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进展期胃癌以术中淋巴显影为指导的D2根治术

刘江文;仝德峰;牛建华;夏军强;王奇;邓昌辉;胡建昆

关键词:胃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纳米炭
摘要:目的 比较进展期胃癌在D2基础上以术中淋巴显影为指导的个体化清扫与常规D2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 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在肿瘤周围注射纳米炭混悬液者为纳米炭组,在D2根治术的基础上以黑染淋巴结为指导进行个体化清扫.21例常规行D2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纳米炭组淋巴结黑染情况,并观察其副作用及并发症.结果 纳米炭组平均清扫淋巴结(35.1±13.4)枚/例,高于对照组的(26.2±7.8)枚/例,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6,P=0.034),主要体现在N2、N3淋巴结的清扫;纳米炭组淋巴结黑染率为52.7%,黑染淋巴结中发生转移的阳性率(27.6%)高于未黑染淋巴结(10.8%)及对照组(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34,P=0.016;x2=5.142,P=0.023);纳米炭组术后1例发生输入襻梗阻.结论 在D2根治术的基础上以术中淋巴显影技术为指导对进展期胃癌进行淋巴结清扫,能增加淋巴结清扫的效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转移癌35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转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58至2010年收治的35例甲状腺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病理确诊.结果 35例患者中,除了3例原发肿瘤不明外,其余原发肿瘤依次为肺癌16例、食管癌9例、乳腺癌2例、肾癌2例、下咽癌1例、鼻咽癌1例、软腭腺样囊性癌1例.其中12例以甲状腺转移癌为首发症状,其余23例从诊断原发肿瘤到发现甲状腺转移癌,时间间隔为0~168个月,中位时间为24个月,其中有6例时间间隔>3年.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7例,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诊断24例,两种手段结合使用诊断4例.发现甲状腺转移癌后,全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3.8%、27.8%和11.9%.有2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7例接受非手术治疗,手术组整体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P<0.01).在合并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接受甲状腺切除合并颈清扫组的中位生存期与接受单纯甲状腺切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转移癌临床少见,细针吸取细胞学可以有效的诊断甲状腺转移癌.甲状腺转移癌是恶性肿瘤的晚期表现,预后较差.

    作者:于跃;王晓雷;徐震纲;吴跃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HGF表达及临床意义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作为肝细胞分裂原,在肝癌的进展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研究80例肝癌中HGF的表达情况,现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作者:韩圣瑾;许戈良;英卫东;王永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甲状腺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10年9月手术治疗的4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40例,提示甲状腺癌29例(72.5%).手术方式包括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5例、患侧全切对侧大部切除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25例、双侧全切及淋巴结清扫术11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报告甲状腺乳头状癌38例,滤泡状癌5例.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3例,饮水呛咳1例,无声音嘶哑和大出血,无再手术和死亡病例.3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无甲状腺癌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术前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良好,预后较好.

    作者:胡如英;屠金夫;蒋飞照;郑晓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半肝入肝血流阻断下行多处肝段切除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

    目的 探讨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行多处肝段切除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应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下行多处肝段切除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无死亡,肝脏切除范围(肝段):Ⅱ+Ⅲ+Ⅴ1例;Ⅱ+Ⅲ+Ⅵ2例;Ⅱ+Ⅲ+Ⅴ+Ⅵ1例;Ⅱ+Ⅲ+Ⅵ+Ⅶ4例;Ⅱ+Ⅲ+Ⅳ+Ⅵ3例;Ⅱ+Ⅲ+Ⅳ+Ⅵ+Ⅶ1例;术中平均出血(560±291)ml.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17%)、胆漏1例(8%)、腹腔感染1例(8%)、胸腔积液3例(25%).12例均无肝功能衰竭、腹腔出血或胆道出血.术后10d结石清除率为83%(10/12),术后6周结石清除率为92%(11/12),11例获得长期随访92%(11/12),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优良率达92%(11/12).结论 多处肝段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近、远期效果好,入肝半肝血流阻断应用于多处肝段切除,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张宇华;胡智明;张成武;吴伟顶;刘杰;尚敏杰;金望迅;赵大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可视牵开器辅助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我们2006年10月-2009年12月有选择性地对60例患者施行可视牵开器辅助小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女性,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6岁.

