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胆管炎的临床诊疗进展

郭颂一;朱继业

关键词:
摘要:急性胆管炎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常见病因为胆总管结石、壶腹部肿瘤.急性胆管炎发病急,病死率高,2000年后仍达2.7%~10%,重症胆管炎患者病死率可达20%~30%[1-2],临床以Charcot三联征为经典表现,重症患者可伴有休克及意识改变.目前公认治疗原则为早期进行胆管减压,常用治疗方法有常规手术胆管减压(开腹或腹腔镜),经口逆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放置鼻胆管,经皮肝胆管穿刺等方法.回顾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对目前急性胆管炎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讨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抑胃多肽受体蛋白表达在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抑胃多肽受体(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ptide receptor,GIPR)蛋白在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天津市公安医院收治的40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中GIP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40例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GIPR蛋白表达阳性18例,阴性22例;免疫组化分级G1 16例,G2 20例,G3 4例.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均无关(均P>0.05);GIPR蛋白表达和肿瘤分级与患者的预后均有关(均P<0.05).结论 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GIPR蛋白阳性表达患者较阴性表达患者的预后差.

    作者:肖应泽;班东杰;王丹;魏建明;张升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超左半肝切除术一例

    患者男,63岁,因“体检发现肝内占位10d”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蜘蛛痣.辅助检查:乙肝两对半:HBcAb(+),Child-Pugh分级A级.上腹部CT:肝S8稍低密度肿块,性质待定,不除外原发性肝癌可能.超声造影:肝S8病变.肝肿瘤穿刺活检病理:高度怀疑肝癌.我科MDT讨论,诊断肝细胞癌可能性大,患者一般情况、肝功能良好,无手术禁忌,可行手术治疗.

    作者:彭宝岗;华赟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肝转移癌患者3D后程放疗长期随访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转移癌精确放疗的效果及临床预后因素.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收治肝转移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为不适合手术治疗的初次治疗)给以后程放疗治疗.患者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方法,预后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进行比较患者的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时间,采用Cox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经过放疗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4%,20.2%,13.5%,中位生存期1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外转移器官数少、肝转移灶数目少、肝转移大直径小、放疗剂量高、入院前未经化疗和卡氏评分≥80分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提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外转移器官数目、肝转移灶大直径、转移灶数目和放疗剂量是影响肝转移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肝转移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后程补充照射技术有较高的局部控制率和1、2、3年生存率,而且正常肝组织的副损伤发生率也比较低.

    作者:鹿凯;杨雪峰;孙红梅;尤庆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措施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142例腹腔镜肝切除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分组,74例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法治疗(FTS组),68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接受两种治疗方法后患者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和住院费用情况. 结果 FTS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出血量FTS组较对照组为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9,t=2.432,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FTS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8,t=2.821,t=2.507,P<0.05),术后连续3d的疼痛评分(VAS) FTS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4,=3.176,t=7.079,P<0.05).术后并发症:FTS组3例(4.05%,3/74),对照组4例(5.88%,4/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3,P>0.05).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围手术管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可帮助患者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

    作者:何国林;洪合;程远;蒋泽生;周陈杰;刘海燕;高毅;潘明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肝癌肝切除术后多模式镇痛的研究

    肝癌是我国目前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目前针对肝癌的治疗主要以开放性肝切除术为主.开放性肝切除术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应激反应强烈等特点,往往导致患者术后疼痛较剧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延长了住院时间.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提出,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可能.ERAS旨在通过多学科合作,应用基于循证医学依据的处理策略,尽可能减少手术应激、疼痛及相关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MMA)和减少对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和依赖,从而达到佳的镇痛效果至关重要.

    作者:李大维;柏斗胜;蒋国庆;张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加速康复外科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的围手术期处理组(n =35,ERAS组)和传统围手术期处理组(n=33,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和术后1个月的非预期再住院率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术中补液量明显减少(t=2.812,P<0.05),术后24 h VAS疼痛控制更理想(t=2.023,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t=2.354,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t=2.056,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t=2.227,P<0.05);两组患者术后一般并发症和手术特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2,P>0.05).结论 ERAS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安全有效,促进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作者:王谦;柏斗胜;蒋国庆;金圣杰;张弛;高巨;纪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视频辅助治疗肛瘘系统治疗Parks Ⅱ型肛瘘的疗效评价

