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永存动脉干的外科治疗

顾承雄;周其文;王盛宇;陈长城;杨俊峰

关键词:永存动脉干, 先天性心脏病, 现报告如下
摘要:永存动脉干较少见,占先天性心脏病1%~4%.1992年7月至1996年7月,我们共收治这类病儿3例,现报告如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38例创伤性膈肌破裂外科治疗

    我们自1985年5月至1996年4月共收治创伤性膈肌破裂3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36例,女2例.年龄19~68岁,其中30岁以下者23例(60.5%).开放性损伤15例,闭合性损伤23例.

    作者:林金廷;林敏;郭祥云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入路比较

    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入路较多,合理的切口应尽可能满足原发肿瘤的彻底根治、引流淋巴结的彻底清扫、手术安全及低手术并发症率.现总结我们1991年11月至1998年3月手术切除2458例食管癌贲门癌的经验,对几种手术入路作一比较评价.

    作者:陈克能;师晓天;冯瑞庆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食管异物刺入心脏1例

    病人男,26岁.10年前喝粥时突感吞咽困难,疑食管异物遂以大块馒头强行下咽后感胸痛加剧.此后渐出现发热、心悸、气促、不能平卧和下肢浮肿.查体:体温38.5℃,心率102次/分,颈静脉怒张,有奇脉,心尖搏动不明显,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钝、遥远,肺底闻及细湿罗音.白细胞总数13.7×109/L.X线胸片示心影扩大,心包内有液平段.心电图示低电压,ST段改变.B超心包腔探及10mm液性暗区,未见异物影.心包穿刺抽出脓液160ml.

    作者:吴观生;罗先达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食管恶性淋巴瘤误诊为多发性食管平滑肌瘤1例

    病人女,48岁.进行性吞咽困难5年.曾做食管造影示胸中段食管癌,病变长约12cm,并按食管癌行化疗.拟放疗前行纤维食管镜检查见距门齿23~38cm段有多发粘膜局限性隆起,呈腊肠样改变,粘膜光滑,内镜诊断多发性食管平滑肌瘤.查体一般情况好,常规检查结果正常.入院诊断:多发性食管平滑肌瘤.

    作者:曾繁文;梁增敏;赵克明;金仲群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58例

    1995年2月起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肺大皰58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6例,女2例;年龄17~76岁,平均37.7岁.左侧病变39例,右侧病变18例,双侧病变1例.单侧上叶病变54例,全肺广泛病变3例,下叶病变1例.首次发病10例,其余为2次以上复发者,多达11次.

    作者:于曙东;徐五音;何靖康;沈振亚;秦涌;郑世营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心脏术后低心排的治疗进展

    心脏手术后低心排的高死亡率一直困扰着临床各界.传统疗法以维持左室及体循环血管功能,改善氧的供需平衡作为重要内容.通常应用的正性肌力药如多巴胺(DA1)、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血管扩张剂,以及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等支持疗法,疗效不佳.近年来,学者们注重正性肌力药的血管作用,对有降低前后负荷特性的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如依诺昔酮、匹罗苷酮、甲腈吡酮及氯吡酮的应用研究增多.

    作者:毛志福;高尚志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肺移植1例

    肺移植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仅北京安贞医院报告1例长期生存.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合作,1996年8月15日完成1例右肺移植,生存48天.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凤瑞;蒋耀光;葛炳生;范士志;郭永庆;陈建明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先心病合并精神发育迟滞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16例

    近年来我们收治16例先心病合并精神发育迟滞(MR)行体外循环直视手术的病人,现总结报告其在诊断、治疗、护理及围心脏手术期的特点.

    作者:王奇;朱朗标;余翼飞;王冬青;刘明辉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锁骨旁骨肉瘤切除肋骨移植代锁骨1例

    病人女,40岁.右上肢活动受限,右锁骨内侧肿大,隐痛3个月.查体:右锁骨内侧端有一4cm×6cm凸起,肿物质硬、有压痛、右上肢前举受限.

    作者:孙伟亮;韦孝铭;陈爱华;孙桂枝;葛冰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6例肺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我院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肺母细胞瘤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男、女各3例.年龄14~58岁,平均42.8岁.病史1.5~10个月,平均4.4个月.胸背部疼痛5例,咳嗽痰中带血1例.

