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94例治疗体会

刘迎龙;朱晓东;吴清玉;胡盛寿;王立清;苏俊武

关键词:心脏缺损, 先天性, 冠状动脉瘘, 心脏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94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治疗体会.方法 1964年3月至2000年12月共治疗冠状动脉瘘94例,男54例,女40例.年龄9个月~63岁.76例为单纯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8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94例中65例冠状动脉瘘起自右冠,29例起自左冠.瘘入右室、右房、左室、肺动脉、左房者依次占41.5%、24.5%、18.1%、11.7%、4.2%.介入栓堵治疗5例;手术治疗89例,其中6例全麻常温下行病变冠状动脉结扎或切断缝合,83例行低温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闭合瘘口.结果死亡1例,为早年常温手术结扎病变的冠状动脉后室颤死亡.2例术后残余瘘,其中1例再次手术.72例随访3个月至23年,无远期死亡.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婴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婴儿室间隔缺损(VSD)因为缺损的位置和缺损过大,很早便出现临床症状,尤其合并肺动脉高压(PH)后需要及早外科手术治疗.1998年3月至2001年5月,我们共对50例VSD合并PH婴儿行体外循环(CPB)VSD修补术,占同期CPB心内直视手术的9.5%.

    作者:林薇;吴军;王建明;王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急危重症病学术研讨会暨学习班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I型永存动脉干2例

    1988年和2001年,我们手术治疗了2例I型永存动脉干病儿,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 男,9岁,体重20kg.生后4个月发现心脏杂音,发育迟缓.查体:血压120/45 mmHg(1mmHg=0.133kPa),股动脉枪击音、甲床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胸骨左缘第3~5肋间闻及2/VI级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泼水样杂音.X线胸片示双肺血增多,左、右心室大.

    作者:王维新;陈元恒;万士杰;于鲁峰;仲京;李一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414例胸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经验

    目的回顾性总结不同体外循环方法在414例胸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升主动脉瘤组290例,中低温全心肺转流是基本方法;其中夹层动脉瘤222例,74例累及弓部,为实施脑保护,将此类病人分为4个亚组: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深低温停循环辅以上腔静脉逆行灌注组(DHCA+RCP)、应急重建脑灌注组、上下分离灌注组;共有56例采用RCP脑保护.124例降主动脉瘤均采用左心转流.1例术中发生意外室颤不能复苏而改为全心肺转流.结果升主动脉瘤组中,15例DHCA 10~63min,平均35.86min;RCP 56例,平均42.4min;长达81min;死亡率3.79%(11/290例).降主动脉瘤组左心转流平均时间(125.56±57.28)min;死亡率6.65%(7/124例);3例术后并发下肢截瘫.结论胸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应依病变部位、手术入路有所不同,术中保护重要器官免受缺血损伤是关键所在.DHCA加RCP是重建主动脉弓手术时较好的脑保护方法.

    作者:董培青;何美玲;管玉龙;杨王景;万彩红;孙衍庆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10例右心房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1987年1月至2001年9月,我们对10例右心房肿瘤病人采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中男3例,女7例;年龄31~69岁.原发性肿瘤8例、继发性肿瘤2例.原发性肿瘤中粘液瘤5例、纤维瘤2例、纤维血管肉瘤1例;继发性肿瘤中转移性肝癌和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各1例.

