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输尿管癌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张争;潘柏年

关键词:输尿管肿瘤, 癌, 预后, 复发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影响预后因素及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方法160例输尿管癌中男93例,女67例,平均年龄63.7岁.左侧81例,右侧79例;上段30例,中段21例,下段96例,单侧多发13例.病理分期Ta9例,T158例,T246例,T341例,T46例;分级G14例,G2119例,G337例.16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袖状切除124例(77.5%).总结临床病理学资料,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53.0%,其中Ta、T1、T2患者5年生存率(83.3%、71.9%、59.1%)与T3和T45年生存率(37.5%、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G1、G2患者的5年生存率(100.0%、63.5%)与G3(1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分期分级是影响预后的因素.160例输尿管癌术后发生膀胱癌者38例(23.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有同发膀胱癌和下段输尿管癌是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P=0.001,P=0.005).结论原发性输尿管癌分期分级是影响预后因素;伴有同发膀胱癌和下段输尿管癌是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股薄肌岛状肌皮瓣转位修复复杂性后尿道皮肤瘘一例报告

    我们采用股薄肌岛状肌皮瓣修补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瘘患者1例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志福;万文勇;沈健;金杰;叶绪龙;陈维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survivin)表达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中存活素的表达进行检测.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9岁.病理分级Ⅰ级16例,Ⅱ级24例,Ⅲ级20例.临床分期T113例,T215例,T3 21例,T411例.复发性膀胱癌21例.10例非肿瘤膀胱组织作对照.结果60例膀胱癌组织中存活素阳性表达36例(60.0%),10例非肿瘤膀胱组织存活素表达均为阴性.Ⅰ、Ⅱ、Ⅲ级膀胱癌组织存活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6/16)、66.7%(16/24)、70.0%(14/20),Ⅰ级与Ⅱ、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T2、T3、T4期膀胱癌组织存活素阳性率分别为53.8%(7/13)、60.0%(9/15)、61.9%(13/21)、63.6%(7/11),呈逐渐增高趋势,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膀胱癌存活素阳性率为80.9%(17/21).结论存活素与膀胱癌发生发展有关,检测膀胱癌组织中存活素表达可能对判断膀胱癌预后有一定意义.

    作者:宋涛;李鸣;石怀银;洪宝发;那彦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前列腺未分化神经内分泌癌一例报告

    患者,男,52岁.因排尿困难、肉眼血尿5 d于2003年12月11日入院.B超示前列腺形态不规则,腺体内多发结节,约7.1 cm×5.5 cm×4.9 cm,膀胱内中等量剩余尿.查体:耻骨上膀胱区轻度饱满.直肠指诊前列腺Ⅳ°,质硬,中央沟消失,表面欠光滑.胸部X线片及CT示左肺上叶及右肺门多个结节影,考虑前列腺癌肺转移.盆腔CT提示前列腺体积增大突入膀胱,表面不光滑,呈菜花样改变,膀胱精囊角消失,双侧精囊腺模糊,盆腔多个淋巴结肿大.腹部B超提示,肝,胰腺,右肾上腺占位病变.

    作者:刘鸿燕;黄尔斌;蔡莘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等离子双极PK开放组织钳在膀胱全切手术中的应用

    2003年3月至2004年4月,我院在膀胱全切手术中应用英国GYRUS等离子双极PK开放组织钳离断膀胱侧韧带和阴茎背深静脉复合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山;乔庐东;李胜文;张光银;刘跃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膀胱小细胞癌诊治体会(附六例报告)

    目的提高对膀胱小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膀胱小细胞癌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1岁.其中2例膀胱小细胞癌含有移行细胞癌和(或)腺癌成分.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全切术4例.5例患者接受2~6疗程化疗.结果6例患者随访12~60个月,均因肿瘤复发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8个月.结论膀胱小细胞癌占原发膀胱恶性肿瘤的0.44%,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淋巴结、肝、骨等转移,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许建业;韩恩善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采用等待观察的前列腺癌患者PSA衍生指标和病理指标能否预测病情的显著变化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钬激光治疗复杂肾结石(附38例报告)

    2001年1月至2004年2月我科采用微创经皮肾镜(PCNL)技术治疗复杂肾结石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9~74岁,平均44岁.经KUB及IVU、B(彩)超检查显示孤立肾鹿角状结石2例,双肾鹿角状结石5例,肾多发性结石17例,巨大肾结石14例.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合并息肉6例,合并异物1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无效34例,曾行开放手术3例.

