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囊导尿管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

郑光明

关键词:气囊导尿管, 引流治疗, 硬膜外血肿, 颅脑外伤, 现报道如下, 常见并发症, 注药治疗, 治疗方法, 占位效应, 手术创伤, 清除血肿, 颅内血肿, 临床疗效, 静脉全麻, 骨瓣开颅, 影像学, 血肿量, 术治疗, 微创
摘要:硬膜外血肿是颅脑外伤的常见并发症,占颅脑外伤3%~6%,占颅内血肿30%[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对硬膜外血肿量幕上>30 ml,幕下>10 ml,有明显占位效应者,多采用静脉全麻下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近几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微创技术治疗硬膜外血肿取得良好效果.2001年~2004年12月,我院采用气囊导尿管引流、注药治疗硬膜外血肿,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带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

    目的 探讨用带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同时用股外侧皮神经与腓浅神经吻合修复足背皮肤缺损38例.结果 皮瓣全部存活.术后足背感觉2~4个月完全恢复,供区3~6个月逐渐恢复触、痛、温觉.38例随访4~18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功能均正常.结论 带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神经位置恒定,切取方便,术后皮瓣有感觉,耐磨,是修复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作者:朱小雷;胡勇;王增涛;孙文海;刘志波;朱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8例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效果.方法 胫骨平台骨折38例,包括SchatzkerⅠ型8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4例,Ⅴ型3例,Ⅵ型2例.常规膝关节镜检查,合并半月板损伤15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12例,内侧副韧带损伤7例,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复位和固定.对于Ⅰ~Ⅲ型骨折选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Ⅳ~Ⅵ型骨折则应用微创法植入支持钢板.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0~72 min,平均40 min,术中出血量均少于20 ml.术后36例随访4个月~3年,平均15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无切口及关节感染、皮肤坏死或创口延迟愈合.术后3个月HSS评分:优28例,良6例,中2例.此期主要表现为肌力不够及膝关节主动伸屈功能较差.术后6个月HSS评分:优33例,良3例.结论 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助于骨折的正确复位和固定,并早期发现和处理关节内其他结构损伤.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用不同的内固定,能较好地微创处理多种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王铭春;王治;杨铁毅;王思辉;宋炜中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乳房下垂矫正术中的乳房悬吊结构重建

    目的 总结用乳房悬吊结构重建方法矫正轻、中度乳房下垂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乳晕边缘切口,去除上半腺体后松弛的浅筋膜深层,上提腺体至正常位置并固定于深筋膜,腺体浅面按真皮乳罩原理进行悬吊并适当切除乳晕周边多余皮肤,或采用聚丙烯单丝网片对腺体进行悬吊,术后腺体周围形成强大的纤维粘连,从而重建乳腺的悬吊支持结构.同时进行腺体的适当折叠塑形或置入乳房假体增加丰满程度.结果 共行轻、中度下垂32例手术(其中单纯悬吊10例,悬吊同时假体隆乳20例,采用聚丙烯网片悬吊2例),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58 ml.均未发生乳头乳晕坏死感觉障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1.3月,术后外形改善满意率90.6%(29/32).结论 对于不伴腺体肥大的乳房轻、中度下垂,采用乳房悬吊结构重建,是一种创伤相对小,安全,有效的矫正方法.

    作者:李比;夏有辰;张洁;毕洪森;尤维涛;牛星焘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联合射频汽化治疗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联合射频汽化治疗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对36例有膝关节滑膜炎表现的类风湿关节炎,在内科正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关节镜下膝下前内、前外常规入路及膝外上、内上入路,对膝关节增生滑膜、血管翳行刨削切除及射频汽化,其中21例附加膝后内、后外侧入路,处理膝后间室病变滑膜.术后3 d开始进行系统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36例随访4~26个月,平均16个月,优21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94.4%(34/36).类风湿膝关节炎关节功能术前评分为(58.6±5.3)分,术后升至(91.6±5.8)分(t=2.723,P=0.003);Lysholm膝关节功能术前评分为(42.3±3.8)分,术后升至(90.2±4.4)分(t=2.437,P=0.001).结论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联合射频汽化,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关节功能恢复快的优点,有效地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发展,可大程度恢复病变膝关节功能.