    作者:边忠平;杜绍琴;王利会;余永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治疗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技术已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的治疗[1-3].1999年6月至2001年12月,我们采用CVVHDF治疗18例心脏术后并发ARF病人,生存8例(44%),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敏;李颖则;张卫;邱兆山昆;刘中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呼吸阻抗预测肺癌病人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呼吸阻抗在预测肺癌病人术后呼吸衰竭(呼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脉冲震荡法测定176例行肺切除术、且能明确诊断是否合并术后呼衰的原发性肺癌病人的呼吸阻抗等指标.结果 (1)全肺切除术后呼衰组呼吸阻抗明显增高,与非呼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除5Hz时的弹性阻力实测值与预计值之差(X5)和周围阻力(Rp)外,肺叶切除术后呼衰组其余指标的测定结果与非呼衰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共振频率(Fres)>15Hz、20Hz时粘性阻力(R20)>150%与全肺切除术后呼衰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或0.05).R20>140%与肺叶切除术后呼衰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3)Fres>15Hz和R20>150%预测全肺切除术后是否发生呼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接近或略高于FEV1.0<60%.R20>140%预测肺叶切除术后是否发生呼衰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与大自主通气量(MVV%)<50%相接近.结论呼吸阻抗可以作为预测术后呼吸衰竭、评估手术适应证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琦;操敏;孙桂新;阮红云;王志茹;张国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纵隔镜支气管囊肿摘除1例

    病人女,29岁.间断咳嗽、气短,发现纵隔肿物1年.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及CT示右上纵隔肿物,约 4cm×3cm×2cm大小,位于主气管右前方,边界清楚,密度均匀,CT值25Hu,初步诊断为纵隔囊肿.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于2001年4月全麻下行颈部纵隔镜手术.术中以食指分离气管前颈纵隔隧道.探查肿物呈囊性、张力不大,位于主气管右前方,向下至隆凸水平.用注射器穿刺抽得约5ml淡黄色浆液性液体,同时刺破囊肿,使囊肿完全萎陷,用抓钳提起囊壁,以电凝吸引器钝性分离囊肿,完整切除之.术后病理报告为支气管囊肿.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症状消失.随访4个月无复发及不适.

    作者:王俊;赵辉;刘军;李剑锋;李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纵隔镜术及其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纵隔镜术(mediastinoscopy)是一种用于上纵隔探查及活检的手术技术.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敏感性及特异性都很高,目前仍是肺癌术前病理分期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1,2],其临床应用已有40多年的历史[3].然而,由于认识不够和技术条件所限,以及早期使用时严重并发症的困扰,纵隔镜术在我国发展很慢[4].近十几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的临床应用,纵隔镜在肺癌分期中的价值和地位也受到了挑战.现将纵隔镜手术技术及其应用的前景进行综述、探讨.

    作者:王俊;赵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肺动脉切开取栓治疗急性暴发性肺栓塞

    2001年6月至10月,我们成功地进行了2例急性暴发性肺栓塞急诊取栓手术.术后各项检查证明手术治疗成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 男,38岁.胸闷、气短2周,加重半天.6年前因胸痛、咯血行肺扫描提示肺栓塞.其父有急性肺栓塞病史.例2 男,69岁.胸闷、气短5d,加重1d.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病史.吸烟史20年,20支/d.

    作者:杨碧波;高峰;崔仲奇;刁国华;凌云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低温对兔离体多系统动脉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温对兔肺动脉、肾动脉、颈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影响.方法选24只白兔,每8只兔取一种血管环,每一实验组血管环选自同一只白兔.8只血管环为一实验组,随机分为对照组(37℃)、实验组1(30℃)、实验组2(24℃)、实验组3(16℃).建立不同低温乙酰胆碱、硝酸甘油浓度依赖性曲线.测定不同低温对乙酰胆碱及硝酸甘油引起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影响.结果各低温组与常温组及前一低温组之间相比,低温抑制肺动脉、肾动脉、颈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P<0.001).结论低温抑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与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减弱,这对心脏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制的深入理解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齐瑞东;龙村;郑连红;涂仲凡;鲁世千;温福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人工心脏腱索应用技术的探讨

    1995年1月至2000年5月,我们在三尖瓣腱索缺如、二尖瓣退行性变性所致的瓣膜脱垂、腱索断裂引起的严重关闭不全,而无法保留自体腱索的瓣膜置换术中应用了人工腱索技术,连续3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并作简要讨论.