    作者:林舜国;许春森;韩晖;韩忠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肾移植术后急腹症十例

    肾移植术后患者因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力下降,发生急腹症时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凶险,如不能早期确诊和及时有效处理,往往容易导致严重后果.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共收治肾移植术后急腹症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颖鹏;沈贤;暨玲;屠金夫;闫竞一;陈笑雷;朱冠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8例报告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10月-2010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男3例(16.7%),女15例(83.3%).肿瘤发生在胰体尾部12例(66.7%),胰头部3例(16.7%),胰颈部3例(16.7%),瘤体平均大径6.5 cm.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体积越大,症状越明显.CT是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正确率为61.1%.1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胰体尾脾切除术5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5例,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肿瘤摘除术2例.10例术后发生胰瘘(55.6%),均治愈.随访6~125个月,平均48.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CT是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伴有临床症状、难以定性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应手术治疗.浆液性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治愈.

    作者:王艳良;郭克建;宋少伟;赵梅芬;马刚;许元鸿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一例

    患者男,55岁,因发现左上腹腔无痛性囊肿1年余,于2010年6月9日入院.患者1年前因肺炎住院,胸部CT检查发现左侧腹腔内囊性肿物,因无症状未治疗.10 d前,患者不慎撞伤上腹部,略感腹痛.

    作者:刘智刚;尚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脾静脉直径与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或脾切除加断流术的患者100例,对比研究了脾静脉直径与术后门静脉系统形成血栓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作者:孟健;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手术治疗进展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20~59岁女性常见的癌症相关死因[1].根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2010年美国乳腺癌的新发病例数将超过20万,死亡人数将超过4万[1].

    作者:沈松杰;孙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原因和处理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施行的63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内出血的诊治经过.结果 638例肝移植患者共发生术后腹腔内出血53例,发生率为8.3%(53/638).53例患者分别根据出血的原因、部位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其中对31例考虑为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创面或肝周渗血而仅行非手术治疗,另22例为外科因素所致的术后活动性腹腔内出血,在应用止血药物、输血和积极扩充血容量等抗休克治疗无效后则中转二次探查止血手术.53例腹腔内出血患者死亡12例,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41例治愈且无并发症发生.与腹腔内出血相关的病死率为22.6%(12/53).结论 OLT术后可能出现不同部位的腹腔内出血,死亡率较高;临床上须掌握术后腹腔内出血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则应及时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以改善预后.

    作者:马毅;何晓顺;朱晓峰;王东平;王国栋;胡安斌;鞠卫强;巫林伟;邰强;郭志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MUC1重复序列与GM-CSF融合表达的重组卡介苗疫苗对乳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 构建一种新的基于人MUC1重复序列与GM-CSF融合表达的重组卡介苗疫苗,并观察其对乳腺癌生长的预防性抑制作用.方法 分步克隆人MUC1重复序列1、4、8串联体基因(MVNTR1/4/8),构建人MUC1重复序列串联体与GM-CSF基因融合的大肠-分枝杆菌表达载体pDE22-MVNTR1/4/8-CSF,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后,将构建的穿梭质粒电穿孔转染卡介苗,构建重组卡介苗疫苗rBCG-MVNTR1/4/8-CSF,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MVNTR与GM-CSF融合蛋白的表达.在hu-PBL-SCID鼠模型评价其对乳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免疫诱导的T细胞反应.结果 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说明:人MUC1重复序列与GM-CSF基因融合的重组卡介苗疫苗分别有MVNTR1/4/8与GM-CSF融合蛋白的表达.rBCG-MVNTR4/8-CSF免疫组在MCF-7乳腺癌细胞接种42 d后,肿瘤成瘤率分别为37.5%和25%,而PBS和BCG-pDE22对照组均为100%(P<0.05).与对照组相比,rBCG-MVNTR4/8-CSF预防接种显著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生长(P<0.01),且生长抑制作用随着VNTR的增加而增强.肿瘤细胞接种70 d后,rBCG-MVNTR4/8-CSF组小鼠生存率分别为75%和87.5%,而BCG-pDE22对照组的生存率为12.5%(P<0.05).rBCG-MVNTR4/8-CSF免疫组瘤体组织中可见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重组卡介苗疫苗rBCG-MVNTR4/8-CSF预防接种可显著抑制乳腺癌生长.

    作者:袁时芳;师长宏;晏伟;王廷;韩苇;王岭;张英起;窦科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进展期胃癌以术中淋巴显影为指导的D2根治术

    目的 比较进展期胃癌在D2基础上以术中淋巴显影为指导的个体化清扫与常规D2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 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中在肿瘤周围注射纳米炭混悬液者为纳米炭组,在D2根治术的基础上以黑染淋巴结为指导进行个体化清扫.21例常规行D2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清扫淋巴结的数目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纳米炭组淋巴结黑染情况,并观察其副作用及并发症.结果 纳米炭组平均清扫淋巴结(35.1±13.4)枚/例,高于对照组的(26.2±7.8)枚/例,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6,P=0.034),主要体现在N2、N3淋巴结的清扫;纳米炭组淋巴结黑染率为52.7%,黑染淋巴结中发生转移的阳性率(27.6%)高于未黑染淋巴结(10.8%)及对照组(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34,P=0.016;x2=5.142,P=0.023);纳米炭组术后1例发生输入襻梗阻.结论 在D2根治术的基础上以术中淋巴显影技术为指导对进展期胃癌进行淋巴结清扫,能增加淋巴结清扫的效率.