    作者:陈世强;宋世锋;姚理阳;曾凡;马业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老年膝骨关节炎人工关节置换术中所见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目的 对比观察老年骨关节炎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中所见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1年1月~2005年6月老年骨关节炎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150例(182膝),①收集X线片,记录膝关节面的破坏情况、关节间隙狭窄程度、骨赘形成的部位及数量;②部分行MRI检查,记录膝关节内纤维软骨的改变、半月板的位置.将其结果对比术中所见.结果 150例中内翻畸形108例,内翻角平均12.5°(0°~25°);外翻畸形21例,外翻角平均18.3°(15°~25°);单纯屈曲挛缩畸形21例,平均15.3°(0°~40°).行人工关节表面置换的150例病膝中X线均有膝关节间隙不同程度狭窄、间隙不均的表现,131例152膝后缘或侧方有骨赘、游离体形成.行MRI检查的11例15膝中,图像显示纤维软骨下不连续,囊性变,关节面纤维软骨磨损,间室破坏.内外侧半月板出现侧后方脱位.手术中可见间隙狭窄侧胫股关节面纤维软骨磨损严重,侧副韧带挛缩,胫、股骨后方骨赘、游离体存在,关节间隙纤维软骨磨损侧半月板磨损或向侧后方脱位.结论 老年骨关节炎除以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外,仍有膝关节力线改变,关节软组织挛缩,游离体、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股骨髁远端及胫骨平台关节面纤维软骨损害,半月板磨损或向侧后方脱位的综合表现.

    作者:劳山;赵劲民;肖增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

    目的 探讨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2005年10月,我院对8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先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明确胆总管有无结石梗阻,再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进行序贯治疗.结果 51例胆总管下段结石行十二指肠镜治疗,46例取石成功,5例因结石无法取出而行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38例未发现胆总管结石,待胰腺炎症状缓解、血尿淀粉酶正常或接近正常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2例因腹痛及感染症状未缓解行开腹手术.87例行LC,4例中转开腹,83例成功,其中5例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89例随访0.3~3年,平均1.9年,无远期并发症及胰腺炎复发.结论 先采用MRCP明确结石位置,再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管下端嵌顿结石,后采用腹腔镜切除胆囊及取出胆总管内结石的序贯方法,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微创、可行.

    作者:汤浩;徐永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报告

    78例高血压脑出血在CT引导穿刺抽吸血肿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血肿.按日常生活能力评分,Ⅰ级23例,Ⅱ级19例,Ⅲ级22例,Ⅳ级3例,Ⅴ级2例.死亡9例.

    作者:汤进伟;刘倩绫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电视纵隔镜手术128例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mediastinoscopy,VM)在肺癌术前分期、纵隔肿物诊断和恶性胸腔积液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全麻单腔螺纹气管插管,48例行颈部纵隔镜术,33例行胸骨旁纵隔镜检查术,47例行经肋间纵隔镜术.结果 125例经电视纵隔镜术后确诊:肺腺癌38例,肺转移性低分化鳞癌33例,结核9例,淋巴结炎症8例,肺小细胞癌7例,胸腺鳞状细胞癌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纵隔神经母细胞瘤4例,胸腺瘤4例,胸膜间皮瘤3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后纵隔神经鞘瘤2例,结节病1例,胸腺增生1例,类癌1例,中纵隔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1例电视纵隔镜检查纵隔淋巴结为反应性增生,行左下肺叶切除,病理为鳞癌.2例术前纤维支气管镜病理确诊左下肺鳞癌,电视纵隔镜检查右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术中发生气胸1例、出血1例、喉返神经麻痹和切口感染各2例.结论 电视纵隔镜术不但是肺癌术前病理分期、纵隔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而且也是诊治恶性胸腔积液的简便方法.

