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应用体会

王宾;程云霄;杜振武;许跃明;杜为兵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 基层医院,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左肝内胆管结石, 肝部分切除术, 胆总管探查术, 资料与方法, 原发性肝癌, 现报道如下, 胆总管结石, 术中出血, 术后恢复, 手术难度, 手术方式, 人民医院, 脾切除术, 肝血管瘤, 胆囊结石
摘要: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一些手术已成为标准手术方式.但腹腔镜肝切除术由于术中出血难控制等因素,手术难度较大,在基层医院开展缓慢.我们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及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经验,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自2005年8月到2010年6月行各类腹腔镜肝切除术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9 ~58岁,平均43 8岁.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14例,其中原发性肝癌6例,左肝内胆管结石8例(其中4例合并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6例,均为肝血管瘤(左肝外叶4例,右肝Ⅵ段2例).所有病例均经B超及CT或MRI检查确诊.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结合125Ⅰ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随着腔镜技术在胃肠肿瘤外科的不断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因其创伤小、疗效好已成为新的治疗方法[1].而结合腔镜下125Ⅰ粒子植入放射治疗肿瘤更能体现微创优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我院收治的40例直肠癌患者采用腔镜技术并结合腔镜下125Ⅰ粒子植入放射治疗的临床资料,汇报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2009年直肠癌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术前超声肠镜检查为肿瘤基底距肛门>5.0 cm.(2)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直肠腺癌.(3)无肠梗阻发生.排除标准:(1)病理TNM分期Ⅳ期.(2)有心肺功能不全和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不能够耐受腹腔镜手术者.分组:术中未植入125Ⅰ粒子行区域性放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植入者20例为植入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具有可比性(表1).

    作者:张万福;李波;王明春;毛文源;杨嵘;章治平;靳文帝;罗开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腔内治疗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

    目的 探讨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uddi-Chiari syndrome,BCS)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的评估.方法 37例肝静脉型BCS患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彩超检查,CT扫描及肝脏血管重建.采用经颈静脉、经股静脉或二者联合途径行肝静脉穿刺造影及闭塞段的开通.术后给予护肝、抗凝、溶栓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34例,成功率92%,共开通了38条肝静脉.肝静脉开通后,单纯行球囊扩张患者9例;余25例患者置入肝静脉支架27枚,其中2例患者同时置入了右肝静脉和副肝静脉的支架.闭塞的下腔静脉开通后置入国产Z型支架7枚.肝静脉的压力术前24 ~ 48 cm H2O,平均为(36.0±3.4)cm H2O,介入治疗后即刻下降为11~34 cmH2O,平均(21.0±2.3) cm H2O.术后随访3 ~48个月,平均(23.0±2.0)个月,9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中,有4例再次发生狭窄或闭塞,均再次行支架置入治疗.行支架置入的患者23例得到了随访,其中6例发生再狭窄或闭塞(6/23,26%).结论 肝静脉型BCS可根据肝静脉闭塞和肝内侧支建立的情况行介入治疗,可显著降低肝静脉和门静脉压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戎建杰;李晓强;钱爱民;桑宏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Stathmin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内可溶性磷酸蛋白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来调节细胞微管系统的动力学平衡,控制细胞周期,改变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生物学行为[1].Stathmin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白血病、前列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均可检测到Stathmin的高水平表达[2-3].本研究通过检测胃癌组织中Stathm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分析Stathmin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柯彬;吴亮亮;刘宁;梁寒;张汝鹏;王学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铜绿假单胞菌制剂腹腔给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

    目的 评价术中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腹腔置药对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7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铜绿假单胞菌腹腔置药组(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术毕于瘤床放置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8~10ml.分别在术前、术后10、20、30 d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测定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亚群,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淋巴细胞总数[(1.77±0.58)×109/L]与对照组[(1.61±0.52)×109/L]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实验组CD3+细胞(76.36±9.47)与对照组(68.63±10.3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实验组NK细胞(14.92±8.65)与对照组(14.61±10.31)比较明显提高(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实验组CD8+细胞(30.89±9.89)与对照组(30.53±9.26)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而两组的CD4+细胞数和CD4+/CD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患者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实验组的1年生存率(94.9%)高于对照组(8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的腹腔给药方式安全可行,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郑朝旭;冯强;徐泉;谢玉权;梁建明;袁兴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同时性胃结直肠多重癌诊治分析

    作者于199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收治22例同时性胃结直肠多重癌,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50 ~84岁,平均(66±11)岁;全部为二重癌.主诉恶心、呕吐3例,吞咽困难感1例,上腹饱胀、隐痛11例,便血伴大便习惯改变2例.上腹压痛不适7例,肛门指检触及直肠肿块2例,13例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病程3d~3年.7例一级亲属有胃肠道癌症家族史.术前确诊7例,术中确诊13例,术后确诊2例.

