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包虫病345例的诊断和治疗

马彦清;王存;李旭东;祖农;努尔

关键词:肺包虫病, 手术治疗, 临床资料, 流行区, 年龄, 报告
摘要:我们从1968年1月至1995年3月手术治疗证实肺包虫病34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86例,女159例.年龄3~69岁,14岁以下小儿肺包虫病101例(29.28%).均有3年以上居住于包虫流行区史.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同期脾切除1例

    病人女,51岁.缩窄性心包炎,活动后心悸10余年.查体:全身水肿,呼吸困难.心律不齐,心音遥远,肝肋下10cm,脾下缘向前高翘、切迹平脐,肝颈回流征阳性.化验室检查示全血细胞减少,低血钾、低血钠、血白蛋白35g/L,肝功能指标正常.心电图示心房纤颤、电轴右偏.上消化道X线钡餐透视无食管静脉曲张.X线心脏三位相示肺动脉段突出,心胸比率0.56.胸部CT示纵隔有小的钙化淋巴结,心包少量积液,左心房左心室增大.下腔静脉造影示下腔静脉通畅.术前经利尿、输人血白蛋白350ml(7次)等调治近3个月后,在全麻下行脾切除、心包剥脱术.术前放腹水1200ml.

    作者:刘东棋;李福义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小儿室缺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疗效分析

    总结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随访82例VSD伴AI病儿的诊治和预后情况,并对多种影响因素进行t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儿VSD合并AI发生率约为7.07%,其中干下型VSD伴AI占总数的19.58%;膜周型为4.18%.本组82例中64例单纯行VSD修补术,18例行VSD修补加主动脉瓣成形术.术后随访5个月~12年,无并发症,无近远期死亡,残余反流无1例较术前加重.结论:AI的程度、VSD类型及术前心胸比率等对选择手术方法有指导意义,且对主动脉瓣成形术的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作者:邢泉生;张善通;陈张根;曹金红;王人荣;贾兵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食管憩室合并巨大结石1例

    病人男,47岁.间断性进食发噎20年,加重月余,伴呕吐、胸痛.上消化道X线造影发现食管中下1/3交界处食管右后壁有一约4.5cm×4.5cm类圆形囊状致密影,密度不均,似有钙化,相应内壁处显示不规则龛影、僵硬.

    作者:林桦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附47例分析)

    1984年1月至1994年12月收治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47例,其中34例施行了手术治疗.病变原因为纵隔肿瘤12例、纵隔炎症7例、静脉炎14例、良性病变12例和异位升主动脉压迫及原因不明各1例,同时伴下腔静脉病变8例.手术方法包括:各种转流术,肿瘤切除加上腔静脉重建或松解术,经右房、经球囊导管下腔静脉扩张术和上腔、无名静脉内血栓内膜切除加心包补片等.术后平均随访32.5个月,显效58.6%,改善24.1%,无效3.5%,复发率为3.4%,死亡10.3%.结论:手术的选择以病变切除和经胸转流优于经皮下转流;带外支持环PTFE人工血管经胸骨后行颈静脉-下腔静脉转流对缓解症状前景颇好.双侧大隐静脉-颈内静脉转流优于单侧.伴下腔静脉阻塞时,解决单侧病变,可能达到病人可接受的效果.而上腔静脉、无名静脉血栓内膜切除加补片移植和大网膜静脉与颈内静脉吻合为疑难病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作者:汪忠镐;谷涌泉;汪秀杰;王仕华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羟乙基淀粉对兔心肺联合保存的作用

    应用Kaneko兔异位心肺移植模型[1],在晶体心肺保存液中添加5%羟乙基淀粉(HES)以研究胶体物质HES对兔心肺联合保存的作用及机制.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罕凡;廖崇先;陈道中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电子加速器治疗致缩窄性心包炎1例

    病人女,38岁.1994年2月左乳腺癌行根治术后,左胸骨旁第4、5肋间用12Mev电子加速器照射治疗,剂量为每次500cGy,共9次,总量为4500cGy.

    作者:陈忠堂;宋惠民;宋义;陈庆伟;杨苏民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食管癌胃左血管周围淋巴结清除探讨

    1989年至1995年我们对185例行根治术的食管癌病人,术中常规作胃左血管周围淋巴结清除并送病理检验,以探讨其在食管癌转移中的规律和意义.

