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飞行;冯伟;王春丽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生素给药方案差异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近期疗效、临床病程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高龄CAP患者共78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分别给予莫西沙星单纯静滴方案和静滴-口服序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发热、咳嗽咳痰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病原菌转阴率、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发热、咳嗽咳痰及肺部哕音消失时间,病原菌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及静脉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静滴方案,喹诺酮类抗生素序贯方案治疗高龄CAP可显著缓解呼吸道症状体征,促进病情早期康复,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陈燕;崔丹萍;葛星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应用离子交换高压液相(HPLC)法检测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用于监测近期血糖控制水平的检测方法,为病人提供自我控制饮食用量和坚持药物治疗,延缓DM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干扰因素,获得准确检测值.方法:应用先进的灵敏度高的方法,易操作的全自动高效液相色谱仪(BIO Rad D-10,HPLC法),将红细胞裂解,释放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成分,此方法能满足临床快速检测的需要,可做为DM患者诊断与监测指标.是反映糖尿病稳定状态的标志.结果:观察715例DM患者,分为DM青年组、DM中年组、DM老年组,三组患者结果显示:血糖和HbAlc含量是正常对照组的2~3倍,尤以青年组、中年组升高为著,差异非常显著(P<0.01),高HbAlc量是因高血糖浓度的糖类物质直接作用于红细胞,促使血红蛋白发生“糖化”,在红细胞有效“寿命”生存期内一直被高浓度血糖“饱和”.检测HbAlc含量高值与低值直接反映病人近2~3个月血糖控制水平,抑或是近7~8周时的平稳趋势.因此,该方法是一个实用、灵敏和准确的理想检测法.同时应用酶法和免疫法排除干扰因素,使结果更加完善.结论:HPLC法既可以用于已诊断为DM病人控制水平的评估,还可以对未确诊的亚临床病人或一过性血糖升高者进行鉴别诊断或排除某些疾病.由于HbAlc的半衰期为39.6 d,可以将检测HbA1c法作为DM采血的选择时间,为临床和患者提供就诊与检测时间段.提示诠释实验结果避免“通用”现象,应结合糖尿病不同阶段与不同疾病科学解释至关重要.
作者:刘瑞明;张慧;王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开展高血压防控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文献复习法,查阅国内有关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控工作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结果:我国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控工作中,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政府方面均存在问题.结论:通过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成立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建立完善的人才准入机制及人才培养模式;补充细化高血压防治政策,明确村医职责;增加卫生资源投入;完善监管制度等措施,积极做好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控工作.
作者:张梦如;唐根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碍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丽丽;丁洁蔚;陈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性护理措施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干预.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个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院外延续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前后上肢功能各项指标评分与生活质量平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前,两组患者的后伸、前屈、外展、内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的后伸、前屈、外展、内收都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后伸(38.9±4.2)°高于对照组(29.1±3.8)°,观察组前屈(106.4±9.8)°高于对照组(79.4士9.4)°,观察组外展(93.4±9.7)°高于对照组(73.8±7.2)°,观察组内收(29.4±6.2)°高于对照组(20.8±5.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但是观察组生活质量(283.4±30.4)分高于对照组(258.3±28.9)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院后依从性优良率(95.1%)高于对照组(75.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院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6%,36.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术后患者院外延续性护理,能提高患者出院后依从性的优良率,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降低患者出院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陶小平;王玉玲;王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丽水市2012-2016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概况,为丽水市感染性腹泻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丽水市2012-2016年疫情网络上报的所有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2016年丽水市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25 974,年均发病率为195.79/10万,发病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次年1月份;发病率高为莲都区(379.89/10万),低为龙泉市(79.03/10万).患者主要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0~3岁年龄组占43.37%,40~65岁年龄组占23.72%,男t女=1.29∶ 1.实验室诊断病例检出率为18.82%,轮状病毒感染占83.14%.结论:2012-2016年丽水市感染性腹泻发病主要以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为主,轮状病毒是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加强推广轮状病毒疫苗的预防接种,能有效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作者:应丽红;张德勇;吴振宇;舒雪伍;胡肖雄;应露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羟考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丽水市人民医院做胆囊切除的患者150例,男性79例,女性71例,ASA为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1、2、3、4组,1组用术前分别用生理盐水20 ml在脐上水平双侧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缝合时,静脉给予生理盐水2 ml.2组术前分别用0.25%罗哌卡因20 ml在脐上水平双侧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缝合时,静脉给予羟考酮0.08mg/kg.3组术前分别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20 ml在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缝合时,给予羟考酮0.2 mg/kg.4组术前分别用0.25%盐酸罗哌卡因20 ml在脐上水平双侧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缝合时,给予羟考酮0.08 mg/kg.记录患者苏醒时间、再次加入羟考酮的总量及次数,拔管后当下时间(A0)、术后2h (A1)、6h (A2)、12h(A3)、24h(A4)的VAS评分.