    作者:葛金山;孟宪涛;陈文彬;张伟玲;刘建震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膀胱癌系统化疗临床研究新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15%左右的膀胱癌患者初诊时即存在局部或远处转移病灶,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30%~40%的浸润性膀胱癌出现远处转移,20%~30%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将发展为浸润性或转移性癌,远期疗效不佳[1].85%~90%的膀胱恶性肿瘤为移行上皮细胞癌(TCCs),属化疗敏感性肿瘤,系统化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现就膀胱癌化疗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姚欣;王华庆;马腾骧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睾丸畸胎瘤一例报告

    睾丸畸胎瘤临床罕见,2003年8月12日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男,6个月.家长偶然发现患儿阴囊右侧无痛性肿大20 d入院.查体:患儿发育营养好,阴囊皮肤未见异常,阴囊右侧大,可触及3.0 cm×2.0 cm×1.5 cm肿块,呈囊实性,有结节感,无触痛,附睾界限不清,透光试验(-),左侧睾丸未见异常.

    作者:曹辛;洪伟;吴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效影响因素再认识(附600例报告)

    目的再认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疗效影响因素,提高TURP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熟练掌握技术后6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TURP资料.年龄52~92岁,平均64.8岁.术前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16.3~210.4 ml,平均46.2 ml.大尿流率(Qmax)平均8.4 ml/s,平均尿流率(Qave)平均4.3 ml/s,剩余尿量(RU)平均75 ml.IPSS评分平均23分.结果600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31.8 g,电切时间平均51 min,术中输血38例,无因穿孔或无法控制的出血需改行开放手术的病例,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先兆4例,无TURS发生.508例(85%)患者随访1~32个月,Qmax平均增至16.9 ml/s,Qave平均增至10.8 ml/s,RU平均降至15 ml.IPSS平均8分.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术中、术后充分认识TURP疗效影响因素,使TURP规范化,可进一步提高TURP质量.

    作者:尹杰;何国伟;陈向新;麦能斌;林靖波;麦源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简易手助腹腔镜下肾及肾上腺切除术(附37例报告)

    目的介绍简易手助腹腔镜下肾及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方法和特点.方法1999年6月至2004年4月采用简易手助装置实施手助腹腔镜下肾及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共37例.男22例,女15例,平均年龄52岁.肾切除组29例,其中肾癌13例,肾盂癌2例,肿瘤分期均为T1N0M0,肿瘤大小平均3 cm×3 cm×2 cm,巨大肾积水(肾无功能)8例,肾结核肾自截2例,肾性高血压肾萎缩4例;肾上腺肿瘤切除组8例,肿瘤大小平均4 cm×5 cm×6 cm.结果除1例肾癌患者改行开放手术外,36例患者手术成功,无损伤肠管及其他腹内重要脏器等并发症.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45min,平均出血量115 ml;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平均125 min,平均出血量105 ml.术后恢复好,7~8 d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5年,健康存活35例;死亡2例,均为肾癌患者,其中1例术后2年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术后3年死于肺及脑部转移.结论简易手助腹腔镜下肾及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简便易行、节省费用、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门同义;王建宁;黄世明;李青;魏学斌;赵庆利;章长征;张晓明;李顺;王辉;王振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腹膜后苗勒管残留囊肿腺癌一例报告

    患者,女,51岁,因左侧腰部及下腹部疼痛3个月余,加重1个月于2004年1月2日入院.查体:体温:37℃,血压:120/80 mm Hg,腹部软,脐左可触及一约6 cm×10 cm包块,质硬,活动性差,腹部无明显压痛.妇检:左侧附件可及一包块,压痛不明显,活动度差.B超示子宫后方不均质包块,左侧中下腹囊性包块,左肾积水.腹部CT检查示左侧卵巢占位性病变累及子宫,左肾输尿管积水,盆腔少量积液,左腹膜后囊性占位,胆囊结石.初步诊断为:①左腹膜后囊性占位,②左肾输尿管积水,③左侧卵巢占位.

