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鼎;唐涌志;陈越;丁满棠;肖军
目的提高成人多囊肾的手术疗效. 方法采用去顶减压加带蒂大网膜包裹术治疗成人多囊肾患者16例. 结果 14例术后随访1个月至6年,患者主观症状均明显改善,血压下降,肾血流增加,肾功能改善,肾脏平均长径由术前(19.0±5.5)cm降至术后(12.0±2.6)cm,2例内生肌肝清除率术前为51.8 ml/min、60.9 ml/min,术后为87.5 ml/min、92.4 ml/min. 结论去顶减压加带蒂大网膜包裹术是治疗成人多囊肾的较好方法之一.
作者:梁朝朝;王克孝;孔晓春;于德新;邢江氵;是;叶元平;江山;施浩强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作者分析了膀胱移行细胞癌、原位癌区域和淋巴结转移的E-cardherin表达,研究E-cardherin的免疫反应性对预测膀胱癌患者疾病进展和患者生存的价值.研究组包括77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右心房自然转流技术在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报告4例肾或肾上腺恶性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中应用下腔静脉-右心房自然转流技术行下腔静脉瘤栓切除的方法. 结果 4例转流后下腔静脉阻断时的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3例肾肿瘤患者下腔静脉瘤栓及原发肿瘤完全切除,1例肾上腺恶性肿瘤患者下腔静脉瘤栓大部分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结论下腔静脉-右心房自然转流技术是下腔静脉瘤栓切除术中安全简便、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作者:肖序仁;董隽;高江平;史立新;王琦;冯泽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作者回顾了初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高级上皮间非典型增生(PIN)和非典型之后重复穿刺检出前列腺癌的病例资料,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多中心病灶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 102例肾癌根治术标本,间隔3 mm分层切开检查切面;假包膜外20 mm范围及肾门组织连续切片检查包膜完整性及镜下多中心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检验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多中心灶发生率为15.7%,原发灶直径≤4 cm组为4.9%,>4 cm组为23.0%,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4) .血管浸润和包膜完整性为多中心灶的显著相关因素(P=0.017,0.006). 结论对侧肾正常时保肾手术应限于直径<4 cm的肾癌,绝对指征的病例可放宽至7 cm.血管浸润及假包膜不完整者,多中心灶发生率增高,术后须密切随访.
作者:李泉林;关宏伟;张秋萍;王法鹏;薛军;韩辉;张仁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肾脏近球细胞瘤(juxtaglomerular cell tumor of the kidney,JGCT)临床罕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平;张心男;季敬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化学特性和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结果 2例肿瘤发生于膀胱右侧壁近膀胱颈处,以血尿就诊.组织学以大片透明样癌细胞、腺管样结构为特征.电镜下癌细胞核大而畸形,细胞器较少,部分癌细胞内有细胞内微小腺腔.免疫组化示PAS(+)、AB(+).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30个月后出现淋巴结转移;1例行肿瘤电切术,15个月后未见复发. 结论此病以血尿为主要症状,病理检查才能确诊,应与转移性癌及肾源型腺瘤相鉴别,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预后较其他非尿路上皮癌好.
作者:王德林;唐伟;吴小候;陈在贤;苟欣;何梓铭;张徽;罗子国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传统的经皮肾造口取石术可能会对肾功能储备减少的成年患者造成肾实质损害.近年来,小型经皮肾造口取石技术发展并应用于此类患者和儿童患者.作者为比较不同口径的肾造口术对肾损害的程度进行了动物实验.在透视引导下对6只雌性猪进行了经肾中盏或下盏的双侧肾造口术,有2只猪各有一侧未成功.每只猪的右侧造口腔道用28 F扩张气囊扩张,并将30 F工作镜鞘置入肾集合系统内,而左侧则置入11 F镜鞘.1 h后取出镜鞘,置入肾造瘘管(右侧22 F,左侧8 F),留置24 h后拔除.所有猪在手术后均存活,6周后将猪宰杀,取出肾脏,对肾造口处进行肉眼观察和切片显微镜检查.纤维瘢痕经数字分析测量,瘢痕体积用柱状体积公式估算.结果表明,所有10个肾脏肉眼观察未见异常,无腹腔内漏尿和肾周血肿.30 F和11 F口径的肾造口造成的瘢痕平均体积分别为0.29和0.40 ml,占总肾体积的比例分别为0.63%和0.91%(即损失的肾实质比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作者认为肾造口对肾实质的损害很小,而且与肾造口的口径无关,为减少肾损害而使用小型肾造口镜鞘没有任何好处.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绿脓杆菌MSHA菌毛株菌苗(简称PA菌苗)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我们经动物实验证实PA菌苗用于膀胱灌注的可行性后将其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宋希双;姜涛;吴东军;李丽;谭纬;高春章;殷积斌;车翔宇;毕玉彪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肾囊肿是常见的肾脏良性疾病,国内尚缺乏大城市的自然发生率资料.我们收集和分析了2000年5月我院体检者2 659例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徐志兵;王国民;张永康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膀胱存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目前对它很少了解.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已有证据表明其发病与膀胱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密切相关.