    目的 对比分析视频辅助治疗肛瘘与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Parks Ⅱ型肛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北京市肛肠医院采用视频辅助治疗Parks Ⅱ型肛瘘患者40例,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40例,对两组疗效加以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尿潴留、并发伤口边缘水肿、出血)和术后6个月复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比95%,x2=0.722,P=0.697;5%比8%,x2=0.213,P=1.000;2%比8%,x2=1.053,P=0.615;0比5%,x2=2.051,P=0.494;10%比5%,x2 =0.721,P=0.67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1天和术后1周疼痛较轻[(1.9±0.6)分比(3.7±1.0)分,t=9.438,P=0.001;(0.9±0.7)分比(1.9±0.8)分,t=6.269,P=0.001]、住院时间短[(8.4±1.3)d比(9.2±2.2)d,t=2.030,P =0.047]、创面愈合快[(27±8)d比(38±6)d,t=7.328,P=0.001]、Jorge-Wexner便失禁评分[(0.5±0.7)分比(1.2±1.3)分,=2.951,P=0.005]以及控便失禁严重度指数评分[(1.1±1.6)分比(5.1±3.2)分,=7.097,P=0.001]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视频辅助治疗肛瘘创伤小、恢复快、不损伤肛门括约肌,安全有效.

    作者:张玉茹;张秀;黄斌;刘连成;任春成;王敏;赵团结;张志亮;韩旭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短肠综合征的非移植手术治疗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指广泛切除小肠后,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患者的营养或儿童生长需求,并出现以腹泻、酸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及代谢障碍为主的症候群.目前主要采用营养支持、肠康复及手术治疗,但疗效不能肯定,患者生存治疗情况仍然取决于剩余小肠的长度、部位以及功能状态[1].

    作者:张昕;苏国宏;曹维嘉;魏航之;韩文峰;张有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左叶疾病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左叶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40例肝左叶疾病患者行腹腔镜及开腹肝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肝切除术24例(腹腔镜组),开腹肝切除术16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禁食时间、镇痛药使用率、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分别t =4.158,x2=9.184,=2.174,均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0.752,t=1.186,x2=0.000,t=0.925,均P>0.05).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左叶疾病微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晓川;江振辉;陈振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加速康复的临床研究

    在传统肠内营养基础上添加特殊营养物质和肠道益生菌,特殊营养物质具有免疫药理作用,不但提供机体能量还可以调控机体免疫反应,利用肠道内益生菌的生物拮抗作用,减少肠道致病菌生长,改善肠道内环境,维护消化道屏障功能.我们为结直肠癌患者的加速康复外科采用联合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观察患者行免疫微生态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晓波;张崇杰;徐真蕊;吕渐成;张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儿童逝世捐献供肝在成人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经过移植学界较长期的酝酿与讨论,2015年以来,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citizen's death,DCD)的器官成为主要器官来源.相比成人器官捐献,儿童捐献成功概率相对更大.目前该项工作在全国均处于起步阶段[1-3],我们在早期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期间开展了相关工作,相继完成3例儿童供肝成人移植,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丁利民;李新长;黄小梅;徐志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腹腔镜经右横沟右切迹行解剖性右半肝切除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右横沟、右切迹入路鞘内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治疗右肝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右半肝良性病变患者32例(肝血管瘤7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右肝内胆管结石23例,其中19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腹腔镜经右横沟、右切迹人路鞘内解剖性右半肝切除,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和取石. 结果 28例患者成功完成腔镜下经右横沟、右切迹入路鞘内解剖性右半肝切除,中转开腹4例.手术时间235 ~ 405 min,右半肝切除时间平均(305 ±41)min,右半肝切除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和取石者平均(326±48) min.术中出血平均(573 ±219) ml.术后复查肝血管瘤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病灶无残留.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结石残留2例,通过再次胆道镜取尽,结石一次清除率为91.3% (21/23).术后胆漏发生3例,胸腔积液7例,均通过引流痊愈.术后平均(2.8 ±0.71)d肛门排气,胃肠功能恢复进食;术后平均住院日(11.5±2.98)d.术后28例获随访,失访3例,随访率89.3%(25/28),平均随访(32±8)个月,肝血管瘤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无复发,结石再发2例,复发率8.6%(3/23).结论 腹腔镜经右横沟、右切迹入路鞘内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治疗右肝良性疾病的手术方式疗效满意.

    作者:刘天锡;关斌颖;方登华;杨国际;熊见武;王星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肝左三角韧带胆瘘一例

    患者女,89岁,因间断上腹部疼痛7d,加重1d入院,7d前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以右上腹为主,无其他伴随症状,既往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胆囊结石”,遂自行“口服消炎利胆片”后症状稍缓解,患病以来每日反复发作,1d前再次出现腹痛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为内容物,不含血性成分,呕吐后症状无缓解,无畏寒发热,来我院门诊就诊,查肝胆超声提示:胆囊多发结石伴胆囊炎,查体:体温,痛苦面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部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紧张张,肝脾肋下未扪及,墨菲征阳性,肝肾区叩击痛阴性,移动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10次/min.

