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原发恶性黑色素瘤2例

赵锡江;王凤明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 恶性黑色素瘤, 剖胸探查术,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肿大, 主动脉弓, 占位病变, 脏层胸膜, 阴性, 异常发现, 舌叶, 气管残端, 病理报告, 纵隔内, 锁骨下, 结节影, 肺实质, 动脉内, 直径, 诊断
摘要:例1 男,41岁.咳痰带血伴胸痛1月余.查体无异常发现.X线胸片及CT检查示左肺舌叶有一约6.0cm×4.2cm的类圆形块影,边缘光滑,纵隔内于主动脉弓前方及左锁骨下动脉内侧有直径约1.0cm的散在结节影,诊断:左上肺占位病变,性质待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阴性.1995年4月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肺舌叶上舌段肺实质内,约6.0cm×5.0cm×4.0cm,中等硬度,未累及脏层胸膜.无淋巴结肿大.切除左上肺.术后病理报告:肺恶性黑色素瘤;支气管残端阴性;无淋巴结转移.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症

    1996年2月至4月我们应用胸腔镜行贲门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症4例,近期均恢复正常饮食.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启才;Bryner UM;王永清;郦志军;章文晓;何正富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加激光心肌血管重建1例

    病人男,69岁,冠心病5年伴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及胆囊结石,每日心绞痛发作3~4次,心功能Ⅳ级,内科反复治疗无效.冠脉造影及同位素心肌扫描(TiSPECT)示左主干70%、左前降支80%多发性弥漫狭窄,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100%阻塞.射血分数0.45.

    作者:刘晓非;万峰;芮志良;王声升;江龙;俞珊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胸腔镜辅以胸壁小切口的全肺切除术

    1996年2月至5月,我们用胸腔镜(VATS)辅以胸壁小切口成功地施行了4例全肺切除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李剑锋;张利华;范秀军;陈鸿义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肺移植1例

    肺移植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仅北京安贞医院报告1例长期生存.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合作,1996年8月15日完成1例右肺移植,生存48天.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凤瑞;蒋耀光;葛炳生;范士志;郭永庆;陈建明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永存动脉干的外科治疗

    永存动脉干较少见,占先天性心脏病1%~4%.1992年7月至1996年7月,我们共收治这类病儿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承雄;周其文;王盛宇;陈长城;杨俊峰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胸腔镜外科临床应用体会(附256例报告)

    为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胸部疾病的可行性.施行VATS手术256例(手术269例次),其中245例经胸腔镜完成手术,11例术中转传统开胸手术.手术疾病包括自发性气胸、食管和肺疾病及胸外伤等10余种.手术时间18~130分钟,平均69.1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日9.8天.发生胸部并发症12例,占4.7%.自发性气胸随访1~48个月,2例复发.食管癌切除随访1~31个月,1例术后8个月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VATS治疗某些胸部疾病就操作技术而言是可行的,它比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更多的优点.

    作者:曲家骐;侯维平;史宁江;高昕;张新生;滕洪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锁骨旁骨肉瘤切除肋骨移植代锁骨1例

    病人女,40岁.右上肢活动受限,右锁骨内侧肿大,隐痛3个月.查体:右锁骨内侧端有一4cm×6cm凸起,肿物质硬、有压痛、右上肢前举受限.

    作者:孙伟亮;韦孝铭;陈爱华;孙桂枝;葛冰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胃与结肠代食管术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价

    1980年1月至1990年12月我们行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胸上、中段食管癌188例.现对手术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胜军;乔以泽;尹刚;邹胜鲁;董铭锋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脓胸及包裹性胸腔积液

    我们自1995年7月至1997年7月,应用胸腔镜作脓胸、包裹性胸腔积液清除术48例,其中37例作了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成楚;叶加洪;叶中瑞;郭剑波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58例

    1995年2月起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肺大皰58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6例,女2例;年龄17~76岁,平均37.7岁.左侧病变39例,右侧病变18例,双侧病变1例.单侧上叶病变54例,全肺广泛病变3例,下叶病变1例.首次发病10例,其余为2次以上复发者,多达11次.

    作者:于曙东;徐五音;何靖康;沈振亚;秦涌;郑世营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体外循环术后纤溶调节系统紊乱的影响因素

    观察术后纤溶系统及抗凝系统的变化,以找出体外循环(CPB)术后出血增多和纤溶调节紊乱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根据CPB运转时间将30例CPB心脏手术病人分为两组(Ⅰ组<120分钟,Ⅱ组≥120分钟),比较两组在术前、术后1、6、12、24、48和72小时7个时点时PAI、tPA、PLG、ATPL、PC、PS、APC和术后引流量8项指标,观察其变化规律,分析相互关系.结果tPA术后显著增高,由术前11.72±6.6ng/ml到术后6小时23.7±4.3ng/ml,约为术前的2倍(P<0.01).PAI与tPA相反,术前28.9±6.1ng/ml,术后1小时降至16.0±16.5ng/ml(P<0.01),仅为术前水平的45%.相关分析显示APC与PAI呈负相关(P<0.01).分组比较,PAI术前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术后1小时明显降低(P<0.05),而Ⅰ组术后各时点比较无差异.结论:(1)纤溶亢进的机制是tPA和PAI的平衡失调造成的,PAI的降低可能是造成术后早期引流量增多的主要因素之一.延长CPB时间可显著地影响PAI的变化.(2)术后PC系统变化与纤溶增强有关,APC与PAI呈负相关,与tPA呈正相关,表明PC系统对纤溶有促进作用.

