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表格规范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实验, 临床, 感染病, 电子版, 表格
摘要: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本刊对来稿图片格式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脊液降钙素原及乳酸脱氢酶动态测定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中诊疗的应用

    目的:研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中降钙素原及乳酸脱氢酶浓度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者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检测使用强生VITROS 350全自动干化学生化分析仪进行。降钙素原(PCT)检测使用梅里埃Mini VIDA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患儿进行比较,观察组脑脊液降钙素原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显著升高(t=2.869,P=0.007;t=2.284,P=0.018)。经有效治疗72 h后,患儿脑脊液降钙素原及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下降。化脓性脑膜炎患儿PCT与LDH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53,P=0.0455)。结论脑脊液中降钙素原及乳酸脱氢酶的浓度联合检测有助于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也助于病情的动态观察及疗效评估。

    作者:董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梅毒晚期麻痹性痴呆患者的脑电图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梅毒晚期麻痹性痴呆患者的脑电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麻痹性痴呆患者11例和同期健康对照组11例做为研究对象。在Matlab 7.0平台上对脑电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分别计算各导联(Fp1、Fp2、F3、F4、C3、C4、P3、P4、O1、O2、F7、F8、T3、T4、T5、T6)各频带(δ、θ、α、β、γ频带)的相对功率比、α/θ值及左右半球间的相应导联(Fp1-Fp2、F3-F4、C3-C4、P3-P4、O1-O2、F7-F8、T3-T4、T5-T6)各频带(δ、θ、α、β、γ频带)的大相干值及其对应频率。结果在相对功率比的比较中,麻痹性痴呆患者较对照组慢波频带(δ、θ频带)升高(P分别<0.05、<0.01和<0.001),快波频带(α、β、γ频带)降低(P分别<0.05、<0.01和<0.001);在双额、双枕、右额、右颞及左顶区麻痹性痴呆组α/θ值降低(P分别<0.05和<0.01);额顶区γ频带、顶区β频带、枕区α频带和颞区θ频带的大相干值及顶区α频带,枕区β频带,颞区θ、γ、δ频带的对应频率较对照组降低(P分别<0.05和<0.01)。结论麻痹性痴呆患者的脑电慢波频带呈升高趋势,快波频带呈降低趋势,左右半球间相应导联频带的大相干值及对应频率减低,可为诊断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

    作者:黄宇明;姜美娟;许东梅;高俊华;张磊;秦开宇;丁成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10株临床培养细菌的耐药性研究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本院分离的致病细菌发病的规律性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3年度全年所分离的病原菌所做的药敏实验结果按4个季度分类,以第4季度为样本与前3个季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4年第4季度送检样本共3200份,培养出细菌510株,阳性率为15.93%。其中革兰阴性菌326株(63.92%),革兰阳性菌157株(30.78%),其他27株(5.29%)。居前几位的菌株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53/510,30.00%)、克雷伯菌属(80/510,15.68%)、铜绿假单胞菌(61/510,11.96%)、金黄色葡萄球菌(34/510,6.67%)和鲍曼不动杆菌(24/510,4.71%)。其中分离菌株居首位的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药物和一代头孢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3.66%和71.24%;肺炎克雷伯菌依然对青霉素族的氨苄西林呈现较高的耐药性,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低于30%;葡萄球菌属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是94.1%。非发酵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主要抗菌药物依然呈现高耐药性。结论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与季节的更替无关联性,但却有逐年增长趋势。

    作者:崔洪泉;郭新田;季磊;任广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院内痰培养中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有报道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1-9]。为及时了解本院痰培养中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经验治疗呼吸道感染,本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痰培养标本中检出率居前4位的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书平;牛淑香;宗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芙露饮对频发感染患儿免疫力提升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芙露饮对频发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治疗效果及免疫力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08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口服芙露饮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C-反应蛋白(CRP)及血细胞沉降速率(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儿的CRP、ESR及体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患儿IgG为(10.42±3.87)g/L、IgA为(1.96±0.78)g/L及IgM为(1.15±0.57)g/L,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3.46)g/L、(1.27±0.53)g/L和(0.82±0.46)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出现寒战及喘息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出现头痛、恶心、腹泻及皮疹等不良反应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芙露饮辅助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可明显提高感染控制效果,提高患儿的免疫力。