    作者:袁俊建;李凤山;王铁功;王振勇;陈雄飞;张雷;孔德帅;刘汝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先天性乳糜腹的诊治分析

    婴儿乳糜腹在临床少见,先天性者更少见,本病若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因并发症导致死亡.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性乳糜腹患儿,就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11年6月至2015年2月武汉儿童医院共收治6例先天性乳糜腹患儿,其中男4例,女2例;发病年龄7 ~184 d,平均年龄(60 ±67)d.

    作者:舒俊;卞红强;段栩飞;杨俊;闫学强;郑凯;王海斌;左楚清;陈亚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安全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解放军总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间行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17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9例患者.A组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B组术前经静脉输注等同A组热量的葡萄糖,C组术前隔夜禁食水.观察三组患者的术前口渴情况、分析各组患者术后的炎症指标、心率、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三组围手术期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麻醉误吸,未发生Clavien Ⅰ级以上并发症,A组和B组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清胰岛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0,-4.78,P<0.05),A组和C组间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清胰岛素、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5,-2.49,-4.02,P<0.05),B组和C组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3,P<0.05).A组和B组、C组患者术前口渴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P<0.05).结论 接受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术前口服碳水化合物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向军;曹俊宁;豆松萌;赵森峰;韩文有;刘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胆管壁囊肿致梗阻性黄疸一例

    患者女,6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10余年,糖尿病2年,吸烟史30年,饮酒史30年,因“右上腹痛伴皮肤巩膜发黄20余天”于2017年6月16日收入我院肝胆胰外科.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软,皮肤、巩膜明显黄染,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查体未及异常专科查体:腹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

    作者:黄侠鸣;董细丹;方冠;施红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完全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胆囊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胆囊癌完全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腹腔镜手术51例和开放性手术41例行胆囊癌手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情况及生存率,评价其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TNM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有可比性.均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分别t=2.756,2.325,1.362,2.252,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两组住院总费用比较(t=0.65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近期并发症腹腔镜组少于剖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522,P<0.05).术后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x2 =0.356,0.428,0.388,均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较之开腹手术创伤小,术后近期并发症少,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开腹手术.

    作者:张成;安琳;安东均;王羊;杨林;王金涛;韩立;赵宝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微创治疗方案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评估腹腔镜经胆囊管取胆总管结石、胆囊切除术与ERCP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组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病患者,分别接受相应的微创治疗方案;包括ERCP、内镜下取出胆总管结石,择期LC术(ERCP+LC,A组)及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 TCLCBDE,B组).分析患者ASA分级、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费用以及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指数(GIQLI)等.结果 共有9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ERCP+LC组47例;LC+ TCLCBDE组46例.两组患者的一次胆总管结石清除率(95.7%比97.8%)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近(P>0.05),A组住院时间长于B组(16±5)d比(11.9±2.9) d(P<0.01).A组住院费用高于B组(26 767±4 387)元比(19 415±2 167)元(P<0.01).B组患者术后平均GIQLI指数上升较A组明显(P<0.01).两组患者术后6周的生存质量总评分与正常人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在社会活动及自觉症状维度得分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结石取出、胆囊切除术住院时间更短、费用更低、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张育森;郭跃华;毕建钢;郑锦锋;鲍世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肝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流程在腹腔镜肝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实施ERAS措施的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患者40例(实验组)与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实施传统处理措施的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患者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中心静脉压与出血量,术后血常规与肝功能指标,术后肛门排气、进食、下床活动、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消化道反应情况,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1)与对照组比,实验组通过控制中心静脉压,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t=2.556,P=0.013).(2)实验组术后1、3、5 d WBC、ALT、TBiL峰值降低,而ALB值升高.(3)实验组患者有较短的术后肛门排气(t=3.751,P<0.001)、进食(=4.772,P<0.001)、下床活动时间(t=5.27,P<0.001),而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无明显差异(t=0.336,P =0.738).(4)实验组术后中重度疼痛患者数量明显减少(x2=11.314,P=0.001),且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t=6.816,P<0.001).(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2.8 d(16.6±3.0)d比(19.4±6.4) d(t =2.514,P=0.015),平均医疗费用减少0.6万元(5.4±0.7)万元比(6.0±1.5)万元(t=2.338,P=0.023).结论 ERAS流程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围手术期能安全、有效地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陈国栋;齐硕;贺军;贺更生;罗加兴;彭秀达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球囊扩张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十二指肠乳头肌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PTB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和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6年12月23例采用PTBD+ LC与34例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a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 PTBD+ LC组(23例):手术成功率91.3%,术后并发症(胰腺炎2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残石率4.3%.LCBDE+LC组(34例):手术成功率88.2%,术后并发症(胆漏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残石率2.9%;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残石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BD+ LC组术后住院时间较LCBDE+ L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BD+ LC为不适合内镜治疗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麻忠武;俞海波;潘步建;陈峰;宋洪亮;金肖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普外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