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体前列腺外侧神经血管束显微解剖研究

万少平;胡礼泉;宋健;王行环;田斌群;戴冀斌;李世文;郑新民

关键词:前列腺, 神经血管束, 解剖, 一氧化氮合酶, 人类
摘要:目的了解人体前列腺外侧神经血管束的具体走行和分布.方法采用手术显微镜,对成年男性尸体前列腺外侧神经血管束进行解剖观察,同时采用组织切片神经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具成年男尸标本前列腺外侧神经血管束进行染色分析.结果盆丛发出分支与血管一起构成神经血管束,分成两支沿前列腺后外侧和前外侧走行到达尿生殖膈.前列腺后外侧、前外侧神经血管束与尿生殖膈组成三角区,三角区中央可见前列腺包膜,该区无神经血管覆盖.后外侧和前外侧神经血管束中的神经穿过尿生殖膈上筋膜后,在截石位膜部尿道外会合成一支.前列腺外侧神经血管束n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前列腺后外侧和前外侧神经血管束中均存在大量nNOS神经元细胞体和神经纤维.结论前列腺外侧存在2条神经血管束,分别为前外侧和后外侧神经血管束,包含nNOS染色阳性神经节细胞.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与开放性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施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4年6月至2004年9月施行的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1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A组,33例)和开放性手术组(B组,48例);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A组为390min,B组为33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A组460 ml,B组1200 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A组3~4d,B组4~5 d,两组手术组织切缘均无肿瘤.盆腔淋巴结清扫阳性率:A组18.2%(6例),B组18.8%(9例).尿控功能:术后3~6个月A组的日间尿控率为93.9%,夜间尿控率为87.9%,B组分别为90.5%和85.7%.新膀胱尿动力学检查结果:A组的大尿流率为(18.4±6.1)mL/s,B组为(15.7±5.5)ml/s;新膀胱容量、膀胱内压、剩余尿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U检查及新膀胱造影检查:两组病例均可见输尿管轻度扩张但无明显输尿管梗阻及返流,新膀胱形态大小接近正常膀胱,排空完全.尿道膀胱镜见尿道吻合口通畅,新膀胱内可见输尿管小乳头并有喷尿.术后并发症: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其中尿瘘2例,盆腔感染1例,肠梗阻2例,新膀胱阴道瘘1例;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31.3%,其中尿瘘4例,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2例,盆腔感染2例,肠梗阻1例,尿道狭窄1例.两组均未发生直肠损伤,肠瘘及内疝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比开放性手术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尿控率高,但手术时间较长.在新膀胱容量、内压、剩余尿量、上尿路功能及肿瘤根治切除方面与开放性手术效果相当.

    作者:黄健;黄海;姚友生;谢文练;许可慰;郭正辉;江春;韩金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超声检查发现有症状的睾丸微小结石和患者罹患睾丸肿瘤的关系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人类前列腺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人类前列腺癌裸鼠原位肿瘤模型,为前列腺癌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工具.方法将2×106PC-3细胞注射于10只BALB/c裸小鼠背部靠近腋窝处.8周后,取出背部肿瘤,剪成小块,种植于20只裸鼠前列腺背侧叶被膜下,缝合包埋固定.9~12周后处死裸鼠,对前列腺和相关器官进行检测,确定肿瘤生长和转移情况.结果18只(90%)裸鼠前列腺生长出肿瘤,17只肿瘤直径>1.5 cm.12只因梗阻出现膀胱扩张和肾积水,10只出现腹膜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4只出现肺转移,1只肝转移,无骨转移.病理切片可见大部分腺体被肿瘤细胞破坏,细胞胞核浓染,呈多形性,可见异常分裂相;转移淋巴结的皮质和髓质被肿瘤细胞占据.结论外科原位移植技术建立的前列腺癌模型,较好地保留了肿瘤细胞的生物学习性,生长快,局部侵犯范围较广,有较高的淋巴转移和肺转移率,是较理想的前列腺癌异种移植模型.

