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镇;李云学;郝自刚;刘呈样;侯东波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中门静脉阻断前后血液成分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2例肝病患者于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无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常规麻醉监测,并放置Swan-Ganz导管检测心输出量,无肝前期、无肝期给予抑肽酶输注,通过输液、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维持无肝期平均动脉压>70mmHg,心输出量指数>2.5 L·min-1·m-2.分别于门静脉阻断即刻、门静脉开放即刻采集门静脉血液测定电解质、血气及炎性细胞因子浓度(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6,IL-6).结果 阻断前、后血钙、血镁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值.无肝期后门静脉血钾、乳酸、TNF-α及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门静脉血血氧分压显著降低(P<0.05),但仍超过40 mm Hg.与C级患者相比,A级患者门静脉阻断前后血乳酸、IL-6的净变化量增加;门静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净变化值呈下降趋势.结论 无肝期门静脉阻断后,其血液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开放循环前门静脉放血可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Child A级患者门静脉开放前放血意义可能更大;但对心、肺功能影响的意义还有待探索.
作者:肖玮;王天龙;姚兰;张联峰;潘芳;徐惠青;杨拔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我科自2000-2005年对4例第二或第三肝门外伤合并肝后下腔静脉破裂患者采用改良式全肝血流阻断法进行肝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修复并获得成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覃谦;李洪;李君久;王力斌;唐世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门静脉高压胃病(PHG)大鼠断流术后胃黏膜中的表达.方法 取Wistar大鼠140只,通过门静脉部分缩窄制备PHG模型,在术后3周施行断流术,并设立假手术组(SO)作为对照,检测VEGF和CD34在大鼠胃壁组织中的表达,并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 断流术前PHG组大鼠胃壁中VEGF(12.0±3.0)的表达和MVD(19.0±2.8)均明显高于SO组[分别为(0.7±0.01)、(9.0±2.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VEGF均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PHG组中的表达仍高于SO组.结论 VEGF可能加重PHG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珂;叶启发;冯留顺;彭启平;李德旭;赵永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射频灭活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3月56例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行冷循环射频治疗的临床资料,患者按美国癌症学会肿瘤分期均为Ⅲ期、Ⅳ期.肿瘤直径平均9.3 cm,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治疗16例,开腹射频33例,腹腔镜射频5例,人工胸水辅助射频2例,术后随访时间6~62个月,采用Kaplan-Meier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1.9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4.5个月,半年、1年、2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2.2%、23.3%、9.3%,在接受射频治疗的患者中,生存率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治疗方法有一定关系.其中Child A级患者的平均生存期14.5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多点重叠射频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23.14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本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包括肝功能衰竭4例、胆漏1例、腹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 射频作为一种肿瘤局部灭活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孔文韬;仇毓东;张炜炜;周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对MCF-7细胞株XIAP(X-chromosome-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体外转录法合成特异性针对人XIAP基因的siRNA;荧光标记法标记XIAP siRNA;脂质体法将siRNA转入MCF-7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siRNA的转染效率;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iRNA对XIAP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MTT法检测siRNA对细胞生长增殖抑制作用;TUNEL法观察siRNA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 siRNA的转染效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siRNA转染组XIAP mRNA表达水平可下调约77%,对照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细胞生长增殖抑制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发现,siRNA50、100、200 nmol/L转染组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 体外转录合成的siRNA能特异有效下调XIAP基因的表达,瞬时转染XIAP siRNA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低剂量XIAPsiRNA对瘤细胞显示了显著的抗增殖作用.
