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武;陈大庆;王如密;王守森
目的:探讨存活素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存活素基因表达与癌线胞的凋亡和增值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定量分析检测存活素蛋白在128例膀胱移行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1),Ki-67单克隆抗体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Ki-67LI).结果:W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在肿瘤组织中可检测到存活素的高表达,而正常膀胱组织中无存活素蛋白的表达.存活素蛋白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pearman秩和相关检验提示存活素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增值活性呈正相关(P<0.001),而与肿瘤细胞的AI无明显的相关性(P>0.005).结论:存活素蛋白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武玉东;魏金星;文小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前言:关于交感性眼炎的发病情况,曾有作者这样总结与阐述:我国交感性眼炎主要以临床诊断为依据,发病率一般指住院病例数和眼穿通伤的比例而言.
作者:张明磊;李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亚低温治疗是我科近年来开展的一项医疗新技术,它通过针对局部的亚低温可对受累的脑组织达到保护及促进恢复的作用,广泛应用于脑出血、脑梗塞溶栓及重症脑炎的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证明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可降低以上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但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科2004年1月至10月共对32例病人实行了亚低温治疗,其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赵晔;杨红艳;李珊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881年,Macewen先报道了他在异体骨移植方面的成功经验[1].本世纪初,Lexer[2]又将全膝关节和半膝关节移植用于临床,并对患者进行了随访,有将近一半的膝关节数年后仍保持了良好的功能.20世纪80年代以后,冰冻的大段异体骨移植被公认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骨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当时由于认识局限和技术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导致异体骨移植发生争议而一度陷于停顿.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发展以及对骨折愈合的机理研究的逐步深入,异体骨移植又成为骨科界备受重视的课题.如今骨组织的低温保存技术、冷冻前保护技术以及手术技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同种异体骨移植已成为临床矫形和整形外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下面就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做简要综述.
作者:潘琦;赵承斌;祁全;赵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颅骨重建对创伤性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的33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3例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20例,总治疗有效率60.6%.其中缺损靠近上矢状窦者8例、缺损区彭隆影象学检查提示缺损区脑组织嵌顿者7例及缺损区位于重要功能区者5例颅骨重建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23例缺损面积大于10 cm2患者功能改善17例,治疗有效率为73.9%;10例小于10cm2患者功能改善2例,治疗有效率为20%.左侧半球1 5例,功能改善11例,治疗有效率为73.3%;右侧半球18例,功能改善7例,治疗有效率为38.8%.结论:颅骨重建是改善创伤性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以缺损靠近矢状窦和功能区、缺损区脑组织嵌顿、缺损面积大于10cm2以及缺损位于左侧优势半球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作者:陶存山;侯立军;卢亦成;汪亮;王冰心;李文;张康;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骨髓炎是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属骨科常见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活,按病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自Mcelvenny(1),Compere(2)等报道用局部滴入抗生素溶液加吸引治疗慢性骨髓炎以来,使慢性骨髓炎的治愈率有了明显提高.灌流冲洗也成为治疗骨髓炎的公认的临床有效方法.但临床中有些医生简单理解灌流冲洗,而忽视了术前对病灶正确判断及术中有效清除,使治疗失败,病灶反复发作.灌流冲洗治疗骨髓炎是术前,术中乃至术后一系列治疗方法的概括总结.本人在治疗骨髓炎过程中采取术前,术中及术后系统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可调式髌骨骨折整复器(可调式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可调式聚髌器治疗97例髌骨骨折.结果:术后1周~3周逐渐下地行走;随访1年~3年,平均20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可调式聚髌器固定治疗髌骨骨折,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是治疗各种类型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作者:朱长俊;周云;程华强;江建平;金绍林;冯孝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一个病的定义,反映这个病的基本概念,体现一个时代,一个发展阶段中对该病本质属性的认识与总结,是确定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的基础.
作者:曲建华;张明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坠落伤是现代常见损伤,为当今人类伤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坠落致伤原因可分为意外事故、自杀及暴力犯罪.由于不同坠落原因的损伤发生情况、致伤规律及伤情特点各不相同,从而给伤情的早期判断及处理带来一定困难,为充分认识并掌握坠落伤不同致伤原因的损伤发生情况与特点,不断提高诊治水平,减少伤残与死亡,笔者根据近年来坠落伤有关研究文献作一概述.
