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服抗凝治疗两种监测方法的Meta分析

张希;许哲;唐白云;陈艳玲;王治平;吴钟凯;殷胜利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抗凝药, 综合分析, 维生素K, 香豆素, 自我护理
摘要:目的 评价口服抗凝治疗自我监测的方法 是否优于传统方法 .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检索截至2008年10月关于两种监测方法 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然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17项研究分析结果 显示自我监测方法 较之传统方法 治疗达标率高,并且能将伞因死亡率降低近三分之一;栓塞事件发生率减少54%;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减少.亚组分析显示,自我调整药量组较之依靠专业人员调整药量组全因死亡率及栓寒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未降低.结论 口服抗凝治疗自我监测的方法 较传统方法 优越,但实施之前必须对病人进行教育与严格培训.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修复食管癌术后胸腔胃气管瘘1例

    病人男,55岁.3年前因食管癌行食管拔脱、胃食管左颁部吻合术.仪术后1个月放疗1疗程后未再治疗.1个月前出现进食呛咳.胸部CT及胃镜示胸胃气管瘘(图1),胃痿口距门齿约26 cm,气管瘘几位于降凸膜部约3.5 cm大小,累及部分右侧主支气管膜部.瘘口组织病理活检未见肿瘤复发.双肺炎症不明显.

    作者:丛波;孙启峰;彭传亮;赵小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麻醉期急性肺水肿1例

    病人 女,65岁.体重77.5 kg,身高160 cm.因冠心病拟行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查体:血压140/80mmHg(1 mmHg=0.133 kPa).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吕学思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再生

    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梗)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对已梗死心肌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近,有研究证实人类心肌为可再生组织~([1]),梗死后心肌细胞再生治疗已成为热点.

    作者:张玉海;张光伟;谷天祥;刘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新活素对二尖瓣置换病人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

    美国FDA已批准新活素(重组B型脑利钠肽,BNP)应用于失代偿期左心衰的治疗.我们观察了BNP对二尖瓣置换术(MVR)后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刘锋;林家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口服抗凝治疗两种监测方法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口服抗凝治疗自我监测的方法 是否优于传统方法 .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检索截至2008年10月关于两种监测方法 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然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17项研究分析结果 显示自我监测方法 较之传统方法 治疗达标率高,并且能将伞因死亡率降低近三分之一;栓塞事件发生率减少54%;大出血事件发生率减少.亚组分析显示,自我调整药量组较之依靠专业人员调整药量组全因死亡率及栓寒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但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未降低.结论 口服抗凝治疗自我监测的方法 较传统方法 优越,但实施之前必须对病人进行教育与严格培训.

    作者:张希;许哲;唐白云;陈艳玲;王治平;吴钟凯;殷胜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p16基因状态对hTERT mRNA的影响

    有研究认为,端粒酶激活及其活性表达上调是肺癌发病机制中的关键步骤,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是端粒酶活性的关键限速因子.

    作者:冼磊;周华富;张兴华;薛邦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14例

    2007年3月至10月,我们共行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32例,其中儿童14例,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4例中男8例,女6例;年龄4~13岁,平均(8.9±3.1)岁;

    作者:左继东;陈振光;刘卫彬;谭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食管灼伤致食管瘢痕性狭窄的外科治疗

    食管瘢痕性狭窄常是误服酸碱等化学制剂或热力灼伤所致,经适当急性期处理,狭窄后行食管扩张治疗,大部分病人可以治愈.但部分病人瘢痕狭窄严重,扩张效果不佳或反复出现狭窄需手术治疗.

    作者:李昕;张韶岩;区颂雷;张志泰;胡燕生;宋飞强;马旭晨;马欣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不同辅助装置在心脏移植前过渡的应用

    使用心脏辅助装置能延长终末期心衰病人的生存期,增加接受心脏移植的概率,也可恢复冈病情严重不能进行移植者的心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移植的机会.