    作者:王元天;孙颖浩;邱镇;顾正勤;许传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女性根治性膀胱切除标本中生殖器官的恶性累及:常规切除这些器官是否必要?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有肾脏或肾上腺手术史者再行同侧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既往有肾脏或肾上腺手术史者再行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可行性.方法3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其中2例曾行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1例有经腰切口开放性肾切除手术史.均采取经腹腔径路再行同侧肾上腺腹腔镜手术.结果3例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成功,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切除肿瘤直径平均1.7 cm,手术时间平均93 min,术中出血平均18 ml.术后住院平均5.0 d.结论对于既往有肾脏或肾上腺手术史者,虽然因瘢痕粘连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但选择与既往手术不同的手术入路以减少瘢痕粘连的影响,再行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是可行的.

    作者:李黎明;林毅;朱军;强万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人体前列腺外侧神经血管束显微解剖研究

    目的了解人体前列腺外侧神经血管束的具体走行和分布.方法采用手术显微镜,对成年男性尸体前列腺外侧神经血管束进行解剖观察,同时采用组织切片神经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具成年男尸标本前列腺外侧神经血管束进行染色分析.结果盆丛发出分支与血管一起构成神经血管束,分成两支沿前列腺后外侧和前外侧走行到达尿生殖膈.前列腺后外侧、前外侧神经血管束与尿生殖膈组成三角区,三角区中央可见前列腺包膜,该区无神经血管覆盖.后外侧和前外侧神经血管束中的神经穿过尿生殖膈上筋膜后,在截石位膜部尿道外会合成一支.前列腺外侧神经血管束n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前列腺后外侧和前外侧神经血管束中均存在大量nNOS神经元细胞体和神经纤维.结论前列腺外侧存在2条神经血管束,分别为前外侧和后外侧神经血管束,包含nNOS染色阳性神经节细胞.

    作者:万少平;胡礼泉;宋健;王行环;田斌群;戴冀斌;李世文;郑新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淋巴结切除范围对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半硬输尿管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大结石的比较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现状

    慢性前列腺炎为男性常见病,35岁以上男子约35%~40%患有此病[1].研究结果已证实,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病毒均可导致慢性前列腺炎[2].

    作者:苏鸿学;赵育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标本阳性边缘的大小对术后局部肿瘤残留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膀胱淀粉样变一例报告

    患者,男,90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4 d,同时伴有尿频,排尿困难加重于2003年9月入院.门诊予抗炎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门诊B超及MRI检查均提示膀胱右后壁不规则增厚,膀胱多发性结石.入院后体检未发现异常体征,KUB及IVU提示膀胱右侧占位可能,CT提示膀胱多发性小结石.

    作者:丁海雍;孙忠全;钱伟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微创外科在泌尿外科的应用与前景

    一、微创外科的发展史微创外科从启蒙构想至思想体系形成,从零星仪器、器材至成套设备,从个别动物实验和临床尝试至在外科领域各个专科内的普遍应用,已持续100余年.1901年德国Killing首先用膀胱镜观察狗的腹腔.1910年瑞典Jacobaeus用腹腔镜检查人的腹腔.1928年俄国Ott以额镜当光源,用陷凹镜观察孕妇腹腔.1928年德国Kalk用腹腔镜行肝穿刺活检.1938年匈牙利Veress发明安全气腹针.20世纪50年代,英国Hopkin发明柱状透镜,提高了光导效率.

    作者:王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MMP2、TIMP2在人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法测定44例RCCC及20例正常肾组织中MMP2与TIMP2蛋白的表达.44例RCCC中病理分级G114例,G228例,G32例,病理分期pT124例,pT2 8例,pT3 12例.结果MMP2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6%(35/44),高于正常肾组织的15%(3/20),MMP2表达与RCCC病理分级、分期呈正相关(r=0.6316,P<0.01;r=0.5096,P<0.01);TIMP2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44/44),高于正常肾组织的35%(7/20),但TIMP2表达与RCCC病理分期、分级无相关性(r=0.2404,P>0.05;r=-0.1236,P>0.05).在RCCC中MMP2与TIMP2阳性表达率无相关性(r=0.2015,P>0.05).结论RCCC中MMP2表达与RCCC病理分期、分级呈正相关,提示MMP2免疫活动增高不良预后有关系,而TIMP2的反常表达以及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MMP2可以作为判断RCCC预后的分子指标.