    作者:居小兵;吴宏飞;夏国伟;张杰秀;宋宁宏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在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国人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和核酸原位杂交(ISH)方法检测40例PCa、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20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组织标本PSCA蛋白和mRNA表达,半定量法计算PSCA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数和阳性表达强度,比较各组织间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PCa分级、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PCa、BPH、PIN组织PSCA中度阳性到强阳性表达分别为85%(34/40)、20%(4/20)和35%(7/20);PCa组织PSCA表达水平与BPH和P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H与P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织PSCA表达水平随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结论人PCa组织有PSCA蛋白质和mRNA的过表达,且与PCa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可能对PCa的诊断及判断预后有潜在价值.

    作者:王剑华;李建明;赵志刚;方江胜;尚吉文;丛娟;贾宝国;杜鹏羽;亢铨寅;卫焘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三氧化二砷免疫毫微球对膀胱癌细胞系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目的验证单克隆抗体BDI-1导向的三氧化二砷免疫蛋白微球[As2O3-(HAS-NS)-BDI-1]对膀胱癌细胞BIU-87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通过还原电泳(SDS-PAGE)鉴定免疫蛋白微球抗体BDI-1与微球的共价连接,用3氢-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检测As2O3-(HAS-NS)-BDI-1的细胞杀伤活性,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凋亡与分期.结果SDS-PAGE还原电泳可见As2O3-(HAS-NS)-BDI-1组有2条条带.3H-TDR掺入法进一步验证了其特异性杀伤膀胱肿瘤细胞的活性.肿瘤细胞被诱导凋亡,G0/G1期细胞百分比减少,G2/M期百分比明显增加,Sub-G1期细胞24h增高到18.4%.结论As2O3-(HAS-NS)-BDI-1能特异性地与膀胱肿瘤细胞结合并产生更加有效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作者:周洁;曾甫清;李翀;高翔;谢蜀生;俞莉章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欢迎订阅《中华男科学杂志》

    作者:《中华男科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前列腺上皮内瘤诊治分析(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的临床特征、诊断和处理.方法分析13例PIN患者的临床资料.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PIN 4例(HGPIN 1例,LGPIN 3例),行TURP手术3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1例;前列腺癌并发PIN 8例(均为HGPIN),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5例,TURP手术3例;体检发现LGPIN 1例,因血PSA持续升高,TURP术后给予雄激素全阻断治疗.结果13例均经病理确诊,血PSA检测、直肠指诊和经直肠B超等检查对PIN诊断无意义.4例BPH合并PIN患者均健康存活(3~5年),1例1年后随访活检发现进展为前列腺癌,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5例前列腺癌并发PIN患者随访2~5年后健康存活,1例死于其它疾病,2例失访;体检发现者3个月后血PSA明显下降.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PIN的惟一方法.对PIN应进行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并密切随访,定期穿刺活检是早期发现PIN恶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蔡建良;叶章群;杨为民;陈志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本刊征订启事及编辑部电子信箱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在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前列腺癌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群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含有4366条人类全长基因cDNA基因芯片研究一组前列腺癌及正常前列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性.同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前列腺癌与正常前列腺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287条,未知基因165条,已知基因122条.已知基因中有显著差异表达基因56条,其中上调基因20条,下调基因36条.结论生物信息分析显示: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与肿瘤的发病机理可能存在相关性.

    作者:习小庆;胡映波;潘正跃;吴勇;黄红卫;刘芳明;葛根;彭瑞元;应康;谢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 糖尿病的膀胱功能障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2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