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倍;刘连新;姜洪池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6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好发于女性,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4%(7/16)和50%(8/16).本组1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远端胰腺切除术3例,胰腺节段切除术2例,肿瘤摘除术3例,胰瘘是主要的并发症.本组13例获随访,3例失访.3例因其它疾病死亡,其余均健在,术后无复发.结论 B超和CT是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准确率不高.有症状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或与黏液性囊性肿瘤不能鉴别的,应手术治疗.手术可行非根治性的胰腺切除术,甚至肿瘤摘除术.浆液性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即可治愈.
作者:王单松;楼文晖;许雪峰;匡天涛;倪晓凌;吴文川;纪元;靳大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术中置自制新型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替代T管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共施行术中置自制新型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术34例,并与同期32例传统T管引流术、6例直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相比较.手术方法为切开胆总管取净结石,鼻胆管引导器插入胆总管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十二指肠,引导器开口指向幽门.内镜活检钳在鼻胆管引导器的导引下进入十二指肠并向上通过幽门到达胃腔,活检钳在胃腔内夹住术前置入的鼻胃管前端的尾状乳胶条,将鼻胃管导入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总管,再由鼻胃管引导新型鼻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出外鼻孔.新型鼻胆管头端的环型乳胶弹力圈支撑于肝总管内,一期缝合胆总管.术后5~7 d拔除鼻胆管.结果 34例术中置新型鼻胆管成功率100%,无一例发生胆漏,拔管时间(5.0±1.5)d、术后住院时间(9.2±1.3)d较T管引流组(分别为15.2±3.6 d、17.1±5.6 d)短,差异有显著性(P<o.01).结论 术中置新型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术适应证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彻底消除了T型管引流所致胆漏等并发症,缩短了住院天数,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郭子健;李莉华;过建工;周鹏;戴赛民;张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传统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痛苦较重,恢复也慢,我院自1994年12月至2004年12月在完善2000余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摸索出中斜切口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总共完成手术21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炳刚;范玉琢;吴江河;黄允宁;苏刚;王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由于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症状出现较晚,大部分病人就诊时已届中晚期,只有一小部分病人适合施行根治性手术,所以胆管癌的预后较差.肿瘤沿胆道系统扩散将导致顽固的梗阻性胆汁郁积、胆管炎和肝衰竭.
作者:王嘉倍;刘连新;姜洪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胆囊结石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胆结石的平均发病率为8%左右,其中80%以上为胆囊结石.
作者:张振海;吴硕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们自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间收住胆道出血36例,现就其外科治疗临床体会分析如下.
作者:陈永京;刘忠民;高峰;沈文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具有家族性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非家族性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和非结石病人肝组织SCP2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了28例具有家族遗传性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30例非家族性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和32例非胆固醇结石病人肝组织SCP2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三组病人肝组织中SCP2蛋白含量变化;并采用生化技术行胆汁脂质分析,计算成石指数.结果 家族遗传性和非家族遗传性胆固醇结石组SCP2 mRNA表达水平较非胆固醇结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家族遗传性胆固醇结石SCp2 mRNA表达水平较非家族性胆固醇结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SCP2蛋白水平的变化与SCP2mRNA变化一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胆囊胆固醇结石病人肝组织SCP2 mRNA表达水平升高,SCP2基因表达上调可能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SCP2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则可能在遗传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崔云峰;崔乃强;李东华;张琚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以围绕第一肝门的经肝途径处理高位胆道狭窄的技术方法.方法 本组25例,其中良性胆道狭窄16例,恶性狭窄9例,围绕第一肝门行部分肝切除,去除或旷置病变胆管,到达健康近侧肝管后重建胆汁流出道,对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无住院死亡.5例病人出现包括应激性溃疡出血、膈下感染、十二指肠漏在内的并发症.所有病人黄疸均完全消退.结论 围绕第一肝门行部分肝切除,可更为有效地处理高位胆道病变,并可更直接地到达健康的近侧胆管以重建胆道,以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罗丁;陈训如;李胜宏;毛静熙;余少明;周正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医源性胆道损伤是临床上胆道手术,特别是胆囊切除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胆道手术的广泛开展,胆道损伤及其并发症有增多的趋势,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仝林虎;田静;仝伟兵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急性嵌顿性胆囊炎由于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造成胆囊内胆汁排泄受阻,血液循环障碍、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胆囊区域的急性炎症,起病急、病情重.1994年6月至2004年6月,10年间我科收治400例急性嵌顿性胆囊炎病人,经术前准备,手术切除及术后治疗,无一例死亡,治愈率100%,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阎勇;王雨;蔡忠红;李勇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2006年3月25日-3月27日由天津市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主办,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承办的再次肝移植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研讨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来至全国22个省市40家医院共120人参加了会议.
作者:张建军;朱志军;沈中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端粒酶(telomerase)与细胞恶变、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而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可能在端粒酶活性调节中起重要作用[2].
作者:靳斌;王可新;胡三元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我院自1998年7月至2003年7月期间,对16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施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其中有8例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其发生率为4.76%.拔管时间为术后6~10周.
作者:沈汉斌;郑启昌;周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胆道癌包括胆囊癌、肝外胆管癌(简称胆管癌)和壶腹癌,后者由于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时与胆道疾病更密切相关,壶腹部又是胆汁的后流出道,故该处癌肿归属胆道癌范围更为合理.
作者:王炳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转化生长因子(TGFβ)是一类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生长因子,可抑制上皮细胞生长.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βRⅠ)在TGFβ信号传递中不可缺少,否则TGFβ无法实现其功能[1].
作者:朱亚青;陈澍周;陈玉泉;王学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由于手术切除率低,大量病人需要采用各式的胆道引流术以缓解黄疸或胆管炎,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姑息性胆道引流术包括:内镜下、经皮肝穿下或术中胆道支撑引流、肝胆管空肠吻合术.
作者:蔡守旺;张文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急性胰腺炎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而急性胰腺炎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后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其中包括病人血液凝血及纤溶系统的改变.
作者:李舒丹;张啸;张筱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胆石症手术后因肝内外胆管结石复发而要行多次手术治疗,我们在一些病人的再次手术或多次手术中发现肝内外胆管狭窄、管壁弥漫性增厚、硬韧、呈条索状、病理为慢性炎症,即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SSC).
作者:李哲夫;宋敏;王一;李洪;楚蔚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胰腺癌的诊断及手术时机.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1例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胰腺癌病人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均表现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胰腺炎稳定后约14 d进行手术,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进行姑息性手术.术后无胰腺炎复发、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症状的胰腺癌在胰腺炎控制后2周是手术治疗的较好时机.
作者:孙昌勤;范耀刚;陈建勋;王何斌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结合胆管造影术及螺旋CT(SCT)三维成像技术就胆道手术后经引流管行胆道三维成像术进行研究,探讨该技术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贵民;陈亮;徐乃东;邱香;王树江;王秀清;谭毓铨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