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弘;李雨桐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意向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某医学院校2014级临床医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现场发放,共发放问卷169份,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意向占据32.50%,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了学生个人方面、学校教育方面、卫生院方面以及国家政策方面.结论:要想提高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比例,就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到卫生院工作.
作者:郝峰;李萍;王钰;范超;孙晓艺;王柳行;郑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组长负责制式APN层级护理排班模式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于急诊科实施组长负责式APN层级护理排班模式(实施后),并将2016年1月至6月实施传统排班模式时段作为对照(实施前),比较并分析实施前后护士工作倦怠感、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等指标差异.结果:实施后护士工作倦怠感(MBI)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医生满意率及护士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以上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科应用组长负责制式APN层级护理排班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护士工作倦怠感,促进急诊科护理质量及医护患满意度提高.
作者:李春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应用在前列腺癌腹腔镜根治术中对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台州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108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况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4.15±2.66)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6.82±3.01)分;对照组干预后焦虑启评量表评分(49.06±4.25)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1.16±4.87)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量表(52.16±4.45)分,角色功能量表(50.89±3.58)分,情绪功能量表(58.46±4.15)分,认知功能量表(57.33±3.85)分,社会功能量表(56.35±4.22)分;对照组干预后躯体功能量表(40.78±8.66)分,角色功能量表(39.17士7.94)分,情绪功能量表(35.77±8.18)分,认知功能量表(38.17±7.68)分,社会功能量表(40.33±8.59)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的18.5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在前列腺癌腹腔镜根治术中可以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压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青;马玲平;李葆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抑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碍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丽丽;丁洁蔚;陈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在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完成了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制工作.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为加强专业建设,实施专业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和指导,对今后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新;杨鑫;刘洋;杨智源;代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估不同随访方式对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16例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话随访组和家庭随访组,每组72人.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组和家庭随访组分别进行电话随访和家庭随访,调查患者出院6个月和1年时三组的服药依从性和1年时的复发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三组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组间比较,患者服药依从性无论在6个月还是1年,均是家庭随访组>电话随访组>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对照组出院6个月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出院1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复发率为27.78%,与电话随访组(8.33%)和家庭随访组(9.7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电话随访和家庭随访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电话随访和家庭随访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从而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对精神分裂出院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地作用.
作者:程建贞;祝云龙;陈奇文;兰智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研究对象添加神经松动术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10 m大步行速度、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改良Ashworth量表和下肢关节活动度测量来评价下肢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10 m大步行速度改变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施行神经松动术的脑卒中患者在接受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康复训练后在10 m大步行速度改变、FMA评分变化、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提供神经松动术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速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作者:王明弘;李雨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小组活动对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120例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情况,针对跌倒发生原因,成立品管圈小组,寻找问题根本原因,制定活动计划,提出整改方案,实施整改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小组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2010-2012年的0.59‰降至2013-2015年的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小组活动激发护士的思维,规范防跌倒护理流程,提升护士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体现护理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毕东军;金艳君;卢爱金;缪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某乡镇小学生健康状况,为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进行干预和做好学生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6年宁波某乡镇在校小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年某乡镇小学生生长发育情况符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x2=45.447,P<0.05),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x2=17.252,P<0.05),血压偏高率呈上升趋势(x2 =6.417,P<0.05),视力不良和龋齿检出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应迸一步加强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康干预措施.
作者:周福军;李晓雪;冯伟;王春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呼吸循环恢复时间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急救中心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共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急救;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血压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24 h死亡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分别为50.00%(25/50),72.00%(36/50);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血压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24 h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用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可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缩短循环、血压及呼吸恢复时间,并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价值优于徒手心肺复苏.
作者:凌巧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患者的诊疗、肺功能状况及层级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杭州市儿童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70例,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层级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疗效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比率(FEV1/FVC)、呼吸峰值流速(PEF)水平,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肺功能水平FEV1 (3.58±1.24)L、FVC(3.61±1.26)L、FEV1/FVC(89±10)、PEF(3.52士0.36)L/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EV1 (2.35±0.21)L、FVC(2.42±1.05)L、FEV1/FVC(83士12)、PEF(2.31±0.25)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咳嗽消失时间(4.01土0.72)d、发热消失时间(2.35±0.55)d、心率恢复时间(3.01±0.32)d、气促消失时间(2.31±0.25)d以及O2饱和度恢复时间(4.10±0.7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4.95±1.68)d、发热消失时间(3.54±1.10)d、心率恢复时间(3.94±0.59)d、气促消失时间(3.52土0.36)d以及O2饱和度恢复时间(4.79±0.8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肺炎患者层级护理可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促进肺功能水平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霞;宋元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改良鼻丘径路额窦鼻内镜修正手术在难治性鼻-鼻窦炎中的疗效,为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提供明确的手术方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接诊的120例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应用自前向后将鼻窦开放手术治疗,改良组则采取改良鼻丘径路额窦鼻内镜修正手术方式实施手术.术后随访调查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状况.结果:改良组手术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211 5,P=0.007 2).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1.67%),且差异有显著性(x2 =5.551 1,P=0.0185);改良组患者的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亦有显著性(x2=3.927 3,P=0.047 5).结论:改良鼻丘径路额窦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作者:苏小青;陈波蓓;陈茹;陈小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成年肥胖患者实施远程综合干预和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成年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干预和管理,而干预组则给予远程综合干预和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效果、运动依从性、生理及脂肪肝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的运动心率、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距离、运动消耗、运动完成率、运动依从性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体重、BMI、腰围、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脂肪肝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成年肥胖患者实施远程综合干预和管理措施后,可以提高运动依从性和完成率,改善运动效果,改善生理指标,减轻脂肪肝程度.
