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能;师晓天;冯瑞庆
胸部钝伤后主支气管断裂已成为一单独而特殊的外伤性疾病类型,且有逐年增加趋势.现就我们收治32例此类病人的外科治疗经验和体会总结讨论如下:
作者:张广忖;张洪伟;陆军;胡瑾 刊期: 1998年第04期
1996年2月至4月我们应用胸腔镜行贲门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症4例,近期均恢复正常饮食.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启才;Bryner UM;王永清;郦志军;章文晓;何正富 刊期: 1998年第04期
为探讨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合理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对1982~1995年间27例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食管胃颈部吻合者22例,胸内吻合者5例.占同期食管癌手术2427例的1.1%.18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病人中15例经保守治愈,3例死亡;9例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病人经手术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好发于食管胃颈部吻合者,多为功能性,少数为机械性.因治疗方法不同需强调二者的鉴别诊断.术中精细适度各项操作,可减少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
作者:王永岗;张汝刚;张大为 刊期: 1998年第04期
为研究体外循环(CPB)后甲状腺激素与细胞免疫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测定27例CPB心脏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第2、7、14天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促甲状腺素(TSH)、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其中12例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另8例于CPB后第2天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3,测定T3对IL-2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CPB后血清浓度T3降低,rT3增高,T4、TSH正常,SIL-2R含量增高,PBMC产生IL-2活性降低;T3可显著增强CPB后IL-2活性.结论:CPB后机体呈现低T3综合征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其中IL-2降低的机制中至少部分是通过T3降低所致.
作者:隋东虎;李兆志;黄庆恒;陈葳 刊期: 1998年第04期
为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胸部疾病的可行性.施行VATS手术256例(手术269例次),其中245例经胸腔镜完成手术,11例术中转传统开胸手术.手术疾病包括自发性气胸、食管和肺疾病及胸外伤等10余种.手术时间18~130分钟,平均69.1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日9.8天.发生胸部并发症12例,占4.7%.自发性气胸随访1~48个月,2例复发.食管癌切除随访1~31个月,1例术后8个月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VATS治疗某些胸部疾病就操作技术而言是可行的,它比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更多的优点.
作者:曲家骐;侯维平;史宁江;高昕;张新生;滕洪 刊期: 1998年第04期
报道45例在胸腔镜下完成动脉导管闭合手术的病例.其中男21例,女24例.平均年龄16.6岁(2~36岁),体重6~53kg.手术在全麻下进行,行单侧肺通气,然后在左侧胸壁上选择3个长约1cm的切口,用于放入摄像镜头及手术操作器械.在镜下用丝线结扎导管;提起结扎线后,再用钛夹钳闭导管.丝线结扎导管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单用钛夹发生滑脱造成导管再通.本组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特别是导管再通的发生.将这组病人与以前开胸下导管结扎术病人做比较,显示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及用药少等优点.并且适用于各种年龄、体重及肺动脉高压的病人.结论:胸腔镜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
作者:李晓辉;郭斌;石静;崔宏伟;柴巍;耿建英 刊期: 1998年第04期
病人男,31岁.因胸骨体软骨母细胞瘤,1986年7月在全麻下行全胸骨超关节切除术.用多孔有机玻璃做假体修补缺损,切口一期愈合.术后能参加劳动.1990年9月胸骨假体上端刺出皮肤感染,二次入院.
作者:刘明林;盖东和;胡守成 刊期: 1998年第04期
气胸的胸膜腔闭式引流部位多选择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这个部位插管操作简易、迅速,排气可靠,但亦有不足之处:(1)该部位引流管在上肢活动时疼痛较为明显,而且由于胸肌活动,引流管容易外脱.对于胸肌发达的病人,置管通过肌层隧道时也较困难.(2)缺乏美学观点.
作者:张旭;张朝满 刊期: 1998年第04期
1995年2月起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肺大皰58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6例,女2例;年龄17~76岁,平均37.7岁.左侧病变39例,右侧病变18例,双侧病变1例.单侧上叶病变54例,全肺广泛病变3例,下叶病变1例.首次发病10例,其余为2次以上复发者,多达11次.
作者:于曙东;徐五音;何靖康;沈振亚;秦涌;郑世营 刊期: 1998年第04期
肺移植在国内开展时间不长,仅北京安贞医院报告1例长期生存.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合作,1996年8月15日完成1例右肺移植,生存48天.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赵凤瑞;蒋耀光;葛炳生;范士志;郭永庆;陈建明 刊期: 1998年第04期
永存动脉干较少见,占先天性心脏病1%~4%.1992年7月至1996年7月,我们共收治这类病儿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承雄;周其文;王盛宇;陈长城;杨俊峰 刊期: 1998年第04期
我们自1985年5月至1996年4月共收治创伤性膈肌破裂3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36例,女2例.年龄19~68岁,其中30岁以下者23例(60.5%).开放性损伤15例,闭合性损伤23例.