作者:谭宗奎;陈庄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探讨老年人的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与增龄的关系.方法:测定60岁以上老年人与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各150例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比较两者异常的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老年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的血液黏度有一定的差异,且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血液黏度相对增高.提示对老年人进行血液流变学监测,有利于老年人相关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作者:张丹凤;夏向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根,别名黄金茶、山茶根、烂心草.黄芩甙是黄芩的主要成分,为黄芩-T-葡萄糖醛酸甙,黄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主要作用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抗肿瘤、阻止钙离子通道、抑制醛糖还原酶、抗病毒、抗过敏等并对免疫、心脑血管、消化、神经等系统均有保护作用,有消热燥湿,泻火解毒,目赤肿痛,止血,安胎等功效.开展对黄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有利深化对黄芩既往功效的认识,发现其新的药理作用,造福人类社会.以下就黄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弥树勇;崔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全血硒(Se)含量及其相关酶谷甘胱肽过氧化物酶(GPx)和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MDA)的变化规律及与MOF发生的相关情况.方法:建立严重创伤家兔模型(ISS=22分),检测伤后12小时、36小时、60小时、6天、9天,14天、21天全血Se含量、GPx活性、血清UDA含量.结果:伤后5天血Se含量1.48ug/ml~0.54ug/ml,较正常组2.65ug/ml~0.64ug/ml明显下降(P<0.001),伤后7天~14天为1.98±0.23ug/ml仍明显低于正常(P<0.01),3周达2.21ug/ml~0.361ug/ml呈恢复趋势(P>0.05).伤后12小时~7天血GPx活性2.52U/ul.min~0.59U/ul.min较正常3.58U/ul.min~0.89U/ul.min下降非常显著(P<0.001);7天后趋于正常3.26~0.44(P>0.05).伤后3天血清MDA始升高,6天达高峰4.59nmol/ml~0.38nmol/ml,较正常的2.05~0.28升高非常显著(P<0.001),9天后维持于2.52nmol/ml~0.68nmol/ml.严重创伤组家兔有7只死亡(死亡率35%),病理学检查符合MOF表现.结论:严重创伤可引发血Se及其相关酶活性急性显著降低,相应的氧化应激产物量增高,提示这种急性微量元素缺乏可能与继发多器官衰竭(MOF)和高死亡率有关.
作者:王典;于晓军;张源;祁秀敏;王海鹏;杨天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CTA与DSA对胰腺癌血管侵犯估计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胰腺癌的CTA和DSA表现进行分析.结果:56例中22例患者无血管受累,CTA与DSA检查结果及手术结果均一致.血管受累的34例中,25例CTA与DSA结果一致,9例不一致.结论:与DSA相比,CTA有非侵袭性和高敏感性的优点,在胰腺癌术前评估中有着更大的价值.
作者:周建收;郑力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股骨颈骨折因其血运差,骨折时均伴有骨折端凹陷,首次治疗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对那些首次治疗不成功的陈旧性骨折尤其是青壮年患者不适合行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要求高,目前尚无被大家公认的方法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我科自1998年初至2003年4月以来采用旋髂深血管蒂骨瓣加缝匠肌蒂骨瓣移植治疗骨折端有吸收的陈旧性股骨颈9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铁;魏辉;刘新仁;张俭;吕龙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抗OC859治疗对卵巢癌病人免疫系统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曾用过单抗OC859治疗137例(单抗组)及未用过单抗的154例(对照组)卵巢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测定单抗组部分患者血清中的人抗鼠抗体(HAMA)(30例)和T细胞亚群(21例)的改变,并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存率.结果:两组年龄、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比例、病理类型、分期、分化差异均无显著性.单抗治疗后HAMA滴度明显升高.在单抗治疗之前病人外周血中CD4/CD8比值低于正常水平,而单抗治疗一次后CD4/CD8比值大部分达正常水平,单抗治疗两次后CD4/CD8比值全部达正常水平.单抗组平均生存时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月、66.1和62.3%,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1±6月、41.4%和36.7%,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01).结论:单抗OC859治疗使卵巢癌病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系统均有明显改变,3年及5年生存率均明显提高,在手术和化疗的基础上单抗OC859有助于卵巢癌的治疗.
作者:古泽丽;海仁古力;赛亚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四边孔综合征是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在四边孔处受压而引起的一组极少见的临床症侯群.我科从1994年~2003年,共收治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陈又年;刘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临床上癌症病人常出现焦虑、绝望等不同心理状态,护士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达到佳心理状态.方法:①针对癌症患者不同的反映采取不同的对策;②要掌握有效的护理技巧;③将心理护理的良好效应渗透到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结果:病人通过恰当的心理护理,能正确的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减少了一切不良刺激,使病人心理向着健康方向发展.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只要护士能正确技巧的对癌症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使他们从困惑中走出,精神得到升华,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作者:孙闯;孙天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心肌梗塞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类型.然而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塞起病往往不典型,容易延误病情或误诊,老年人起病时没有典型疼痛的占22%~60%,为中年病人的2~3倍,其中有的疼痛部位不典型(约占1/3),有的完全无痛(约占2/3),而以严重的并发症或夹杂症为主要表现.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人类老龄社会的到来,做好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救治宣教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老年病人做健康宣教,增加老年病人对急性心肌梗塞病知识的了解以便更好的来控制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情加剧及意外的发生.
作者:杨昌志;李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自1995年起,开始将RH血型鉴定作为输血前的常规检测项目,至2004年底共鉴定出RH(D)阴性175例,其中u型2例.可见RH(D)阴性患者在临床输血中虽不多见,但也不少见.RH(D)阴性属稀有血型,在发现后需血站供给同型阴性血液时,因供血者稀少,供血十分困难,往往难以满足临床需要.特别是给需要手术的患者带来麻烦,如果不能保证手术如期进行,将会延长住院日,同时阴性血液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对RH(D)阴性需手术的患者进行了自身输血,解决了这一难题,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兆杰;马海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常见损伤之一,在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及身体协调性降低等因素尤为常见.我院1999年1月~2003年2月以来采用特制粗隆型组合型半髋关节治疗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新仁;张俭;吕龙飞;魏辉;孙铁;胡晓冬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