    作者:龚丁旭;孙寒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食管异物的外科治疗

    食管异物发病率不高,但有时相当凶险且往往延误诊治~([1]).1993至2008年,我们收治食管异物病人中15例行外科治疗,疗效较好,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彤宇;陈长志;汤敏;张伸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大动脉转位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可逆性程度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 探讨合并室间隔缺损(VSD)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可逆性程度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24例平均肺动脉压力大于30 mmHg(4.0 kPa)病儿,其中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1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14例.在体外循环开始前取其右中叶肺组织,标本经HE及弹力纤维染色,评估肺血管病变程度.ELISA检测标本中eNOS、iNOS、ET-1、ET-AR、ET-BR、MMP-2、MMP-9及TIMP的表达情况.结果 两组病儿年龄、身高、体重、VSD大小、术前肺动脉压力筹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血红蛋白浓度、主动脉及肺动脉内氧饱和度及术后肺动脉压力下降值筹异明显,P<0.05.两组肺标本Heath-Edwards分级0~Ⅱ级,ELISA检测发现TGA组的eNOS及MMP-2表达,分别为(280.13 ±101.92)ng/mg和(31.68±15.36)ng/mg,明显低于单纯VSD组的(488.41±249.6)ng/mg和(69.28±49.12)ng/mg,P<0.05.两组iNOS、ET-1、ET-AR、ET-BR、MMP-9及TIM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OS系统、ET系统及MMP/TIMP系统的失衡参与TGA合并VSD者的肺高压形成过程,相对于单纯VSD者,TGA者肺循环的高氧合状态使MMP-2和eNOS表达下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肺动脉高压的进展及其肺血管病变的可逆性程度.

    作者:潘湘斌;郑哲;胡盛寿;李守军;张雅娟;魏英杰;高培显;林野;高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的临床对比

    目的 比较经导管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的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valve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临床治疗效果,探讨PA/IVS安全、有效的首期治疗方法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25例PA/IVS病儿中男20例,女5例.首期治疗年龄2天~8个月.体重2.1~6.7 kg.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室三部分存在,右室轻~中度发育不良(三尖瓣Z值在-2~1.5),无右室依赖型冠状循环.经导管介入治疗(介入组)8例,外科手术(手术组)17例.结果 两组成功率分别为88%和94%,两组各死亡1例.两组术后残余肺动脉瓣狭窄(PS)程度无明显差异,介入组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之手术组短.全组随访3~36个月,介入组术后1例再次行球囊扩张,手术组术后行PS外科矫治和PS球囊扩张各1例,2例等待球囊扩张术.全组21例获双心室循环,介入组与手术组各1例因右心功能不全拟行双向格林手术.结论 对于右室轻~中度发育不良的PA/IVS,经导管介入治疗可以取代外科手术作为首期治疗方法 .

    作者:李虹;陈欣欣;庄建;陈寄梅;李俊杰;张旭;李渝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成人漏斗胸胸腔镜辅助矫治32例

    2007年6月至2008年7月,我们采用微创的方法矫治成人漏斗胸32例,现对临床初步结果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男24例,女8例.年龄18~38岁,平均(22.7±7.0)岁.均自幼或少年期发现胸廓异常,活动耐力低,活动后心慌、气促.心理上有特殊的窘态反应、耻辱感,交际能力受限等.伴脊柱侧凸畸形1例、女性右侧乳房发育差2例.

