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视纵隔镜辅助食管切除术安全性探讨

谭黎杰;徐正浪;仇德惠;王群;郑如恒

关键词:经纵膈食管切除术, 食管癌, 纵隔镜, 经胸食管切除术
摘要:目的比较电视纵隔镜辅助经纵隔食管切除术(Transhiatal esophagectomy,THE)与传统Ivor-lewis经胸食管切除术(Transthoracic esophagectomy,TTE)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疗效,探讨THE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3月~2001年11月32例纵隔镜辅助THE和28例TTE(Ivor-Lewis手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两组在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25.0% vs. 10.7%)、肺部感染率(31.3% vs. 32.1%)、胸腔感染发生率(0% vs. 3.6%)、再次开胸比例(0% vs. 3.6%)、胃排空延迟发生率(3.1% vs. 21.4%)、术后入住SICU时间(4d±2.3d vs.5d±3.6d)和围手术期死亡率(3.1% vs. 7.1%)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E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28.1% vs. 7.1%,χ2=4.391,P=0.036)和心律失常发生率(43.8% vs. 17.9%,χ2=4.627,P=0.031)明显高于TTE.THE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TTE组(t=-3.100,P=0.003). 结论纵隔镜辅助THE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随着术者经验的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望进一步下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氩气凝血器在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中的应用

    本文报道36例腹腔镜下处理困难的胆囊切除术肝面胆囊床出血,应用氩气凝血器(Argon beam coagulator,ABC)收到良好止血效果,避免了中转开腹手术.

    作者:胡德扬;朱建明;陈建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疾病多发于青年女性.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在颈部留下6cm~8cm手术疤痕,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

    作者:吴东波;王存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眶壁爆裂性骨折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整复眶壁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60例眶壁骨折中,眶下壁骨折28例,眶内壁骨折20例,内下壁复合骨折12例,均采用经鼻内窥镜手术整复. 结果 41例复视中38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7例眼球内陷、复视中16显效,1例有效(眼球内陷矫正良好,复视未能消失).2例仅眼球内陷术后双眼突出度对称(显效).总有效率98.3%(59/60). 结论经鼻内窥镜行眶壁骨折整复术,无面部伤口,视野清晰,对周围组织损伤轻,疗效好,恢复快.

    作者:刘学兵;印志娴;刘钢;赵绰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高危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ca,BPH)的价值. 方法对239例高危BPH行部分性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part-TURP ). 结果行一次电切235例,二次电切4例.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7.0±3.9)分降至术后(8.3±3.3)分(t=49.58,P=0.000);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QOL)由术前(4.8±0.9)分降至术后(1.5±0.6)分(t=28.35,P=0.000);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MFR)由术前(5.8±3.7)ml/s升至术后(18.6±4.7)ml/s(t=-13.02,P=0.000);平均尿流率(Average flow rate,AFR)由术前(1.2±0.8)ml/s升至术后(11.3±2.3)ml/s(t=-21.44,P=0.000);剩余尿量(Residual urine,RU)由术前(273±71.1)ml降至术后(25.6±12.2)ml(t=33.96,P=0.000).随访237例,时间3月~48月,平均18月,排尿通畅. 结论高危BPH患者并不是TURP的绝对禁忌证,part-TURP对这类患者可行.

    作者:冯钢;张勇强;吴保忠;梁世民;杨帝宽;邓碧霞;陈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的可行性. 方法 2002年6月~8月6例甲状腺腺瘤采用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甲状腺腺叶切除、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80min~170min,平均108min.出血量极少.无喉返及喉上神经损伤表现.住院时间6天~16天,平均9.8天. 结论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可行,此术式安全,美容效果好,对于单纯腺瘤的患者可首选.

    作者:黄建平;葛茂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介入治疗进展

    椎基底动脉狭窄可引起脑缺血、脑卒中,后果严重.药物治疗疗效有限,且无法改善血管狭窄状况;外科手术治疗因难度大、并发症多而极少采用.血管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疗效好、病人易接受的优点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就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回顾.

    作者:赵瑞;周晓平;刘建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胆管损伤修复术后胆管狭窄的处理

    目的探讨胆管损伤修复术后胆管狭窄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32例胆管损伤修复术后16例胆管再次狭窄的临床资料,12例再次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原Roux-en-Y吻合口扩大再行盆式吻合术. 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2例术后出现肝脏转氨酶ALT升高,给予保肝治疗,1月后均恢复正常.余1例随访0.5年,4例1年~3年,3例3年~5年,6例>5年,无黄疸、无胆管炎症状发作.12例术后1年B超检查扩张的胆管减小0 cm~0.5cm 5例,0.5 cm~1cm 7例. 结论胆管损伤修复术后胆管狭窄再次行手术治疗可获满意效果.

