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史振宇;符伟国;陈斌;徐欣;郭大乔;蒋俊豪;杨珏;王珏琦
包虫病是我国西北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尤以肝包虫病为常见.肝包虫破入胆道是包虫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肝包虫囊肿完整摘除~([1])或肝包虫外膜完整摘除术~([2]),基本解决了肝包虫破入胆道术后残腔积液及包虫复发等并发症.我院1996-2008年共收治此类患者100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伟;许舒波;郭永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发病24h内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8年1O月急诊行腔内修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30例临床资料.本组腔内修复术均在胸痛症状出现后2.4h内完成;采用全身麻醉,在x线透视下将覆膜支架经股动脉放置在夹层第l裂口位置;其中1例第1裂口位于腹腔干对侧缘,运用开窗支架技术实施腔内修复术.术后1周、1、3、6、12个月行螺旋CT检查,观察手术疗效以及有无内漏、支架移位和内脏血供等.结果 30例支架均成功释放,无支架移位,无中转开胸手术,即刻造影I型内漏4例(13.4%),近端球囊扩张后3例消失,1例小于10%;所有患者真腔供血均得到改善.术后30 d死亡1例(3.3%),可能缘于术后夹层破裂;30例术后随访1-19个月,平均(12 4-8)个月,术后6个月发现1例(3.3%)I型内漏;无其他新发内漏出现.随访期间死亡1例(3.3%),该患者术后2月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死因不明.结论 24 h内腔内修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可明显降低急性起病期患者死亡率,但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汤敬东;黄俊峰;左克强;钱振宇;杭闻曌;龚凯;黄道景;吴春红;张文艳;杨明烽;景在平;王玉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并发症之一,多 由静脉高压及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引起,临床较为常见,但治疗困难,甚至经久不愈.我院1993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溃疡缝扎术治疗572例下肢反流性静脉性溃疡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存平;陈翠菊;郭曙光;周兴立;方伟;张鹏;邱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患者男,61岁.感腹胀1年,腹部触及包块,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无骨痛及发热,家族中无遗传病史记载.体格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色素沉着,胸骨无压痛,脾大至全腹部及盆腔,下极至耻骨连合,右侧至腋前线,质硬无压痛,肝肋下5 cm. B超:胆囊多发结石,巨脾.
作者:马德民;张涛;张杰;张宗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E)的表达与术后粘连发生的关系,探讨选择性COX-E抑制剂塞来昔布在预防术后腹腔粘连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lO),分别为阳性对照组、透明质酸钠组、塞来昔布小剂量组、塞来昔布大剂量组、阴性对照组.每组于造模术后第8天和第15天随机处死大鼠各5只,肉眼观察评估腹腔粘连程度,并取创伤部位肠管及腹膜Western-blot法检测组织COX-2蛋白含量.结果 透明质酸钠组、塞来昔布小剂量组、塞来昔布大剂量组腹腔粘连程度以及创伤部位组织COX-2表达明显减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质酸钠组与各塞来昔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通过降低创伤部位组织COX-2表达能减轻术后腹腔粘连.
作者:魏光兵;李徐奇;王康;段洪亮;纪明明;杨培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7例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手术方法、病理结果和预后.结果 3例完整切除肿瘤,其中2例下腔静脉管壁缺损应用人工血管进行修补;1例切除部分肿瘤,恢复肝静脉血流;3例行剖腹探查肿瘤活检,明确诊断后放弃手术.7例术后病理均为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3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呈阳性,4例呈阴性.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3例完整切除肿瘤者术后预防性口服华法林抗凝6个月,分别随访8、32、33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血栓形成;1例部分切除者存活2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3例只行肿瘤活检者均于7个月内死亡.结论 完整切除肿瘤和必要的下腔静脉重建是治疗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的惟一有效方法.
作者:蒋京军;张小明;张学民;沈晨阳;李伟;张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组3例藏毛窦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加-29岁.病程6个月至2年.3例患者在此前均在外院接受过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脓肿切开引流术1例、藏毛窦切除缝l合术2例.病变面积5 cm×5 cm、9 cm×9 cm和15 cm×15 cm,3例患者均行磁共振检查,提示骶尾部皮下脂肪层内不规则软组织影,窦道形成.