    作者:杨劼;谭家驹;叶国麟;古卫权;叶俊;朱乐伟;王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药物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药物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在30°鼻内镜下,将硬膜外导管经咽鼓管咽口置入鼓室药物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50耳).结果 50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6月,治愈26例(52%),好转19例(38%),无效5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 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药物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操作简单,不破坏鼓膜结构,安全,病人无痛苦,效果好,是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功能,提高其听力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杨国存;胡建文;曾一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彩超引导介入治疗腘窝囊肿23例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腘窝囊肿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在彩超引导下穿刺囊肿并抽尽囊液,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囊腔后注入无水乙醇,5 min后抽出,反复2~3次.结果 23例中22例穿刺一次治愈,1例穿刺2次治愈.23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彩超引导下介入治疗腘窝囊肿操作简便,创伤轻微,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可重复操作.

    作者:王树松;颜翠兰;李春梅;郑传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小切口开胸术38例报告

    目的 探讨小切口开胸术的可行性.方法 腋下第5、6、7肋间小切口(切口长8.5~13.5 cm),后推背阔肌,沿肌纤维方向切开前锯肌,两肋间正中或肋骨上缘切开肋间肌及胸膜,切除肺良恶性病变38例.结果 38例均在小切口下完成手术,其中17例肺叶楔形切除,1例肺隔离症叶外型病灶切除,18例肺叶切除,1例右肺中下叶切除,1例左全肺切除.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96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220 ml.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例胸腔积液,穿刺抽液后复查吸收.结论 小切口开胸术暴露充分,创伤小,可行.二次手术、胸膜广泛粘连及肿瘤侵犯胸壁,不宜小切口开胸.

    作者:胡运洲;雷鹏举;胡建琴;温建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全身麻醉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5年1月36例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全身麻醉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PETCO2和PaCO2在气腹后1 h明显增高,分别从气腹前(31.3±4.6)mm Hg和(34.6±6.5)mm Hg上升至(39.4±6.4)mm Hg和(41.4±7.5)mm Hg(q=7.923,P<0.05;q=5.975,P<0.05).气腹前后SPO2无显著变化(F=0.34,P=0.798).HR、SBP、DBP、MAP在气腹后0.5、1 h均明显增高,与麻醉后气腹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后腹膜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调节通气量和呼吸频率可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

    作者:李红坡;杨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胆管损伤的处理

    目的 探讨预防及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胆囊床胆管(包括右肝管分支及迷走胆管)损伤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4年12月2 032例LC中15例胆囊床胆管损伤的临床特征、处理方法及效果.结果 5例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0例为慢性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8例右肝管分支损伤,7例迷走胆管损伤.8例用钛夹夹闭损伤胆管,5例缝合损伤胆管,另2例由于裂口较大且靠近右肝管主干而行开腹胆管修补术.术后胆漏1例,引流5 d后痊愈.随访半年~3年,平均23个月,症状消失,无黄疸及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预防胆囊床处胆管损伤的关键是紧贴胆囊壁剥离胆囊,术中及时发现并采用恰当的处理方法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作者:詹世林;陈建雄;李鹏;吴治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评估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5月~2005年5月41例ESRD合并胆囊结石患者(ESRD组)进行LC的临床资料,并与随意抽取的同期非ESRD 200例LC(非ESRD组)进行比较.结果 ESRD组患者的年龄(49.8±11.9岁)明显大于非ESRD组(44.2±12.3岁)(t=2.655,P=0.008),两组血红蛋白(76.3±11.7 g/L,120.1±8.4g/L)、血小板计数[(141±36)×109/L,(183±51)×109/L]均有显著差异(t=22.905,6.226;P<0.001),ESRD组术前并发心肺疾病的比例(97.6%,40/41)远高于非ESRD组(21.5%,43/200)(χ2=31.886,P<0.001),有腹部手术史的比例(24.4%,10/41)也高于非ESRD组(11.5%,23/200)(χ2=4.784,P=0.043).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659,0.325,0.998,0.430,0.498).结论 ESRD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进行LC是安全可行的,应注重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郑朝旭;吴志棉;陈国泰;谭敏;余俊峰;赵振献;陈流华;黄文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腹腔镜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初步临床经验

