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泉生;张善通;陈张根;孙波;宓亚平;汤顺荣
从1994年10月至1999年5月,我们共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288例,其中230例采用至少1根动脉作搭桥,术后近期效果满意.现将动脉搭桥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肖锋;苏丕雄;张永;颜钧;张希涛;胡大一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穿壁性心肌梗塞的病人并发左室室壁瘤(LVA)形成者手术指征,室壁瘤切除后左室重建的手术技术及原理.方法:1998年3月至1999年7月,连续手术治疗15例有典型心绞痛史的LVA病人,左室和冠脉造影示14例前间壁LVA,1例为下壁室壁瘤伴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附壁血栓9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例;双支病变3例,3支病变10例.手术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施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膜外游离左侧乳内动脉(LIMA).前间壁LVA,旁开左前降支动脉(LAD)2.0cm平行切开LVA.彻底清除左室内血栓.折叠下室间隔,以消除室间隔的反常运动和恢复远端室间隔的圆锥形.在心脏跳动或颤动下,用2-0 prolene线,在室壁瘤基底的心内膜环缩,以恢复左室的几何形状.将多余的LVA组织切除,然后外垫毡片线性缝闭左室,后行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15例均行LIMA-LAD吻合;13例尚用大隐静脉和其它冠脉行CABG.9例左室内有大量陈旧性及新鲜血栓.3例脱机困难使用了IABP,其余顺利脱机.结果:术后无并发症,痊愈出院.随访15例,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15个月,平均5个月.心绞痛消失,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无死亡.结论:使用该手术技术重建左室加CABG治疗LVA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高长青;朱朗标;李伯君;肖苍松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病儿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2例;用药组于术前和主动脉开放前经气管插管注入天然猪肺PS(总量150mg/kg),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围CPB期肺动态顺应性和呼吸指数,气管插管维持时间.动物实验用小型猪20头,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0头;对实验动物左右心房血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TNFα和MDA的含量,肺组织含水量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体外循环术后各时点用药组肺动态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呼吸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临床病儿对照组气管插管维持时间为13.75小时,而用药组为8.87小时(P<0.01).动物实验与对照组相比较,外源性PS明显抑制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肺内隔离,抑制肺内趋化因子TNFα的释放,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终产物MDA的产生,且病理形态学证实肺损伤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预防性应用外源性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邢泉生;张善通;陈张根;孙波;宓亚平;汤顺荣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971年4月至1997年3月,我科共收治原发性纵隔肿瘤9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临床资料本组93例中男44例,女49例.年龄2~66岁,平均33岁.其中畸胎类肿瘤36例(良性35例、恶性1例),神经源性肿瘤18例(良性17例、恶性1例),胸腺肿瘤13例(良性7例、恶性6例),胸内甲状腺良性肿瘤7例,恶性淋巴瘤5例,心包囊肿、淋巴组织增生、支气管囊肿、小细胞肉瘤各2例,局限性间皮瘤、嗜铬细胞瘤、淋巴管瘤、纤维脂肪瘤、间皮肉瘤、平滑肌肉瘤各1例.症状以咳嗽、胸闷、胸痛和发热多见.术前确定纵隔肿瘤52例,误诊41例.单纯肿瘤切除66例,扩大切除20例,单纯探查7例.无手术死亡.
作者:郭永祝;曹洪春;夏文法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腺苷(adenosine)是机体内组织产生的一种内源性核苷,对于多种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我们对外源性腺苷能否减轻体外循环(CPB)后肺损伤及右心功能不全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钱伟民;朱洪生;张有荣;张谷兰;吴学军;卢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病人男39岁,体重55kg.活动后心慌、气促15年.查体: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双期杂音.术前血电解质:K+4.51mmoL/L、Na+139.2mmol/L、Cl-100.2mmol/L.1997年5月在中低温中度稀释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替换、三尖瓣成形术.体外循环时间119分,阻断主动脉54分,转流中平均动脉压55~90mm Hg(1mm Hg=0.133kPa),其中55~70mm Hg持续35分钟,鼻咽温度27℃.术中尿量3000ml,一度有轻度血红蛋白尿.术后生命体征稳定,术后第2天Na+138.7mmol/L、Cl-98.4mmol/L.
作者:张晓明;殷桂林;席金瓯;兰天飚;梁军号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食管癌晚期的病人,肿瘤多向气管侵犯引起呼吸道梗阻,从而危及病人的生命.我们自1997年初应用气管支架治疗此类病人13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例中男11例,女2例;年龄42~68岁.临床均表现为重度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排痰困难、面部发绀明显.经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证实:6例为食管癌气管内转移,7例为食管癌压迫气管致狭窄.病变均位于气管隆凸上方主气管内,狭窄长度2.5~5.0cm.其中4例已行气管切开,3例经鼻气管插管.
