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25例左主干狭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黄方炯;叶穗晖;杨禁非;孙东;吴强;于建波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分流术
摘要: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LMS)的外科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l999年1月至2003年6月,225例LMS病人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63.4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0.30 11例.6例急诊手术,其中3例术前放置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76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149例应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技术,术中改为体外循环5例.其中13例全动脉化、3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平均术前住院2.3 d.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2.95个.死亡13例(5.78%).结论尽管LMS是预示CABG术后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但CABG现在仍是其治疗的第一选择,且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含二氮嗪停搏液对豚鼠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目的观察线粒体内膜ATP敏感钾离子通道开放剂二氮嗪加入St.Thomas液内对缺血再灌注后豚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取离体心脏的乳头肌标本,充氧台氏液灌注平衡80 min.分别灌注不同的停搏液,停搏30 min,复灌60 min.对照组灌注St.Thomas液;处理组灌注含二氮嗪的St.Thomas液;阻滞剂组,在平衡后15min加入Glibenclamide,余同处理组.结果处理组的复跳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再灌注后处理组的动作电位振幅(APA)、动作电位超射值(OS)、动作电位大除极速度(Vmax)、50%动作电位时程(APD50)及90%动作电位时程(APD90)的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处理组复灌早期的APD50和APD90明显少于对照组和阻滞剂组.结论含二氮嗪的St.Thomas液能够促进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功能的恢复.

    作者:张凯伦;杨运海;胡志伟;孙宗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非体外循环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2000年8月至2002年4月,我们为6例病儿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楚军民;吴清玉;郭少先;许建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癌纵隔淋巴结廓清术与术后并发症关系的探讨

    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廓清是目前治疗肺癌的标准术式,但纵隔淋巴结廓清的程度与近期手术效果及远期生存率的关系一直是多数学者争论的焦点.我们分析349例肺癌病人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廓清程度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以期为肺癌术式选择及术后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董博鸣;张林;张文涛;殷洪年;李厚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右锁骨下动脉顺行选择性脑灌注技术的临床应用

    我们采用经右锁骨下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DHCA)行持续选择性脑灌注技术,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胸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病人19例,均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苏民;徐平;曹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1例胸部锐器伤致心脏破裂的诊治

    外伤性心脏破裂死亡率高,仅有少数伤者能及时地被转送到医院急救.现回顾我们近年来救治的胸部锐器伤致心脏破裂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洲;刘凡英;刘相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减轻体外循环肺内炎性反应

    目的研究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减轻体外循环肺内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40例行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的病儿随机分为肺保护组20例,对照组20例.肺保护组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对照组行常规TOF根治术.围手术期监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收集术后6 h气管吸出物,检测其中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征得病儿家属同意,术后取右下肺组织活检,观察组织内炎性反应情况.同时监测围手术期肺功能及临床指标.结果肺保护组血浆中TNF-a水平低于对照组,以回ICU 0 h、24 h差异显著(P<0.01、P<0.05);术后6 h内气管吸出物中IL-6和IL-8水平肺保护组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活检对照组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肺保护组无明显病理改变.肺保护组术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O2)较对照组低,以回ICU 0 h、12 h和24 h差异显著(P<0.05、P<0.01和P<0.05);肺保护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肺动脉灌注低温保护液可明显减轻体外循环中肺内的炎性反应和改善肺功能.

    作者:魏波;刘迎龙;于存涛;常勇男;李春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素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人体外循环抗凝策略

    肝素是体外循环手术(CPB)中必不可少的抗凝剂.然而,自从1937年肝素用于外科临床至今,发现其有许多副作用,如出血倾向、肝素抵抗、过敏反应、骨质疏松、脱发等,其中严重的是血小板减少.

    作者:王寿勇;张诗海;姚尚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原发性食管淋巴上皮癌1例

    病人男,58岁.进食后梗噎感伴胸骨后钝痛16个月余.查体无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示食管中上段右侧偏后部可见一局限性压迹,约2.5 cm长,边缘光滑,未见明显黏膜破坏,管壁软,扩张性好.胃镜检查:距门齿25 cm食管后壁可见一肿物,约2 cm×1 cm,向腔内突起,表面黏膜光滑.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2周后复查胃镜,见肿物表面黏膜稍凹陷,粗糙;10 d后再次复查时见黏膜光滑完整.术前诊断:食管平滑肌瘤.

    作者:李爱国;徐春明;廉军要;陈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肺动脉阻断切除肺动脉瘤1例

    病人男,39岁.发热1年,体温39.0℃~42.0℃,抗生素、氯喹及中药治疗无好转.X线胸片示左肺门肿物3个月.CT检查示左肺门类圆形肿物影,可见造影剂充填,密度不均,边缘可见环行低密度区,CT值约21 Hu.肺动脉造影检查于左肺门处可见一圆形搏动性肿物,基底动脉显影不清晰.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术前诊断:左肺动脉瘤(PAA).

    作者:杨金良;梁建伟;张力克;黄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1,12-EET长时间保存未成熟离体兔心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11,12-EET(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对未成熟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非循环式Langendorff灌注装置将16只未成熟离体兔心制成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st.Thomas No.2液为停搏液及保存液)和实验组(st.Thomas No.2液加11,12-EET为停搏液及保存液).测定心脏保存(4℃)8 h、再灌注(37℃)30 min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变化压、舒张末压、大压力变化速率、冠状动脉流量以及心肌含水量、心律失常评分和心肌酶CK、LDH、心肌超微结构改变等.结果(1)实验组的心功能恢复率、心肌水肿程度、心肌超微结构和心肌酶及心律失常评分改变均优于对照组.(2)与保存前相比,实验组的心功能无显著性改变,心功能恢复基本接近保存前水平.结论st.Thomas№.2液中加入11,12-EET可增强对未成熟兔离体心脏的保存效果.

