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骐;郭卫红;张娜;陈诚豪
2007年3月至10月,我们共行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32例,其中儿童14例,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4~13岁,平均(8.9±3.1)岁;
作者:左继东;陈振光;刘卫彬;谭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食管瘢痕性狭窄常是误服酸碱等化学制剂或热力灼伤所致,经适当急性期处理,狭窄后行食管扩张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治愈.但部分病人瘢痕狭窄严重,扩张效果不佳或反复出现狭窄需手术治疗.
作者:李昕;张韶岩;区颂雷;张志泰;胡燕生;宋飞强;马旭晨;马欣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病人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其对住院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08年65例应用ECMO辅助的成年病人资料,记录血流动力学、血牛化指标等以及临床转归.结果 51例成功脱离ECMO,脱机率为78.5%,33例生存出院,总病死率49.2%.55.4%的ECMO辅助病人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其病死率明显高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胆红素血症明显增加病人住院死亡风险(OR=3.895,P<0.01).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在ECMO辅助病人中的发病率较高,是增加术后病死率的影响因素之一,应及时处理,以改善病人的临床转归.
作者:闫晓蕾;贾士杰;陈菲;万久贺;贾明;孟旭;侯晓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病人男,55岁.3年前因食管癌行食管拔脱、胃食管左颁部吻合术.仪术后1个月放疗1疗程后未再治疗.1个月前出现进食呛咳.胸部CT及胃镜示胸胃气管瘘(图1),胃痿口距门齿约26 cm,气管瘘几位于降凸膜部约3.5 cm大小,累及部分右侧主支气管膜部.瘘口组织病理活检未见肿瘤复发.双肺炎症不明显.
作者:丛波;孙启峰;彭传亮;赵小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口服抗凝治疗自我监测的方法 是否优于传统方法 .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检索截至2008年10月关于两种监测方法 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然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17项研究分析结果 显示自我监测方法 较之传统方法 治疗达标率高,并且能将伞因死亡率降低近三分之一;栓塞事件发生率减少54%;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减少.亚组分析显示,自我调整药量组较之依靠专业人员调整药量组全因死亡率及栓寒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未降低.结论 口服抗凝治疗自我监测的方法 较传统方法 优越,但实施之前必须对病人进行教育与严格培训.
作者:张希;许哲;唐白云;陈艳玲;王治平;吴钟凯;殷胜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病例1 男,33岁.1周前患右侧钾齿冠周炎,后出现高热,颈部显著肿胀、活动障碍.CT检查发现颈部咽后间隙及食管旁间隙感染蜂窝织炎,胸部食管旁间隙蜂窝织炎.
作者:侯广杰;杨光煜;胡为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梗)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对已梗死心肌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近,有研究证实人类心肌为可再生组织~([1]),梗死后心肌细胞再生治疗已成为热点.
作者:张玉海;张光伟;谷天祥;刘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我们采用微创的方法矫治成人漏斗胸32例,现对临床初步结果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男24例,女8例.年龄18~38岁,平均(22.7±7.0)岁.均自幼或少年期发现胸廓异常,活动耐力低,活动后心慌、气促.心理上有特殊的窘态反应、耻辱感,交际能力受限等.伴脊柱侧凸畸形1例、女性右侧乳房发育差2例.
作者:刘吉福;薛文平;刘克强;徐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41例人工心脏瓣膜功能障碍(PHVD)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 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手术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1例采取股动脉插管左侧开胸,40例均经原切口,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38例行瓣膜置换术,使用机械瓣35枚(二尖瓣位23枚,主动脉瓣位11枚,三尖瓣位1枚),生物瓣6枚(二尖瓣位3枚、主动脉瓣位2枚、三尖瓣位1枚);2例行瓣膜角度矫正术;1例行异物清除术.急诊手术13例,择期手术28例.结果 全组气管插管5.1~243.0 h,平均63.3 h,中位时间15.3 h;气管切开5例.全组死亡6例,病死率14.6%,均发生于急诊手术后,死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多器官衰竭2例及恶性心律失常1例.并发症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顽固性呃逆及切口感染各1例.结论 对急性PHVD,无论是生物瓣或机械瓣,均应立即进行急诊手术.对慢性PHVD亦应强调及早再次手术.
作者:阿地力江·阿不都热苏力;孙寒松;马雏国;龚丁旭;王巍;许建屏;常谦;胡盛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病人 女,54岁.活动后憋气10年加重1个月.查体心脏向双侧扩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T波改变.X线胸片示心影明显增大,心右缘隆突.