作者:张颖超;王禹;房学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ganky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蛋白免疫印记的方法检测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癌与癌旁组织中gankyrin的表达水平;采用经典的分子克隆技术构建gankyrin的真核表达质粒;利用双报告基因技术检测p53活性的变化;利用蛋白免疫印记技术检测p53、p21和Bax的蛋白水平.结果 gankyrin在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MCF-7细胞中,过表达的gankyrin明显抑制了p53的转录活性,使p53、p21和Bax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gankyrin对p53的负调控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高海东;余之刚;江立玉;马榕;孙靖中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KDR启动子驱动CD/TK双自杀基因系统(AdKDR-CDglyTK)对肝癌细胞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 将质粒pAdEasy-KDR-CDglyTK在293细胞内包装、扩增后,体外感染表达KDR的BEL-7402细胞株和对照组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株,并给予不同浓度的前药5-FC和/或GCV,观察该体系对不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及其旁观者效应.结果 所得病毒滴度为2.5×1012 pfu/ml.两种细胞的感染率相似,其感染率随腺病毒滴度的递增而增加.RT-PCR方法检测发现:感染AdKDR-CDglyTK的BEL-7402有目的基因CDglyTK的表达,感染AdKDR-CDglyTK的LS174T细胞无目的基因表达.表达KDR的BEL-7402细胞对前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不表达KDR的LS174T细胞对前药不敏感(F=750.03,P<0.001).融合基因的疗效优于任一单自杀基因(F=275.89,P<0.05).将感染腺病毒的细胞与未感染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培养,观察到该体系明显的旁观者效应.结论 KDR基因启动子可调控双自杀基因系统选择性杀伤表达KDR的肝癌细胞.
作者:宋慧娟;黄宗海;苏国强;陈海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婴幼儿多见,但有20%在成人发病[1].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4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晓康;毛根军;许龙堂;张家敏;郑樟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患者的免疫抑制方案.方法 我院器官移植中心从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实施376例成人肝移植,对术前、术中存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59例患者采用IL-2(interleukin-2)受体单克隆抗体诱导方案,对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在应用有效抗真菌药物的同时,调整其免疫抑制方案.结果 共有36例患者发生真菌感染,发生真菌感染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9 d(4~75 d),其中无临床症状仅真菌培养阳性16例,20例患者出现临床感染症状,感染部位以呼吸道(11/20,55%)为主,4例患者死于严重感染.真菌菌株培养多为白色念珠菌(24/41,58.5%).16例患者减少免疫抑制剂,20例有临床表现的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减药或停药过程中仅1例患者出现排斥反应.结论 真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术前或术中存在真菌易感因素患者应采用IL-2受体单克隆抗体诱导方案,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在应用有效抗真菌药物同时,应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药物.
作者:巫林伟;何晓顺;朱晓峰;马毅;王东平;邰强;鞠卫强;游燊;郭志勇;黄洁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高表达白细胞介素2的基因工程人大肠癌细胞瘤苗,并完成相关的实验室鉴定.方法 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将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转导至三株人大肠癌细胞,G418筛选并挑选单克隆,ELISA检测各单克隆24 h白细胞介素2表达量,用Student Newman Keuls检验三株细胞白细胞介素2的表达差异,PCR、South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2基因整合,RT-PCR、Northern blot检测白细胞介素2基因转录水平.结果 获得72株G418抗性单克隆,其中表达量高者为COLO205达138.01 ng/L×107/24 h,统计显示COLO205与SW1116、HT-29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介素2基因整合至细胞基因组中,未发生重组或部分缺失,且获得成功表达.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高表达白细胞介素2的基因工程人大肠癌细胞瘤苗.
作者:陈强;赵任;程枫;王克敏;胡亮;张治进;郁宝铭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女性,51岁,因发现右乳肿块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发现右乳一小核桃大小肿块,半年来肿块缓慢增大,无疼痛及局部红肿,也无乳头溢液.查体:右乳外上象限近乳晕处可及一肿块,约3.0 cm×2.0 cm,质地中等,边界尚清,活动度可,与表面皮肤无粘连.
作者: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技术(pelvic autonom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直肠癌手术中,该技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排尿功能及性功能的保存有明显的益处.而随着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普及,在腹腔镜下可以更清晰地解剖和发现神经并予以保护,使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器官损伤进一步减小[1].