    作者:黄辉;萧荫祺;李为民;刘浩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微创心脏瓣膜外科的基本技术与临床应用

    随着心脏外科的手术技术、麻醉、体外循环和围手术期监护等各个方面水平的提高,心脏瓣膜外科手术方法已逐步成形,与心脏手术相关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也逐渐下降.因此,在保证手术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为美观、减少损伤、加快恢复和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以小切口手术和内窥镜为主的微创心脏瓣膜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valve surgery,MIVS)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器械的不断研发为微创心脏瓣膜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微创心脏瓣膜外科得以迅速发展,正在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学科.

    作者:徐志云;金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微创心脏外科值得正视的几个问题

    微创心脏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cardiac surgery,MICS)是指使用有别于传统心脏外科的手术方式,以达到降低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加快患者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MICS得到迅速发展,在学术上已经形成一个学科呈现于心脏外科领域,并对传统心脏外科产生很大的冲击.

    作者:胡盛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电视纵隔镜辅助食管切除术安全性探讨

    目的比较电视纵隔镜辅助经纵隔食管切除术(Transhiatal esophagectomy,THE)与传统Ivor-lewis经胸食管切除术(Transthoracic esophagectomy,TTE)治疗食管中上段癌的疗效,探讨THE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3月~2001年11月32例纵隔镜辅助THE和28例TTE(Ivor-Lewis手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两组在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25.0% vs. 10.7%)、肺部感染率(31.3% vs. 32.1%)、胸腔感染发生率(0% vs. 3.6%)、再次开胸比例(0% vs. 3.6%)、胃排空延迟发生率(3.1% vs. 21.4%)、术后入住SICU时间(4d±2.3d vs.5d±3.6d)和围手术期死亡率(3.1% vs. 7.1%)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E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28.1% vs. 7.1%,χ2=4.391,P=0.036)和心律失常发生率(43.8% vs. 17.9%,χ2=4.627,P=0.031)明显高于TTE.THE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TTE组(t=-3.100,P=0.003). 结论纵隔镜辅助THE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随着术者经验的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望进一步下降.

    作者:谭黎杰;徐正浪;仇德惠;王群;郑如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取出术--附110例报告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及内镜取出术的方法及并发症. 方法总结我院1984年1月~2002年5月胃镜下诊治110例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资料. 结果内镜下异物取出成功率87.9%(94/107),并发症发生率10.6%(10/94).不同种类异物取出成功率:长形异物100%(22/22),圆钝形异物85.7%(30/35),尖锐异物84.0%(42/50);并发症发生率:长形异物4.5%(1/22),尖锐形异物18.0%(9/50),圆钝形异物0.不同部位异物取出成功率:食管84.8%(39/46),胃91.8%(45/49),十二指肠90%(9/10);并发症发生率:食管13.0%(6/46),胃8.2%(4/49),十二指肠为0. 结论内镜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有效、安全的方法.异物过大、过宽或怀疑有穿孔、患者不配合时不宜经内镜取异物.

    作者:林香春;丁士刚;周丽雅;林三仁;廖振林;康慧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中使用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的近期效果. 方法 2002年9月~2003年6月,204例冠心病行OPCAB,其中167例使用大隐静脉移植物,应用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100例. 结果使用吻合器142个,吻合失败弃用2个,3个吻合口漏血需手工修补,成功率96.5%(137/142),近端吻合口(1.4±0.5)个/例,远端吻合口(3.5±0.8)个/例.近端吻合口血流量(46.5±22.3)ml/min.吻合器安装时间(4.0±1.1)min,吻合口完成时间均在10s以内,手术时间(3.2±0.4)h.手术死亡率1%(1/100),无围手术期心肌梗塞、脑卒中等并发症,出血二次开胸1例,但非吻合口出血.术后引流量(541±274)ml,输血率36.0%(36/100).术后住院(7.8±1.6)天. 结论 Symmetry主动脉吻合器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CABG术,近期临床效果满意,可缩短吻合时间和手术时间,避免主动脉钳夹,降低卒中并发症.

    作者:赵强;夏利民;王宜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联合或不联合全脑放疗的疗效. 方法单独使用SRT治疗脑转移瘤18例(SRT组),44个病灶,肿瘤体积(0.36~31.92)cm3,予肿瘤周边剂量(80%等剂量线)(21~25)Gy,分3次~5次,分3天~5天. SRT联合全脑放疗26例(SRT联合全脑放疗组),69个病灶,肿瘤体积(0.69~87.53)cm3,先给予SRT治疗,肿瘤周边剂量(15~25)Gy,分3次~5次,分3天~5天,休息0~7天后开始全脑放疗,剂量(30~40)Gy,分10次~20次. 结果 SRT组与SRT联合全脑放疗组的局部控制率、中位生存期(月)、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复发率分别为88.9%(16/18) 、10.4月、 72.2%(13/18)、43.8%(7/16) 、53.3%(8/15)和 96.2%(25/26)、9.5月、75%(18/24) 、45.8%(11/24)、18.2%(4/22),两组在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率差异显著(χ2=2.346,P=0.03).结论 SRT治疗脑转移瘤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延长病人生存期,增加局部控制率方面效果明显,治疗时应联合全脑放疗,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

