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作者在线投稿说明

关键词:
摘要:《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远程采编系统自2010年2月起已开始试运行,为便于广大作者熟悉该系统投稿流程的操作,完成投稿,特将投稿主要操作流程报告如下。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精准医学在糖尿病足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大约12%~25%的糖尿病患者会罹患糖尿病足[1]。美国每年有3%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而足溃疡是截肢的主要因素,成年人的足和下肢截肢有40%是糖尿病所致[2]。尽管目前采用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高压氧及局部清创等多学科综合治疗使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有所改善,但仍有极多数患者由于坏疽得不到有效控制而截肢,极大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策略以提高糖尿病足的疗效,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的特征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推动糖尿病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本文就糖尿病足的诊治进行综述,以总结和探讨糖尿病足精准医学研究的进展。

    作者:孙宝华;郑月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附15例报告)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15例急性SMA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44~77岁,平均(62.5±11.3)岁,从症状发作至入院的间隔时间为3小时至5天。结果9例患者术前得到确诊。7例初始接受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中转接受部分肠管切除手术。8例患者立即接受开腹手术,其中2例为单纯剖腹探查,2例为肠系膜动脉取栓术,1例为部分肠管切除术,其余3例同时接受肠系膜动脉取栓和部分肠管切除术。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3.3%。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急性SMAE的认识,早期诊断疾病并及时进行介入溶栓或手术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翁延宏;顾国胜;朱永龙;叶小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川芎嗪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川芎嗪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机制。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ASO患者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结合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波立维75 mg/d,持续6个月)和川芎嗪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波立维75 mg/d+盐酸川芎嗪片300 mg/d,持续6个月),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天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水平及术后1年的ISR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术后7天PDGF-BB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两组术后7天PDGF-B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79.73±118.08 vs 1430.92±114.17,P=0.023)。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术后1年IS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 vs 14%,P=0.048),两组ISR患者术后7天的PDGF-BB水平均高于无ISR患者(均P<0.05)。结论川芎嗪可降低ASO介入术后ISR发生率,其降低ISR发生率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浆中PDGF-BB表达有关。

    作者:王耿;陈志强;彭明;李孝虎;庄佩佩;吴权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糖尿病对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脑灌注及认知功能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CAS)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入院的82例接受CEA手术的CAS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及非糖尿病组(NDM组),术前1周采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脑灌注及认知情况;术后6周复查MRI及作认知功能评估,对比评价糖尿病对患者的脑灌注及认知的影响。结果82例患者中,DM组38例,NDM组44例;平均年龄(68.2±10.7)岁。两组患者术前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 NDM组术后MoC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22.48±1.52 vs 20.25±1.39, P<0.001),而DM组术后MoCA较术前无明显变化(20.40±1.60 vs 20.25±1.39, P=0.66)。 DM组术后灌注参数项目的改善也较NDM组少。结论糖尿病对CAS患者CEA术后脑灌注及认知功能的改善均有负面影响。

    作者:王旗;计佳杰;乔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脾动脉血栓形成并发胰体尾脾坏死1例

    患者,男性,65岁。因“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1天”于2015年11月2日入本院急诊。既往高血压病史40余年,冠心病病史4年,规律口服药物治疗,否认房颤、胰腺炎病史。入院查体示体温38.3℃,上腹部压痛,无其他阳性体征。腹部增强CT示脾动脉中远段无造影剂充盈,考虑脾动脉栓子形成,伴供血区域胰腺强化减低,脾脏未见强化;胰尾结节,未见强化,与脾动脉关系密切,脾动脉瘤不除外(图1、2)。相关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28.07×109/L,粒细胞比率91.5%,血清淀粉酶130 U/L,血清脂肪酶859U/L,D-二聚体3.82μg/ml,余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伦语;张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复发性静脉曲张的分类和治疗进展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长期的静脉逆流、静脉高压可引起静脉曲张,严重可导致局部淤血性皮炎、血栓性静脉炎、脂质硬化、色素沉着甚至溃疡形成,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目前外科手术干预包括经典的隐股、隐腘静脉汇合部高位结扎、曲张主干静脉剥脱术、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ndovenous laser ablation,EVLA)和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仍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方法。但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性静脉曲张(recurrent varicose veins,RVV)的发生率据文献报道为7%~65%[1-4]。因此,RVV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仍是血管外科中一个常见而复杂的问题。RVV这一概念包含了一系列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多种现象,其发病机制仍然不完全明瞭,本文结合近年发表的文献内容,概括叙述RVV的病因、类型以及治疗方法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梁卫;张纪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第十版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指南解读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发布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治疗指南。目前该指南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权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指南。2016年1月,ACCP在《CHEST》杂志发表了第十版的 VTE 治疗指南(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VTE disease, AT-10)[1],相对上一版治疗指南(AT-9),更新了12条推荐意见,新增了3条推荐意见[2]。通过共计30条推荐意见,重点介绍了VTE治疗领域的新进展和存在的争议。本文根据指南更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对指南给出的推荐意见作一解读,以期临床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循指南。