    目的 总结腹腔镜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 2005年2~8月,对肺功能较差、合并肾功能不全或怀疑存在胸膜腔粘连的8例贲门失弛缓症行腹腔镜下Heller联合Dor胃底折叠手术,并进行随访.结果 手术时间70~184 min,平均103.8 min;1例术中食管穿孔改开腹手术修补成功;术后住院3~10 d,平均5.1 d.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8月,7例症状缓解,1例轻度吞咽困难.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术中暴露较佳、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腹腔镜下Heller术可作为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否附加胃底折叠术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蒋伟;谭黎杰;王群;徐正浪;郑如恒;张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0例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后路显微内镜及自制器械行髓核摘除术和侧隐窝扩大减压术的切口选取和手术技巧.其步骤如下:①选取切口:双间隙病变于两间隙中间取切口;3间隙病变者于中间病变间隙取切口.②建立与病变间隙相对应的工作通道.③髓核的摘除.④术中自制器械的应用.结果 连续双间隙突出34例,间隔间隙突出2例,连续三间隙突出14例.5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按Nakai评定标准,优34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94.0%(47/50).结论 后路MED治疗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的特点,是目前该类疾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覃海飚;黎庆初;韦之平;何二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胆囊的技术对策

    随着腹腔镜技术逐步提高,器械不断更新改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指征已渐放宽,下例情况常常不得不中转开腹:①急性胆囊炎(包括化脓性、坏疽性)三角区水肿;②胆囊因慢性炎症、壁增厚或充满型结石或颈部结石嵌顿;③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部结石嵌顿或伴胆囊积液;④副肝管;⑤胆囊床肝中静脉分支出血;⑥胆囊床毛细胆管胆漏;⑦汇合部分离性损伤.我们共行2万例LC,本文总结其经验体会,就几种复杂的胆囊切除技术对策做简要介绍.

    作者:梁久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微创治疗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的疾病,它可导致食管黏膜炎症、溃疡以至癌变.在西方人群中,约有7%~15%的人患有胃食管反流病.在美国约有1 900万成人患有此病,每年有10万人为此病而需入院治疗,每年用于治疗GERD的费用达19亿美元[1].GERD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潘国宗等1999年报道了在北京、上海两地进行的GERD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GERD的发病率为8.97%;经内镜或24 h pH监测证实是GERD者为5.77%;经内镜证实有反流性食管炎者1.92%[2].

    作者:汪忠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7例分析

    我院2000年10月~2005年4月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7例,疗效满意.

    作者:段明飞;王新海;林基;宫介秘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86例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 采用CT引导定位,血肿中心为靶点,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经头皮穿刺冲洗粉碎引流联合尿激酶(2万~6万U)溶解血肿治疗硬膜外血肿86例.结果 大血肿组(血肿量30~100 ml)44例,无效10例(22.7%,10/44),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痊愈;余34例中术后3~5 d血肿引流干净25例,血肿少量残留(≤5 ml)9例.小血肿组(血肿量<30 ml)42例,术后1~3 d内均引流干净.出院时ADL分级:Ⅰ级72例,Ⅱ级14例.76例随访3~12个月,(5.3±3.7)月,按GOS分级均恢复良好.结论 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微创,准确选择适应证、把握手术时机至关重要.

    作者:郭效东;王本瀚;王庆宣;熊家锐;张长远;张月高;刘明辉;李经纶;唐斌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