    作者:崔识远;买长江;赵文学;谢周良;王佳祥;陈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临床表现与机制

    鱼精蛋白在130多年以来,被多种领域应用.如心外科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及心导管检查、介入治疗中中和肝素,NPH-胰岛素延缓胰岛素的吸收等.但在美国,自1984年至1991年,鱼精蛋白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从0.06%上升到10.70%[1].尽管如此,鱼精蛋白仍是现在临床上中和肝素的主要试剂.近年来医学工作者对鱼精蛋白毒性反应及其机制进行了许多研究,现综述如下.

    作者:邱立成;朱金如;李树军;陈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94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94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治疗体会.方法 1964年3月至2000年12月共治疗冠状动脉瘘94例,男54例,女40例.年龄9个月~63岁.76例为单纯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8例合并其他心脏畸形.94例中65例冠状动脉瘘起自右冠,29例起自左冠.瘘入右室、右房、左室、肺动脉、左房者依次占41.5%、24.5%、18.1%、11.7%、4.2%.介入栓堵治疗5例;手术治疗89例,其中6例全麻常温下行病变冠状动脉结扎或切断缝合,83例行低温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闭合瘘口.结果死亡1例,为早年常温手术结扎病变的冠状动脉后室颤死亡.2例术后残余瘘,其中1例再次手术.72例随访3个月至23年,无远期死亡.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

    作者:刘迎龙;朱晓东;吴清玉;胡盛寿;王立清;苏俊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三种抗胃食管反流手术治疗婴幼儿食管裂孔疝的评估

    目的以食管动力学和胃食管反流评估食管裂孔疝3种抗反流手术疗效.方法 41例食管裂孔疝中滑疝15例、旁疝3例、混合疝23例.年龄2个月~3岁,体重5.5~9.5kg.食管裂孔修补加Dor手术28例,加Toupet手术10例,仅做单纯裂孔修补3例.全组进行了手术前、后食管动力及24h食管pH监测.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优良者37例(90.24%),术后早期胃排空延迟1例(Toupet手术组)GI示食管下段狭窄5例,但有明显吞咽困难仅1例(未做胃底折叠术组),伤口裂开1例(Dor手术组).术后3例仍有呕吐(Dor手术组),3例复发(2例Dor手术组,1例Toupet手术组).全组手术前后LESP改变不明显P>0.05,LESL术后明显增长,Dor手术组(1.93±0.61)cm,Toupet手术组(1.78±0.44)cm,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旁疝混合疝组中用Dor手术修补术后LESL(2.13±0.61)cm,增长较Toupet手术修补更为显著[(1.71±0.49)cm,P<0.05].全组术后24h食管pH监测参数明显改善,并以Toupet手术改善显著.结论三种抗反流手术均能有效减轻胃食管反流,以Toupet手术效果佳.

    作者:熊启星;林茹;张泽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3例肺转移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山东省立医院和阜新矿务局总医院胸外科1990~2000年,共发现肺转移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术前CT扫描均证实纵隔淋巴结增大(cN2).术后病理均证实肺和淋巴结为转移腺癌.

    作者:王洲;刘相燕;张大义;孙继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第一届全国胸心外科护理学习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46例肺错构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肺错构瘤是肺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易与肺癌及肺结核球混淆.1985年至2000年我们收治46例肺错构瘤病人,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喜平;王天策;王立平;徐沛然;王荣有;邵国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右心房扩大对心房肺动脉连结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心房容积对心房肺动脉连结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脉动流右心房肺动脉连续装置,测定不同的右心房容积(40~80ml)在不同的流量(2~6L/min)下的能量损耗.结果随右涯房容积的扩大及流量的增加,能量损耗增大(P<0.01).结论心房肺动脉连结术后随右心房容积的扩大能量损耗增加.

    作者:李令珂;刘迎龙;于存涛;谢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心脏粘液瘤外科治疗近远期疗效

    1986年9月至2000年2月,我们共手术治疗心脏粘液瘤71例,取得了满意的近,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71例中男30例,女41例;年龄17-66岁,平均43岁.术前有活动后心悸,气急53例,腹胀,纳差14例,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2例,发作性晕劂3例,脑栓塞1例,下肢动脉栓塞2例.

    作者:王志农;张宝仁;郝家骅;徐志云;邹良建;梅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