    作者:余婧;王伟;黄建华;唐红英;郭祖绮;余再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型口服抗凝药是否可以取代华法林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抗凝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指南推荐抗凝是VTE的基础治疗,传统抗凝药物的使用疗效和安全性确切,但是存在诸多局限性。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s)的问世为VTE抗凝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我们将从临床疗效、安全性、围手术期管理及服药依从性等方面评估新型口服抗凝药是否可以取代华法林用于VTE抗凝治疗。

    作者:杜昕;郭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文稿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荟萃分析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左锁骨下动脉(LSA)封闭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管重建LSA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TEVAR术封闭LSA的转归。方法检索2009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组和评价,并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EVAR术中LSA 封闭与未封闭的患者术后颅内神经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闭之后脊髓缺血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TEVAR术中选择LSA 封闭患者术后左上肢缺血的发生率高于LSA未封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VAR术中封闭LSA选择血管重建患者术后颅内神经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封闭LSA选择不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VAR术中封闭LSA不增加术后颅内神经症状,但增加脊髓缺血的风险;封闭LSA对左上肢血流动力学有影响,能够引起左上肢无力,麻木或不对称的冰冷等症状,但没有引起不可逆的缺血性损害;LSA血管重建能降低封闭LSA术后出现的颅内神经症状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于敏;赵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技术在动脉栓塞及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喷药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AE)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上海长海医院收治急性期AE患者行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39例(锁骨下动脉3例,腹主动脉2例,肱动脉1例,下肢动脉33例)临床资料,通过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术中造影结果来评价动脉复通效果。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的评估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39例患者均完成溶栓和吸栓,平均住院日(4.3±1.5)天,平均手术时间(1.3±0.4)小时,喷药溶栓33例,后续置管溶栓6例,动脉切开取栓2例。即时技术成功31例(79.5%),配合置管溶栓及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成形术后技术成功37例(94.9%)。并发症包括足趾端发黑6例,穿刺点渗血5例。34例患者术后血色素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降低(7.6±2.7)g/L,1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肌红蛋白尿。随访至少1年提示下肢动脉通畅32例,3例患者再次出现肢体缺血症状。结论 AngioJe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机械血栓抽吸装置,较传统动脉置管溶栓有部分优势,但需配合传统置管溶栓和支架成形术。短期疗效较满意,但远期效果待研究。

    作者:张雷;陆清声;裴轶飞;王宏飞;袁良喜;魏小龙;冯家烜;李海燕;毛华娟;景在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第十版抗栓指南更新解读

    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抗栓指南自1986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血栓及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的权威指南。继2012年2月ACCP-9出版后,新版(ACCP-10)于2016年2月正式出版,更新内容涉及到抗栓治疗的十大内容:抗凝药物选择,抗凝治疗时间,阿司匹林在静脉血栓栓塞疾病(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治疗中的地位,孤立性周围型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治疗,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在急性下肢DVT中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VCF)的植入,肺栓塞溶栓治疗、上肢DVT溶栓治疗、抗凝期间VTE复发的治疗以及弹力袜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的防治。

