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扬;宗明;张柏和;钱光相;杨甲梅;杨广顺;陈汉;吴孟超
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肠癌组织切片中RAB5A和CD44V6的表达,旨在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作者:张庆;郑树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i,PVTT)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组45例伴门静脉主干或Ⅰ级分支癌栓的肝癌患者,在行手术切除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肝动脉化疗,同时行门静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组),另一组行肝动脉化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6%(18例)、76%(16例)、48%(10例);对照组为75%(18例)、58%(14例)、33%(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癌伴PVTT手术切除术后,为防治门静脉癌栓导致肝内转移、复发,术中除应尽量取净癌栓组织外,门静脉灌注化疗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作者:李强;郝希山;张忠国;宋天强;郝继辉;马维东;孙涛;王殿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介入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分析我院1997年6月至1999年7月收治的36例原发性肝癌行介入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情况,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经肝动脉给予灌注化学药物治疗(TAI),CF 300 mg,5-FU 1 000~1 500 mg,CDDP 60~80 mg,ADM 60~80 mg(或MMC 10~20 mg).TAI后或2次TAI之间给予粒体定向放射治疗.分割剂量视情况为5~8 Gy,总次数5~8次不等,70%~90%的等剂量线包括靶区,立体定向放疗DT 40~50 Gy.结果 3个月后病变达CR 9例,PR 25例,NR 1例,PD 1例,总有效率为94%.6个月后复查CT示:CR 11例,PR 24例,NR 0例,PD 1例,总有效率为97%.1年生存率为85%,2年生存率为68%.直径5 cm以下癌灶完全缓解(CR)达91%(10/11),5 cm以上者CR为1/25.10例患者AFP值在治疗后6个月内下降至正常,P<0.01.WHO Ⅰ、Ⅱ级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7%,急性胃肠道放射反应占54%.结论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经介入加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达到满意的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于甬华;于金明;郭守芳;尹勇;李文武;陈延条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labelled streptavidin biotin method)法检测结直肠正常粘膜、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癌 NM23-H1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石光锋;王晓霜;丁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冷冻的肝癌疫苗激活的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s-TIL)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方法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s-TIL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其CD3、CD4、CD8、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和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计算1、2、3年生存率,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应用s-TIL患者,其第19天、30天的CD3、CD4、CD4/CD8比值和NKC活性分别为55±3、76±5;28.3±1.6、44.6±2.3;1.19±0.22、2.21±0.36;9.8±1.2、17.4±2.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而CD8和血清sIL-2R明显下降,分别为24.9±1.4、21.1±1.2;569±90、150±31(P<0.01).其3年生存率为88%,与对照组(57%)比较明显升高(P<0.05).结论应用s-TIL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明显地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远期疗效.
作者:李挺;刘剑勇;刘剑仑;韦长元;杨南武;张力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栓塞的意义.方法对1995~1999年间收治的1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再行手术切除.结果经动脉栓塞后再行瘤体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350 ml,与未行动脉栓塞组出血量650 ml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栓塞后的瘤体均可一期切除.结论颈动脉体瘤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切除率.
作者:李松奇;叶财盛;林勇杰;常光其;吕伟明;王深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血清IL-12、IL-2、sIL-2R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 60例HCC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接受IL-2(IL-2 100万U/d×7 d,静脉点滴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没有接受生物治疗.两组基础治疗基本相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所有病人治疗前后血清IL-12、IL-2、sIL-2R水平变化.结果血清IL-12水平与血清IL-2水平正相关,IL-12与sIL-2R无关,IL-2与sIL-2R负相关.IL-2治疗后平均血清IL-12、IL-2、sIL-2R水平显著性升高.IL-2治疗后血清IL-12水平下降的HCC病人预后差.结论 IL-12与IL-2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反馈环路,sIL-2R是这个环路的负调节因素.IL-2治疗可刺激内源性IL-12释放.HCC病人的预后可能与IL-2诱生的IL-12变化有关.
作者:何松青;陈孝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艾滋病已迅速成为全球流行的性传播疾病.外科医师在进行诊断和手术治疗过程中极有可能会遇到艾滋病毒阳性患者.国外已有外科医师在手术中因刀划伤手部或针刺伤手指而感染艾滋病的报道.我科1994~1995年参与了对12例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外科手术,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建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至2000年6月肝癌和门静脉高压症同期手术治疗28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11/28).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1%、61%、48%.术后上消化道出血9例,随访中死亡13例,死亡原因:肝癌复发6例,肝功能衰竭2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其中1例于术后1个月内死亡.结论合理选择术式可延长生存期,减少术后并发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防止术后再出血效果较好.肝癌体积较大时,宜简化手术操作.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时应慎用化学药物栓塞.
作者:杨威;王国俊;丁思勤;刘青光;潘承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科于1995~2000年收治创伤性腹主动脉-左肾静脉瘘、腹主动脉门静脉瘘,左髂外动静脉瘘各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超;张强;罗英伟;张平;孙长成;段志泉;董雨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用细胞角蛋白(CK)、膜上皮抗原(EMA)、癌胚抗原(CEA)单克隆抗体对结直肠癌骨髓微转移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康强;何双梧;刘宝华;王代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对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切除肝叶或肝段的患者,肝门阻断前经胃网膜右静脉缓慢推注维拉帕米5 mg/2 ml.结果术后实验组血清酶(GPT、GOT)和血清吲哚氰绿滞留试验(ICGR15)的升高幅度、以及动脉血酮体比值(AKBR)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复常时间早;肝门阻断后,对照组肝细胞内游离钙定量为(299±32) nmol/L,实验组为(214±41) nmol/L,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光学显微镜检查,实验组肝细胞病理损伤程度比对照组轻.结论肝门阻断前经门静脉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对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铁;王曙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32岁,体检中B型超声无意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变于2000年6月8日入我院.既往无肝炎,肝硬化病史.
作者:陈峰;关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围手术期死亡多由术后重大并发症引起.为此我们探索了术后早期检测血IL-6(白介素-6)等与腹部大手术术后过程的关系.
作者:文天夫;王兰兰;罗艳丽;冯卫华;严律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990年11月至1999年7月我科共诊治结直肠脂肪瘤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跃;于恩达;孟荣贵;金国祥;金黑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们回顾性地研究了直肠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直肠癌组织中的原位凋亡,并且用Ki67标记指数评定肿瘤增殖能力.探讨直肠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术前介入化疗对它们的影响.
作者:李为苏;刘福坤;陈忠豪;孙桂勤;黎介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继发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和预防方法.方法对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肝胆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自1996~2000年连续收治55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27例合并存在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其平均发病率为4.8%.本组术前明确诊断仅4例.肝内胆管结石继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包括非典型肝脓肿、难以控制的感染、不明原因的进行性黄疸、CT和B超检查中可疑的肿瘤性改变和腹部肿块.本组患者以中晚期病例为主,仅3例患者作了肿瘤切除术.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继发恶性肿瘤的概率较高,切除结石所在的病灶肝段可能对继发的恶性肿瘤有预防作用.
作者:陈晓理;方晓东;黎志辉;冉瑞图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