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寒战高热为首发症状的孤立性脾结核一例

刘昶;孟庆辉;赵金鹏;孙备;许军;李泮泉;姜洪池

关键词:高热, 首发症状, 孤立性, 浅表淋巴结, 肺呼吸音, 结核病, 体型, 体温, 贫血, 脾大, 皮肤, 男性, 咳痰, 咳嗽, 黑便, 巩膜, 肝炎, 腹压, 腹泻, 放散
摘要:病人,男性,19岁.因寒战高热15 d伴左季肋部隐痛4 d入院.病程中热型呈弛张热,发热时伴寒战,体温高至40.8℃,左季肋部隐痛为持续性钝痛,无放散.无肝炎、结核病史,无咳嗽、咳痰及腹泻、黑便史.查体:体型消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脾大肋缘下2 cm,左上腹压痛伴左季肋部叩击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唯物辩证法在胰腺内分泌肿瘤诊治中的体会

    唯物辩证法是用之八方皆准的哲学方法,不论国事,如政治军事经济等等大事,还是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皆要遵循唯物辩证法,临床医学亦然.我的专长为普通外科的内分泌外科,多年来,实践和总结的体会,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无处不在,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离不了它,现就我在胰内分泌肿瘤的诊治方面的一些体会分述如下.

    作者:朱预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AFP显著升高的肝血管瘤一例报道与文献分析

    作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临床诊断的特征性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对HCC诊断具有相当高的特异性[1~3].但是AFP轻度升高也可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生殖系统肿瘤,近期我科诊治1例伴AFP显著升高的肝血管瘤,现报道如下并复习文献报道.

    作者:韩少良;王海鹏;郑晓风;程骏;陈哲京;屠金夫;朱冠保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钙拮抗剂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的影响

    急性胰腺炎(AP)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关键是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尚不甚完善.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而以血栓素(TXA2)和前列环素(PGI2)为代表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失衡,在SIRS中的作用不可低估[1].为此,我们制备AP大鼠模型,观察TXA2和PGI2在AP病程中的变化及钙拮抗剂异搏定对TXB2/PGI2的影响.

    作者:周新泽;毛勤生;倪耀辉;于秀;陈瑞新;陆丽萍;陈玉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

    高脂血症(hyperlipemia,HL)诱发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 称为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HSAP).HSAP在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上具有独特特点.我们近期治疗4例典型病例的体会如下.

    作者:白雪巍;孙备;许军;刘昶;姜洪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壶腹周围癌外科手术治疗(本单位40余年475例的回顾性分析)

    自上个世纪后半期以来,肝胆胰外科有了很大的进步,我院也先后开展了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内窥镜下鼻胆管引流,围手术期重症监护等,并对梗阻性黄疸病理生理进行有关研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本文回顾性分析1958-2003年四个时间段我院外科治疗的壶腹周围癌病例,以反映近年来这些新的诊疗技术对壶腹周围癌手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孙家邦;李铎;刘家峰;周继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一例并发十二指肠憩室穿孔的急性胰腺炎诊治经过

    病者女,63岁.上腹部胀痛12 h,于2003年10月21日急诊入院.伴恶心呕吐,无发热寒颤.无发病诱因.否认胆囊结石病史.T 36.8℃,P 80/min,R 20/min,BP 130/65 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巩膜微黄,鼻翼扇动,口唇微绀.两肺底部散在湿啰音.HR80/min,音中律齐.腹胀,上腹部压痛伴肌紧张,叩鼓音与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低.血WBC 23.6×109/L,N 0.91.血AMS 2266 U,尿AMS 1819 U.胸片、腹部立位平片未见异常,B超:结石性胆囊炎,肝下方低回声包块.CT:胰腺体积增大、周缘模糊,小网膜囊与腹腔积液.诊断:急性胰腺炎,胆囊结石.入院后6 h血气分析:PaO2 36.2 mmHg,SPO2 69.9%.

