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祥基;殷正丰;康晓燕;吴宗娣;张柏和;吴孟超
目的探讨无水酒精局部注射(PEI)术治疗复发性肝癌对癌细胞血行播散的影响.方法应用巢式RT-PCR检测复发性肝癌患者PEI术前后周围静脉血液中肝癌细胞的变化.结果 29例复发性肝癌患者PEI术前有14例(48%)周围血液中肝癌细胞阳性者;PEI治疗4次(1个疗程)后阳性者减至2例(7%).结论 PEI治疗复发性肝癌可以有效地预防或阻止肝癌再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发生.
作者:刘扬;宗明;张柏和;钱光相;杨甲梅;杨广顺;陈汉;吴孟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1988年12月~1999年12月共收治阑尾原发性恶性肿瘤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翔宇;布拉夏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990年11月至1999年7月我科共诊治结直肠脂肪瘤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跃;于恩达;孟荣贵;金国祥;金黑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MAGE-1抗原肽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可行性.方法接受MAGE-1抗原九肽NYKCRFPEI孵育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3 000 rad的射线照射后用作抗原呈递细胞(APC),每隔7 d刺激HCC病人自体的PBMC 1次,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s),共4次后作为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应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分析法检测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从培养的第1周至第4周,淋巴细胞共增加至原细胞数的32倍;在效应细胞∶靶细胞(E∶T)为10∶1时,CTL对MAGE-1 抗原九肽NYKCRFPEI孵育的自体淋巴母细胞的杀伤效应为62.5%,对MAGE-1阳性、HLA-A24阳性的HCC细胞株BEL7405的杀伤效应为40.2%,两者均明显高于对自体淋巴母细胞的杀伤效应(17.9%)、和对MAGE-1阳性,HLA-A24阴性的HCC细胞株HLE的杀伤效应(19.6%),及对MAGE-1阴性、HLA-A24阴性的HCC细胞株QGY 7701的杀伤效应(1.6%);在E∶T为3.3∶1时,CTL对肽孵育的自体淋巴母细胞的杀伤效应为53.6%,明显高于对自体淋巴母细胞的杀伤效应(15.6%)、对HLE的杀伤效应(13%)和对QGY7701的杀伤效应(1%).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应用MAGE-1抗原肽NYKCRFPEI,能在体外从HCC病人的PBMC中有效地诱导出具有特异性杀伤能力的CTL.
作者:吕建锋;冷希圣;彭吉润;牟东成;庞学雯;尚小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对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切除肝叶或肝段的患者,肝门阻断前经胃网膜右静脉缓慢推注维拉帕米5 mg/2 ml.结果术后实验组血清酶(GPT、GOT)和血清吲哚氰绿滞留试验(ICGR15)的升高幅度、以及动脉血酮体比值(AKBR)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复常时间早;肝门阻断后,对照组肝细胞内游离钙定量为(299±32) nmol/L,实验组为(214±41) nmol/L,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光学显微镜检查,实验组肝细胞病理损伤程度比对照组轻.结论肝门阻断前经门静脉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对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铁;王曙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肝脏有些部位的病灶或有些血液供应丰富的肝癌,在B型超声或CT引导下难予进行射频消融术,勉强为之,可能会发生气胸、腹腔内出血、空腔脏器穿孔等并发症[1].2000年5月至2001年8月我们应用腹腔镜在直视下成功进行肝癌射频消融术2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衍民;吴开俊;侯东生;曾可伟;陈光春;华沪玮;欧阳斌;孙北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围手术期死亡多由术后重大并发症引起.为此我们探索了术后早期检测血IL-6(白介素-6)等与腹部大手术术后过程的关系.
作者:文天夫;王兰兰;罗艳丽;冯卫华;严律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肝移植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理复杂,对预后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拟就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耿;董家鸿;何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们回顾性地研究了直肠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直肠癌组织中的原位凋亡,并且用Ki67标记指数评定肿瘤增殖能力.探讨直肠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术前介入化疗对它们的影响.