结果:1、2、3、4组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1、A2时间点时2、3、4组的VAS值显著低于1组,A4时间点时3组的VAS值显著低于1组,A0-A3时2、3组的的VAS值显著低于4组,A3时2组的VAS值显著低于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术后羟考酮的使用量和次数明显多于2组和3组,并且显著少于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与3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4组再次加入羟考酮总量和次数明显多于3组和2组,并且显著少于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与3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0.08 mg/kg的羟考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影响患者苏醒时间,并且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吴继敏;武旖旎;游敏吉;徐巧敏;樊理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小组活动对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120例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情况,针对跌倒发生原因,成立品管圈小组,寻找问题根本原因,制定活动计划,提出整改方案,实施整改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小组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2010-2012年的0.59‰降至2013-2015年的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小组活动激发护士的思维,规范防跌倒护理流程,提升护士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体现护理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毕东军;金艳君;卢爱金;缪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成年肥胖患者实施远程综合干预和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成年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干预和管理,而干预组则给予远程综合干预和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效果、运动依从性、生理及脂肪肝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的运动心率、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距离、运动消耗、运动完成率、运动依从性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体重、BMI、腰围、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脂肪肝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成年肥胖患者实施远程综合干预和管理措施后,可以提高运动依从性和完成率,改善运动效果,改善生理指标,减轻脂肪肝程度.
作者:刘硕嘉;严珍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建湖县滚动实施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4年来取得的成效与存在问题.方法:描述研究方法.结果:建立切合当地实际的运行模式,深入宣传发动、扎实开展培训、精心组织检查现场和强化质量控制是该项目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检查区域覆盖面不足、后期随访工作不到位、县城总体医疗技术服务能力不强以及配套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项目成果的拓展.结论:坚持分类指导,加大薄弱地区工作力度,加强项目单位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信息系统建设,运用信息化实施项目全面质量控制,进一步提升项目工作绩效.
作者:陆玉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估不同随访方式对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16例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话随访组和家庭随访组,每组72人.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组和家庭随访组分别进行电话随访和家庭随访,调查患者出院6个月和1年时三组的服药依从性和1年时的复发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三组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组间比较,患者服药依从性无论在6个月还是1年,均是家庭随访组>电话随访组>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出院6个月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出院1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复发率为27.78%,与电话随访组(8.33%)和家庭随访组(9.7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电话随访和家庭随访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电话随访和家庭随访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从而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对精神分裂出院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地作用.
作者:程建贞;祝云龙;陈奇文;兰智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在全国各地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势背景下,如何围绕和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这个中心目标,做实和做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江苏探索并选择确立“首诊式”签约服务模式,作为全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体实施方向,并就如何保障和提高居民“首诊式”签约率,在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改善签约居民服务体验、增强签约双方获得感等方面采取系列综合配套举措.
作者:汤苏川;姜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面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及乳汁分泌情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7年5月收治剖宫产术后产妇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全面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SAS评分、SDS评分、产后母乳喂养情况、产后乳汁分泌情况及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BESE评分和泌乳始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性护理干预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可有效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母乳喂养率,增加乳汁分泌量,并有助于改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作者:季庆华;叶张艳;章美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浙江中部农村地区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的人群感染状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浦江县2005-2015年戊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社区人群、健康体检人群及戊肝有关风险职业人群各250人,31例既往病例及其40例密切接触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抗HEV-IgG,比较不同人群抗HEV-IgG阳性率差异.结果:2005-2015年浦江县共报告戊肝病例88例,各年发病率在1.28/10万~3.13/10万之间,占同期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数的比例0.70%~10.69%,并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报告病例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59岁,男女性别比为2.67∶1,未见死亡病例、聚集性(暴发)疫情发生.社区和体检人群抗HEV-IgG标化阳性率为45.54%,感染风险较高的职业人群抗HEV-IgG阳性率为63.60%.女性(OR=0.70,95%CI:0.51~0.96)抗HEV-IgG阳性风险较低,年龄增长(OR=1.06,95%CI:1.050~1.07)抗HEV-IgG阳性风险升高.生猪养殖(OR=29.21,95%CI:2.29~371.99)、猪肉贩卖人员(OR=15.44,95%CI:1.47~162.14)抗HEV-IgG阳性的风险高于其他职业,阳性率分别为85.19%、71.43%.既往病例抗HEV-IgG阳性率为87.10%,高于密切接触者的52.50% (P<0.05).结论:浙中浦江县戊肝感染率较高,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基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戊肝疫情可能被低估.生猪养殖、猪肉贩卖人员为戊肝感染的高危职业人群.