作者:熊化生;田小丰;吴雄;葛荣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对温血连续灌注与冷晶体液间断灌注下心肌线粒体结构及量化计分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病人分两组(每组7例),主动脉阻断60分钟后及再灌注20分钟各取2mm直径心室壁肌肉置入4℃2.5%戊二醛液中固定2小时.在H-600型电镜下选择5个视野、每视野随机观察20个线粒体.依受损程度分为0~4级(0级为正常结构,4级受损程度重),将100个线粒体按级得分总和除以100即为该组得分数.结果:阻断60分钟线粒体量化计分冷晶组为2.5143±0.2863,温血组计分为1.5486±0.0915(P<0.001).再灌注20分钟后冷晶组记分为3.0143±0.1792,温血组记分为1.6829±0.1581(P<0.01).阻断60分钟再灌20分钟电镜下冷晶组线粒体嵴断裂、溶解、基质颗粒丢失明显、内外膜完整性消失;温血组线粒体嵴无断裂、外膜完整、基质颗粒略少.结论:电镜下线粒体超微结构及量化计分证明温血组心肌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冷晶组.
作者:庄世才;法宪恩;张大新;冯德广;张瑞成;赵根尚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我科自1986年1月至1996年1月3675例体外循环手术中发生冠状动脉意外6例,其中4例抢救成功.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8~64岁,平均25岁.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1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法乐四联症、左房粘液瘤各1例.6例术前主要依据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均未行心脏造影.术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4例,频速型心房纤颤、左室肥大、心肌供血不足各2例,右室肥大、心肌劳损各1例.6例均在中度低温(26~28℃)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双瓣替换2例,其中1例重新替换主动脉瓣成活,另1例同时行左前降支、对角支搭桥成活;法乐四联症矫治同时右冠搭桥成活,左房粘液瘤切除同时左前降支搭桥成活,此4例痊愈出院.6例中2例死亡,分别为行主动脉瓣生物瓣替换和Konno手术病人.
作者:陈同;谢维泉;韩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报告42例6月龄至6.5岁法乐四联症病儿,经右外侧小切口行剖胸根治术病例.方法:取右侧腋后线与第3后肋交点为切口后上缘、腋前线与第6后肋交点为切口前下缘,在两点间作一长约6~8cm弧形切口,于胸肌深面潜行游离至第4或3肋间进胸.行单纯心包补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22例,跨瓣环补片20例,其中14例跨瓣环补片直至左右肺动脉分叉处,9例采用了液氮保存的成人同种带瓣大动脉单瓣跨环补片.结果:本组无死亡.与同期相匹配的一组131例正中剖胸法乐四联症根治术相比,心肌阻断[(60.90±14.20)分钟对(62.36±15.73)分钟],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3.94±18.93)小时对(27.98±19.67)小时]差异无显著性;而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155.22±63.17)ml对(192.95±61.58)ml],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7.15±0.58)天对(7.93±3.63)天].结论:右外侧小切口剖胸根治小儿法乐四联症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刘迎龙;苏俊武;于存涛;董超;张绿莎;朱晓东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体肺动脉瓣替换主动脉瓣的理论依据.方法:对11例正常国人新鲜心脏标本的主、肺动脉瓣进行了解剖学测量、抗拉强度测定以及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①肺动脉瓣所能承受的压力虽略小于主动脉瓣,但皆大于210mmHg(28kPa),明显高于正常人体动脉压.②肺动脉瓣及肺动脉窦的各项测量数值均略大于主动脉瓣及主动脉窦,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主动脉瓣叶与肺动脉瓣叶在周向及径向上能承受的拉力相近,而后者的抗拉强度约为前者的2倍.主动脉窦和主动脉壁在周向及轴向上能承受的拉力虽略大于肺动脉窦和肺动脉壁,但其抗拉强度相似.④主、肺动脉瓣叶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主、肺动脉窦壁及主、肺动脉壁主要由弹性组织组成.结论:从解剖学、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等方面证明自体肺动脉瓣完全可以替代主动脉瓣.
作者:李朝晖;张供;李守先;于建华;宋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报告4例主动脉-左室隧道(ALVT)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例ALVT的主动脉开口位于右主动脉窦上,1例位于左主动脉窦上.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房间隔缺损(ASD)1例,肺动脉瓣狭窄(PS)1例,左冠状动脉-右房瘘1例.隧道主动脉开口应用补片修补1例,直接缝合3例.同期施行主动脉瓣替换3例,并处理ASD、PS和冠状动脉-右房瘘各1例.结果:4例全部生存,无早期死亡及术后并发症.随访6~29个月,无晚期死亡.NYHA心功能均为Ⅰ级,超声心动图复查提示ALVT修补良好.结论:ALVT-经确诊,应立即手术修复,外科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作者:梅举;汪曾炜;张宝仁;郝家骅;武士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胸腺瘤是前纵隔常见、且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的肿瘤.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治疗方法的完善,患有浸润性生长特征的胸腺瘤病人术后复发率明显低,平均生存率延长.我院自1975年9月至1998年3月共收治胸腺瘤病人7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龚民;王天佑;高志;杨小丽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心室辅助装置(VAD)是用来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维持良好全身循环状态的机械装置.其目的是[1]:改善心脏功能不全病人的循环状态,维持全身组织的正常循环;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及降低心肌的耗氧量;提高舒张期血压,增加冠脉血流,促进侧支循环的同时改善心肌收缩力;促进心脏泵机能的强化及损伤心肌的恢复;在心脏移植前替代衰竭心脏维持全身循环.