作者:楼征;张卫;杨超;梅祖兵;付传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4例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2年1月-2009年8月共收治252例桥本病,其中74例为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均为乳头状癌,其中56例TGAb升高,68例MeAb升高,74例TPOAb升高.手术行患侧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除术45例,双侧甲状腺近全切除术1例(峡部癌).26例微小癌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一侧腺叶全切除,2例双侧癌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所有病例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20/74(27%).10例因患侧颈淋巴结转移行一侧颈部淋巴结改良清扫术.6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7年,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4例患者因发生一侧颈淋巴结转移而再次入院行改良颈淋巴清扫术. 结论'TGAb、McAb、B超、FNAB对术前诊断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有重要价值,手术应按甲状腺癌根治原则进行.
作者:狄忠民;燕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早期壶腹癌局部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年间共3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Tl期(pTl)的壶腹癌,其中局部切除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25例.对其术前和术中的诊断和分期进行评价,同时对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住院时间、术后肿瘤复发及长期生存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局部切除手术操作简单,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P=0.031);但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P=0.254)、围手术期死亡率(P=1.000)、术后无复发生存率(P=0.301)及长期生存率(P=0.289)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早期壶腹癌来说局部切除与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治疗效果相当,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适用于手术风险较大或拒绝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
作者:王一澎;崔修铮;李智宇;吴健雄;张慧明;邵永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扩张性病变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8例以及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术前螺旋CT血管造影及术中数字血管减影造影对病变进行评估,待严重合并症稳定后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术后3、6、12个月以及其后每年随访CTA明确治疗效果.结果 11例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另1例未及手术死亡.所有手术患者均获技术成功,完全或部分遮蔽左锁骨下动脉6例,支架释放后即刻造影发现内漏3例,2例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仅给予随访.共9例获随访(B型主动脉夹层6例、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均正常生存,未出现左上肢缺血症状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CTA检查示近远端主动脉无新发夹层或动脉瘤,无内漏、截瘫以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损伤多位于主动脉峡部,待重要脏器合并症稳定后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有效可行,安全性高.
作者:张婉;史振宇;符伟国;陈斌;徐欣;郭大乔;蒋俊豪;杨珏;王珏琦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972例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等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 对972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法.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围手术期输血、术前血清cE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e aIltigen)水平、肿瘤大体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脏器转移、肿瘤局部复发、腹膜种植、病理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廓清术式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脏器转移、肿瘤局部复发、腹膜种植、病理类型、淋巴结廓清术式以及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重要的因素.
作者:唐元新;李晓霞;逯晓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急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实验数据、自然病史研究、静脉血栓切除和抗凝治疗的随机临床实验以及当前的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报道均表明血栓的清除改善了预后~([1-4]),随着血栓内直接灌注和辅助器械技术的应用,CDT已成为急性DVT有效和越来越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芳;吕平;金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携带小鼠白蛋白启动子和IDO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研究肝脏Hepa l石细胞的IDO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酶切含有小鼠全长IDO cDNA的IDO质粒,亚克隆至穿梭载体pAdTrack.ALB上,在BJ5183细菌中和AdEasy-1进行同源重组,生成并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AD-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检测病毒滴度,RT-PCR和荧光显微镜鉴定重组腺病毒转染AD-293细胞后IDO的表达.重组腺病毒进一步感染Hepa 1-6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IDO基因在细胞内表达情况.结果 经酶切及测序证实携带白蛋白启动子和IDO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RT-PCR检测到转染后AD-293细胞内IDO的表达,病毒感染滴度为2.9×10~6pfu/ml.感染Hepa 1-6细胞后,RT-PCR和Western Blot可以检测到IDO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结论 构建了携带白蛋白启动子和IDO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作者:白燕南;严茂林;王耀东;李德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增殖细胞核抗原(pm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cleotide,ASO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效果.方法 28只中国长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I)组,PCNA ASON(II)组,VEGF(Ⅲ)组,PCNAASON+VEGF(Ⅳ)组,每组7只.分别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动物模型进行治疗后,测定各组血管内膜及中膜厚度和面积,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比较.同时对PCNA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实验组均呈不同程度的内膜及血管平滑肌增生,以I组重,II、Ⅲ组增生情况较I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Ⅳ组II、Ⅲ组间进行秩和检验显示,Ⅳ组增生情况较Ⅱ、Ⅲ组更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II、Ⅲ组间不具有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各组间灰度明显不同.结论 PCNA ASON与VEGF联合应用显著减轻实验动物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但两者之间无协同作用.