    作者:周明阳;吴清玉;钟星;龙村;温复兴;覃筱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1998年10月至2002年2月,我们共手术治疗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32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型锑;王胜利;杨美高;黄宪平;赵曙光;赵琦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组织工程心脏瓣叶体外生成可行性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组织工程心脏瓣叶体外生成的可行性.方法杂种猪6只,取主动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平滑肌细胞,予培养扩增.将成纤维、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按顺序种植在预湿处理的支架材料上,使用DMEM培养.以首次种植成纤维、平滑肌细胞为起点,28 d送样本进行扫描电镜、组织学检查和羟脯氨酸测定.结果扫描电镜检测显示,瓣叶支架上可见大量细胞粘附,支架表面细胞融合成片,表面尚可见细胞基质形成.HE染色显示材料上可见大量细胞粘附,已长人材料中部.弹性纤维染色显示有弹性纤维合成.羟脯氨酸测定显示瓣叶材料有羟脯氨酸合成.结论使用体外分离、培养及传代的内皮细胞和成纤维、平滑肌细胞,经体外种植、培养,有可能生成具有活性的组织工程心脏瓣叶.

    作者:张镜芳;胡平;简旭华;唐毅;肖学钧;卢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胸腔镜辅助经膈肌食管癌切除术

    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难度较大,近几年发展比较缓慢.我们采用手辅助的方法经右侧膈肌进入胸腔完成食管肿瘤和淋巴结摘除,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贾军;孟龙;陈景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左心房恶性血管外皮瘤1例

    病人 女,39岁.咳嗽,气喘伴乏力1个月.查体:右肺呼吸音减弱,双下肺叩浊音,心尖部闻及中度舒张期杂音.胸部CT示右肺门6 cm× 7 cm软组织占位影,周围见大小不等结节影,双侧胸腔积液.心脏彩色超声示左房内形态稀疏、不规则团状回声,约7 cm×3 cm大小,似有蒂附于房间隔顶部左房面,活动度大,于舒张期经二尖瓣口凸入左室,收缩期返回左房.术前右侧胸腔每隔1~2 d可抽出500~1 000 ml淡红色胸水.诊断:左心房占位病变.

    作者:王剑翁;孔维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

    目的针对我国瓣膜病人的特点,对比研究换瓣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方法1998年2月至6月对115例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病人进行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的对比研究.结果换瓣手术后病人体力活动能力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尤其户外活动能力较手术前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手术后84%病人恢复患病前的心情,其术后的孤独、压抑、焦虑和紧张评分较术前明显减低,性生活和脾气急躁较术前也明显改善.术后病人的家庭生活、社会关系及工作生活等方面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0).64%有瓣膜相关损害的病人认为在当地购买抗凝药物不方便,而无并发症病人仅为39%,两组有明显差异(P=0.034);担心服用抗凝药物导致出血方面,有并发症病人肯定回答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病人(86%对55%,P=0.006).结论人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可显著改善心脏瓣膜病病人生活质量.应降低人工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祁国奇;朱晓东;胡盛寿;吴清玉;周玉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单肺通气治疗支气管胸膜瘘合并呼吸衰竭

    支气管胸膜瘘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一直较为棘手,我们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单肺机械通气对1例病人进行治疗,取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月华;熊艳;骆荣华;周芸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姑息性大动脉调转术的临床应用

    2000年7月至2002年6月,我们为4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病儿施行姑息性大动脉调转术,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庄建;张镜方;陈欣欣;陈寄梅;岑坚正;丁以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多原发性肺癌的外科治疗

    多原发性肺癌是指某一个体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以上的原发性肺癌[1],临床上易与转移、再生以及复发癌相混淆.现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及预后,以期加深胸外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提高病人5年生存率及治愈率.

    作者:张雷;李文涛;丁嘉安;高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胸主动脉瘤合并冠心病同期外科治疗(附15例报告)

    目的总结胸主动脉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方法1999年6月至2002年7月,胸主动脉瘤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均为男性;年龄40~66岁,平均57.2岁;体重60~89 kg,平均70.2 kg.病种包括主动脉根部瘤5例、升主动脉瘤2例、弓部瘤3例、主动脉夹层5例.经胸骨正中切口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14例;左外侧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股股转流降主动脉置换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30 d内死亡1例,随访1~36个月,无远期死亡,无再次手术及冠心病相关事件发生.结论胸主动脉置换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够安全同期进行,同期冠心病的再血管化对预防冠心病相关事件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孙立忠;李明;常谦;朱俊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组织工程化血管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用前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有效手段之一.移植血管常用材料有大隐静脉、桡动脉等.静脉来源相对丰富,但管壁薄、缺乏弹性,易形成血管瘤,从通畅率考虑应尽可能多用动脉材料[1],但自体动脉有限.血管组织工程学指应用正常的血管壁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制备重建和再生血管材料[2].组织工程化血管,可以满足移植血管材料的问题.

    作者:程光存;严中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