作者:侯晓彤;孙衍庆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单独应用冷停搏液与缺血预适应及冷停搏液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13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7只),均在全麻下建立体外循环,实验组在阻断循环前实施5分钟-10分钟方案的缺血预适应,对照组只进行转机和冷停搏液灌注,不进行缺血预适应方案.两组阻断循环后阻断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冠脉梗阻模型,在开放主动脉前松开前降支阻断带,模拟CABG过程.结果:缺血预适应在低温及冷停搏液灌注的基础上对冠状动脉病变缺血心肌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可发挥累加性心肌保护作用.结论:缺血预适应在本实验模型中的作用机制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生成增加、保护冠状动静脉内皮细胞生成一氧化氮的能力、降低缺血后氧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组织的损害.
作者:甘辉立;周其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鸡胸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将1982年2月至1997年2月收治的102例鸡胸病儿按骨骼特点分为4型,并设计相应的手术方法.随访3个月至10年,对不同类型及不同年龄鸡胸手术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Ⅰ型(胸骨弓状前凸型)手术效果佳,其次为Ⅱ型(非对称型)和Ⅲ型(胸骨柄前凸型),Ⅳ型(胸骨抬举型)较差.应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5岁组与6~15岁组手术满意程度无明显差异,延长随访时间两组手术满意程度也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所有先天性和后天性鸡胸,外观畸形较重,对心肺功能有影响者,3岁以后均可手术治疗,其矫形术应根据不同骨骼特点设计不同手术方案.
作者:曾骐;贺延儒;李士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981~1997年间,我们收治食管未分化癌35例,占同期治疗食管癌的1.3%(35/2595).临床资料本组中男27例,女8例;平均年龄54.7岁.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伴关节肿痛、颜面水肿、腰痛或上腹痛等食管外症状者占31.4%.术前纤维内窥镜检查15例,确诊未分化癌5例.病变位于食管胸中、下段34例,胸上段1例.病灶≤5cm 20例,>5cm 15例.经左胸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23例、主动脉弓上吻合10例、弓下吻合2例.术后4例(11.4%)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食管胃吻合口主动脉瘘者死亡,死亡率2.9%.肿瘤为髓质型16例,腔内型8例,蕈伞型9例,溃疡型2例.淋巴结转移率82.9%(29/35).UICC(1987)PTNM分期:Ⅱa期4例,Ⅱb期4例,Ⅲ期24例,Ⅳ期3例.
作者:陈于平;杨捷生;陈玉泉;杨卫平;杨熙鸿;陈秉燮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前肺功能与双腔管全麻双侧和单侧通气状态下气道阻力的相关性.方法:93例食管癌病人依据术前肺功能分为3组;正常组51例(%VC≥80%、%FEV1≥70%、%V25/HT≥50%),轻度异常组15例(%VC≥80%、%FEV1≥70%、%V25/HT为45%~49%);重度异常组27例(%VC≥80%、%FEV1<70%、%V25/HT<45%).结果:小气道功能重度异常组的病人其单侧、双侧通气时初始气道阻力明显高于小气道功能正常组且术中波动较大,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心肺并发症(22.2%)明显高于正常组(0)及轻度异常组(6.6%).结论:在预测双腔管全麻下气道阻力变化的小气道功能指标中以%FEV1可靠性较好,而%V25/HT因较敏感而可靠性较差.
作者:毛友生;张汝刚;孙莉;张大为;严少平;李文庆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我们从能量代谢角度探讨常温体外循环(CPB)时,常温充氧晶体和氧合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的心肌保护效果,报告如下.方法健康犬15条,随机均分3组,建立体外循环主动脉根部连接灌注装置后,对照组在低温CPB下灌注4℃ St.Thomas液(钾浓度16mmol/L)10ml/kg,20分钟复灌一次;温血组和温晶组参照Menasche方法[1]并加以改进,先快速推入10ml高钾液(K+=8mmol/10ml),继以常温(37℃)中度稀释的机内氧合血[PO2:300~401mm Hg(1mm Hg=0.133kPa)]或常温充氧低钾St.Thomas液(K+=4mmol/L,PO2 360~420mm Hg)每分钟2ml/kg,另管并行滴注上述高钾液每分钟0.5ml.循环共阻断60分钟.于阻断前、阻断15、50分钟、开放20分钟4个时点取心尖部心肌组织立即置于液氮保存,备测定各项指标用.
作者:高鸿;余志豪;喻田;刘兴奎;高振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我们总结121例使用贲门瓣成形并带蒂大网膜覆盖术治疗贲门失弛症的远期效果,并与单纯Heller手术治疗进行对比,以确立在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症的同时需附加抗反流措施,以防止术后继发反流性食管炎的观点.
作者:鲁继斌;尹兴家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