临床上男女发病比例1∶10,在女性经期症状加重,而在孕期症状改善.肾素-血管紧张素与生殖功能相关,女性呈周期性,妊娠时增高.因为没有可靠的动物间质性膀胱炎模型,作者只能通过观察雌性大鼠在发情期、非发情期、孕期对注射依那普利(肾素-血管紧张素Ⅰ和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反应来判断临床结果.作者发现:孕期中膀胱内平均ANGⅠ和ANGⅡ浓度明显高于血液中.注射ANGⅠ后,在发情期和非发情期,膀胱内及循环中的ANGⅠ和ANGⅡ浓度明显升高;而在孕期中,仅循环中的ANGⅠ升高,循环中的ANGⅡ及膀胱组织中的ANGⅠ和ANGⅡ保持不变.注射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后,各组血中的ANGⅠ都增高,但ANGⅡ仅在发情期、非发情期减低,而在孕期无反应;膀胱组织中,各组ANGⅠ均无变化,ANGⅡ在发情期、非发情期下降,在孕期无变化.结论:设想在孕期,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失活,而激活其他径路.另外,在孕期ANG肽的组织吸收减少.与雄性鼠比较,雌鼠ANGⅠ转换成ANGⅡ延迟,对于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抑制反应增强,依那普利作用在非孕大鼠组织水平高于妊娠雌性和雄性大鼠.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作者建立并评估了一种诊断前列腺癌的非侵袭性方法,此方法基于检测前列腺按摩后新鲜尿液或尿道冲洗液的端粒酶活性.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们运用点杂交、PCR-SSCP、免疫组化技术(IHC)分别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以及非TCC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MDM2基因扩增和表达,p53表达和点突变情况进行对比检测,报告如下.
作者:李中华;张时纯;陈主初;蒋先镇;齐范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赵来越多的患者因为血清总PSA的升高而行前列腺活检,但总PSA缺乏足够的特异性.PSA以游离形式及几种结合形式存在,已有报告称游离/总PSA比值可以提高PSA处于灰区的前列腺癌的诊断率,也有研究认为患前列腺癌时变化更多的是结合PSA.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我们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观察了性激素受体及相关生长因子在BPH体外细胞模型前列腺基质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在前列腺基质细胞分化和逆分化中的表达变化.报告如下.
作者:张琚;陈林锋;祝韶军;庞志宇 刊期: 2001年第10期
自1980至1999年共收治异位嗜铬细胞瘤12例,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9~61岁,平均36岁.持续性高血压伴头痛、心悸8例;阵发性高血压1例.高代谢9例,其中多汗7例,空腹血糖升高2例.血尿2例,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无高血压表现.常规体检B超检查发现后腹腔肿块2例.定位诊断:10例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肿瘤位于腹主动脉旁3例,下腔静脉旁2例,肾门附近5例;其中多发病灶2例,分别位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旁.2例血尿患者膀胱镜检查和活检拟诊膀胱肿瘤.定性诊断:除2例血尿患者外,术前24 h尿VMA增高者9例,为90~160 μmol/24h,1例VMA在正常值范围.其余辅助检查如血17-KS,17-OH,尿E、NE、ATⅠ、ATⅡ等均无明显改变.术前准备:除拟诊膀胱肿瘤的患者外,其余均服用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苯苄胺2~3周,剂量20~60 mg/d,4例加服β2受体阻滞剂倍他洛克30 mg/d.
作者:姚浩;钱立新;顾沈阳;王亦华;杜拥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癌相关新基因GYLZ-RCC18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GYLZ-RCC18在肾癌和正常肾细胞系中的表达,将第一编码区起始处的20个碱基的反义和正义寡核苷酸导入肾癌细胞系GRC-1,连续观察对肾癌细胞生长、增殖凋亡、死亡率、形态学的影响. 结果 GYLZ-RCC18在肾癌细胞系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肾细胞系;导入 GYLZ-RCC18反义寡核苷酸后,GRC-1细胞的核分裂可明显减少,导致GRC-1细胞死亡,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活性,并可特异诱导GRC-1连续凋亡. 结论 GYLZ-RCC18是肾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癌基因,其表达可促进肾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通过抗癌细胞死亡和凋亡机制对癌细胞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强;艾军魁;梁丽莉;张志文;郭晓健;李钟;那彦群;郭应禄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临床上肾动静脉瘘引起突发、难以控制的血尿者较为罕见,我们采用介入放射技术治疗2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学朝;李中华;窦永允 刊期: 2001年第10期
目的为采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尿道粘膜组织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取雄性新西兰幼兔尿道粘膜组织小块,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接种后静置培养、传代.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情况,细胞进行常规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查,并观察超微结构. 结果整个上皮细胞生长期内无成纤维细胞混杂生长,均为单一的上皮细胞,并证实为二倍体细胞.细胞可传11~13代,成活50~60 d. 结论新西兰幼兔尿道粘膜上皮细胞可在体外培养,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增殖能力.
作者:李森恺;李养群;贾文英;姜华;刘欣;史弘道 刊期: 200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