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

姚丽萍;叶腾芳;苏慧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社区, 健康管理模式, 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而管理组则给予社区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水平、高血压知晓率、治疗依从率及血压控制率等指标.结果:管理组的合理膳食、规律运动、自我血压监测、遵医嘱规律服药等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管理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管理组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依从率、血压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综合健康管理后,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治疗依从率,从而实现血压控制.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宁波市奉化区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宁波市奉化区社区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奉化区参与宁波成人慢病监测的数据,对奉化区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奉化区社区居民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为7.24%(标化率5.24%),糖尿病患病率为9.53%(标化率7.22%).不同性别比较,男女性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患病率呈增加趋势,且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FG与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一致,其中向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家族史、年龄是糖尿病与IFG患病的危险因素,身体活动是糖尿病与IFG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向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是糖尿病和IFG患病可控制的危险因素,运动是糖尿病和IFG患病的保护因素,应采取控制向心性肥胖、合理饮食和增加动运的方式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杜飞行;冯伟;王春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个体化健康管理对妊娠糖尿病孕产妇自我管理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个体健康管理在妊娠糖尿病(GDM)孕产妇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绍兴市中心医院门诊124例GDM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分随机为2组,接受个体化健康管理的62例为观察组,接受常规门诊产期检查及健康指导的62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自我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PG、2hPG、HbA1c、TG及TC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DM孕产妇应用个体化健康管理,可显著提高其血糖、饮食及运动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妊娠期血糖水平.

    作者:唐建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糖尿病平稳状态的标志

    目的:应用离子交换高压液相(HPLC)法检测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用于监测近期血糖控制水平的检测方法,为病人提供自我控制饮食用量和坚持药物治疗,延缓DM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干扰因素,获得准确检测值.方法:应用先进的灵敏度高的方法,易操作的全自动高效液相色谱仪(BIO Rad D-10,HPLC法),将红细胞裂解,释放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成分,此方法能满足临床快速检测的需要,可做为DM患者诊断与监测指标.是反映糖尿病稳定状态的标志.结果:观察715例DM患者,分为DM青年组、DM中年组、DM老年组,三组患者结果显示:血糖和HbAlc含量是正常对照组的2~3倍,尤以青年组、中年组升高为著,差异非常显著(P<0.01),高HbAlc量是因高血糖浓度的糖类物质直接作用于红细胞,促使血红蛋白发生“糖化”,在红细胞有效“寿命”生存期内一直被高浓度血糖“饱和”.检测HbAlc含量高值与低值直接反映病人近2~3个月血糖控制水平,抑或是近7~8周时的平稳趋势.因此,该方法是一个实用、灵敏和准确的理想检测法.同时应用酶法和免疫法排除干扰因素,使结果更加完善.结论:HPLC法既可以用于已诊断为DM病人控制水平的评估,还可以对未确诊的亚临床病人或一过性血糖升高者进行鉴别诊断或排除某些疾病.由于HbAlc的半衰期为39.6 d,可以将检测HbA1c法作为DM采血的选择时间,为临床和患者提供就诊与检测时间段.提示诠释实验结果避免“通用”现象,应结合糖尿病不同阶段与不同疾病科学解释至关重要.

    作者:刘瑞明;张慧;王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丽水市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丽水市2012-2016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概况,为丽水市感染性腹泻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丽水市2012-2016年疫情网络上报的所有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2016年丽水市共报告感染性腹泻病例25 974,年均发病率为195.79/10万,发病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0月-次年1月份;发病率高为莲都区(379.89/10万),低为龙泉市(79.03/10万).患者主要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0~3岁年龄组占43.37%,40~65岁年龄组占23.72%,男t女=1.29∶ 1.实验室诊断病例检出率为18.82%,轮状病毒感染占83.14%.结论:2012-2016年丽水市感染性腹泻发病主要以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为主,轮状病毒是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加强推广轮状病毒疫苗的预防接种,能有效预防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作者:应丽红;张德勇;吴振宇;舒雪伍;胡肖雄;应露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品管圈小组活动对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品管圈小组活动对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120例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情况,针对跌倒发生原因,成立品管圈小组,寻找问题根本原因,制定活动计划,提出整改方案,实施整改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小组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2010-2012年的0.59‰降至2013-2015年的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小组活动激发护士的思维,规范防跌倒护理流程,提升护士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体现护理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毕东军;金艳君;卢爱金;缪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岗位需求视角下的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

