救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辅助检查,积极救治.
作者:薛杰;刘哲;张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硬膜外腔注射药物镇痛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 .我院在2006年1月~12月对150例剖宫产术后病人采用硬膜外腔注射药物镇痛,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深受患者及医务人员的青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世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下颌骨骨折治疗中加压内固定和非加压内固定的疗效差异,对两种固定形式的临床应用作出评价.方法:下颌骨骨折57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加压内固定和非加压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研究两组病例术后愈合情况,功能恢复,X片检查结果等差异.结果:两组病例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共有7例术后有咬合干扰,调磨后恢复正常;2例术后感染;术后8周X片显示加压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改建基本完成,优于非加压内固定组.结论:加压内固定和非加压内固定都完全能达到AO关于内固定的要求,均是下颌骨骨折良好的固定方式,加压内固定技术要求高,但固定理想,骨折愈合更快,临床应用表明加压内固定的骨折愈合早期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秦涛;缪爱林;朱小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