作者:何俊杰;梁景芳;张志强;邢震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先天性四叶式主动脉瓣畸形(CQAV)是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1]),主要病理功能改变是瓣膜的关闭不全.1998年至2007年我们手术治疗3例CQAV病人,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伟;吴延虎;陈亦江;张石江;陈广明;秦建伟;陈亮;梁永年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食管异物发病率不高,但有时相当凶险且往往延误诊治~([1]).1993至2008年,我们收治食管异物病人中15例行外科治疗,疗效较好,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彤宇;陈长志;汤敏;张伸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病人 女,26岁.剖官产后3天,发作性血压升高达170/130 mm Hg(27.7/17.3 kPa)伴头痛2次.血压升高时血肾上腺素422.60 pmol/L,血去甲肾上腺素3590.33 pmol/L;
作者:吴伟铭;杨异;高宗礼;赵天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美国FDA已批准新活素(重组B型脑利钠肽,BNP)应用于失代偿期左心衰的治疗.我们观察了BNP对二尖瓣置换术(MVR)后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刘锋;林家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胸腺囊肿较为罕见,无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易与其他纵隔疾病尤其是胸腺瘤相混淆,确诊率低.手术是胸腺囊肿的确诊手段,同时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2000年11月至2008年7月,我们为20例胸腺囊肿病人行了胸腔镜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赖繁彩;李剑锋;杨帆;刘彦国;王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二尖瓣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治疗慢性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效果及中期随访结果 .方法 自2002年6月至2008年5月,83例慢性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35例,重度48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或二尖瓣置换术.男49例,女34例;年龄51~77岁,平均(59.3±7.5)岁.43例二尖瓣成形术包括使用Dacron补片条或自体心包条环缩后瓣环21例,交界处环缩9例,后叶矩形切除9例,St.Jude成形环环缩4例.40例二尖瓣置换术包括机械瓣28例,生物瓣12例.结果 住院死亡3例,二尖瓣成形术组和二尖瓣置换术组住院死亡分别占2.3%(1/43例)、5.0%(2/4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瓣膜置换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二尖瓣成形组(P<0.05),二尖瓣成形组术后6例残余轻度二尖瓣反流(P<0.05)但不影响心功能,两组其他住院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76例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3~60个月,平均(20.2±4.9)个月.随访期间二尖瓣成形术7例轻度二尖瓣反流.瓣膜置换组人工瓣功能均良好,3例出现抗凝相关并发症.随访远期死亡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二尖瓣成形术和二尖瓣置换术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61%.结论 对于慢性中重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二尖瓣成形术后近期和远期效果好,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术式.
作者:邱雪峰;董念国;孙宗全;肖诗亮;张凯伦;杜心灵;蒋雄刚;苏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的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valve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临床治疗效果,探讨PA/IVS安全、有效的首期治疗方法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25例PA/IVS病儿中男20例,女5例.首期治疗年龄2天~8个月.体重2.1~6.7 kg.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室三部分存在,右室轻~中度发育不良(三尖瓣Z值在-2~1.5),无右室依赖型冠状循环.经导管介入治疗(介入组)8例,外科手术(手术组)17例.结果 两组成功率分别为88%和94%,两组各死亡1例.两组术后残余肺动脉瓣狭窄(PS)程度无明显差异,介入组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之手术组短.全组随访3~36个月,介入组术后1例再次行球囊扩张,手术组术后行PS外科矫治和PS球囊扩张各1例,2例等待球囊扩张术.全组21例获双心室循环,介入组与手术组各1例因右心功能不全拟行双向格林手术.结论 对于右室轻~中度发育不良的PA/IVS,经导管介入治疗可以取代外科手术作为首期治疗方法 .
作者:李虹;陈欣欣;庄建;陈寄梅;李俊杰;张旭;李渝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是胸外科急症之一,往往会引起继发性肺萎缩和低氧血症,重则发生严重的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作者:陈仕林;易龙;许林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有研究认为,端粒酶激活及其活性表达上调是肺癌发病机制中的关键步骤,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是端粒酶活性的关键限速因子.
作者:冼磊;周华富;张兴华;薛邦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病人 女,65岁.体重77.5 kg,身高160 cm.因冠心病拟行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查体:血压140/80mmHg(1 mmHg=0.133 kPa).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吕学思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