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巍;陈铭伍;覃家锦;罗玉忠;郑宝石;郭建极
回顾性分析我们收治的15例冠状动脉肌桥(myocardium bridging,MB)病人资料,总结外科手术治疗经验.
作者:郭少先;吕小东;吴清玉;姜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胃网膜右动脉(RGEA)作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使用的一种动脉血管材料,具有管径适中,粥样硬化轻,远期通畅率明显高于大隐静脉等优点.现总结报道93例带蒂RGEA行CABG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齐敏;细田泰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例1 女,52岁.进食梗噎3月余,体重下降6kg,伴胸骨后疼痛,现仅能进半流饮食.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食管中段约有5cm长黏膜破坏,可见不规则钡剂充盈缺损.2000年1月在全麻下行食管肿瘤切除.术中见肿瘤位于主动脉弓下1cm,约5cm×4cm×3cm大小,肿瘤已侵及食管外膜,与纵隔胸膜粘连.切除肿瘤,行食管胃左颈部吻合术.术后病理镜下见瘤细胞呈明显一致性、实体巢状排列,核呈圆形或椭圆 ,大小相似,核分裂相偶见(图1).免疫组化检测NSE++(图2),EMA+,Ker+.病理诊断为食管类癌(髓质型),淋巴结未见转移.出院后口服金克槐尔化疗,随访至今无复发.例2 男,63岁.进行性吞咽困难1月余,体重减轻5kg,仅能进流质饮食.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作者:安勇;吴明拜;张力为;朱辉;阿不都热扎克·艾力;刘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结核性毁损肺胸膜粘连紧密,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应用胸膜肺切除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9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建荣;韦鸣;廖勇;张爱平;何志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中,感染灶可扩散到二尖瓣主动脉瓣间纤维处形成脓肿、瓣膜瘤或破入左心房[1].在极少数情况下,感染的主动脉瓣反流冲击到二尖瓣前叶的心室面上,形成二尖瓣瘤(mitral valve aneurysms,MVA)[2].现报告1例.
作者:高长青;肖苍松;李伯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例1 男,43岁.吞咽不适感4个月.食管吞钡X线片显示距门齿约22cm处圆弧形充盈缺损,考虑食管平滑肌瘤可能性大.纤维胃镜检查示距门齿22cm处黏膜突起,表面光滑,色泽正常,提示食管平滑肌瘤.2000年9月手术.术中探查食管上段未发现肿瘤,胸2、3椎体间有一凸出物压迫食管.骨科会诊发现系胸2间盘和前纵韧带凸出压迫食管,切除前凸的间盘和前纵韧带,食管压迫解除.复习食管吞钡X线片及MRI发现确实胸2间盘前凸.
作者:王晓东;黄波;王永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2003年5~10月我们用欧洲癌症组织制订用于癌症生命质量测评的专用量表EORTC(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QLQ(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30[1-3]和自制量表[4]对来随访复查的食管癌贲门癌切除病人和放射治疗病人进行生命质量测评,现报道如下.
作者:付茂勇;赵雍凡;杨绍福;赵泽良;马顺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食管平滑肌瘤是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1].手术治疗效果肯定,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商榷.我们总结1976年4月至2003年4月收治的70例食管平滑肌瘤病人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王云杰;赵正源;谷仲平;韩勇;马群风;姜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996年1月至2002年11月我们为2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CD)幼儿应用同种带瓣管道(VHG)移植重建右心室-肺动脉(RV-PA)外通道行外科治疗,为进一步改善婴幼儿CCCD手术疗效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李守军;杨斌;吴清玉;沈向东;阎军;刘迎龙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随着小儿心导管技术迅速发展,先天性心脏病(CHD)已由单纯手术治疗转向手术和介入共同治疗,如在围手术期各个环节中应用介入治疗技术辅助和支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前、后采用手术又可为介入治疗提供条件、便利和保证[1,2].这种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相互结合应用的治疗模式称为镶嵌治疗(hybrid therapy)[3].现就此方法的国外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祝忠群;苏肇伉;周爱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前,肺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但肺移植早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仍在15%~20%[1].这与供肺保护的效果直接相关.现就供肺损伤的原因及保护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陈新忠;孙宗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二尖瓣瘤(mitral valve aneurysm,MVA)罕见,1729年 Morand首次描述了这种病变[1],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多为零星个例报道[1,2].MVA的病因和形成机制不明,常与累及主动脉瓣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出现,可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破裂后导致左心前负荷明显增加,甚至急性左心衰竭,多需手术治疗,但术前和术中有可能漏诊.