作者:林金廷;林敏;郭祥云 刊期: 1998年第04期
应用自行采集和冷冻保存的同种带瓣大动脉(VHC)为50例复杂先心病病儿重建右室流出道,观察其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本组50例,年龄14个月~16岁(5.9±3.2岁).包括17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7例右室双出口、5例永存动脉干和21例法乐四联症.主动脉VHC应用于42例(裁剪成2瓣VHC4例),肺动脉VHC应用于2例,单瓣肺动脉作为补片扩大RVOT 5例,同种无名动脉架桥于RVOT 1例.结果:术后住院死亡7例.35例随访1个月~7年,晚期死亡2例,均为感染.1例Ⅱ型PTA病儿术后3年半发生心内膜炎,手术清除VHC瓣膜处赘生物,仍存活.33例长期生存者中5例X线胸片示VHC有钙化,均为主动脉材料,仅1例有轻度压力阶差.结论:VHC可广泛应用于复杂先心病.VHC的长期通畅比合成管道好,肺动脉VHC优于主动脉VHC.为预防植入后VHC的感染,应重视和改进VHC的收集、保存和应用过程中的预防感染措施.
作者:张海波;苏肇伉;丁文祥 刊期: 1998年第04期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进行胸部疾病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一种新技术.1996年6月以来,我们共开展VATS 3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凯;隋晋平;陆明;汤澄;贾为 刊期: 1998年第04期
病儿男,6岁.1岁左右出现口唇、甲床发绀,喜蹲踞.查体:皮肤、粘膜中度发绀,杵状指(趾).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Ⅵ收缩期杂音,并可触及收缩期震颤,P2亢进.X线胸片示肺血多,心胸比率0.70.超声心动图示全心增大,肺动脉瓣狭窄,主肺动脉狭窄后扩张,室间隔回声脱失16mm,主动脉骑跨约50%,二尖瓣前叶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诊断为法乐四联症,二尖瓣关闭不全.
作者:白树堂;李正国;何伦德;何书武 刊期: 1998年第04期
病人男,26岁.10年前喝粥时突感吞咽困难,疑食管异物遂以大块馒头强行下咽后感胸痛加剧.此后渐出现发热、心悸、气促、不能平卧和下肢浮肿.查体:体温38.5℃,心率102次/分,颈静脉怒张,有奇脉,心尖搏动不明显,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钝、遥远,肺底闻及细湿罗音.白细胞总数13.7×109/L.X线胸片示心影扩大,心包内有液平段.心电图示低电压,ST段改变.B超心包腔探及10mm液性暗区,未见异物影.心包穿刺抽出脓液160ml.
作者:吴观生;罗先达 刊期: 1998年第04期
例1男,21岁.进食梗噎感2月余.查体无阳性发现.X线食管钡餐片示食管中段较大的充盈缺损区,边缘光整,呈椭圆形,粘膜展平,中央见一细条状龛影.纤维食管镜检查见距门齿30~34cm处食管右侧壁有一向腔内凸起的肿块,直径约3.5cm,中央有纵行裂隙,上附白苔.肿块部位取活检数块,病理报告:食管中段增殖型结核.经正规抗痨治疗半年后症状消失.
作者:张铸;吴明拜;库尔班;张冒明 刊期: 1998年第04期
回顾分析1991~1995年间2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治疗经验.本组均使用过多种抗生素,IE未能控制.其中8例于感染活动期行手术治疗;13例于感染未完全获得控制时行手术治疗;2例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霉菌性心内膜炎,经抗霉菌药物治疗无效,改用大蒜素治疗,效果满意.本组21例施行手术治疗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即使血培养阳性,亦应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保护下尽早手术.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王土生;姚震;高尚志;涂仲凡;程邦昌;程玲玲 刊期: 1998年第04期
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下移(Ebstein畸形)是一类少见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997年4月~12月,我们应用瓣叶延伸复位术成功地为3例患三尖瓣下移的病儿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潮;孙衍庆;毕六一;蔡克强;侯晓彤;谢进生 刊期: 1998年第04期
例1男,52岁.进食梗噎感伴上腹痛20余天.X线钡餐透视见食管下段有鸡蛋大小充盈缺损,其内可见多个不规则龛影,界限清楚.食管镜检查见距门齿35cm处的食管腔中央有约3cm×4cm×6cm大小的椭圆形肿块,表面光滑,有蒂与食管壁相连.疑为食管平滑肌瘤.活检仅见炎性渗出物和少许肉芽组织.
作者:解建;王连生;孟凡利;刘培云;蒋仲敏 刊期: 1998年第04期