    作者:艾文佳;林少芒;张智辉;萧剑彬;李强;李阳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主动脉瘤合并肾动脉狭窄腔内手术指征及时机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由于动脉中层结构破坏,动脉壁不能承受血流冲击压力而形成的局部或广泛的永久性扩张或膨胀。目前研究表明,AAA的患病率在4.0%~7.2%之间,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比约为4∶1到6∶1之间。AAA直径大于7 cm,1年内出现动脉瘤破裂的风险约为30%[1]。 AAA患者中有22%同时罹患肾动脉狭窄[2]。肾动脉狭窄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小于65岁的人群中有5%罹患重度肾动脉狭窄,65~74岁的人群中,有18%罹患重度肾动脉狭窄,而在7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重度肾动脉狭窄占42%[2,3]。所以,AAA合并肾动脉狭窄的患者往往高龄,存在处理难点,何时处理以及处理指征值得进一步讨论[4]。

    作者:慈红波;戈小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壁间血肿特点及治疗方式选择的单中心治疗经验

    目的分析高血压主动脉壁间血肿(IMH)患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间就诊于本院的22例高血压伴IMH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4例单纯性高血压伴IMH患者内科保守治疗,4例合并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因病情平稳亦采用药物治疗,其余14例合并主动脉穿透性溃疡、主动脉夹层或腹主动脉瘤患者给予覆膜支架植入治疗。患者随访6个月至3年均无死亡,影像学检查提示血肿消失或明显减少,主动脉无明显扩张。结论高血压患者主动脉壁内血肿应据入院时主动脉增强CT薄层横断面扫描结果进行分型,单纯性高血压伴IMH患者可行内科保守治疗,若可见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或溃疡样突起病灶的急症患者建议积极行血管腔内治疗,无症状患者可行内科保守治疗。

    作者:李江;周大勇;沈利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安步乐克(盐酸沙格雷酯)有奖征文通知

    安步乐克(盐酸沙格雷酯)是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多靶点循环改善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病变血管痉挛、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侧支循环血流量、改善红细胞过滤速度等特点。为了总结和评估安步乐克的临床疗效,交流和分享用药经验,天津田边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部联合举办安步乐克有奖征文活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数字三维技术在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数字三维技术在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的应用。方法入组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115例(119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合并慢性静脉性溃疡患者,采集其下肢CT静脉造影数据,利用数字三维技术进行图像分割及三维重建,然后对119条下肢静脉三维模型进行详细的手术方案设计及可视化手术预演,寻找小腿部、溃疡底部及其周边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并准确定位,指导术中行大隐静脉激光闭合+交通静脉激光闭合术。术后根据手术效果,评价数字三维技术在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治疗的应用价值。结果119条患者下肢静脉三维模型与实际患者完全吻合,深、浅静脉及各交通支相互关系清晰;术后119条肢体浅静脉曲张条消失,所有溃疡均在术后7~28天完全愈合,疗效满意;随访6~30个月,未见静脉曲张及溃疡复发。结论数字三维技术有利于下肢交通静脉的寻找及定位,准确处理功能不全的深、浅静脉及交通支,有利于激光闭合静脉曲张及下肢慢性溃疡的愈合,减少静脉曲张及溃疡的复发。

    作者:张普生;罗云峰;方驰华;史福军;邓鉴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关于假冒本刊进行非法活动的严正声明

    近期,本刊多次接到作者反映,称社会及网络上有不法分子假冒本刊刊号、封面,并用打着“《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名称的非法网站来收录论文进行招摇撞骗,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的个人账户。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本刊的形象和声誉,影响了读者、作者对本刊的信任,也对本刊的日常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作者在线投稿说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远程采编系统自2010年2月起已开始试运行,为便于广大作者熟悉该系统投稿流程的操作,完成投稿,特将投稿主要操作流程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Notch信号通路调控Tip内皮细胞及血管新生过程研究进展

    Notch受体基因由遗传学家Morgan等首次在果蝇中发现并命名。1983年Notch基因被成功克隆,发现其编码两千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一类大的跨膜受体[1]即 Notch 受体,后续研究中,研究者把与之相关表达的信号通路称为Notch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被激活后,引发一系列分子反应,通过细胞间信号通路相互作用调控细胞的表型、增殖、分化、迁移及凋亡等一系列细胞生理、病理过程[2],其中包含血管发育的调控。

    作者:陈涛;杨镛;杨国凯;杜玲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查询本刊的方法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是一组具有原创版权、应用文字、表格、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及幻灯所组成的多媒体连续型电子出版物,与传统纸质期刊一样具有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即ISSN号和CN号。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