    作者:辛英才;王京生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加入ChinaInfo信息服务系统

    作者: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先心病合并精神发育迟滞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16例

    近年来我们收治16例先心病合并精神发育迟滞(MR)行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的病人,现总结报告其在诊断、治疗、护理及围心脏手术期的特点.

    作者:王奇;朱朗标;余翼飞;王冬青;刘明辉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右室双出口合并多发室间隔缺损1例

    病儿男,6岁.1岁左右出现口唇、甲床发绀,喜蹲踞.查体:皮肤、粘膜中度发绀,杵状指(趾).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Ⅵ收缩期杂音,并可触及收缩期震颤,P2亢进.X线胸片示肺血多,心胸比率0.70.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增大,肺动脉瓣狭窄,主肺动脉狭窄后扩张,室间隔回声脱失16mm,主动脉骑跨约50%,二尖瓣前叶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诊断为法乐四联症,二尖瓣关闭不全.

    作者:白树堂;李正国;何伦德;何书武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胸腔镜与常规开胸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疗效比较

    报道45例在胸腔镜下完成动脉导管闭合手术的病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平均年龄16.6岁(2~36岁),体重6~53kg.手术在全麻下进行,行单侧肺通气,然后在左侧胸壁上选择3个长约1cm的切口,用于放入摄像镜头及手术操作器械.在镜下用丝线结扎导管;提起结扎线后,再用钛夹钳闭导管.丝线结扎导管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单用钛夹发生滑脱造成导管再通.本组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特别是导管再通的发生.将这组病人与以前开胸下导管结扎术病人做比较,显示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及用药少等优点.并且适用于各种年龄、体重及肺动脉高压的病人.结论:胸腔镜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

    作者:李晓辉;郭斌;石静;崔宏伟;柴巍;耿建英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食管巨大铁钉异物1例

    病人女,67岁.精神病史15年.2年3个月前精神病发作时吞下一颗巨大铁钉,吞服后曾告诉家人,因是患病时叙述,又无明显异常,未引起注意.3个月前病人进食有时出现梗噎感;1个月前饮水有时呛咳,症状逐渐加重.食管钡剂造影示食管入口至主动脉弓平面有一巨大铁钉,铁钉下极穿出食管,邻及主动脉弓(附图).食管镜检查:食管腔内未见铁钉,食管腔入口处后壁有坚硬的肉芽组织突入食管腔内.

    作者:吕军吉;吴士光;严恒文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体外循环后甲状腺激素与细胞免疫变化的研究

    为研究体外循环(CPB)后甲状腺激素与细胞免疫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测定27例CPB心脏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第2、7、14天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促甲状腺素(TSH)、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其中12例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另8例于CPB后第2天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3,测定T3对IL-2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CPB后血清浓度T3降低,rT3增高,T4、TSH正常,SIL-2R含量增高,PBMC产生IL-2活性降低;T3可显著增强CPB后IL-2活性.结论:CPB后机体呈现低T3综合征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其中IL-2降低的机制中至少部分是通过T3降低所致.

    作者:隋东虎;李兆志;黄庆恒;陈葳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回流3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回流是少见的、预后较差的先天性紫绀型心脏病.1985~1993年我院共收治3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文增;徐敬;薛金熔;胡伟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食管恶性淋巴瘤误诊为多发性食管平滑肌瘤1例

    病人女,48岁.进行性吞咽困难5年.曾做食管造影示胸中段食管癌,病变长约12cm,并按食管癌行化疗.拟放疗前行纤维食管镜检查见距门齿23~38cm段有多发粘膜局限性隆起,呈腊肠样改变,粘膜光滑,内镜诊断多发性食管平滑肌瘤.查体一般情况好,常规检查结果正常.入院诊断:多发性食管平滑肌瘤.

    作者:曾繁文;梁增敏;赵克明;金仲群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胸壁异位胸腺1例

    病儿女,5个月.出生后即发现右侧胸壁有一肿物,有轻度增大趋势.查体:发育良好,右侧胸壁见局限性隆起,表面皮肤正常无充血及破溃,触及边界清楚,约6cm×6cm×3cm大小,质软、无结节,活动度好.化验室常规检查无异常.X线胸片示右胸壁局限性软组织阴影.

    作者:路楷 刊期: 1998年第04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