    作者: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13年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

    目的:了解2013年北京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北京地区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和(或)便标本,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PCR(RT-PCR)法进行病原体的检测,同时收集和整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2013年北京地区手足口病多见于≤3岁年龄组儿童(占88.84%);5~8月份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非EV71非CoxA16肠道病毒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占43.72%);6例EV71和3例CoxA16分别属于C4a和B1b亚型,并存在多个传播链。结论2013年北京地区手足口病高峰时间延长,非EV71非CoxA16型肠道病毒成为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作者:顾红岩;詹永婧;李辉;华文浩;魏红山;李兴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放眼航程风正好扬帆加速亦逢时--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2014年总编辑联席会议纪要

    2014年10月18日,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在重庆隆重召开了中华医学电子系列杂志第一次总编联席会,系列杂志的总编和编辑部主任参加了此次会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症医学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96 Plus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标本共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65株,其中50岁以上患者占60.0%(39/65);主要分离自痰液,占90.8%(59/65),其他依次为分泌物4.6%(3/65)、血液1.5%(1/65)、胸水1.5%(1/65)和尿液1.5%(1/65);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依次为61.5%(40/65)、87.7%(57/65)、7.7%(5/65)和0(0/65),敏感率依次为13.8%(9/65)、7.7%(5/65)、90.8%(59/65)和100%(65/65)。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及头孢他啶耐药严重,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临床上应根据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高广生;齐峰;张福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感染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旨在对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PBL)应用于感染科临床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实效性进行分析探讨。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本院感染科专业实习学生78名,随机分为两组,PBL组39名,采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39名,采用传统带教模式。以问卷与考试成绩进行反馈分析。结果分析显示PBL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42.36±4.02分)与对照组(41.65±3.67分)比较(t =0.95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PBL组病例分析成绩(46.02±3.94分)与总成绩(88.38±5.62分)与对照组病例分析成绩(38.84±2.86分)与总成绩(80.49±5.13分)比较(t =5.627,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BL组学生对PBL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5.634,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其中,激发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操作技能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等方面PBL组学生更为突出。本文研究表明PBL教学模式在感染科临床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解决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了感染科临床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安纪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感染病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随着感染病学研究的扩展和深入,其与分子生物学的交叉融合日渐密切,逐渐突显出当前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滞后。为提高感染病学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水平,本文总结当前研究生该学科学习的普遍现状,并对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朱鏐娈;张剑平;宋川;李蕊;张玥;郝禹;曾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孢子菌肺炎二例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 PCP)又称卡氏肺囊虫肺炎,是艾滋病患者常见、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约占机会性感染的62%[1-4],而在晚期艾滋病患者中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几率可达85%[5],其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100%死于呼吸衰竭,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6],以下就2013年本院收治的2例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长民;张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然杀伤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双重作用的研究进展

    人类肝脏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自然富集,肝内优势突出了其在控制嗜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中NK细胞为研究者提供了有利的机会来考虑这些免疫效应细胞在肝脏独特环境的重要功能。NK细胞在乙型肝炎中的作用仍在研究中。近年来数据表明, NK细胞是能够发挥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也通过死亡受体途径导致肝损伤。下面将NK细胞的抗病毒和致病作用作进一步概述。