    作者:张小军;刘俊峰;王其彰;李保庆;王福顺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瓣膜病围术期左心收缩功能的研究

    为用不受左室负荷影响的心肌收缩性能指标-收缩末弹性模量(Ees)-研究瓣膜病围术期左心功能,选择风心瓣膜病(RHD)组14例;先心对照(CHD)组6例病人.以心外膜超声测左室容积、左室压,暂阻下腔静脉以绘出不同前负荷的左室压-容积环求得手术前后Ees.术中取部分病人乳头肌作电镜检查.结果示术前CHD组Ees为0.657±0.101kPa/ml(4.94±0.76mmHg/ml),RHD组0.254±0.089kPa/ml(1.91±0.67mmHg/ml);术后CHD组0.813±0.084kPa/ml(6.11±0.63mmHg/ml),RHD组0.279±0.055kPa/ml(2.10±0 41mmHg/ml).电镜显示RHD组病人心肌纤维变性、坏死.结论:RHD病人手术前后心肌收缩性能均减退且低于CHD组(P<0.05).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是心肌收缩性能下降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京倖;陈英淳;张桂珍;尤斌;孔晴宇;王义军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12例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对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2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外科处理的认识.结果本组病人病程长短差异较大,胸部X线、CT检查缺乏特征性表现,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不高,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3.3%,远处转移率为41.7%,3年生存率为25%.结论: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如能早期诊断,彻底切除并配合放、化疗综合治疗,可望改善其不良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敬辉;任迎春;段国臣;李翔九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气囊导管在再次体外循环上下腔静脉插管的应用

    再次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心包腔粘连是个棘手的问题.分离粘连费时,心内暴露困难,创面渗血多,术中意外损伤机会增加,甚至可导致死亡.此时对进左心的手术,可采用右房与下腔静脉的双级单管引流;而对进右心的手术,我们选用进口的气囊气管导管(附图),代替常规的上、下腔静脉引流管,并作内阻断血流,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清泉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食管基底细胞癌1例

    病人男,70岁.进行性吞咽困难4个月.食管钡剂检查示食管中段癌.1996年3月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第6胸椎水平,呈偏心性生长,长4.0cm,侵犯右侧纵隔胸膜,病灶右侧可见多个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淋巴结,切除肿瘤及淋巴结送病理检查.行食管胃底主脉弓上吻合.术后病人恢复好,痊愈出院.

    作者:张填波;肖大伟;林蓉;林开荣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永存动脉干的外科治疗

    永存动脉干较少见,占先天性心脏病1%~4%.1992年7月至1996年7月,我们共收治这类病儿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承雄;周其文;王盛宇;陈长城;杨俊峰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27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

    为探讨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合理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对1982~1995年间27例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食管胃颈部吻合者22例,胸内吻合者5例.占同期食管癌手术2427例的1.1%.18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病人中15例经保守治愈,3例死亡;9例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病人经手术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好发于食管胃颈部吻合者,多为功能性,少数为机械性.因治疗方法不同需强调二者的鉴别诊断.术中精细适度各项操作,可减少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

    作者:王永岗;张汝刚;张大为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1994年3月至1997年3月我们共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80例,其中自发性气胸35例,现将后者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梁正;李小伟;刘丹丹;沈祯云;马元华;张公文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胸腔镜辅以胸壁小切口的全肺切除术

    1996年2月至5月,我们用胸腔镜(VATS)辅以胸壁小切口成功地施行了4例全肺切除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李剑锋;张利华;范秀军;陈鸿义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回顾分析1991~1995年间2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治疗经验.本组均使用过多种抗生素,IE未能控制.其中8例于感染活动期行手术治疗;13例于感染未完全获得控制时行手术治疗;2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霉菌性心内膜炎,经抗霉菌药物治疗无效,改用大蒜素治疗,效果满意.本组21例施行手术治疗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即使血培养阳性,亦应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保护下尽早手术.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王土生;姚震;高尚志;涂仲凡;程邦昌;程玲玲 刊期: 1998年第04期

  • 肺原发恶性黑色素瘤2例

    例1 男,41岁.咳痰带血伴胸痛1月余.查体无异常发现.X线胸片及CT检查示左肺舌叶有一约6.0cm×4.2cm的类圆形块影,边缘光滑,纵隔内于主动脉弓前方及左锁骨下动脉内侧有直径约1.0cm的散在结节影,诊断:左上肺占位病变,性质待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阴性.1995年4月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肺舌叶上舌段肺实质内,约6.0cm×5.0cm×4.0cm,中等硬度,未累及脏层胸膜.无淋巴结肿大.切除左上肺.术后病理报告:肺恶性黑色素瘤;支气管残端阴性;无淋巴结转移.

    作者:赵锡江;王凤明 刊期: 1998年第04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管: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