作者:靖昌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LCBDE)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LC+EST)的临床效果和住院费用.方法 对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全部行LC,其中A组26例行LCBDE,B组22例行EST.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总住院费用.结果 48例患者均未中转开腹,1例接受LCBDE的患者术后胆道残留结石,2例接受EST的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黄疸加重,无其他并发症.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A组住院费用平均为(11 640±1171)元,B组患者住院费用平均(16 455±2015)元,A组显著低于B组.结论 同EST(B组)相比,LCBDE(A组)是处理胆总管结石更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黄迪宇;蔡秀军;忻莹;郑雪咏;王先法;洪德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临床较少见的疾病,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TA)是PHPT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现统计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间,收治的21例PHPT和PTA的临床资料,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石岚;黄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脱氧氟尿苷(5-DFUR)和顺铂(CDDP)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及凋亡率.结果 5-DFUR(7.815~250 mg/L)和CDDP(0.63~20 mg/L)单独应用均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有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效应关系.5-DFUR与CDDP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产生显著的协同杀伤作用,5-DFUR与CDDP浓度接近IC50时即5-DFUR 62.5 mg/L与CDDP 2.5 mg/L联合用药时可使CDDP的抑制率从单独用药的45.12%提高到联合用药的89%(P<0.01).CDDP、5-DFUR单独应用48 h后可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发生凋亡,凋亡比率分别为15.37%和21.25%,联合用药组在48 h细胞凋亡的比率则为19.37%,72 h后CDDP、5-DFUR单独应用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发生凋亡的比率分别为19.3%和28.37%,而联合应用组诱导凋亡细胞的比例达到55.7%(P<0.01),CDDP与5-DFUR单用72 h时,细胞周期G1期阻滞较为明显,而当5-DFUR与CDDP合用后,G1期、S、G2期/M期细胞增加,尤其是G2期/M期细胞数增加明显.结论 5-DFUR与CDDP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可产生显著的协同杀伤作用,其细胞周期调节发生在G2~M期,细胞被阻滞于G2~M期.
作者:唐浩;梁平;李荣萍;周亚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成人活体肝移植供肝的灌注和管道重建的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成人活体肝移植供肝的后台处理临床资料.结果 41个供肝,均为不包括肝中静脉的右半肝,供者男9例,女32例,年龄19~65岁.供肝切取后经门静脉灌注HTK液2~3 L(平均2.45 L).只有一支门静脉右支者35例,右前支+右后支门静脉6例.右肝管29例,右前叶肝管+右后叶肝管10例,右后叶肝管+右前上段支+右前下段支2例.肝静脉:右肝下静脉+V5/V8 14例,只有一支右肝静脉15例,2支肝中静脉分支8例,4例有3支肝中静脉分支.肝中静脉分支直径>0.5 cm者均重建,重建V5/V8和右肝下静脉28例次(70.0%),右前叶肝管和右后叶肝管整形6例(14.6%),右后叶肝管和右前叶下段肝管整形3例(7.3%),门静脉整形2例(4.8%),门静脉搭桥4例(9.7%).结论 成人活体肝移植的供肝后台处理与尸体肝移植有明显的不同,其断面的管道处理直接影响移植肝的存活和预后.
作者:潘光栋;杨建青;严律南;李波;曾勇;文天夫;赵纪春;王文涛;徐明清;杨家印;李晋;吴泓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年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 deacetylase 6,HDAC6)与肿瘤关系密切,通过去除组蛋白的乙酰基和其他转录调控参与肿瘤发生和进展.在促进肿瘤转移,细胞移动、刺激组织器官的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HDAC6与肝癌关系的研究甚少.我们应用激光显微切割联合RT-PCR的方法检测了48例HCC中HDAC6的表达,并对HDAC6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意义.
作者:李斌;王济明;梁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女,59岁,发现右大腿根部肿物3年,逐渐增大.既往有多年吸烟致慢性咳嗽史,曾生育4个子女.查体:一般状可.平卧位,见右腹股沟区稍偏外下方有一3.0 cm×2.5 cm大小呈半球状突起之肿物.触诊肿物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股管区域,韧性感,活动度差,站立位或平卧位、肿物均不能还纳.
作者:王镇;李云学;郝自刚;刘呈样;侯东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甲状腺转移癌临床上比较少见,我们对过去20年间北京协和医院病理证实为甲状腺转移癌的6例病例进行了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涛;于健春;刘卫;赵大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患者女,16岁,维吾尔族.以反复呕血、黑便8年余为主诉入院.查体:贫血面容,皮肤及巩膜未见黄染,左侧腹部膨隆,脾脏增大至脐下3 cm.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23×109 /L,RBC 2.86×1012 /L,Hb 59 g/L,PLT 51×109 /L.肝功能正常.
作者:欧明辉;戈小虎;王兰;李丽;陈雄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