    作者:赵秉茂;吴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IPMN)是用来区分一类特殊胰腺肿瘤的一个新术语.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有关内窥镜检查方法的文献上初描述了此类胰腺肿瘤,特点是在内镜下可见Vater壶腹漂浮出大量黏液性物.1982年,Ohhashi等[1]报道4例胰腺产黏液性肿瘤.1986年,Itai等[2]报道一大类胰腺黏液性肿瘤,并命名为导管内黏液囊腺瘤和囊腺癌.到上世纪90年代,此类肿瘤在许多个案报道中出现,并被冠以各种名称,包括绒毛样腺瘤[3,4]、乳头状癌[5,6]以及产黏液肿瘤[7]等.IPMN这个术语终在1996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所确认和接受.胰腺IPMN发病率低,国外文献报道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2%~7%[8],国内罕见报道.我院近年来收治3例,结合文献,予以综述.

    作者:黄颖鹏;屠金夫;朱冠保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胰腺癌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胰腺癌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55例胰腺癌病人(男42例、女13例);39例病人先外照射DT 20~40 Gy后、再行3DCRT,9例行单纯3DCRT,7例外照射与3DCRT同时进行.单次照射剂量3~7 Gy、平均4.5 Gy,隔日照射1次、共3~14次;4~6个弧形或非共面适形固定野照射,照射总剂量21~48 Gy.结果所有病人疼痛快速缓解率为83.64%,有效率为96.36%.放疗后6~12个月复查CT,CR 4例,PR 30例,NR 13例,PD 8例,总有效率为61.82%.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26%、24.38%、14.17%;存活时间短4个月、长49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死亡36例,其中死于肝转移9例、多发转移12例、肿瘤局部进展11例、其他疾病4例.结论 3DCRT胰腺癌具有缓解疼痛快、能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和增加肿瘤局部控制率,在缩短疗程的同时、不增加近期放疗反应和远期并发症.

    作者:周桂霞;崔书祥;马林;徐寿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引发ARDS的临床研究

    研究发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95%的早期死亡病例存在肺水肿和肺淤血的表现,防治肺损伤成为降低ANP早期死亡的重要措施.本文探讨ANP引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因和防治措施.

    作者:邹岩;杨波;唐剑星;戴虹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专业组与非专业组胰十二指肠切除之比较

    目的探讨胰腺专业组与非专业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有无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6年成立胰腺专业组以来至2003年27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资料,其中专业组行PD197例,非专业组行PD79例.结果专业组与非专业组手术切除率、切缘阳性率、胰瘘发生率、平均切除肿瘤大小、平均清除淋巴结数、平均术中输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生存期、手术死亡率分别为42.7%、8.63%、2.54%、3.11 cm、9.01、980 ml、6.4 h、17.1 d、25.7个月、1.52%和28.4%、20.25%、10.12%、2.77 cm、5.45、1340 ml、5.46 h、23.6 d、17.8个月、8.86%,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在胆瘘、出血、胃潴留、感染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宜成立胰腺诊治中心或专业组,集中收治胰腺病人,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规范性.主张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提高疗效.

    作者:戴存才;苗毅;刘训良;徐泽宽;钱祝银;蒋奎荣;吴峻立;奚春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不同配方肠外营养对肝硬化大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肠外营养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的影响.方法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术前组,肝硬化肝部分切除术后1 d组,术后行Novamin肠外营养5 d组,术后行Hepa肠外营养5 d组,各组n=6.测大鼠肝功能、血糖及血清GH、IGF-1、IGFBP-3水平,用RT-PCR法检测肝ALBmRNA、IGF-1 mRNA、IGFBP-3mRNA的表达,肝组织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Hepa组肠外营养5 d后血清ALT、ALP、GH分别为(103±23)IU/L、(571±92)IU/L、(1.55±0.12)ng/ml,均比Novamin组明显降低,而血清IGF-1、IGFPB-3分别为(966.4±54.7)ng/ml、(6.9±0.2)ng/ml,均明显升高,肝ALBmRNA、IGF-1mRNA、IGFBP-3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4±0.06)、(0.85±0.00)、(0.69±0.02),也明显升高,但肝Ki67指数(4.8%±0.3% vs 4.4%±0.4%)却无显著性差异.血清IGF-1、IGFPB-3与血清AST、ALT、ALP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ALB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大鼠不同配方肠外营养均可反映在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的变化,检测血清IGF-1,IGFBP-3水平有助于营养素的选择.