作者:赵宪琪;张铁民;王兵;杨予川;史春颖;相恒路;姜洪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肝内胆管结石经肝切除治疗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4月至2009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经肝切除治疗的9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9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1:1.7,中位年龄55岁.58例(59.2%)既往接受过治疗,其中手术治疗50例.单纯左肝结石88例(89.8%),单纯右肝结石2例(2.0%),左右均受累8例(8.2%);51例(52.0%)合并肝外胆道结石,30例(30.6%)合并胆道狭窄,28例(28.6%)有既往胆道蛔虫病病史,5例(5.1%)合并胆道恶性肿瘤.全部病例均根据结石部位行肝脏部分切除术,8例双侧受累者,行左半肝切除、右肝管取石术.术后出现并发症14例(14.3%),围手术期死亡2例(2.0%).随访超过1年且未合并肿瘤者78例(79.6%),疗效优良率为91.0%,结石残存率和复发率均为2.0%.结论 肝切除术治疗既能清除结石,又能切除病变的胆道,具有结石残存率低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同时能对胆道恶性肿瘤早诊早治,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段.
作者:赵海涛;刘立国;缪若羽;卢欣;徐意瑶;杜顺达;徐海峰;迟天毅;杨华瑜;杨志英;毛一雷;桑新亭;钟守先;黄洁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患者女,89岁.因右上腹胀痛2周于2008年10月13日入院.既往有胆囊结石、冠心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史.查体:体温37.2℃,呼吸20次/min,脉搏85次/min,血压100/58 mm Hg(1 mm Hg=0.133 kPa).巩膜和皮肤黄染,腹平软,可触及肿大胆囊,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明显,肠鸣音2次/min.
作者:周俊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8年116例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14~160.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8.5个月.总体生存率5年为72%,10年为53%.局部复发16例,复发率为13.8%.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T分期)、复发及转移均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复发转移情况是影响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T_1期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为6.3%,5年生存率为93%,10年生存率为85%;T2期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率为14.8%,5年生存率为63%,10年生存率为45%.T_1期患者接受辅助放疗后,无局部复发;T_2期患者接受放疗后,局部复发率为14.6%.接受辅助放疗与未接受辅助放疗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进行比较,通过绘制生存曲线发现无统计学意义(T_1:P=0.260,T_2:P=0.262).接受辅助放疗与未接受辅助放疗患者术后局部肿瘤复发情况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对于T_1期直肠癌治疗效果较好,T_2期直肠癌不适合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辅助放疗可降低术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
作者:李晓霞;孙公平;逯晓波;王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良性胆管狭窄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和再手术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良性胆管狭窄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后28例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文中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再次手术原因为残余结石合并胆管狭窄10例,单纯吻合口狭窄11例,胆管狭窄6例,吻合口漏和十二指肠漏1例.再手术方式为:肝叶或肝段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18例,肝正中裂劈开+胆肠Roux-en.Y吻合术5例,右半肝切除术1例,吻合口狭窄段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1例,腹腔引流+十二指肠造瘘+空肠造瘘术1例,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结论 胆道再手术病情复杂,手术难度高,详细了解病情和正确的手术方式是良性胆管狭窄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鲁正;彭承宏;韩宝三;程东峰;周光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利用右肾动脉行人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的大鼠模型,并研究此模型大鼠的门静脉压力、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 实验组大鼠行右肾动脉与近端入肝门静脉主干端端吻合,右肾静脉与远端门静脉主干端端吻合,对照组大鼠仅行门静脉阻断10 nlill后关腹.观察大鼠术后2 d,2周和2个月时门静脉压力、肝功能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利用右肾动脉行门静脉完全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的大鼠模型30只,手术成功率为91%.术后2d大鼠入肝门静脉主干压力为(13.9±1.7)cm H_2O、术后2周为(12.8±2.7)cmH_2O、术后2个月为(12.6±1.6)cmH_2O,与对照组的(10.2±2.3)cm H_2O相比显著升高(P<0.05);术后大鼠各时间段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肌酐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和2周时大鼠肝脏组织病理结构无明显改变,术后2个月时出现肝窦间隙扩张,无其他病理性改变.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利用右肾动脉行人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的大鼠模型是稳定可行的,成功率较高.术后大鼠入肝门静脉压力明显增高,并且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未发现对肝脏功能及组织结构有明显的损害作用.
作者:李坚;刘琦;关晓东;谢玉妍;陈红涛;张百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患者男,61岁.因黑便4 d入住我院消化内科.患者4d前无明显原因排柏油样成形便1次,量约200 g,无呕血,伴有腹胀、头晕乏力,心慌等,无晕厥,无泛酸、吞咽困难,无寒战、发热,无皮肤黏膜黄染等,病后于当地医院就诊,2 d内连续排便3次,量约500克,给予禁食、补液、抑酸、止血等治疗病情好转,转诊我院.
作者:郑海涛;姜立新;陈红兵;胡金晨;郭吉田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