作者:李为苏;刘福坤;陈忠豪;孙桂勤;黎介寿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自1988年4月至1994年12月在胆石症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术中切开胆总管取石时发生术中大出血6例.
作者:韦浩俊;田仁和;锡文庆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男,32岁,体检中B型超声无意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变于2000年6月8日入我院.既往无肝炎,肝硬化病史.
作者:陈峰;关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青少年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其中行单纯修补术24例,胃大部切除术13例,迷走神经切除加胃部分切除3例,修补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除5例.单纯修补组术后加洛赛克治疗3个月.结果随访2年,全组无死亡.单纯修补组并发症发生率(8%)与手术切除组(38%)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修补组治愈率明显高于手术切除组(P<0.05);2组溃疡复发率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修补组体重增加较手术切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单纯修补加洛赛克治疗青少年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一种既符合青少年生理特征又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作者:郑志强;王向昱;郑敏;林胜章;陈聪;王继生;游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i,PVTT)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组45例伴门静脉主干或Ⅰ级分支癌栓的肝癌患者,在行手术切除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肝动脉化疗,同时行门静脉置泵灌注化疗(治疗组),另一组行肝动脉化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6%(18例)、76%(16例)、48%(10例);对照组为75%(18例)、58%(14例)、33%(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癌伴PVTT手术切除术后,为防治门静脉癌栓导致肝内转移、复发,术中除应尽量取净癌栓组织外,门静脉灌注化疗是有效的措施之一.
作者:李强;郝希山;张忠国;宋天强;郝继辉;马维东;孙涛;王殿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labelled streptavidin biotin method)法检测结直肠正常粘膜、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癌 NM23-H1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作者:石光锋;王晓霜;丁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术前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及栓塞的意义.方法对1995~1999年间收治的1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后再行手术切除.结果经动脉栓塞后再行瘤体切除,术中平均出血量350 ml,与未行动脉栓塞组出血量650 ml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栓塞后的瘤体均可一期切除.结论颈动脉体瘤术前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切除率.
作者:李松奇;叶财盛;林勇杰;常光其;吕伟明;王深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用细胞角蛋白(CK)、膜上皮抗原(EMA)、癌胚抗原(CEA)单克隆抗体对结直肠癌骨髓微转移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康强;何双梧;刘宝华;王代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继发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和预防方法.方法对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肝胆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自1996~2000年连续收治55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27例合并存在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其平均发病率为4.8%.本组术前明确诊断仅4例.肝内胆管结石继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包括非典型肝脓肿、难以控制的感染、不明原因的进行性黄疸、CT和B超检查中可疑的肿瘤性改变和腹部肿块.本组患者以中晚期病例为主,仅3例患者作了肿瘤切除术.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继发恶性肿瘤的概率较高,切除结石所在的病灶肝段可能对继发的恶性肿瘤有预防作用.
作者:陈晓理;方晓东;黎志辉;冉瑞图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防治经验.方法对20年间收治的1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既往未做过手术,9例为内引流术后癌变.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其中12例表现为化脓性胆管炎,4例为上腹部包块,16例均伴乏力、消瘦.7例既往无手术史的癌变患者中5例行ERCP检查,其中4例合并胆胰管合流异常.手术方式包括剖腹探查术4例,T管引流术4例,囊肿切除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囊肿部分切除,肝左外叶切除2例,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癌变主要位于囊壁者14例,术后病理结果腺癌占多数(13例).术后生存期为4~31个月,平均12.7月.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癌变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预后极差,行内引流术后更易癌变.应以预防为主,对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推荐行囊肿完全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确诊,对浸润至胰腺的病例应考虑行囊肿切除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作者:史留斌;彭淑牖;彭承宏;刘颖斌;孟兴凯;杨德同;嵇振岭;陈怀仁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