    作者:涂朝勇;朱锦德;邵初晓;周新木;李慧霞;刘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硬质胆囊镜、软质胆道镜三镜技术在保胆取石(息肉)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硬质胆囊镜、软质胆道镜三镜技术在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 .治疗胆囊结石(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0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采用三镜联合保胆取石(息肉)术的胆囊结石(息肉)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中56例胆囊结石和24例胆囊息肉应用腹腔镜、硬质胆囊镜成功取净结石和息肉;34例胆囊结石联合应用三镜取净结石;8例患者中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取出结石的病例中,单发结石25例,多发结石65例,结石数1~52颗,直径0.2 ~3.2 cm.2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单发7例,直径1.0~1.2cm;多发17例,直径0.4~1.0cm.手术时间40~125 min,平均78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均无手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胆囊内结石复发3例,复发率3.1%.结论 腹腔镜、硬质胆囊镜、软质胆道镜三镜技术在保胆取石(息肉)术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能提高结石取净率,增加保胆成功率.

    作者:危少华;张同领;李伟;任杰;潘峻;李保磊;谷春伟;吴浩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肠外瘘并发韦尼克脑病的诊治分析

    肠外瘘是普通外科的严重疾病之一,治疗周期长、费用高,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有研究表明死亡率达5.3%~11.3%;肠外瘘并发韦尼克脑病(Wernicke's enrephalopathy),病死率可达50%[2].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肠外瘘患者45例中并发韦尼克脑病者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例,为肠外瘘并发韦尼克脑病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20 ~60岁,平均(35±5.6)岁.入院前均经消化道造影明确肠外瘘诊断,多发高位小肠瘘2例,低位小肠瘘并升结肠瘘1例,单发高位小肠瘘1例,均有长时间禁食、静脉营养史,发病前均无神经精神异常病史,其中1例已经部分行肠内营养.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精神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定向力和注意力障碍,易激惹、情感淡漠等,双侧眼外直肌麻痹伴复视2例,躯干性共济失调2例.

    作者:张春礼;解寒冰;余江涛;王红山;李影;孙德利;夏云展;张家豪;李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胃癌干细胞在胃癌腹膜转移及其腹腔温热化疗中的作用

    腹膜种植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常见原因之一,腹腔温热化疗(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chemotherapy,PHC)对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细胞来源于癌症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2-3].胃癌腹膜种植转移是由胃癌CSC引起,针对胃癌CSC而不是成熟胃癌细胞的治疗在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治疗策略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仅对胃癌CSC在胃癌腹膜种植转移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巴明臣;王佳泓;崔书中;白赛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孤立性髂动脉瘤17例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总结孤立性髂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孤立性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彩超检查17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13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2例.10例髂动脉瘤患者接受了人工血管间置移植开放手术,6例成功实施了直管型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1例髂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髂内动脉栓塞治疗时失败,改行人工血管间置移植手术.结果 17例患者均术前确诊,且治愈出院.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3.7±1.2)h,腔内治疗组(1.4±0.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手术组平均住院(16±5)d,腔内治疗组(9±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手术组输血率72.7% (8/11),腔内治疗组为16.7% (1/6).术中输尿管损伤1例,术后出现间歇性跛行2例;腔内治疗发生异位栓塞1例,Ⅰ型内漏2例,随访3个月,内漏消失.结论 人工血管间置移植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均是髂动脉瘤的有效治疗方法,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住院时间短、风险相对较小、疗效确切等优势.

    作者:郑翼德;方力;樊孝文;杨辉;余永忠;陈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患者行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16例行完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外周血血小板数值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腹腔镜组成功完成手术12例,中转开腹4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15±77) min和(291±31)min,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2,P=0.384;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09±216) ml和(980±402) 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5,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和3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4,P=0.52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3)d和(17±8)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9,P<0.01.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有效,具有出血少、痛苦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作者:王钊;洪德飞;司亚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肝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应用体会

    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一些手术已成为标准手术方式.但腹腔镜肝切除术由于术中出血难控制等因素,手术难度较大,在基层医院开展缓慢.我们在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及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经验,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自2005年8月到2010年6月行各类腹腔镜肝切除术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9 ~58岁,平均43 8岁.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术14例,其中原发性肝癌6例,左肝内胆管结石8例(其中4例合并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6例,均为肝血管瘤(左肝外叶4例,右肝Ⅵ段2例).所有病例均经B超及CT或MRI检查确诊.

    作者:王宾;程云霄;杜振武;许跃明;杜为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安全性,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对7例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并脾肿大的患者行腹腔镜下脾切除及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本组7例均在完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4.2h,平均出血量430ml.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0.5 ~2.0年,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技巧及配合熟练的团队中开展是安全可行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潘孟;蔡小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贲门癌术后快速康复一例

    患者男性,63岁,主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入院,无明显消瘦,可进流食.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身高175 cm,,体重70 kg,皮肤黏膜苍白,颈部及双侧锁骨上末触及肿大淋巴结,腹部平坦,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指诊:直肠空虚,未触及结节、肿块,指套无血染.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93 x 109/L,RBC 3.58×1012/L,HGB 71g/L;大便隐血实验弱阳性;ALT 25 U/L,AST30/L,血清白蛋白34 g/L,CEA 139.4 μg/L,AFP7.8μg/L.胃镜检查:贲门癌,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学检查:(贲门)可见腺癌组织浸润.入院诊断:(1)贲门癌;(2)营养不良性贫血(中度).