    作者:明芳;章幼奕;秦刚;赵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脂多糖所致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利用脂多糖(LPS)建立大鼠内毒素血症导致肾脏损伤模型,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为防治内毒素引起的肾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EPO对照组、LPS组和LPS+EPO组。LPS组和LPS+EPO组大鼠尾静脉注射LPS(10 mg/kg)建立肾脏损伤模型,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30 min后,EPO对照组和LPS+EPO组给予rhEPO(5000 U/kg)经尾静脉注射。其余两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在LPS注射后的6 h和24 h每组分别处死5只大鼠,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注射后24 h处死大鼠制备肾组织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结构改变,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肾脏超微结构改变。应用免疫印记方法检测大鼠肾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KT)、磷酸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p-AKT)以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和LPS+EPO组大鼠血清BUN、Cr和TNF-α水平升高(P均<0.05);LPS组以上3个指标升高程度显著高于LPS+EPO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p-AKT和p-AKT/AKT表达增强(p-AKTP=0.000、p-AKT/AKTP=0.000)、NF-κB表达增强(P=0.012);与LPS组比较,LPS+EPO组p-AKT和p-AKT/AKT表达下降(p-AKTP=0.002、p-AKT/AKTP=0.005),NF-κB表达下降(P=0.066)。光镜下LPS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间质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LPS+EPO组亦可见间质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但较LPS组减轻。电镜下LPS组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化,线粒体固缩和内皮细胞增生;LPS+EPO组肾小球滤过膜增厚,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轻度肿胀和溶酶体增多,损伤较LPS组减轻。结论 EPO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有效的保护LPS导致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张国兴;李晓华;赵辉;孙霓;孙宇;李秀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14年医学电子出版物编辑业务培训班纪要

    2014年10月17~23日,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的总编、编辑部主任及编辑同行共70余人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参加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举办的“2014年度医学电子出版物编辑业务培训班”,学习编辑出版业务知识,交流医学电子杂志的办刊特点和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发展和经营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神经内科患者感染情况及其与病房环境细菌分布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及其与病房环境的细菌分布情况的相关性,为神经内科医院获得性感染预防及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并发院内感染的患者共100例,分析并发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与其所居住病房环境主要细菌分布的相关性。结果100例神经内科患者主要为呼吸道感染者,共42例(42.0%),其次为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与黏膜和颅内等部位感染;神经内科病房环境监测结果发现病原菌共1500株,主要由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阳性杆菌构成(分别占65.87%和16.13%),主要为藤黄微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黑色枯草芽孢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及格兰阴性球菌占少部分。神经内科感染者的主要病原体为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59.41%和28.71%),其中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较多见。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发生感染的病原菌情况与病房环境细菌相对一致,故洁净的病房环境对于预防及控制医院获得性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代全德;司金春;徐忠海;杨春海;张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14年第8卷1~6期目录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蒜素对幽门螺杆菌阴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和胃黏膜病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幽门螺杆菌(Hp)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胃黏膜病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Hp阴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患者给予大蒜素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与大蒜素剂型相同的安慰剂;疗程为24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EGF、胃黏膜EGFR表达以及病理积分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大蒜素治疗后EGF、EGFR表达水平以及病理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EGF、EGFR表达水平以及病理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蒜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积分有改善作用,且能够降低萎缩性胃炎EGF及EGFR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文利;钮自宇;张鸣鸣;李林浩;滕春媛;战淑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镜室护士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目的:分析内镜室护士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本市3家三级医院内镜室护士11名,发放自行设计的医院感染调查问卷、自我防护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统计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体液污染、排泄物污染、血液污染、锐器损伤发生频次,自我防护情况,包括自我防护等级和个人防护意义等。结果本市3家医院内镜室2013年1月共进行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和支气管镜1110例次,随机抽查436例,不同级别防护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614、4.2615、4.6251、4.0123,P均<0.05)。6名主管护师职称体液污染、排泄物污染、血液污染和锐器损伤分别为0.92、0.69、0.00和0.23例次,显著低于护师及护士,不同职称职业暴露例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1名护士防护不当后果知晓率为90.90%,职业暴露处理方法知晓率为63.63%,高危操作防护知晓率为72.73%,标准预防内容知晓率为54.55%,主管护师职称各项知晓率显著高于护师及护士,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053、21.5647、12.4851、15.0314,P均<0.05)。结论内镜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部分护师和护士防护意识较差,因此,提高认识、强化内镜室护士防护管理,对降低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德兰;刘健琼;卢健丽;谭焕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3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重肝组)、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MIF水平,同时检测各组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重肝组与CHB组患者ALT和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2、0.700,P=0.376、0.490),TBil、ALB、PTA、INR和T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93、2.769、10.534、7.551和6.961,P=0.007、0.007、0.000、0.000和0.000);重肝组与CHB组患者外周血中MI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547、5.147,P=0.000、0.000)。结论 MIF的高水平表达可能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以及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相关。

    作者:施文娟;成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电子版)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