    作者:刘吉福;薛文平;刘克强;徐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Meta分析

    目的 使用Meta分析比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在 Medline、SCI、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注册库(CENTRAL)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检索中文和英文的相天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并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截止至2009年1月.根据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两名评价员独立地筛选文献,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0版所建议的评价方法 对纳入临床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后将提取的资料用RevMan 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22个试验进行Meta分析,OPCAB组共纳入1494例病人,心肌梗死总发生率为2.81%;CCABG组共1512例,心肌梗死总发生率为3.57%.Meta分析结果 显示OPCAB和CCABG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尤统计学意义(OR=0.80,95%CI=0.54~1.20,P=0.28).结论 依据现有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显示,OPCAB和CCABG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叶武;陈勇兵;杨文涛;施立;郭旭峰;桑永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双调转术纠治小儿纠正型大血管错位伴肺动脉狭窄

    目的 分析和评估纠正型大血管错位伴肺动脉狭窄病儿采用双调转(Double-Switch)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1年8月至2008年12月采用Double-Switch手术行纠正型大血管错位伴肺动脉狭窄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3.5个月至6.3岁,平均(31±18)个月;体重6~28 kg,平均(13.1±6.5)kg.室间隔缺损(VSD)为膜周型15例,远离大动脉1例,肺动脉下5例.轻度二尖瓣反流2例,中度反流2例.采用Senning+Rastelli手术方法 .13例右心室与肺总动脉的连接采用牛颈静脉管道.结果 全组均生存.体外循环转流156~287 min,平均(202.0±35.8)min;主动脉阻断93~161min,平均(138.0±19.8)min.均无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随防2~5年,上腔静脉流速增快3例(1.8~2.2)m/s,其中1例术后2.6年再次手术解除上腔静脉梗阻,余2例在随防中;肺静脉回流均无明显梗阻;牛颈静脉管道通畅,解剖右室流出道连接处梗阻2例,压力阶差在30~45 mm Hg(1 mm Hg=0.133kPa),尚在随防中.结论 Double-Switch手术纠治纠正型大血管错位伴肺动脉狭窄的复杂型先心病,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仍需进一步随访,以观察这类复杂手术方法 的长期疗效.

    作者:郑景浩;徐志伟;刘锦纷;苏肇伉;丁文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1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加入不同浓度AGEs培养48h,然后分别采用MTT法、Boyden小室测定来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能力;以人纤维连接蛋白(hFN)检测EPCs的黏附能力;分别采用甲醛和Dnase Ⅰ诱导EPCs凋亡作为阳性对照组,用AnnexinV-FITC/PI和TUNEL法流式细胞仪检测AGEs对EPCs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高浓度AGEs可减少EPCs贴壁细胞数量(P<0.01),明显减弱EPCs的黏附(P<0.01)、增殖(P<0.001)、迁移能力(P<0.05),提高EPCs的早期凋亡率(P<0.001).结论 AGEs可减少EPCs的数昔并使EPCs的功能受损.

    作者:闫醒军;边忠平;刘勇;黄启荣;崔驰;周秀娟;杨辉;钟武;曾宏;施森;姜隽;何延政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再次手术临床分析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已广泛开展,因机械瓣功能障碍导致的再次置换手术也日益增多.1997年1月至2008年1月,我们共行瓣膜置换手术987例,其中17例因机械瓣失功行再次手术,有8例为心内膜过度增生长入机械瓣口导致瓣叶开关障碍.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邓盛;刘邕波;白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先天性右心房巨大囊肿1例

    病人 女,54岁.活动后憋气10年加重1个月.查体心脏向双侧扩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T波改变.X线胸片示心影明显增大,心右缘隆突.

    作者:何俊杰;梁景芳;张志强;邢震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胸骨巨大去分化软骨肉瘤1例

    病人 男,50岁.渐进性增大左前胸壁肿块20余年.查体见胸骨体隆起畸形,隆起处色泽正常,无红肿及破溃.可扪及一直径12 cm左右巨大圆形肿块,表面光滑,基底固定,质地偏硬,无压痛.

    作者:王磊;梅举;李国庆;钟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胸腺囊肿的诊断及胸腔镜手术治疗

    胸腺囊肿较为罕见,无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易与其他纵隔疾病尤其是胸腺瘤相混淆,确诊率低.手术是胸腺囊肿的确诊手段,同时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2000年11月至2008年7月,我们为20例胸腺囊肿病人行了胸腔镜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赖繁彩;李剑锋;杨帆;刘彦国;王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