    作者:张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进展期远端胃癌D2根治术No.12组淋巴结清扫的技巧和意义

    目的 探讨进展期远端胃癌根治术中No.12组淋巴结清扫的技巧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102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中清扫No.12组淋巴结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02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No.12组淋巴结清扫个数为443枚,人均4.3枚;102例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No.12组淋巴结发生转移22例,转移率为21.6%.发生胰瘘4例、淋巴管瘘6例,无吻合口漏、胆漏、术后黄疸、出血等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No.12组淋巴结进行规范区域淋巴清扫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顾钧;张文杰;吴文广;李茂岚;杨佳华;丁琦晨;陆建华;吴向嵩;董平;陈磊;张林;刘颖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浅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因为肝源短缺的原因,旨在取代部分肝功能,为患者等待肝源或自身肝脏再生架起桥梁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得以发展,这种装置对肝移植术后无肝功能患者和手术中肝组织切除过多者也很有价值.系统有两种:非生物人工肝(artificial liver,ALS)和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BAL).前者不含生物组分,主要利用滤过和吸附原理清除毒素;后者含有装载细胞的反应器,发挥氧化脱毒、生物转化、分泌与合成等功能.现就两种系统的利弊,BAL的发展历程、局限性及发展构想做一介绍.

    作者:丁义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螺旋CT诊断腹茧症的临床价值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AC)是以小肠被茧状包裹在一层异常的纤维膜内为其特征,故又名先天性小肠禁锢症、腹腔茧状包裹症等.本病为一种罕见的、原因不明的腹部疾病[1].临床上对其缺乏认识,诊断时常较困难.我院2002-2011年收治腹茧症11例,现结合相关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及多层螺旋CT征象.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17 ~66岁,平均43岁,11例均无手术史.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病史长5年,短2个月.8例腹部可触及包块,包块表面光滑,边界不清,质地软,无压痛.3例伴有恶心、呕吐、停止排便、排气.实验室检查:血常规:3例白细胞升高,1例尿淀粉酶832 U/L,血淀粉酶98 U/L.行立位腹部平片3例,11例均行CT扫描,9例并行CT增强扫描.

    作者:徐利军;王伯胤;任培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31I-Herceptin在乳腺癌裸鼠模型中的显像及体内分布研究

    目的 研究131I-Herceptin荷人乳腺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荷人乳腺癌裸鼠的放射免疫显像特点.方法 以对数生长期的SK-BR-3乳腺癌细胞皮下接种BALB/c-neu裸鼠建立动物模型,对荷瘤小鼠模型进行SPECT连续显像.测量小鼠注药后的4、12、24、48 h各脏器每克组织每分钟的放射性计数(cpm/g),并计算T/NT以及每克组织的放射性计数占注射剂量放射性计数的百分比(% ID/g).结果 (1)SK-BR-3细胞皮下接种BALB/c-neu裸鼠后成瘤率96%.(2)实验组对比对照组,显像对比明显;实验组T/NT以及肿瘤组织%I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131I-Herceptin在SK-BR-3乳腺癌裸鼠肿瘤组织中的浓聚明显,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

    作者:杨志学;危少华;蒋国勤;刘增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现状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第三位.2005年以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的相继完成[2-3],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飞速发展[4]、统计学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的不断完善[5],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方法被逐渐应用到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遗传学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就结直肠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做如下综述.一、GWAS的概念GWAS是一种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常见遗传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进行总体关联分析的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选择遗传变异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每个变异频率的差异,计算变异与疾病的关联强度,选出相关的变异进行验证,并终确认与疾病相关的SNPs[6].如果某个SNP的等位基因或基因型在病例组中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或低于对照组,就认为该SNP与疾病间存在关联性.然后根据该SNP在基因组中的位置和连锁不平衡关系推测可能的疾病易感基因.

    作者:禚洪庆;张辉;王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6周期ET方案(表阿霉素+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疗效,探讨影响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完成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的52例乳腺癌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将触诊、超声对肿瘤化疗效果的评价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总pCR率为42.3%(22/52);化疗1周期后超声测量肿瘤大径缩小30%及以上者pCR率显著高于肿瘤大径缩小30%以下者(60.9%比27.6%,P<0.05);肿瘤大径≤3 cm者pCR率高于大径>3 cm者(P <0.05);HER-2阳性型及三阴性型乳腺癌pCR率高于Luminal型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其对化疗的早期反应是预测pCR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pCR率高,超声评价肿瘤对化疗的早期反应能够预测pCR,肿瘤大小、肿瘤分子生物学类型是影响pCR的重要因素.

    作者:高德宗;傅勤烨;张强;李玉阳;李亮;余之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代谢综合征对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影响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代谢障碍疾病的总称,其发病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代谢综合征对于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恢复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为了探讨代谢综合征对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影响,我们做此研究,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病例均来自天津市人民医院肛肠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期间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共50例,其中不包括晚期恶性肿瘤行姑息性造瘘或突发穿孔、肠梗阻行急症手术患者.

    作者:纪烈辰;俞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普外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