作者:肖苍松;高长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黏附分子ICAM-1及CD44s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癌旁正常肺组织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以及这种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和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2例NSCLC及癌旁正常组织ICAM-1及CD44s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NSCLC组织中ICAM-1和CD44s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这种高水平表达与肺癌病理分型、分化程度、临床TNM 分期无关,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在有淋巴结转移时,二者的表达增强更加显著.结论肺组织在恶变过程中ICAM-1和CD44s的表达均明显增强,并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其在NSCLC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罗明玉;黄乃祥;秦海峰;陈溯;刘杰;王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右心室双出口是少见而又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其解剖形态有较多的变异,因而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也因病理类型而异[1].现报道我们右心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及其效果.
作者:贾兵;陈张根;张善通;王人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32例先天性食管闭锁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手术均采用食管上盲端前壁肌层U形翻转,即经胸膜外入路充分游离食管上端及瘘管,近气管侧缝扎切断瘘管.用剪刀将远端食管前壁纵行剪开5mm,吻合前距吻合口上方10mm处行食管上下两端浆肌层缝合3针,然后距吻合口上方15~20mm处将食管前壁肌层切开,从切开处向吻合口方向从两侧纵行切开肌层至吻合口约5mm,轻轻分离前壁肌瓣,形成U形向下翻转,缝合在食管远端浆肌层上.结果 32例中17例采用此方法未发生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2例成功行一期胃代食管术.结论食管上盲端前壁肌瓣U形翻转能有效预防吻合口瘘及狭窄.I、II型食管闭锁采用一期胃代食管术,可避免二次手术.
作者:冯爱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IMR)病例,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时是否要对二尖瓣进行处理及合适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期间连续行CABG者中37例合并IMR者在不同手术处理前后的变化.结果术前合并有轻-重度IMR者中24例仅行CABG,无手术死亡,术后1周左室舒张直径由52.95mm降至48.18mm(P=0.001),左室射血分数从0.46上升到0.55(P<0.001),二尖瓣反流面积(MR)由3.93cm2下降至1.48cm2(P<0.001);13例同期行CABG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手术死亡1例.结论缺血性心脏病合并无二尖瓣明显病理结构改变的IMR,单纯行再血管化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IMR短期内明显减轻或消失.中度以上IMR并有二尖瓣发生病理结构改变时,需同期对二尖瓣进行干预,但是手术死亡率较高.
作者:吴若彬;郑少忆;郭惠明;麦明杰;黄劲松;罗征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心脏黏液瘤是心脏常见的原发肿瘤,多认为起源于原始的间充质细胞[1].我们的研究旨在探讨心脏黏液瘤与血清白介素6(IL-6)的关系.
作者:阮昕华;李庆和;王联群;郭志刚;姜楠;戴继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红细胞携氧能力的变化.方法观察15例择期心脏手术病人的红细胞形态、P50和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含量在围转流期的变化.结果红细胞在CPB期间发生畸形变;红细胞内2,3-DPG的浓度在CPB结束时较术前明显增加[(7.82±1.55)μmol/ml对(6.39±1.27)μmol/ml,P<0.05];P50在转流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尽管红细胞的形态在CPB期间有所改变,但其携氧能力变化不明显.
作者:万彩红;董培青;杨王景;管玉龙;何美玲;刘进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麻醉及脊髓保护技术的进步,胸腹主动脉瘤术后截瘫发生率已降至5%~10%[1],但截瘫一旦发生,其后果危害严重.因此,医务工作者仍致力于多种临床及实验研究以进一步减少其发生.
作者:王磊明;邹良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996年2月以来,我们对心脏跳动中主动脉瓣置换术进行了一些改进,应用主动脉灌注分流逆灌在心脏跳动中施行切开升主动脉的手术,简化了操作,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巍;陈铭伍;覃家锦;罗玉忠;郑宝石;郭建极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