    作者:刘江文;仝德峰;牛建华;夏军强;王奇;邓昌辉;胡建昆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新辅助化疗诱导的粒细胞减少症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诱导的粒细胞减少症与采用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疗效及远期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接受4个周期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211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1例中51(24.2%)例为嗜中性粒减少症患者,160(75.8%)例为非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组的新辅助化疗反应较非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组患者为好(P<0.05).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82.4%,5年总生存率为90.2%,而非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60%,5年总生存率为67.5%,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诱导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来评估肿瘤对此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韩芸蔚;王欣;张斌;温绍艳;刘伟;曹旭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性肉瘤五例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low grade fibromyxoid sarcoma,LGFMS)是好发于青年人的深部软组织肿瘤[1].本文报告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3例)[2]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例)收治的5例LGFMS.

    作者:吴湘如;吴萍;冯瑜瑾;张文竹;Jacqueline Challis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表达GCS基因对肝癌细胞株HepG2耐药性的影响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肝癌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lucosylceramide synthase,GCS)在肿瘤多药耐药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我们通过基因转染使肝癌细胞HepG2内GCS高表达,观察肝癌细胞对5-Fu敏感性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

    作者:田彦璋;贺杰峰;赵浩亮;李辉宇;刘宏;韩建立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急性胆胰疾病的急诊内镜治疗

    目的 探讨急诊治疗内镜在急性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急诊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急性胆胰疾病103例.根据病情完成ERCP检查和放置鼻胆引流管(ENBD)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于乳头部结石嵌顿用针型刀剖开乳头,然后根据病情进行网篮取石、ENBD或胆管塑料支架(ERBD),观察终点为治疗成功率,同时结合既往非急诊ERCP病例资料,针对内镜下操作次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3例急诊ERCP中,内镜治疗成功率为97.1%(100/103),其中ERCP+ENBD/ERBD、ERCP+针刀开窗术+取石/ENBD/ERBD、ERCP+EST+取石+ENBD以及ERCP+EST+ERBD分别为25例(24.3%),12例(11.7%),67例(65.1%)和8例(7.8%).ERCP治疗成功病例中,仅1例(1.0%)出现乳头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痊愈.与择期手术相比,急诊ERCP多需要二次操作完成治疗(P=0.010),治疗成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结论 急诊ERCP治疗急性胆胰疾病操作安全、疗效确切,是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手段.

    作者:王蒙;王广义;张平;吕国悦;耿亚军;冯秋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侵犯气管的甲状腺癌术中切断咽下缩肌显露喉返神经

    我们在12例侵犯气管的甲状腺癌术中采用切断咽下缩肌,显露并外侧牵拉喉返神经上段的方法对包括受累气管在内的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根治性切除,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7-2010年收治的12例甲状腺癌患者,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52.2岁.

    作者:邹汉青;朱旬;杭剑萍;邢春根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原发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和临床意义.方法 42例患者共47个原发中心结节HCC的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标本,42例患者分为2组,VM阳性组(16例)和VM阴性组(31例).应用CD31和PAS双重染色检测VM表达及形态结构.RT-PCR检测VE-cadherin、EPHA2和MMP-2基因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结果 42例HCC患者标本中,有16例(38.1%)存在VM结构.VM结构为由肿瘤细胞围成的无内皮细胞衬附的管道样结构或PAS染色阳性的网络样结构.VM的生成与HCC的Edmondson病理学分级、肝内转移、术后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中VM阳性的VE-cadherin、EPHA2和MMP-2基因表达高于VM阴性(P<0.05),其基因表达与VM形成具有相关性.结论 HCC中存在VM.HCC恶性程度越高形成VM的能力越强.VM阳性的HCC更容易发生肝内转移,并且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预后较差.

    作者:齐鲁楠;尚丽明;彭涛;郭雅;肖开银;李佳荃;黎乐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机器人辅助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四例报告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duodenum 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DPPHR)是Beger 1972年开始对慢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的一种术式.该术式在切除胰头部病变的同时保存了消化道的完整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DPRHP已经成为治疗胰头部良性、交界性甚至低度恶性(未侵犯十二指肠者)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术式.上海瑞金医院自2010年3至12月共成功施行机器人辅助DPRHP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波;沈柏用;邓侠兴;彭承宏;李宏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普外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