    作者:梁力建;罗时敏;胡文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囊性肝包虫病破入腹膜外间隙二例

    我院近年收住囊性肝包虫病破入腹膜外间隙二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三智杰;田尖参;欧建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及乌司他丁治疗的影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是临床常见的严重急腹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肺部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ANP轻重的临床指标,95%的早期死亡病例存在肺水肿和肺淤血.

    作者:邬林泉;张玉惠;王志刚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以寒战高热为首发症状的孤立性脾结核一例

    病人,男性,19岁.因寒战高热15 d伴左季肋部隐痛4 d入院.病程中热型呈弛张热,发热时伴寒战,体温高至40.8℃,左季肋部隐痛为持续性钝痛,无放散.无肝炎、结核病史,无咳嗽、咳痰及腹泻、黑便史.查体:体型消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腹软,脾大肋缘下2 cm,左上腹压痛伴左季肋部叩击痛.

    作者:刘昶;孟庆辉;赵金鹏;孙备;许军;李泮泉;姜洪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急性胰腺炎治疗研究的进展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外科常见疾病,临床病理变化复杂,对治疗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轻型水肿性胰腺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对治疗反应好,多数可以治愈,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进展快,早期即可发生SIRS、MODS,虽然现在对SAP的治疗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死亡率仍高达10%~30%[1~3].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对急性胰腺炎病因和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其治疗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很有必要对现阶段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进行一个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更好的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董鑫;吴育连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的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病治疗水平.方法自1985年5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IPMT病人13例,男8例,女5例.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8例进行了ERCP检查,发现胰管扩张,胰液溢出5例.结果除1人外,其他病人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病理诊断为胰头导管乳头状黏液性腺癌3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伴局部癌变2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伴不典型增生2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5例.结论 IPMT与胰腺导管癌不同,ERCP有助于诊断本病,积极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秦华东;王兴华;李传乐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胆总管金属异物一例

    病人,女,57岁.因电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8年,间隙性右上腹部疼痛1年,复发加重2 h,于2004年12月6日入院.入院前8年,因患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院外行LC,术后恢复顺利,7 d治愈出院.

    作者:孙昌勤;陈建勋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高渗盐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TNF-α、IL-10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渗盐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TNF-α、IL-1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SAP模型组;等渗盐水治疗组(NS);高渗盐水治疗组(HTS).制模后,等渗盐水和高渗盐水组于0、12、24、36 h经右颈外静脉进行干预治疗,分别按2 ml/kg给予0.9%和7.5%的NS、HTS,并于24、48 h分两批处死大鼠,采用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TNF-α、IL-10mRNA转录水平,同时行胰腺组织学评分.结果 SAP时胰腺组织TNF-α mRNA表达显著升高、IL-10mRNA表达略升高,高渗盐水干预可明显降低TNF-α mRNA表达而提高IL-10mRNA表达,同时使胰腺组织学评分得到改善.结论 SAP时使用高渗盐水处理,可以改善促炎-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

    作者:刘晖;王喜艳;徐新建;陈启龙;温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消化道吻合的演变

    胰腺残端处理方法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发生密切相关,胰管闭塞法导致胰腺功能不全、胰瘘而淘汰.胰消化道吻合包括胰空肠、胰胃和胰十二指肠吻合,吻合方法的改进使胰瘘发生率明显下降,甚至为零[1].

    作者:黄从云;彭淑牖 刊期: 2005年第10期

  • 保留胰腺的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肿瘤4例报告

    目的介绍保留胰腺的十二指肠切除术.方法对2例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行保留胰腺的十二指肠全切除术3例,乳头以下的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1例出现胸腔积液,1例出现吻合口梗阻,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十二指肠良性疾病或低度恶性肿瘤,保留胰腺的十二指肠切除术是适宜的选择.

    作者:胡占良;崔云甫;姜明山;邰升;韩德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