作者:刘硕嘉;严珍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对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负面情绪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衢州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3月开始针对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模式,以实施前后1年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A评分、HAMD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再住院率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随访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模式用于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可有效缓解负面情绪,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和再住院风险,并有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作者:陈雪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状况,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实施干预措施,提高家属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使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制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属215例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家属的SAS平均得分为(46.52士10.33),高于国内常模(29.78±10.07,t=23.75,P=0.000);SDS平均得分为(51.64士10.88),高于国内常模(33.46士8.55,t=31.74,P=0.000).恶性肿瘤患者家属接受教育年限≤9年SAS平均得分(48.61±9.58)高于接受教育年限>9年SAS平均得分(44.44±10.67,t=3.010,P=0.013);接受教育年限≤9年SDS平均得分(53.45士9.6)高于教育年限>9年SDS平均得分(49.85±11.73,t=2.450,P=0.015).结论:癌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得分高于国内常模,主要影响因素有患者家属接受教育年限、家属性别,应关注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尤其是低学历和女性家属.
作者:李婷;张欣宇;臧雪梅;郭立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模式对口腔器械清洗风险危机值及清洗合格率的影响.方法:丽水市中心医院于2016年7月针对口腔器械清洗过程实施持续HFMEA模式干预,以实施前后1年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失效模式风险危机值、清洗合格率及临床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清洗不及时、手工刷洗不到位、保温时间不够及初步冲洗不彻底失效模式风险危机值分别为(509.23±73.74)分,(361.56±44.62)分,(314.08±38.62)分,(213.54±26.44)分;观察组患者清洗不及时、手工刷洗不到位、保温时间不够及初步冲洗不彻底失效模式风险危机值分别为(170.49±24.77)分,(114.74土15.24)分,(90.13±12.67)分,(83.85±10.19)分;观察组患者失效模式风险危机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清洗合格和不合格例数分别为88例、12例,清洗合格率为88.00%;观察组清洗合格和不合格例数分别为100例、0例,清洗合格率为100.00%;观察组患者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临床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0例、12例、8例,临床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中临床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17例、12例、1例,临床满意度为96.67%;观察组临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FMEA模式用于口腔器械清洗可有效降低危险因素水平,提高清洗合格率,并有助于改善临床满意度.
作者:张华;周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而管理组则给予社区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水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及血压控制率等指标.结果:管理组的合理膳食、规律运动、自我血压监测、遵医嘱规律服药等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管理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管理组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依从率、血压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健康管理后,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率,从而实现血压控制.
作者:姚丽萍;叶腾芳;苏慧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羟考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丽水市人民医院做胆囊切除的患者150例,男性79例,女性71例,ASA为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1、2、3、4组,1组用术前分别用生理盐水20 ml在脐上水平双侧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缝合时,静脉给予生理盐水2 ml.2组术前分别用0.25%罗哌卡因20 ml在脐上水平双侧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缝合时,静脉给予羟考酮0.08mg/kg.3组术前分别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20 ml在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缝合时,给予羟考酮0.2 mg/kg.4组术前分别用0.25%盐酸罗哌卡因20 ml在脐上水平双侧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缝合时,给予羟考酮0.08 mg/kg.记录患者苏醒时间、再次加入羟考酮的总量及次数,拔管后当下时间(A0)、术后2h (A1)、6h (A2)、12h(A3)、24h(A4)的VAS评分.结果:1、2、3、4组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1、A2时间点时2、3、4组的VAS值显著低于1组,A4时间点时3组的VAS值显著低于1组,A0-A3时2、3组的的VAS值显著低于4组,A3时2组的VAS值显著低于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术后羟考酮的使用量和次数明显多于2组和3组,并且显著少于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与3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4组再次加入羟考酮总量和次数明显多于3组和2组,并且显著少于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与3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0.08 mg/kg的羟考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影响患者苏醒时间,并且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吴继敏;武旖旎;游敏吉;徐巧敏;樊理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对嘉兴市第一医院性病门诊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为制定该地VCT的服务对策,有效预防HIV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嘉兴市第一院性病门诊的VCT人群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HIV初筛阳性率及暴露因素与HIV感染的关系.结果:共有1 440例.VCT求询者接受了HIV抗体检测,求询者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大多数从事商业服务职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1.86∶1);其中1 149例为可能通过非婚异性性行为接触到HIV,占人群总数的79.8%;1 312例为第一次进行HIV咨询检测,占总人数的67.0%;经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者25例,阳性率1.73%,其中16例为通过异性性接触方式传播,9例为男男性行为(MSM)传播.结论:性病门诊开展VCT工作是有效预防HIV传播的一项重要措施,MSM人群中检出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对该类人群的教育和干预.
作者:曹庆科;王飞;朱宇翔;陈怿;殷文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使用CTA评价眼动脉与脑小血管病的关系,及时预测及诊断脑小血管病并争取早期指导治疗.方法:选取轻度及重度脑小血管病患者及正常人各80例,分为A、B、C组,进行128层头部CTA检查,进行后处理,统计眼动脉狭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组及B组眼动脉狭窄的程度均大于C组,A与C及B与C组之间,P<0.01,有统计学意义.比较A组与B组,A组眼动脉狭窄的程度小于B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CTA能较好的评价眼动脉的狭窄,其与血管性痴呆与认知障碍病情的水平呈正相关,可根据眼动脉的改变来预测脑小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玉双;蒋高民;赵绘萍;马隽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