    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以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在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专业教学标准的内涵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完成了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制工作.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为加强专业建设,实施专业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和指导,对今后高职高专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新;杨鑫;刘洋;杨智源;代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院外延续性护理措施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性护理措施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干预.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个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院外延续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前后上肢功能各项指标评分与生活质量平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依从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前,两组患者的后伸、前屈、外展、内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的后伸、前屈、外展、内收都有所升高,但是观察组后伸(38.9±4.2)°高于对照组(29.1±3.8)°,观察组前屈(106.4±9.8)°高于对照组(79.4士9.4)°,观察组外展(93.4±9.7)°高于对照组(73.8±7.2)°,观察组内收(29.4±6.2)°高于对照组(20.8±5.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出院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都有所提高,但是观察组生活质量(283.4±30.4)分高于对照组(258.3±28.9)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院后依从性优良率(95.1%)高于对照组(75.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出院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6%,36.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乳腺癌术后患者院外延续性护理,能提高患者出院后依从性的优良率,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降低患者出院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陶小平;王玉玲;王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徒手心肺复苏和机器方式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呼吸循环恢复时间及死亡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呼吸循环恢复时间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市急救中心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共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给予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急救;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血压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24 h死亡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分别为50.00%(25/50),72.00%(36/50);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血压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24 h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用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可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缩短循环、血压及呼吸恢复时间,并有助于降低死亡风险,价值优于徒手心肺复苏.

    作者:凌巧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以培养具有从事临床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培养质量.文章从执业医师考试压力、临床技能与科研培养的双重压力、导师和自身等方面分析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因素,针对他们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从改革教学模式、强化监管责任、融合医院文化、提升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等环节采取干预措施,切实做好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

    作者:叶韧;李一峰;赵嘉芸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1-2015年舟山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2011-2015年舟山市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掌握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整理2011-2015年舟山市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2015年舟山市恶性肿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41.77/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200.92/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196.42/10万,累积发病率(0~74岁)为22.38%,截缩发病率(35~64岁)为454.69/10万;发病率位于前10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直肠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和食管癌,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83.74%.2011-2015年恶性肿瘤死亡年均报告死亡率为230.35/10万,中标率为127.00/10万,世标率为126.55/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14.25%,截缩死亡率(35~64岁)为229.98/10万;死亡率位于前10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直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结肠癌和胆囊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83.57%.结论:肺癌、消化道癌、乳腺癌和宫颈癌是影响舟山市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应该作为防控工作的重点,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积极开展相关恶性肿瘤的筛查.

    作者:林启;周晶耀;潘松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开展高血压防控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文献复习法,查阅国内有关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控工作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结果:我国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控工作中,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政府方面均存在问题.结论:通过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成立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建立完善的人才准入机制及人才培养模式;补充细化高血压防治政策,明确村医职责;增加卫生资源投入;完善监管制度等措施,积极做好农村地区高血压防控工作.

    作者:张梦如;唐根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4-2016年温州市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与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温州市2014年-2016年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变化规律,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降低院前急救患者的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温州市2014-2016年65 916例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分布、性别、年龄分布和呼救时间分布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院前急救患者65 916例,不同疾病构成比由高到低前五位依次为:意外伤害(外伤)35 176例(53.36%),脑血管疾病8 157例(12.37%),心血管系统疾病4 899例(7.43%),中毒4 349例(6.60%),消化系统疾病4 126例(6.26%);性别构成中,男性40 732例,占61.79%,女性25 184例,占38.21%,男女性别比为1.62∶1;院前急救患者疾病分类的年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以上老年患者是主要的急救人群,以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病率高;不同时间段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别构成中,18:00-22:00为急救的高峰期,各呼救时间段的疾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州市院前急救应根据在不同时间段内急救频次、疾病类型及人群的特点,科学分配急救资源及呼救高峰时段的医护人员排班,对呼救病人开展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提高患者生存率,提升院前急救水平.

    作者:徐恩利;夏蓓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神经松动术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研究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研究对象添加神经松动术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10 m大步行速度、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改良Ashworth量表和下肢关节活动度测量来评价下肢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10 m大步行速度改变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施行神经松动术的脑卒中患者在接受3个月、6个月和1年的康复训练后在10 m大步行速度改变、FMA评分变化、改良Ashworth量表评价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提供神经松动术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速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作者:王明弘;李雨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组长负责制式APN层级护理排班模式在急诊科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组长负责制式APN层级护理排班模式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于急诊科实施组长负责式APN层级护理排班模式(实施后),并将2016年1月至6月实施传统排班模式时段作为对照(实施前),比较并分析实施前后护士工作倦怠感、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等指标差异.结果:实施后护士工作倦怠感(MBI)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医生满意率及护士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以上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科应用组长负责制式APN层级护理排班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护士工作倦怠感,促进急诊科护理质量及医护患满意度提高.