    作者:唐伟;清岛圭二郎;八尾隆史;恒吉正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治疗乳糜尿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技术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方法确诊乳糜尿的患者53例,年龄30~68岁.病变位于左侧29例,右侧22例,双侧2例.分别经腹膜后腹腔镜(A组,41例,43侧)以及传统开放手术(B组,12例,12侧)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比较两组的术中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53例术后均恢复顺利,乳糜尿消失.A组中发生下腔静脉(IVC)损伤1例,于腹腔镜下成功修补;B组中1例肾节段动脉误扎端端吻合成功,1例伤口延迟愈合.随访时间6~84个月,A、B两组各有1例复发.A、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6.6±20.3)min和(147.5±28.8)min,P<0.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3.7±29.3)ml和(118.3±65.9)ml,P<0.001;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6.6±13.8)h和(48.0±25.1)h,P<0.0001;引流管留置时间分别为(1.7±0.7)d和(2.8±1.7)d,P<0.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7±0.9)d和(7.5±1.4)d,P<0.0001.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技术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疗效满意,患者较易接受.

    作者:朱庆国;张旭;马鑫;郑涛;李宏召;阮黎;何延瑜;叶章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根治性肾癌切除术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2年11月至2004年7月于后腹腔镜下行肾癌根治术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23~86岁,平均58岁.3例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就诊,余43例为B超体检发现.所有患者腹部均未触及肿物.B超检查报告肿物直径1.5~8.0 cm,平均4.5 cm,肿瘤位于肾上极17例,肾中部13例,肾下极16例.46例均行CT检查,41例行MRI检查,报告肿物大小均与B超相符,术前临床分期:T1N0M03例,T2N0M038例,T3N0M05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60~255 min,平均145 min;出血量20~1000 ml,平均133 ml;32例肿瘤位于肾上极、瘤体>6 cm、肿瘤与肾血管关系紧密者均行肾上腺切除.3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其中1例为生殖腺静脉损伤,出血约1000 ml转开放手术;1例用直线切割器切右肾静脉时,误将腔静脉切割封闭了一半,但未出血;1例为直线切割器切断肾动脉后残端喷血,用钛夹止血.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41例,囊性肾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错构瘤1例,嗜酸细胞瘤1例.随访1~20个月,平均9个月,1例因肾癌肝转移,于术后1年死亡,其余病例仍无瘤生存.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安全可靠,疗效良好.

    作者:马潞林;黄毅;田晓军;侯小飞;赵磊;卢剑;洪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控尿技术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前列腺癌根治术(LRP)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54例TNM分期为T1b~T2的前列腺癌患者行经腹途径LRP.前期15例(A组)按Monstouris法完成手术;后期39例(B组)在熟悉LRP基本技术后进行技术改良:结扎耻骨后血管复合体,沿前列腺包膜锐性分离前列腺尖部,保留尿道括约肌和尿道直肠肌;正确判断前列腺与膀胱颈交界部,保护膀胱颈环状肌环;横行离断膀胱颈后唇,在狄氏筋膜和膀胱肌外层之间向膀胱颈近端方向适当游离膀胱颈后唇;精细吻合后尿道与膀胱颈,将吻合口的前壁与耻骨后血管复合体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控尿恢复时间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结果54例手术均获成功.A、B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90(270~660)min和240(180~360)min;平均出血量430(200~1100)ml和160(100~400)ml;手术并发症分别为6例和5例;恢复控尿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3个月.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A组2例升高,B组随访33例1例升高(6例近期完成手术者未复查),其余患者PSA均<0.1 ng/ml.结论随着手术技术的熟练和控尿技术的应用,LRP手术时间可缩短至3 h,恢复控尿时间缩短至术后3个月左右,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高新;邱剑光;蔡育彬;周祥福;温星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一例报告

    患者,男,48岁.因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H)并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术后1个月入院.CT发现右肾占位约10.0 cm×8.0 cm×8.0 cm,无血尿、无腰痛.在外院行右肾切除术,术中见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瘤栓形成,未处理下腔静脉内瘤栓.

    作者:杨银桂;李响;滕东海;贺凯;杨宇如;邱学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7年随访结果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上尿路结石18例报告

    自2004年5月以来我们采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MPCN)输尿管短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慕淳;孔祥波;张刚;王凯臣;赵志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继发膀胱癌的临床观察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7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43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临床资料,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继发膀胱癌的发生规律及治疗对策.

    作者:杨建军;王晓明;姚茂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