    作者:李先锋;王炳宇;方彦忠;热夏提·阿不都拉;马金山;努尔兰·别克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胸腔内注射鸦胆子乳剂治疗术后乳糜胸(附8例报告)

    乳糜胸可以发生在胸腔内多种手术之后.自1991年至1996年我院普胸手术后并发乳糜胸8例,均经胸腔内注射鸦胆子乳剂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特木热;陈书山;梁俊国;邱能庸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儿童先天性多发性动脉瘤1例

    病儿男,10岁.2个月前偶然发现腹部肿块.查体:脐周可触及约9cm×8cm搏动性肿块及震颤并闻及收缩期杂音.血管造影及超声检查示:腹主动脉中下段一直径约6cm球样扩张,左肾动脉2cm×1cm梭状扩张.1994年10月手术,术中见肾动脉3.5cm以下腹主动脉8cm×6cm瘤样扩张,左肾动脉1.5cm×1cm、左髂总动脉起始部5cm×3.5cm及右髂总动脉末端1cm×0.5cm梭状扩张.剖开腹主动脉瘤其内无血栓,瘤壁厚薄不均,累及血管全周;左髂总动脉瘤内少量血栓,瘤体累及前外2/3周血管壁.管腔均通畅.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及左髂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成形术.术后15天顺利出院.

    作者:李跃华;宋惠民;苏润毅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应用氨酰心安预防开胸术后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开胸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我们观察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对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勇;刘颖珍;肖庆隆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止血环酸对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体外循环术后渗血原因复杂,其中血小板功能损伤及数量减少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血小板的保护一直受到临床研究的关注[1].本研究旨在探讨止血环酸抑制纤溶酶活性,从而保护血小板、减少术后出血,评价其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马松峰;乔峻;张立生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先天性心房憩室1例

    病人女,26岁.咳嗽胸闷、心慌1个月.近2年来有间断心悸史.查体:心界向左右扩大,心率11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二尖瓣区有3/Ⅵ级收缩期杂音.X线胸片及胸部CT均示左下纵隔有一密度均匀的巨大阴影,心脏向右移位.超声心动检查示纵隔内占位性病变,心脏明显受压,收缩舒张功能受限,二尖瓣少-中量反流,三尖瓣少量反流,心室扩大,左胸腔少量积液.初步诊断:左下纵隔巨大肿瘤.

    作者:董绍安;孙玉鹗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双向腔肺分流术的临床应用

    改良Fontan手术是治疗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术式,尤其是近年全腔-肺动脉连接术的应用,使其手术方法及效果得到明显的改进和提高.但临床中仍有部分Fontan手术高危因素病人不能得到有效治疗.我们自1991年11月以来,采用双向腔肺分流术治疗9例不适合Fontan手术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斌;李晓辉;郭权;石静;张毓平;崔宏伟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3例肺原发血管外皮肉瘤

    例1男,18岁.右季肋部痛2年,近来咯少量鲜血.查体:右胸下部叩浊.X线胸片示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肿物,10cm×11cm大小,周边光滑.1979年4月手术,术中见肿物占据右肺下叶,暗紫色,肺门、纵隔无淋巴结转移.行右肺下叶切除.病理报告:血管外皮肉瘤.未进行放疗和药物治疗.术后6个月死于同侧肺内复发.

    作者:李玉;殷洪年;胡永校;付志民;姜宗源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53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

    自1980年至1995年我们手术治疗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53例,占同期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的2.3%(53/23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辉;王善政;丛旭滋;赵崇伟;王化生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全腔肺动脉连接术在复杂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

    1992~1993年为9例复杂先心病病人行全腔肺动脉连接术.均在心脏跳动下作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1例作上腔静脉近心端与右肺动脉侧侧吻合,8例作右房上腔静脉开口与主肺动脉端端吻合.心房内管道置入5例,复合性内通道2例,心房内分隔2例.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30分钟,平均心肌温度10℃,全部心脏自动复跳,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复杂的先心病,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的姑息性效果较其它改良Fontan术式要好,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作者:秦斌;颜江瑛;解士胜;万士杰;Daenen W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气管支气管腔内良性肿瘤

    1962年1月至1995年10月间我们共收治气管、支气管管腔内良性肿瘤21例,均经外科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定中;高成新;周允中;黄偶麟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改良Senning手术矫正完全性大血管错位

    病儿女,3岁.经超声心动图和左、右径心血管造影诊断为完全性大血管错位合并房间隔缺损.

    作者:杨辰垣;蓝鸿钧;张凯伦;刘成硅;黄毅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心肌保护的温度处理

    低温有效降低了心肌的代谢,延缓能贮消耗,心脏外科一直将此作为心肌保护的有效措施[1,2].冷血心肌停搏液(CBC)心肌保护以供氧及降低代谢为基础;持续温血心肌停搏液(CWBC)则为停搏心肌提供佳代谢环境[3].冷、温血心肌保护方法的不同,涉及心肌电机械活动终止后温度处理手段的差异,目前对冷、温血心肌保护效果的认识分歧较大[3,4].现重点介绍近年心肌保护的温度处理研究状况.

    作者:李德闽;汪曾炜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肺包虫病345例的诊断和治疗

    我们从1968年1月至1995年3月手术治疗证实肺包虫病34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86例,女159例.年龄3~69岁,14岁以下小儿肺包虫病101例(29.28%).均有3年以上居住于包虫流行区史.

    作者:马彦清;王存;李旭东;祖农;努尔 刊期: 1998年第02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