    作者:李春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个性护理对改善前列腺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心理状况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作用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应用在前列腺癌腹腔镜根治术中对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台州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108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况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4.15±2.66)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6.82±3.01)分;对照组干预后焦虑启评量表评分(49.06±4.25)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1.16±4.87)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量表(52.16±4.45)分,角色功能量表(50.89±3.58)分,情绪功能量表(58.46±4.15)分,认知功能量表(57.33±3.85)分,社会功能量表(56.35±4.22)分;对照组干预后躯体功能量表(40.78±8.66)分,角色功能量表(39.17士7.94)分,情绪功能量表(35.77±8.18)分,认知功能量表(38.17±7.68)分,社会功能量表(40.33±8.59)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0%低于对照组的18.52%,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在前列腺癌腹腔镜根治术中可以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压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青;马玲平;李葆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改良鼻丘径路额窦鼻内镜修正手术在难治性鼻-鼻窦炎中的疗效探析

    目的:研究改良鼻丘径路额窦鼻内镜修正手术在难治性鼻-鼻窦炎中的疗效,为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提供明确的手术方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接诊的120例难治性鼻-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应用自前向后将鼻窦开放手术治疗,改良组则采取改良鼻丘径路额窦鼻内镜修正手术方式实施手术.术后随访调查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状况.结果:改良组手术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211 5,P=0.007 2).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1.67%),且差异有显著性(x2 =5.551 1,P=0.0185);改良组患者的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亦有显著性(x2=3.927 3,P=0.047 5).结论:改良鼻丘径路额窦鼻内镜修正手术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作者:苏小青;陈波蓓;陈茹;陈小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初产妇亲子相关知识知晓及需求状况调查与研究

    目的:探讨初产妇亲子相关知识知晓及需求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龙泉市中医院分娩的初产妇5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初产妇亲子相关知识知晓及需求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初产妇对于定期检查必要性、产后洗澡方式、孕期产检总次数、产后避孕方法、孕期小腿抽筋常见原因知晓率较高;对于早孕建册时间、含钙较多的食物、易致胎儿畸形时期知晓率较低;不同文化程度产妇在早孕建册时间、孕期产检总次数、含钙较多的食物、孕期小腿抽筋常见原因、易致胎儿畸形时期、产后洗澡方式知晓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定期检查必要性、产后避孕方法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家庭收入较高人群对亲子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低收入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对于孕前优生、孕期胎动监测、新生儿护理等方面需要较高.结论:应加强对初产妇亲子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产妇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钟伟文;张丽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意向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某医学院校2014级临床医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现场发放,共发放问卷169份,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意向占据32.50%,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了学生个人方面、学校教育方面、卫生院方面以及国家政策方面.结论:要想提高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比例,就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到卫生院工作.

    作者:郝峰;李萍;王钰;范超;孙晓艺;王柳行;郑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成年肥胖症患者远程综合干预和管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成年肥胖患者实施远程综合干预和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成年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干预和管理,而干预组则给予远程综合干预和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效果、运动依从性、生理及脂肪肝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的运动心率、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距离、运动消耗、运动完成率、运动依从性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后的体重、BMI、腰围、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脂肪肝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成年肥胖患者实施远程综合干预和管理措施后,可以提高运动依从性和完成率,改善运动效果,改善生理指标,减轻脂肪肝程度.

    作者:刘硕嘉;严珍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浙中农村地区不同人群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浙江中部农村地区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的人群感染状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浦江县2005-2015年戊肝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社区人群、健康体检人群及戊肝有关风险职业人群各250人,31例既往病例及其40例密切接触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抗HEV-IgG,比较不同人群抗HEV-IgG阳性率差异.结果:2005-2015年浦江县共报告戊肝病例88例,各年发病率在1.28/10万~3.13/10万之间,占同期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数的比例0.70%~10.69%,并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报告病例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59岁,男女性别比为2.67∶1,未见死亡病例、聚集性(暴发)疫情发生.社区和体检人群抗HEV-IgG标化阳性率为45.54%,感染风险较高的职业人群抗HEV-IgG阳性率为63.60%.女性(OR=0.70,95%CI:0.51~0.96)抗HEV-IgG阳性风险较低,年龄增长(OR=1.06,95%CI:1.050~1.07)抗HEV-IgG阳性风险升高.生猪养殖(OR=29.21,95%CI:2.29~371.99)、猪肉贩卖人员(OR=15.44,95%CI:1.47~162.14)抗HEV-IgG阳性的风险高于其他职业,阳性率分别为85.19%、71.43%.既往病例抗HEV-IgG阳性率为87.10%,高于密切接触者的52.50% (P<0.05).结论:浙中浦江县戊肝感染率较高,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基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戊肝疫情可能被低估.生猪养殖、猪肉贩卖人员为戊肝感染的高危职业人群.

    作者:吴红照;缪梓萍;王平平;楼永锦;黄文忠;周燕珍;曹捷;陈奕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