    作者:于飞;杨进;聂歆闻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左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

    本文报道经左腋下小切口径路行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arterial duct,PDA)结扎手术16例.年龄5岁~22岁,平均9.8岁.切口5cm~6cm.手术时间60min~85min,平均72min.出血量20ml~100ml,平均50ml.术后胸腔引流量40ml~100ml,平均60ml.随访5月~40月,平均20月,无导管再通及动脉瘤形成,切口疤痕小.本法切口隐蔽,外观美观,创伤小,不影响肢体功能,安全有效.

    作者:薛永生;华军;苏卫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内镜在骨关节外应用的进展

    自法国Phillipe Mournet 成功实施第一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内镜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逐渐普及与深化,并逐步推广至妇科、泌尿外科、胸心外科、骨科、整形外科等各手术科室.内镜在骨关节的应用已有诸多的报道,本文就内镜在骨关节外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郑宪友;史其林;顾玉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X刀治疗脑膜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X刀治疗颅内脑膜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X刀治疗52例颅内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治疗周边剂量10Gy~20Gy,平均13Gy.随访方法为临床检查和头颅CT增强扫描检查. 结果治疗后出现一侧肢体轻偏瘫1例(1.9%),局灶性癫痫发作2例(3.8%);影像学显示无症状性瘤周水肿较术前明显12例(23.1%).影像学随访40例(76.9%),时间3月~92月,平均23月,肿瘤体积缩小18例(45.0%),无变化22例(55.0%). 结论 X刀治疗颅内脑膜瘤安全、有效.

    作者:王来兴;周晓平;胡小吾;刘建民;姜秀峰;曹依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盲置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探讨盲置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B超测定前列腺尿道长度,插入网状支架置放器,利用定位结构确定网状支架在前列腺尿道部的位置,退出外管释放网状支架. 结果全组网状支架均一次置放成功.全组病例随访4月~13月,平均6.2月,IPSS由术前(25.9±3.1)分下降至术后(6.3±1.6)分(t=45.14,P<0.01),Qmax由术前(5.3±0.9)ml/s升高至术后(14.5±1.8)ml/s(t=26.37,P<0.01),残余尿(Residual urine,RU)由术前(178.3±94.1)ml降至术后(8.8±13.0)ml(t=63.03,P<0.01). 结论盲置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操作简便,能迅速将支架置入预定部位,特别适用于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手术的病人.

    作者:毛和平;李韶山;赵杰;刘志斌;王自然;郑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胸腔镜与常规开胸切除孤立性肺结节的比较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与常规开胸手术切除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65例SPN施行肺楔形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VATS(VATS组),45例常规开胸手术(开胸组). 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肺楔形切除术.VATS组的手术时间(t=-5.326, P=0.000)、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t=-4.935, P=0.000)和术后住院时间(t=-4.995,P=0.000)比开胸组明显缩短,而失血量明显减少(t=-18.633,P=0.000).两组SPN性质(χ2=2.251,P=0.945),住院总费用(t=-0.169,P=0.866)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无手术死亡,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是诊治SPN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不增加住院费用和术中、术后并发症.

    作者:谭群友;王如文;蒋耀光;赵云平;龚太乾;马铮;周景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微创钬激光泌尿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与管理

    本文总结我院2001年4月~2002年6月41例泌尿外科钬激光手术期间的护理配合与管理方法.作者认为护士熟练掌握钬激光手术程序、术中护理观察等是配合手术成功的首要因素.

    作者:杨玉珍;刘桂卿;邓碧仪;杨少芳;吴开俊;叶向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应用的体会. 方法 1994年10月~2003年3月,共完成经右外侧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1258例.心内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293例、室间隔缺损60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98例、法乐氏四联症177例、部分心内膜垫缺损29例及其它畸形57例.合并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永存左上腔静脉,二尖瓣关闭不全,肺静脉畸形引流,右室流出道狭窄等. 结果本组手术死亡9例(0.7%),其中5例因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2例因严重肺感染,1例因灌注肺,1例因肺高压危象.术后并发症36例(2.9%).体外循环时间(60.3±32.1)分(15分~359分),心肌阻断时间(37.7±24.6)分(3分~205分).术后机械通气(19.7±34.4)小时(1.5小时~401小时),住院时间(8.0±12.1)天(5天~300天). 结论右外侧小切口具有损伤小、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连续性、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作者:刘迎龙;闫军;李守军;于存涛;张宏家;魏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