作者:吴红照;缪梓萍;王平平;楼永锦;黄文忠;周燕珍;曹捷;陈奕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于4R随访的延续管理在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危险因素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3例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并随机分2组,观察组52例实施基于4R随访的延续管理,对照组51例实施常规的延续性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管理前,两组心脏康复知识评分、用药依从性评分、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施管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基于4R随访的延续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认知水平及服药依从性,可有效控制冠心病PCI患者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晓;徐香荷;李小璋;薛伊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以培养具有从事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培养质量.文章从执业医师考试压力、临床技能与科研培养的双重压力、导师和自身等方面分析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因素,针对他们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从改革教学模式、强化监管责任、融合医院文化、提升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等环节采取干预措施,切实做好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作者:叶韧;李一峰;赵嘉芸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初产妇亲子相关知识知晓及需求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龙泉市中医院分娩的初产妇5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初产妇亲子相关知识知晓及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初产妇对于定期检查必要性、产后洗澡方式、孕期产检总次数、产后避孕方法、孕期小腿抽筋常见原因知晓率较高;对于早孕建册时间、含钙较多的食物、易致胎儿畸形时期知晓率较低;不同文化程度产妇在早孕建册时间、孕期产检总次数、含钙较多的食物、孕期小腿抽筋常见原因、易致胎儿畸形时期、产后洗澡方式知晓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定期检查必要性、产后避孕方法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家庭收入较高人群对亲子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低收入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对于孕前优生、孕期胎动监测、新生儿护理等方面需要较高.结论:应加强对初产妇亲子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产妇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钟伟文;张丽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文章简要描述当今世界医疗危机的表现,介绍绿色远程医学的发展,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对绿色远程医学发展及其对克服医疗危机的作用进行分析,对如何通过发展绿色远程医学应对医疗危机进行探讨,指出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绿色远程医学对医疗危机的作用将是有限的.
作者:黄雅;杨善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温州市2014年-2016年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变化规律,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降低院前急救患者的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温州市2014-2016年65 916例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分布、性别、年龄分布和呼救时间分布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院前急救患者65 916例,不同疾病构成比由高到低前五位依次为:意外伤害(外伤)35 176例(53.36%),脑血管疾病8 157例(12.37%),心血管系统疾病4 899例(7.43%),中毒4 349例(6.60%),消化系统疾病4 126例(6.26%);性别构成中,男性40 732例,占61.79%,女性25 184例,占38.21%,男女性别比为1.62∶1;院前急救患者疾病分类的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以上老年患者是主要的急救人群,以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率高;不同时间段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别构成中,18:00-22:00为急救的高峰期,各呼救时间段的疾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州市院前急救应根据在不同时间段内急救频次、疾病类型及人群的特点,科学分配急救资源及呼救高峰时段的医护人员排班,对呼救病人开展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提高患者生存率,提升院前急救水平.
作者:徐恩利;夏蓓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了解2011-2015年舟山市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掌握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整理2011-2015年舟山市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2015年舟山市恶性肿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41.77/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200.92/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196.42/10万,累积发病率(0~74岁)为22.38%,截缩发病率(35~64岁)为454.69/10万;发病率位于前10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直肠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和食管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83.74%.2011-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年均报告死亡率为230.35/10万,中标率为127.00/10万,世标率为126.55/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14.25%,截缩死亡率(35~64岁)为229.98/10万;死亡率位于前10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结肠癌和胆囊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83.57%.结论:肺癌、消化道癌、乳腺癌和宫颈癌是影响舟山市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应该作为防控工作的重点,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积极开展相关恶性肿瘤的筛查.
作者:林启;周晶耀;潘松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